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蘭,那個掏空你錢包的女人

葛蘭

在知名度上,葛蘭無疑成為一個破圈者,她享受了流量帶來的最大利益,收獲了最多散戶的追逐。相比於基金機構,對於普通人而言,基金的直播和造神,則會放大人們心中的欲望。基民大都很現實,賺了就吹,虧了就罵。在 2021 年以前,葛蘭是當之無愧的 「醫療一姐」,基民們對她的稱呼是 「蘭蘭」「蘭大美女」「蘭女神」,而到了現在,她的稱呼已經變成了 「蘭大媽」。

文:易方興

金錢消失了

醫療基金再次暴跌,金錢正在消失。

進入 3 月,北京正在遭遇倒春寒,甚至下了兩場大雪。就像天氣一樣,投資世界裡的人心也變涼。股票和基金的曲線,一度像一條向下俯沖的列車。對於購買了葛蘭的醫療基金的人們來說,這種感受尤其如此。

從表面上看,在基金上虧了錢的人,和其他人並沒有甚麼不同。但當你和他們談起生活,談起花費,他們都會提到一個詞,太難了。

一個買了 10 萬塊錢葛蘭基金的 IT 男,半年時間已經補倉了 30 多次,每一次都以為抄到了底,但每一次都抄在半山腰上。另一個在去年基金熱度最高的時候貸款買了一輛蔚來的人,現在利用下班時間跑起了滴滴,行情好的話,一天能掙 200 塊錢,但這依然趕不上賬戶裡基金虧損的速度。一個女孩記得,自己是在夏天最熱的時候,在支付寶裡買的葛蘭的基金,如今的氣溫整整比當時低了 30 度,她的錢也正好虧了 30%。

對許多人來說,當時賺錢的願望有多強烈,如今的懊悔就有多深。其中不少人,是 2021 年才始接觸基金的新基民,不少是 90 後,存進去的大都是工作沒多久的收入,從幾百到幾十萬的都有。

呼蘭在脫口秀裡說的 「買了 200 塊基金,花了 2 萬去補倉」 並不是段子,它在很多人身上真實發生過。有個建築行業的女生,在去年 7 月份的時候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買了 600 塊錢基金,第二天再一看就賺了 30 塊。她開始後悔,「要是買的是 6 萬塊,豈不是一天就能賺 3000 元了?」 就這樣越買越多。那些虧損超過 30% 的人,是頭一次遇上這種災難。伴隨著金錢的消失,花錢的習慣也一並消失了。一半的受訪人開始在行動電話上記賬,還有一些人破天荒地開始自己做起了飯。

▲ 呼蘭在吐槽大會上的段子。圖 / 騰訊視頻

葛蘭的 「中歐醫療健康混合」 基金自 2016 年創立起,攀登到 2021 年 7 月 1 日的淨值頂峰用了 5 年時間。這也是葛蘭從一個基金經理圈的新人變成 「醫療女神」 的 5 年。但從這一天之後,人們已經記不住這只基金暴跌過多少次。單位淨值從去年頂峰的 4.3 元跌到現在的 2.5 元。悲劇的是,很多人都買在了去年的高點。

最近這一次的暴跌,始於 3 月 15 日下午,一份國家衞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的紅頭文件在網上傳播,直指社會資本在醫療領域無序擴張的問題。傳言一出,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的股價跌停。而這兩只股票正是 「公募一姐」 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基金的重倉股。

抱怨的情緒持續在蔓延。在社交平臺上,人們編排出各種調侃的句子,「家裡有錢花不完,中歐醫療找葛蘭」,「跟著葛蘭混,三天餓九頓」。這些心酸的句子背後,是成千上萬人被套牢在葛蘭的基金中。

▲ 社交平臺上的段子。圖 / 微博

另一面,葛蘭的基金陷入了越跌越買的境地。在螞蟻財富上,中歐醫療健康混合的關註級別在 600 萬人以上。直到被撤下之前,它還是支付寶基金銷售榜的周榜排名第一,一周之內就有超過 30 萬人購買。

