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青樓裡吃米其林

如何在青樓裡吃米其林

文:李舒

夜晚的空氣裡,有一種香味格外迷人。

那是一味複合的香氣,會讓你想起小時候,晚歸的父親剛進門,母親一邊埋怨著「這麼晚,索性不要回來了」,一邊轉身進了廚房。三五分鐘之後,這股香氣便由遠及近地飄過來,一開始還是若隱若現的,漸漸的,喧賓奪主起來,它繞過客廳,繞過陽臺,直穿我的臥室!

啊!一碗滴了麻油擱了蔥花的蝦仁餛飩!!

© 攝圖網

啊!剛出鍋的加料鹵牛肉!媽媽還順便扔了一點牛舌進去,不知道熟了沒有!!!

啊!在電飯鍋裡捂著的糖蓮子銀耳粥,好像還加了桂花蜜糖!!!!

……

這種屬於大人的夜晚狂歡,讓我在被窩裡輾轉反側,幾近無眠。在那一刻,無比想要長大。

這是我對宵夜最初的印象。

© BLF_is_back

最早的「宵夜」,其實指的是晚飯。

從前的中國人,哪怕是皇帝,一日也吃兩餐。所以宋朝宮中,曾經有和我一樣,在半夜喊餓的皇上,讓太監們準備下「果子盒,盒內簇諸般細果:時果、蜜餞、糖餞等品」,以為「消夜」——消磨漫漫長夜。

不用妃子,而用美食來消磨漫漫長夜,這位皇上的出息,和我也差不多。

有趣的是,正式的「宵夜」,卻真的出自於勾欄

這裡所說的勾欄,並不是桃紅燈光的街邊發廊,而是高級妓院——所謂「書寓」是也。

「書寓」出現於清朝鹹豐初年(1851年),創始人是一個叫朱素蘭的女子。她擅長說書,也會填詞,於是創設書場,掛上了書寓(說書人的寓所)的牌子。

一開始,書寓禁止留客過夜,即使有情投意合的郎君,也不能放在臉上,這是堂子裡的規矩,也是一個「先生」的自尊。朱素蘭的姐姐朱品蘭曾經愛上了某位客人,想要嫁給他,結果被假母(即鴇兒)鎖在房間裡,很快便被賣掉。

書寓中的娼妓,籍貫多為蘇州、常熟、吳江、揚州。亦分幫派,揚州幫第一個敗下陣來,緊接著是吳江幫,蘇幫最終獨霸一方。《海上花列傳》以蘇州話為藍本,便是蘇幫女子獲勝的佐證之一。

 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海上花》說的就是十九世紀末上海「長三公寓」裡那些女人的事。

到民國初年,上海的妓院漸漸形成了幾種等級,最上等的曰「長三」;次等的曰「麼二」;再次曰「雉妓」「煙妓」。

為甚麼會叫「長三」和「麼二」呢?「長三」本來指的是牌面為兩排三點的骨牌,初辟租界設立長三、麼二妓院時,凡游客前往茶會,須給資三元,召妓侑觴每次亦需三元;麼二的價錢比較便宜,茶會一元,堂唱二元。

嫖客看中某位長三,不能直接給錢要求春宵一度,而必須從「茶圍」慢慢談起。打茶圍時,外場一見有生客到來,便高聲叫喊「客到」,給你泡一碗茶,表示接待。茶水、鴉片煙和所配的點心都是免費的。

「打茶圍」之後,再「叫局」,局分酒局、牌局、戲局,以酒局為主。嫖客叫局即是差僕人或酒館的跑堂把局票送到妓院。局票上有相好的妓女名片,上面有名字和地址。妓女接到局票,立即應召「出局」。妓女出局風雨無阻,不能隨便推卻。

最後,則是隆重的「執寨廳」——如好事將近的情侶一般擺酒宴,朋友們來捧場。我看過一本《粵菜傳奇》,裡面試圖複原電影《胭脂扣》裡,十二少為如花「執寨廳」的一桌酒:「二京二生」「四冷四熱」「八大八小」和一度「粥宴」。「二京」是欖仁、瓜子,「二生」是沙田柚和削皮橙;「四冷」是四碟冷葷,用高腳錫碟承載的皮蛋酸薑、酸甜排骨、酸瓜蝦米、酸扶翅(雞鴨內髒),「四熱」是指熱菜炒雞片、鴨片、白鴿蛋、金銀腎之類。「八大八小」是兼進的,上一個大菜,如鮑、參、翅、肚之類,便跟一個小碟,如金錢雞、滑斑球、蝦碌、燕窩。「八大」除上述外,還有鴛鴦雞、全鴨、冬菇、玻璃肉,玻璃肉是用醃過的肥肉裹上蛋漿面粉漿酥炸而成,入口酥香。之後是兩款點心,最後是一小碗米飯,一小碗白粥,伴以鹹蛋青菜。


