武則天手下都想吃他的肉…

魏元忠

文:米七六

大唐則天皇後永昌元年(689年)八月,洛陽鬧市,好幾個大臣准備處斬。

洛陽市長魏元忠也在其中,他們的罪名是和反賊徐敬業有勾結。

眼看時辰就到,突然從遠外傳來一聲接著一聲的吆喝,清楚地呼喊:「刀下留人!」

所有犯人、行刑者、圍觀者都歡呼起來,紛紛站了起來。

只有魏元忠仍舊坐著不動,劊子手說:「起來啦!」

元忠說:「不知道是真是假喲。」

接著鳳閣舍人王隱客飛馬趕到,叫大家起來。

元忠還是不動:「等敕書宣讀完再說。」

王隱客讀完「赦免死罪,全部流放到嶺南」的赦書,元忠這才站起來,正經八百地跪拜行禮,臉上一點不動聲色。

大家服了,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說的就是你老魏了吧!

鬼知道魏元忠是不是裝的,反正他就是這麼鎮定。

因為他的仕途是坎坷無比,幾起幾落,這一次從刑場上撈回來一條命只是他如履薄冰的政治生涯的一次普通經歷,對他來說,早已經是常態化的事情了。


很多年以後,有一次魏元忠陪武則天酒宴,阿武興致很高,開玩笑問他:「這麼多年了,怎麼一次又一次總是有人要整你啊?」

魏元忠也喝有點高了,不再忌諱什麼,大著嗓門說:「老臣我是一只大肥鹿!那些羅織之徒就是獵人,想要用我的肉作羹湯罷了!他們殺了我無非是為了往上爬嘛!我有什麼過錯?」

是大實話。

武則天當皇帝開頭幾年,為了立威,重用周興、來俊臣等酷吏,殺了很多李唐宗室和大臣。

許多大臣上班前就和家裡人告別,只怕這一去就回不來了。

魏元忠在鬼門關走了幾次,居然保住一條性命,還先後兩次拜相…

老百姓的話就是人精中的人精。

永昌年間這一次刑場上逃生,酷吏周興給出的罪名是勾結叛黨徐敬業。

光宅元年(684年),武則天廢掉三兒子李顯為廬陵王,名義上四兒子李旦是皇帝,其實武則天已經是實際上的女皇了。

揚州都督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朝廷派李孝逸為元帥,以知兵聞名的魏元忠為副帥征揚州。

魏元忠三次在關鍵時刻指點了李元帥,順利消滅了徐敬業。

初期,李孝逸害怕徐敬業兵精將勇,徘徊不前,元忠說:「你是親王(李世民堂弟),不借此機會證明自己,等朝廷派人接替你,還想有活的機會嗎?」

孝逸急忙快速進軍。

第二次,魏元忠力排眾議,堅持先打敵軍較弱的一路徐敬業的弟弟徐敬猷部:「好比打獵,先干掉完全有把握消滅的兔子狐狸,再去打猛獸嘛!」

又很成功地擊敗徐敬猷,牽制住敵軍。

第三次,徐敬業英勇,官兵連吃敗戰,李孝逸害怕要撤。

魏元忠看好形勢,風向有利,蘆葦干燥,正是火攻的大好機會,說動李元帥發起總攻,順風縱火,大破徐敬業,一舉平定了這次叛亂。

幾年後徐敬業的三弟徐敬真逃亡被捉,為了保命,大肆牽扯朝中大臣,魏元忠那批人就是「被謀反」,加上周興的誣陷,差點送命。

她心知肚明,剿滅徐敬業,主要功勞還要記在魏元忠頭上,所以關鍵時刻,還是放過元忠等人一馬。

魏元忠有功,提拔為洛陽令。

武則天殺人是從來不皺眉頭的,但她算的上是一個非常英明的政治家。功過賞罰總體沒大錯,所以大唐的舊臣們,大部分還是服她管。

但武則天也明白,這些唐室舊臣,還是要打屁股的,沒有殺,也要給他們點厲害瞧瞧。

發配嶺南。

老魏下馬治民,上馬打仗,都是能手,就是和武氏權貴合不來。

魏元忠三十多歲還沒當官,和老鄉鄭惟忠在洛陽市上碰上個算命先生,對他們倆非常禮敬。

算命先生說:「物以類聚。二位的功名前途不可限量。魏先生命運多劫,但是國家的棟梁之材!千萬要敢於擔當,多做事,少說話!」

又說鄭惟忠也會當上三品大官。

這種心理暗示,讓魏元忠在宦海沉浮中吃了個定心丸。

進入仕途,魏元忠就表現出卓越的處理實際事務能力,知人用人的獨特眼光。

唐高宗年間,有一次皇帝巡視,先派年輕的魏元忠去檢查一下路線,不要出大問題。

估計小魏心中早已注意到一個人選。他直接到京城監獄,找到一個因盜竊入獄的罪犯,當場解去腳鐐手銬,換上新衣服,帶出監獄,請上座。

好酒好菜侍候,很客氣,請這人幫助整治下這條線上的治安問題,那人笑著答應了。

就是《天下無賊》中賊頭黎叔一句話:傳令下去,這一趟不打獵。

果然高宗巡視這一次,上萬人沒丟一分錢。

古代戰國時期孟嘗君用雞鳴狗盜之徒逃出秦國,魏元忠移花接木用雞鳴狗盜之徒來識破沿途別有用心之人以盜制盜,可謂是活學活用。

有本事就是好。

官當大了,碰上各種各樣的人。

任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常務長官,朝廷設有個御史大夫位置,但經常是空著,屬榮譽位子。

