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倒霉的總是貓

文:餘少鐳  

男人節欲到底有多難,段子高手蘇東坡在他的筆記集《東坡志林》中,講了一件男笑女淚的事。全文剛好是一條微博的長度,引錄如下:

昨日太守楊君採、通判張公規邀餘出遊安國寺,坐中論調氣養生之事。餘雲:「皆不足道,難在去欲。」張雲:「蘇子卿齧雪啖氈,蹈背出血,無一語少屈,可謂了生死之際矣,然不免為胡婦生子。窮居海上,而況洞房綺疏之下乎?乃知此事不易消除。」眾客皆大笑。餘愛其語有理,故為記之。

安國寺在湖北黃岡。這應該是烏臺詩案後,蘇東坡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期間的事。說有一天,當地正副市長邀他到安國寺遊覽,閒坐之中,幾個中年男人就聊到了養生這個主題,蘇東坡說,啥調氣啊養生啊,這都不是事兒,節欲才是最難的。

張通判附和說,確實,想當年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在當地,茹毛飲雪,自殺未遂,沒有說過一句屈服的話,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但他還是免不了跟胡人女子生了一個兒子。你想,漠北苦寒之地,蘇武這樣的大英雄都無法節欲,要是在舒適的洞房裡……可見,節欲真的是太難了,這話不接受反駁。

此言一出,眾皆笑噴。蘇東坡覺得他說得太有道理了,於是記錄下來。

現在問題來了:蘇本來就因為文字獄而被貶,還敢跟現任官員聊這些三俗話題,不怕再被扣上道德敗壞的帽子嗎?

當然不怕,因為那是宋朝,萬惡的封建社會,官員三妻四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蘇東坡不管仕途得意還是一貶再貶,身邊都不乏美女。後來被貶到惠州時,蘇還給他的愛妾朝雲寫過一首《朝雲詩(並引)》,在引言裡坦白說:「予家有數妾,四五年間相繼辭去,獨朝雲者隨予南遷。

數妾,那至少是三以上,可以說是妻妾成群了。不但如此,在杭州、黃州等地,蘇也在自己的詩文或別人的記載中留下不少召妓佐宴的行狀(朝雲本來就是杭州妓)。所以他感嘆「養生難在去欲」,既是自嘲,也是自豪,完全不用擔心皇帝會拿他的私生活做文章。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那麼多人想穿越回宋朝了吧。

更有意思的是,甦的朋友張通判說,漢朝的蘇武,都置生死於度外了,在漠北苦寒之地,還能跟一個匈奴女子生了一個兒子,這既是附和蘇東坡「難在去欲」的觀點,也暗含調侃:你們姓甦的戰鬥力太強了,祖傳異秉啊(有證據表明,蘇東坡是蘇武後人)。蘇東坡不但不介意,還說「餘愛其語有理,故為記之」。

現在問題來了:蘇武,那可是名列麒麟閣(漢朝功臣閣)名臣榜的,歷朝歷代都是漢民族英雄的代言人,現在更是連初中生都知道,他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寧願牧羊也不接受高官厚祿,不只一次以死明志,保全了民族氣節,也折服了匈奴人。這樣的漢臣,怎麼可以跟匈奴女子苟合,還生下了一個兒子?

會不會是張通判這樣的反動地主階級在造謠污衊古聖先賢?舉報按扭在哪?

別急,張通判他不敢。正史《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載: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閔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後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

蘇武有過一個兒子,之前參與謀反被漢昭帝殺了。蘇武晚年,漢宣帝憐憫他,私下問大臣說,蘇武在匈奴獃了那麼久,有沒有留下後代?蘇武得知這消息,通過平恩侯(宣帝皇後的父親許廣漢)向宣帝告白說,我之前在匈奴時曾跟一胡女結合,後來她產下一子,名通國,我歸漢後,偶有書信過來,如果可以,請派使者用錢去贖他回來。宣帝同意了,後來,蘇通國隨漢朝使者回來,被封為郎官。

