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草,已知最早被記載的蟲草菌,早在唐代就出現在博物學家的記載中,在清代,它以「補肺益腎,止血化痰」而聞名。
你可能無法想象,這兩個八杆子打不著的東西,居然會嫁接到一起,成為一種具有魔幻色彩的玩意。

這就是日本琉球大學的研究員,發現的兩種「蟑螂蟲草」。
這種生物由蟲子和植物構成,前段是我們所熟悉外殼黝黑鋥亮的小強,後段則是植物莖脈,這樣奇怪的生物,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要想知道蟑螂蟲草是怎麼來的,我們得先明白蟲草到底是什麼東西。
簡單來說,蟲草就是幼蟲加真菌。

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每當冰雪消融之時,一種名叫蝙蝠蛾的昆蟲,會把成千上萬個蟲卵產在花葉上,這些蟲卵會逐漸變成小蟲,鑽進潮溼疏鬆的土壤,將植物的根莖作為自己的營養來源,把身體吃的白白胖胖。
可是,這些幼蟲大概沒有想到,在自己吸收植物營養的時候,另外一個敵人,正在身後悄然佔自己的便宜,這便是球形的子囊孢子真菌。
這些真菌鑽到幼蟲的身體內,吸收它們的營養,然後產生菌絲。幼蟲被感染後,會漸漸蠕動到距離地表兩到三釐米的地方,從上至下而死,變成「冬蟲」。冬蟲體內的真菌,以蟲體為殼,繼續生長,直到來年的春天結束,夏天開始時,從蟲子的頭頂破出,長出一根紫紅色的小草,大約2-5釐米,這就是「夏草」。
嚴格意義上來說,冬蟲夏草其實是一種「菌蟲結合體」。

冬蟲夏草早在清朝出版的《本草從新》開始,就與人參、鹿茸一起,成為補藥屆的三大扛把子,作為名貴藥材,享有極大盛名。
蟑螂蟲草雖然長得像是蟲草的Ctrl+V版本,但這玩意和蟲草沒啥關係,因為只有當特殊的麥角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蟲上,才能稱作「蟲草」。其他的無論是蟑螂、螳螂、屎殼螂,只能說是被植物寄生的怪奇菌蟲生物罷了。
這種蟲草,沒有什麼大補的功效,而且估計僅憑賣相,你看著就一點都不想吃。

不過,重慶一位研究生命科學的教授卻提出,蟑螂蟲草雖然不能吃,但卻很可能成為我們人類消滅蟑螂的一種獨特方法。
蟑螂是一種十分狡猾且生命力頑強的動物,它沒有頭還能活一週,一年就能產卵十萬只,如果用噴霧來毒殺,用不了多久,蟑螂就會產生抗藥性。
然而蟑螂哪怕打遍天下無敵手,它卻害怕小小的真菌,教授通過研究發現,如果小強感染了真菌病,孢子入侵到它的體內,會迅速大量繁殖,吸取蟑螂體內的營養。

研究表明,金龜子綠僵菌421菌株,對於蟑螂來說,是致命武器。當它們接近這種真菌兩天後,動作就會變得遲緩,三天後幾乎不動,四天後完全喪失自主行動能力,身上長出真菌,變成蟑螂殭屍,而且不會腐爛發臭。
事實上,真菌植物控制昆蟲的歷史非常悠久。人們在德國達姆施塔特市,發現過一種在4800萬年前被真菌感染的殭屍螞蟻化石,比喜馬拉雅山的形成時間還早。
這種螞蟻學名木蟻,當它們爬過熱帶雨林地面的時候,孢子像傘兵一樣從天而降,附著在螞蟻身上,並通過酶進入螞蟻體內,在其中生長。
真菌在螞蟻體內肆意生長,是為了控制螞蟻的行為,使其成為殭屍螞蟻。

殭屍螞蟻會不斷爬向一定高度的樹葉上,並在死亡前緊緊咬住樹葉的主葉脈,這樣,真菌也就可以在這一合適的溼度和溫度環境中生長。
當然,在神奇的自然界中,不能總是植物佔昆蟲的便宜,也有一些昆蟲會佔植物的便宜。
比如以下這些圖片,你可能也會覺得它們是某些植物的果實吧?


其實不然,這些「果實」,全部都是偽裝的蟲癭。
癭,指的是植物受到外界刺激後形成的瘤狀突起。昆蟲,便是癭的製造者,它們在產卵或者取食的時候,通過化學或物理刺激,使植物細胞加速生長,形成某種突起或瘤子,這便是蟲癭的由來。
簡單來說,蟲癭的形成,就類似於昆蟲在植物上給自己的幼蟲製造了一個宜居的生命場所。

蟲癭的構造非常複雜精妙,類似一座小房子,外面一層是癭壁,增厚變硬的植物組織可以保護幼蟲,裡面一層則是柔軟、富有營養的中空豪宅,幼蟲生活於此,大肆吸收植物的營養組織,慢慢長大。
蟲癭富有智慧,充分利用季節的規律為自己保駕護航。它們往往在春天寄生在植物上汲取營養,等到了夏天便不安分的脫落下來,在地上密密麻麻的跳動,以期望落在石縫或者落葉中,享受著低溫和高溼的環境,避免其他天敵的捕捉,最終成為蟲蛹,越過冬天,直待春天再咬破癭壁,開啟新的生活。

就像寄生真菌對昆蟲的破壞一樣,蟲癭本身的存在,對植物來說也是一種充滿傷害性質的詛咒。它會剝奪植物生長部位應有的營養物質,阻礙破壞它們進行光合作用等正常的生理活動,甚至會導致植物的葉片脫落枯萎,生長不良。
蟲癭在某些地方,已經成為一種災害,影響植物開花結果,對果實生產產生嚴重影響。
不過,蟲癭中積聚了植物的不少蛋白質、澱粉和化學成分,從某種角度講,它又可以被人類利用作為補藥、解毒劑、化工材料。
自然界就是這樣的相愛相殺,在鬥爭與利用中,又奇妙地產生了無數對人類有益的物質,這大概就是造物主可愛又神奇的一面吧。
來源:vitomag.com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