很多人懷著無奈的心情,打光了手中的彈藥。因為一來醫療賽道被稱為 「黃金賽道」,寄托著很多人的財富夢想,舍不得割肉;二來如果不補倉,回本更是遙遙無期。在這樣的 「越跌越買」 之中,葛蘭管理的基金規糢突破了千億。天天基金最新的數據顯示,葛蘭旗下共計管理 5 只基金產品,管理規糢達 1103.39 億元,這使得她成了大幅虧損中規糢增長幅度第一的基金經理。

有意思的是,葛蘭的基金被撤下的當天,榜單上僅剩下趙蓓管理的工銀前沿醫療這一只醫藥主題的基金,近一周有超 9 萬人購買。按照這個趨勢,趙蓓有可能成為新的醫療女神。

到了第二天,趙蓓的這只醫藥基金也從榜單消失了 —— 為了應對輿論的質疑,支付寶關閉了基金 「周銷量 TOP」 榜單 —— 這也被戲稱為 「韭菜榜」。曾幾何時,所有的電商依靠銷量來論成敗,美妝、服飾、新消費…… 一切都是如此,就連基金也是這樣。行業裡催生了李佳琦這樣的頭部主播,也催生了葛蘭這樣的頭部醫療基金經理。

如今,這樣的時代一去不複返了。

天才的光環

葛蘭的光環,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

在 2016 年中歐基金剛剛推出葛蘭管理的基金產品的時候,葛蘭密集接受過一批採訪。一篇報道中這樣描述葛蘭 ——

「醫學界少了一位科學家,而投資界多了一位專業的主題基金經理。」

「說她『科學家』,是因為單從學術成績來看,從清華到美國西北大學讀博的葛蘭,確實稱得上『學霸』。」

在美國西北大學,她專修生物醫學工程,並獲得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她所研究的領域頗為冷門,是心髒核磁共振的快算法,當時,還只是學生的她就申請到了連教授申請起來也有難度的科研基金 —— 美國心髒學會科研基金。她的研究成果最終幫助病人把核磁共振心髒灌註的檢查時間從 1 分鐘縮短至 20 秒,從必須全程憋氣到可以自由呼吸,大大減輕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檢查的精準度,現在這項成果已經實際應用在醫療設備當中。

▲ 支付寶基金板塊對葛蘭的介紹。圖 / 網路截圖

因為有著這樣的學術成績,以至於當她決定畢業回國時,她在美國的導師一度感到非常遺憾。

葛蘭偏愛數字和計算。她從大學起,就對算法研究很感興趣,這或許也是她進入基金行業,與數字打交道的一個動力。她曾說過:「在美國,我們實驗室有十來個主力博士科研人員,大部分人以應用為主,而我以算法為主,承擔偏邏輯方面的主要工作。」

她是一個個性要強、不服輸的人,挫折某種程度上也會成為她的動力。對於自己一段尷尬的經歷,她記得非常清楚:在研究生三年級時,她在國際頂級大會上第一個做演講,「特別風光」,但是講完了就有競爭對手上來提問,指出了報告中的一個漏洞,她一時沒有答上來,為此一直耿耿於懷。此後,她專門花了半年的時間,解決了這個問題,還將這項成果實際應用到醫療設備當中。

這種喜歡打 「翻身仗」 的性格,某種程度上也投射到日後的職場性格中。在基金圈投資了 10 年的張磊說,老的基民都知道,葛蘭作為基金經理有一段從業 「黑歷史」。2015 年 6 月 4 日至 2015 年 9 月 15 日,當時還是新人的她,管理了一只叫 「中歐明睿新起點」 的基金,當時大幅回撤了 64.71%,跑輸大盤 26 個百分點。

市場暴跌只是葛蘭回撤的外因,最主要還是因為葛蘭同時踩雷樂視網和暴風影音,這是中歐明睿新起點 2015 年的十大重倉股之二。

很快,葛蘭就退出了這只基金。對於一個新的基金經理來說,職業史上有如此大的一場敗仗,很可能就告別這個行業了,但葛蘭又從自己熟悉的醫療板塊東山再起。成功之後,她又開始管理」 中歐明睿新起點」 基金,並且創造了超過 100% 的收益。