這說明,蘇武跟一匈奴女子結合併育有一子,這事是真的。而且,「通國」這名字,有「混血」之況味,資訊量滿滿。

蘇武那位因為參與謀反而被殺的兒子叫蘇元,是他出使匈奴之前跟他妻子生的,《昭明文選》裡面還選錄了蘇武出徵前寫給妻子的一首詩,叫《留別妻》,各種深情款款:

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徵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

不難想像,這首詩曾感動了無數人。可見,蘇武在匈奴娶妻生子,這事於公德私德都是有虧的,所以他獲準歸漢時,帶回了九個不降不死的舊屬,卻沒把那對母子帶回來,已充分說明問題。如果不是漢宣帝憐憫他,主動問起,那麼,「通國」也就只能老死漠北,永遠見不到這位偉大父親了。

班固作為《漢書》作者,寫蘇武在匈奴各種壯烈各種高大全,一句不提他娶匈奴女子的事,但後來「通國」歸漢,也就不能再玩歷史虛無,只能秉筆直書了。這事也可以看出,漢宣帝還是挺寬厚的,從人性的角度出發,覺得蘇武在那邊獃了十九年(出使匈奴時四十歲),心理上扛住了,生理上可能扛不住,果然,一猜就中。

可是,漢以後,隨著「漢民族英雄蘇武」的形象越來越高大,對於有損他形象的事,早就有人繃起了神經,絞盡腦汁為他洗地。

最讓人無語的版本,是在《貓乘》裡看到的。

【牧羊貓】30×40 鋁塑板丙烯|河夫作品

《貓乘》是清朝人王初桐編的關於貓的百科全書,跟《貓苑》並稱貓奴必看的兩本奇書,《貓乘》的「種類」卷引錄了《關西故實》裡的記載:

蘇武囓雪吞氈之日,天哀其忠貞,遣牝貍與之作伴,日則覓食哺之,賴以不死。武感其義,遂與為偶,因生一子。李陵書雲:「足下胤子無恙。」即貍之所生也,並無胡婦生子焉。

「牝貍」就是母野貓。說蘇武在匈奴茹毛飲雪,感動了老天爺,於是派一隻母貓給他作伴,那母貓每天都找能吃的東西給蘇武吃,維持他生命所需。蘇武被它感動,就跟他結合,還生了一個兒子。李陵《答蘇武書》裡面說到的「你兒子很好,不用掛念」,指的就是母貓生的那個兒子。也就是說,《漢書》裡面提到的蘇武在匈奴生子,是跟貓生的,而不是跟匈奴女子生的。

很遺憾,《關西故實》這書聽都沒聽過,也查不到相關資料,可能是佚書,但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按它所載,漢時的老天爺也太變態了——你既然有神通,又被蘇武的愛漢情操感動,為什麼不一陣風直接把他送回漢朝?如果非得讓他留在匈奴完成使命,怎麼不把他最愛的妻子送到牧羊之地讓他們團聚?如果你只是想解決他的慾望,為什麼要弄一隻母貓?

你是想說蘇武獃在匈奴的那十九年,不僅是在牧羊,也一直在擼貓嗎?

當然了,這是玩笑話。不難看出,《關西故實》的作者應該是個小粉漢,按他的價值觀,夷狄之人,禽獸不如,我們的古聖先賢,哪怕獸交,也不能「胡交」;我們可以接受人貓雜交的後代成為大漢郎官,也無法接受胡漢混血玷污我華夏血統。

只是,為什麼是貓?

就算老天爺你捨不得派個仙女下凡,還有狐貍啊,羊啊,雞啊;如果覺得這些動物太低級,配不上蘇武的高大威猛,匈奴之地多母狼,總配得上吧?

其實,蘇武跟匈奴女子結合生子,連大漢皇帝都理解,把蘇通國封為郎官,已充分說明一切。而《關西故實》的作者,為了否認蘇通國是漢匈混血,誣衊蘇武跟貓發生不倫之戀,表面上看是在維護蘇武的愛漢情操,實際上卻是在對蘇武沒有完全「守節」表示抗議,把他推入更不堪的境地。

你抗議可以,只是貓兒何辜,下次能不能別再拿貓當替死鬼?

 

來源 現代聊齋餘少鐳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