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去哪兒了:香港小姐往事

香港小姐

文:叉少

香港小姐的評選落下帷幕。冠軍謝嘉怡,亞軍陳楨怡,季軍郭柏妍。

看完照片,讓人懷念起香港小姐的黃金時期張曼玉、鍾楚紅、邱淑貞、袁詠儀、李嘉欣…如果摘掉那些港姐的名字,香港影壇的星空會暗淡許多。

那時,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最能代表香港的,不是尖沙咀的鐘樓,不是太平山的老襯亭,不是海洋公園,也不是大富豪夜總會,而是香港小姐。」

如今,這樣的盛況不再。

但換一個角度看,港姐選拔的衰落史,也是女性意識的覺醒史。 

1

40年代——70年代 底層女性翻身記

上世紀40年代中期,香港女性社會地位不高,就業機會稀少,大多寄希望於嫁個好人家來改變命運。時值二戰結束,在炮火中倖存的人們,希望看到新鮮的娛樂活動,大環境催生了香港小姐比賽。儘管一開始比賽的規模很小,但它是底層女性改變命運的希望。

1946年,首屆香港小姐由麗池空軍俱樂部與香中泳團聯合舉辦,背後的主事人是夜總會老闆李裁法,人稱「香港杜月笙」。

報名參選者有117人,實際到場的只有11人,其中一個女孩叫李蘭。她穿上泳衣和白鞋,在跳板上來回走3次,然後在跳水台上亮相,輕鬆拿到第一名。

李蘭出生於貧困人家,原本是一個酒店女招待。香港小姐冠軍的身分改變了她的命運,讓她得到進入演藝圈的機會,出演了香港抗戰後首部電影《情焰》,還有香港首部黃飛鴻電影《黃飛鴻鞭風滅燭》。

不久後,她嫁給一位遊樂場經理,過上安定平穩的生活,結束短暫的演員生涯。

李蘭 

第二屆香港小姐比賽,報名者更少。一共18人,到場的只有4人,而評委人數就有12人。主辦方覺得比賽辦不下去,臨時又把參賽者湊到6人。

吳丹鳳當選冠軍,與中英影片公司簽約,以1500港幣的片酬出演電影《豪門春色》。

她父親早逝,沒有依靠,被商人區錫元娶作繼室。區錫元有暴力傾向,得知她私自參選香港小姐,把她打了一頓。成為港姐後,吳丹鳳需要交際。區錫元知道她去跳舞,又扯掉她的頭髮,把她揍得青一塊紫一塊。

吳丹鳳不得不帶著兩個孩子,去哥哥家裡避難。好在經過協商,二人終於離婚。獲得自由的吳丹鳳,接連出演一系列電影。

之後,吳丹鳳嫁給香港鐘錶大王倫天樂,成為瑞士表行老闆娘,索性選擇息影,過上富太太的生活。

吳丹鳳 

第三屆香港小姐比賽,以門票作為選票。有人為了作弊,一口氣買了300張票,引起現場騷亂,導致下一屆比賽暫停。從1946到1973年,由於舉辦單位不固定,港姐比賽斷檔好幾回,一共只進行了11次選拔。

這期間的參賽者多半是舞廳小姐和肄業青年,她們希望複製李蘭或者吳丹鳳的道路,一夜飛上枝頭變鳳凰。

2

70年代——80年代 香港媳婦的標準

上世紀70年代初,香港經濟蓬勃發展,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主流價值觀從嬉皮回歸傳統,推崇高貴典雅的女性形象。1973年,無線成為香港小姐固定的主辦方,響應時代的趨勢,提出「美貌和智慧並重」的口號。

新時期的香港小姐,不僅要代表香港參加世界小姐、國際小姐、環球小姐比賽,還肩負著宣傳香港的使命,到世界各地進行親善訪問。

所以,端莊賢淑的氣質,比美豔動人的容貌更重要。大熱選手趙雅芝回答問題時,由於過度緊張導致結巴,輸給了儀態大方的孫泳恩,只拿到殿軍。

左一:趙雅芝 

此時,香港剛取消一夫多妻制,女性地位得到提升。但大多數女性沒有很強的事業心,香港小姐依然是嫁入好人家的跳板。

民間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冠軍選老婆,亞軍選女友,季軍小妹妹。老婆不要太漂亮,最要緊是賢淑大方,女友俏麗可愛,小妹妹年輕單純。」

港姐冠軍,就是好媳婦的標準。1974年的冠軍張瑪莉,嫁給李小龍的哥哥李忠琛;1977年的冠軍朱玲玲,接受富豪霍震霆的求婚;1980年的冠軍戴月娥,隨英國丈夫遠走異鄉。她們成家後紛紛息影,過上相夫教子的生活。

霍震霆和朱玲玲的世紀婚禮,香港小姐被戲謔為富豪選妃 

但也不是所有的港姐都有個好歸宿。1982年的冠軍梁韻蕊,在無線《歡樂今宵》中塑造的傻大姐形象頗為成功。在事業往上走的時候,她卻愛上成龍的龍虎武師,為了接近男友離開無線。