電影《胭脂扣》裡,十二少和如花初見就是在一場聲色筵席上。

這桌飯當然須在夜裡,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曲終人散之後——此處省略20字。

說實話,我是做夢都想穿越回去,逛逛長三堂子的。

不為別的,就為了一口飯。

長三堂子的成功,靠的可不僅僅是妖冶淫蕩,和男人們玩耍一場愛的游戲,除了人美歌甜,還要有種儀式感的家常。是家常,但高於家常,有儀式感,所以,吃飯可以,必須要落胃精致。

擺臺面請客吃飯不用去說了,長三堂子裡大都有好廚子,或是會做飯的好姨娘。一手小菜,或淮揚席面,或川湘風味,或本幫菜色,必然有一二私家絕味,外間絕對吃不到。因為嫖客們是見慣吃慣的,這個臺是塌不得的。


《海上花》裡的吃食就豐盛得很。

《海上花列傳》裡,無論長三麼二,第一道菜必是魚翅,隨後才是各色小盤,炒蝦仁當然是河蝦,嗶啵亂跳,只只帶籽;鱔魚要活殺,鰣魚用網油包了來蒸。甲魚不可太大,也不能太小,加了銀杏果清燉,在小銀盅裡呈上來,清湯裡只得一塊裙邊——吃的是精華。秋風起,九月裡吃雌蟹,十月才吃雄蟹,吃完了喝碗雞頭米桂花甜湯,時令頂頂要緊。吃蟹要用銀制的蟹八件,最難得的是剔了蟹黃蟹肉熬出來的禿黃油,這種費工夫的頂配豪華菜式,只有蘇州長三才會烹制。來得不湊巧,倌人正出局,姨娘也會立刻備上點心和揩面毛巾,都是照著你的口味訂的點心,知道你要抽大煙,特意準備了松子糖。要是熟客,倌人當著你的面吩咐姨娘:「今朝就我伲兩個,不要忙了,弄點燕窩粥,加兩只家常小菜。」看著是家常,卻不知道,鴇母為了這家常小菜,會加倍小心——最怕你吃慣了,想換換新花樣。

上海的長三堂子,也是國人西餐的第一教育基地。

 一品香是中國人開的新式大旅社,吃喝嫖賭,應有盡有。

上海第一家西餐館,就開在書寓林立的四馬路上——一品香。當時,滬上聞人最喜歡在一品香請客,宋教仁遇刺前吃的最後一餐,愛因斯坦訪問上海的唯一一頓,都選在了一品香。在《滬上游戲圖說》裡,專門有一張《海上歡樂圖:四馬路一品香吃大菜》,倌人、姨娘和恩客們在這裡觥籌交錯,桌上放著全套西餐用具。

所以,當時的書寓,招待人常用「中西混搭」的點心盤子,比如《海上花列傳》裡,身為麼二的姐姐為了招待已經成為長三的妹妹,特意叫了四色點心,內有一客燒麥,一客蛋糕。長三妹妹最終吃了一角蛋糕,算是領了姐姐的情。書寓裡,置辦一桌西餐(「番菜」),也並不是難事。《海上花列傳》第十九回,屠明珠寓所為黎篆鴻過生日,擺了一桌,中午吃「大菜」,晚飯是滿漢全席,從十一點開始,設戲臺,女子京戲班(毛兒戲)唱全天。

這裡的大菜,就是西餐。屠明珠特意在桌椅上鋪了臺單,八塊洋紗手巾,都曡出了各種花樣,插在玻璃杯裡,刀叉瓶壺早早擺起。正菜還沒上,先放了十六個高腳玻璃盤子,內有「外洋所產水果、幹果、糖食暨牛奶點心」。幹果是外國榛子、松子和胡桃,牛奶點心則是牛奶餅幹。

等到上菜,也都是西餐。第一道是元蛤湯,就是蛤蜊湯。第二道則是板魚,就是比目魚。在妓院吃「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比目魚,也真真算是應景。比目魚的骨頭不多,但菜一上來,屠明珠還是殷勤地為壽星黎篆鴻用刀叉剔骨,由此可見,這些菜都是按照一人一份的份例上來的。

「八道大菜上完,乃末是芥辣雞帶飯。」這裡的芥辣雞並不是山東濰坊特產的芥末雞,而是用黃芥末醬調味的烤雞,一般選用第戎的黃芥末醬,是法國風味。

吃完飯,最終的甜品,是「各用一杯咖啡牛奶」。這樣國際化接軌的大餐,大家都習以為常,可見日常並不少吃,不足稱奇。

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吃一頓長三堂子定制大餐?

來源:福桃九分飽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