老魏生病,部下監察御史郭霸前來探視。

老同事,就沒有特別回避,郭霸進了內室,正碰上婢女提著馬桶下去,他攔住婢女,勾了點糞便,放嘴裡嘗了嘗,笑逐顏開:「大夫您的糞是苦的,沒問題,如果是甜的,就有毛病嘍!」

把老魏一家人雷的外焦裡嫩。

元忠是中丞,郭霸叫他大夫,就是現在人直接稱副局長為局長的招數。

這沒什麼奇怪,但當面吃屎,真讓魏元忠惡心死了——干脆到處宣傳,讓大家見了郭霸都繞道走。

大家給他一個綽號:吃屎御史。

老魏還是懂得用什麼人,遠離什麼人。

武則天當了皇帝,選了一大批年青人為「後妃」,最受女皇喜歡的是張昌宗、張易之兄弟。

圖片
張易之 劇照/大明宮詞

兩人權勢熏天,大批官員都趕著巴結他們。

武三思、武懿宗幾個武則天的侄兒,都封王了,還搶著替二張牽馬輔鞍。

張家的家奴,狗仗人勢,也在洛陽城是橫行霸道。

魏元忠已是代理宰相,還兼職洛州長史這個首都地方長官。正要用霹靂手段,這些家奴撞在槍口上。

老魏毫不客氣,給我抓起來,按法律打板子,打死了好幾個。

張易之的弟弟張昌儀任洛陽令,正是洛州長史管轄。

小張仗著兩個哥哥的勢力,每回到長史衙門公干,不是站在庭下等,卻大大咧咧地闖進長史辦公室,讓魏元忠碰上了,直接喝道:你給我滾出去!

另一個弟弟張昌期,女皇要讓他去雍州當長官,問宰相們:「誰去雍州好啊?」

魏元忠說:「今天的條件來說,薛季昶最好。」

女皇說:「薛季昶是不錯,有另外任務。」

大臣們都說那就是張昌期嘍!

魏元忠說:「不行,張昌期前些年在岐州,搞的亂七八糟!老百姓都跑光了,這樣的人,能用嗎?」

女皇被打臉,一句話不說。

歪風邪氣是剎住了,張氏兄弟也是得罪了。

元忠直接上書給女皇:我是宰相,承蒙皇上信任,卻不能讓您遠離那些小人,是我的失職!

武則天非常不高興,魏元忠過分了吧?

張昌宗他們立即開始羅織魏元忠的過錯。

武則天長安三年(703),張易之、張昌宗大吹枕頭風,魏元忠這老小子說皇上您百年之後,他們就和太子一起,搞翻案!

武則天年紀越大,和老男人愛小女人一樣,也特別聽小男人的話。

魏元忠是個討厭鬼!派兩個兒子: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宰相們一起去把老魏抓起來審問。

張家兄弟還把大臣張說逼來作證:張說當場聽過魏元忠說這個話,讓他來證明。

朝堂對質,老魏也不是刀槍不入,表態:「張說和張昌宗、張易之要一起害我魏元忠!」

張說笑了:「大人您是宰相,怎麼和市井小人一個調呢?」

張易之說:「張說,你快點把魏元忠盼望皇帝死掉的話說過來聽聽!」

張說表態:「陛下您看!在您的面前,張易之還這樣逼我!何況在外面?今天我張說對著上天對著皇上,我要講真話!我從來沒聽說魏元忠說過那句話,是張易之逼我來做證明的!」

這一炮把張家兄弟轟傻了,只好亂講張說是個壞蛋,如何如何要魏元忠廢掉武女皇。

武女皇看這幾個小鮮肉真不成器,只好自己來,定下調子:張說是反復小人!和魏元忠一樣的罪過。

兩個人都發配到嶺南。

魏元忠走之前,又被武則天召見,張易之、張昌宗也在一邊,魏老直接指著他倆對武則天說:「我老了,到嶺南去,大可能回不來了!就怕這倆個小子,會禍害國家!」

張氏兄弟叫著跳著,武則天倒是不說話:「魏元忠已經走了,你們還吵什麼?」

神龍元年(705),太子李顯復辟成功,武則天退位後去世。

李顯上位,就是唐中宗,立即派人把魏元忠召回來,任宰相。

不知是不是人老了,魏元忠再沒有和武氏權貴斗爭的銳氣,變得暮氣沈沈,只是和稀泥,撈錢,要求退休。

政治斗爭雖然還有,比起以前的大風大浪不算什麼了,中宗對魏老非常好,偏袒著他。

武家余黨依舊不放過魏老,再三攪局,707年,魏元忠七十多歲,最後一次貶渠州。

走到半道,油盡燈枯,去世。

李家的皇帝還是認可他的,中宗李顯追認他為齊國公;睿宗李旦下令把魏老移葬到定陵,陪伴李顯;玄宗李隆基開元年間,贈謚號為「貞」。

公道自在人心。

來源 漢周讀書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