對於這件事,許多人看法不一,有人覺得這是葛蘭的職業 「黑歷史」,有的卻認為她越挫越勇,從哪裡跌倒,就能從哪裡爬起來。葛蘭在後來接受採訪時說過一句話,她說她這個人不害怕熊市,「往往估值高的時候,大家更容易樂觀;估值低的時候,卻總覺得熊市來了。但我的特點是,越是跌的時候,越覺得存在機會,我的工作動力也就越強」。

2018 年,葛蘭與同行 —— 廣發基金的費逸結婚,他們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是葛蘭中歐醫療基金成長最快、收益最好的時候。葛蘭說到他們夫妻當時的工作狀態,「每晚八九點鐘把孩子哄睡之後,就開始像回到學生時代那樣,在家裡一起上自習、做研究,交流投研的成果和對市場的見解」。

在一次調研中,葛蘭說起這些,一度落淚。她說,她很感謝丈夫一路的陪伴,尤其在」 巨大的壓力」 下,丈夫費逸給了她非常大的支持和幫助。

如今,葛蘭正面臨新的壓力,「在千億基金規糢」「醫療一姐」 等光環加身之下,她還能夠像之前一樣,「越挫越勇」 嗎?

成名之路

如今回顧葛蘭的成名之路,你會發現,葛蘭首先做對的一點,是她確立了一個相對高級的職業信念。

成為基金經理後的葛蘭,曾在很多場合反複強調過自己的職業理想:「我的夢想就是幫老百姓管好錢、掙到錢。」

▲ 葛蘭在採訪中談到自己的職業理想。圖 / 網路截圖

在接觸過葛蘭的人眼裡,葛蘭算得上是個工作狂。基金經理周成拜訪過以前的中歐基金辦公室,那時的葛蘭還沒有如今這麼大的名氣,管理的基金也遠遠不到千億規糢。那時的中歐基金辦公室在上海陸家嘴的東方匯經中心。周成看到葛蘭坐在房間的角落裡,跟一堆研究員在一起工作,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周成當時觀察,葛蘭工作的時候非常專註,吃外賣的時候依然在做投資研究。他還聽說葛蘭為了方便晚上加班,還在公司附近又租了個房子,相當於一天上兩次班。

不過,努力付出的基金經理太多了,為何成為公募基金 「一姐」 的偏偏是葛蘭?

回看葛蘭的基金戰績,你會發現,她投資成功的最重要的另外一點,是選對了賽道。

就像在 2006、2007 年,投資有色金屬、煤炭板塊能賺大錢;在 2010 年,投資互聯網能獲得超額收益。一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在於他是否能順應時代的發展,踩準行業的明星企業。

葛蘭恰恰偏愛 CXO 賽道。

CXO,指的是醫藥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外包服務。因為藥品研發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其中的環節也是非常複雜的,而制藥公司無法包攬全流程,所以 CXO 才會形成。

過去幾年,CXO 恰好成了醫藥行業裡增長最快的細分行業。因為國家對創新藥的鼓勵以及全球醫藥巨頭研發環節向中國轉移,賽道內出現了不少翻倍的牛股。藥明康德自 2018 年 5 月上市以來,3 年間最高漲幅超過 16 倍;同期,泰格醫藥、凱萊英等也漲了近 10 倍。而這些,全是葛蘭基金中的重倉股。

所以,與其說,2016 年到 2020 年,醫療基金是葛蘭的時代,倒不如說,是時代造就了葛蘭。

造神運動

直到 2020 年,葛蘭只能稱得上是個不錯的基金經理,沒有出圈,離 「神」 也很遙遠。

那時她管理的規糢最大的基金 —— 中歐醫療健康混合,規糢僅為 58 億元。但短短一年後,這只基金規糢暴增 6 倍,提高到了 400 億元以上,葛蘭也被奉為 「醫療一姐」「醫療女神」。

這其中,究竟發生了甚麼?

在種種因素中,基金圈的 「直播造神運動」 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2020 年,疫情爆發,這一年也被稱之為基金直播元年。2020 年 7 月 3 日下午 2 點,周曉明空降天弘基金直播間。

很多人不知道周曉明,但一定知道餘額寶。周曉明是天弘基金副總經理,也是餘額寶業務的創意者和主要推動者,他被稱為 「餘額寶之父」。在他到來之後,直播間爆火,全程直播的累積觀看量是 60 萬人,點贊數 87 萬 +,直播間沖到了支付寶 「直播節」 的第一位。

▲ 周曉明空降天弘基金直播間的預告。圖 / 網路截圖

湧進來的已經不只是人,而是對財富升值的瘋狂渴望。

在過去,普通人很少能夠接觸到真實的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大多只是投資頁面上的一張圖片,比如,對底層基民趙軍來說,「基金經理是男是女,是帥是醜,離我都很遙遠,我不在乎」。但在基金直播走紅之後,他有一次進入中歐基金的直播間,看到一個長相姣好的女生正在直播,主播一口一個 「蘭蘭」,叫得頗為親切。他有了一種以前沒有的體驗:「原來就是她們幫我掙到了錢。」

基金直播,是平臺和基金公司雙重運作的結果。

支付寶甚至特地為基金直播打造了一個 「818 理財節」。基金公司上百家,支付寶直播間的推薦位就那麼幾個,所有的基金直播間都為了流量廝殺得頭破血流。王強是一名 2020 年剛入行的基金經理,他參加過許多次基金直播,「我們公司本來決定一周直播一次,後來變成每天直播一次,再後來,領導要求我們通宵直播」。

「選最好的歷史業績區間,找最牛的基金經理對話,各種基金獎項全給他列一遍,一場下來紅包都上萬塊地發,年化收益數字越大越好。服裝、化妝配套一個都不能少,就是打造和包裝。」 王強說。

那段時間他靠著喝東鵬特飲熬夜扛著,喝完之後,到了早上七八點還睡不著,中午 12 點又繼續上班了。

放在以前,沒有基金公司會想到成立一個電商部。但現在,「電商部」 甚至成了基金公司的標配。

葛蘭所在的中歐基金也是如此。在直播中,葛蘭被描述為一個 「神話」。比如在 2020 年的支付寶理財節上,葛蘭的新基金 「中歐阿爾法」 發布時,直播間的背景板上寫著四個大字:「葛蘭來了!」 主持人當時這樣介紹葛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葛蘭基金目前有超過 220 多萬持有人,而且超過 90% 購買過葛蘭產品的客戶都掙到了錢,所以從這個維度,大家可以想一想,蘭神的稱號是從何而來的。」

▲ 葛蘭新基發布會的直播現場。圖 / 網路截圖

葛蘭則在直播間裡說,互聯網幫她實現了自己的職業夢想。因為互聯網讓更多人接觸到公募基金,也看到她,成為她的持有人。

當時,支付寶的金選專區首次發布金榜,葛蘭的新基金 「中歐阿爾法」 就在 「牛基榜」 上,發布當天就有超過 100 萬人購買。

基民劉菲看了當時的直播。她把那場直播描述為一次狂歡,「直播的時候葛蘭笑得很開心,直播間的紅包也發得非常給力,我記得發了好幾次萬元紅包雨,還發了戴森吹風機」。她記得當時葛蘭說的讓她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希望每個遇到我的人都很幸運和幸福 「。

劉菲很感動。那場直播之後,她也買了 10 萬塊葛蘭的基金。

從神壇跌落

在這樣的氛圍中,一些基金 「一哥」「一姐」 誕生了。在這些直播和造神背後,凸顯的是基金公司們的焦慮和恐懼。

因為這是一個強競爭的行業,而任何強競爭的行業都會出現馬太效應。

基金規糢正越來越向頭部集中。雪球網的數據顯示,前 20 大基金公司的非貨幣基金規糢占了全行業的 60% 以上。

▲ 前 20 大基金公司的非貨幣基金的合計規糢高達 8.5 萬億,占全行業的 62%。圖 / 雪球網

與此同時,明星基金經理,更是起到了吸金作用。除了中歐基金的葛蘭,還有易方達的張坤、景順長城的劉彥春、廣發的劉格菘、富國的朱少醒、工銀瑞信的趙蓓等等。

這些頭部明星基金經理,一個人的基金規糢甚至能趕上一個中小型基金公司。

而在中國,有一百多家基金公司,數千位基金經理,基金代碼有上萬,換句話說,如果不能做到頭部,培養不出明星基金經理,將不可避免地被市場淘汰成 「底部」。

在知名度上,葛蘭無疑成為一個破圈者,她享受了流量帶來的最大利益,收獲了最多散戶的追逐。以她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 C 為例,它自成立以來,長期以散戶為主,目前個人投資占到 99.88%,機構占比只有 0.12%。

相比於基金機構,對於普通人而言,基金的直播和造神,則會放大人們心中的欲望。

基民大都很現實。賺了就吹,虧了就罵。在 2021 年以前,葛蘭是當之無愧的 「醫療一姐」,基民們對她的稱呼是 「蘭蘭」「蘭大美女」「蘭女神」,而到了現在,她的稱呼已經變成了 「蘭大媽」。

事實上,叫葛蘭 「蘭蘭」 和 「蘭大媽」 的,很有可能是同一批人。趙軍從 2014 年工作第一年開始買基金,每個月都固定買 2000 塊錢。他從 2018 年買到了葛蘭的基金,到了 2020 年賺了 5 萬。那會兒他天天在朋友圈發自己的基金收益,也在朋友當中成了無所不知的基金大神,張口閉口都是 「白馬股」「成長風格」「基本面」 之類的詞。「不誇張地說,那時候葛蘭真是我心目中的女神。」 他還專門把女神的照片打印出來貼在出租房的牆上,他覺得這個女人能給自己帶來幸運,在公司考評、述職之前還會拜一拜。

到了 2021 年,趙軍在公司升到了一個小 leader,某種程度上,他甚至覺得也有葛蘭的功勞。他的年終獎也升到了 10 萬塊。他把這些錢全都投入到葛蘭的基金裡,到現在,除了之前盈利的 5 萬,他還虧進去了約 10 萬。

葛蘭的照片,他也撕掉了。

沒有人能永遠風光。

葛蘭如今的戰績也證明了這一點。盡管 2019 年、2020 年中歐醫療健康混合的收益驚人,近 5 年累計收益率高達 181.13%,即使從近 3 年的時間點來看,依然有 97% 以上的漲幅,但更多人購買基金是在去年的高點。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醫藥類基金整體表現都比較差,2021 年中證醫藥指數下跌 12%,今年以來更是快速急跌了 18%。而中歐醫療健康最大回撤的時候,正好又發生在規糢暴漲的階段,至今虧損還在擴大。

醫藥行業容易受到政策和環境的影嚮。集採政策直接影嚮了醫藥板塊的投資價值。同時,自疫情以來,醫藥板塊一路高漲,高估值也有了回調的需求。

單從基金賬面虧損來看,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實際上虧損了近百億。醫療女神葛蘭,從神壇跌落了。

實際上,在整體大盤不景氣的情況下,很難有基金經理能夠幸免。比如人們常常談起的另一個醫療領域的明星女性基金經理趙蓓,趙蓓管理的 「工銀前沿醫療股票」 半年來也跌去了 25% 以上;同樣是千億規糢的頂流 「公募一哥」 基金經理張坤,管理的規糢 676 億的 「易方達藍籌精選」,近一年同樣跌去了超過 25%。而人們之所以把視線集中在葛蘭身上,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葛蘭火出圈了。

而很多新基民們也終於學會了一個樸素的道理 ——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葛蘭丟掉的或許是個頭銜,但更多人的真金白銀仍然困在基金裡。比如趙軍,他現在的預期很低,只希望虧掉的年終獎能夠回本。在這個人們的情緒因為數字而悲喜的世界裡,一切都在變化中。繼 3 月 15 日,醫療股一次暴跌之後,3 月 16 日,伴隨著要打擊 「惡意做空」 的聲音,中概股和 A 股普遍大漲,而隨著重倉股藥康明德等回升,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又難得地翻紅了,漲了 3 個多點。

「反正都追蘭蘭這麼久了,再補點,我還能戰。」 基民趙軍興奮得發了朋友圈,他又重新喊回了 「蘭蘭」。

(應訪問對象要求,文中張磊、周成、王強、趙軍、劉菲為化名)

來源:每日人物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