不像朱玲玲,梁韻蕊的戀情沒有結果,還蹉跎了五年黃金時光,「我想拍電視劇,可惜一直沒機會,無線沒有再找我。」

3

80年初——80年代末 香港造星工場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香港小姐率先發現事業比成家更重要,把年輕的衝勁兒一股腦豁出去。

1979年,出身窮人家的鐘楚紅,因為不會穿高跟鞋導致現場失誤,僅獲得第四名,但人們依舊被她的美貌俘獲,倪匡說:「如果夢露活到現在,應該就是紅姑這般模樣了。」

鍾楚紅喜歡表演,但人們質疑她是花瓶。

為了證明自己,她不停地接戲,最忙的時候每天3、4組戲,夜班接日班,只有2個鐘頭可以休息,沒有時間回家,就鑽進自己的小汽車睡覺。和劉德華拍《獵鷹計劃》時,玻璃扎進她的後頸,別人看到血往外冒,要送她去醫院。她死活不肯,要拍完那個鏡頭才收工。

她曾說:「明星只要外型好,演好演壞都賣座。演員就難了,他應該是一個表演藝術家,是劇本和角色的優秀詮釋者,必須對人生有比較深刻的體會。」

獵鷹計劃 

另一個拚命三郎,是1983年的港姐亞軍張曼玉。

張曼玉參賽前拍過東洋電器廣告,有一定的觀眾基礎,加上賽程中生動的表現,成為了港姐的熱門選手。

亦舒誇她:「模樣好,白皙得離奇,一頭好頭髮,小小眼睛,厚腫小嘴巴,體格無瑕可擊,笑起來如純潔兔寶寶,無論穿什麼戴什麼古怪東西,仍然可愛活潑,據說皮膚吹彈得破,沒話說。」

伴隨人氣而來的,還有媒體的謾罵。許多佳麗都抽菸,唯獨張曼玉被批評;隨口一句話,被歪曲成粗口;因為塞車遲到幾分鐘,被封號遲到大王。

為了這些事情,張曼玉哭了好多次,後來她承受不住壓力,向節目組提出退賽,經過無線的開解和親朋的鼓勵,她才咬牙堅持下來。

張曼玉出道後第一部電影,是王晶導演的《青蛙王子》,和鍾楚紅一起出演。

媒體質疑張曼玉的演技:「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她的演出,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為了甩掉花瓶的稱號,她在《警察故事2》中不用替身,被鋼架砸破頭皮,縫了8針。還有一年連拍12部電影,江湖人稱「張一打」。

張曼玉和鍾楚紅在同一個經紀人陳自強的門下,又都是勇敢愛拼的性格,兩人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還一起出演亦舒的《流金歲月》。

 張曼玉和鍾楚紅 

她們都不是港姐冠軍,卻發展得比冠軍還好。這種現象促進香港小姐選舉變革,相比品德表率,賞心悅目更重要。

1984年,香港小姐比賽在「美貌和智慧並重」的基礎上,又提出「充滿陽光活力」。港姐冠軍高麗虹是一個藍眼珠的中澳混血兒,但評委並不介意:「中西合璧,散發香港魅力。」

後來,她果然在演藝圈殺出一條血路,加入洪金寶的洪家班,拍攝《東方禿鷹》《皇家女將》《財叔之橫掃千軍》等動作片,成為香港影壇第一個港姐出身的武打明星。

《皇家女將》中的高麗虹 

看到香港小姐越辦越好,亞視開始搞亞洲小姐。

1986年,為了與亞視對抗,無線提出「豔光閃爍顯才華」的主題,希望挖掘出有知識水平、職業女性形象的香港小姐。

當選冠軍的是美國紐約大學畢業生李美珊。雖然李美珊的文化水平高,但是姿色稍欠,不敵亞洲小姐利智的人氣。

大概是因為士氣受挫,隔年無線的香港小姐又以姿色為主。邱淑貞是熱門人選,有報刊稱:「香港選美有史以來,還未見過這般美妙的人兒。」

正當邱淑貞人氣高漲時,突然傳出整容史的醜聞。她回應,這是自己一年前不慎從樓梯跌下,做的下巴矯形手術,但媒體依舊大肆渲染。不久後,她在氣憤中主動退賽,楊寶玲獲得冠軍。

邱淑貞  

邱淑貞止步港姐12強,但她還是被王晶賞識進入電影圈:「許多人都很靚,但能在電影圈走紅的,一定只得一個——邱淑貞。」

他們陸續合作了《赤裸羔羊》《鹿鼎記》《賭神2》等電影,王晶成為商業大導,邱淑貞成為香港一代性感偶像。拍攝性感畫面時,除了導演、女攝影師和服裝人員,沒有一個男性在場。王晶說:「在我的保護之下,那種性感是有限度的。」

從爾冬升導演的《色情男女》中張國榮和羅家英的對白,可以看出這對黃金搭檔的親密度。

「沒人要你做王家衛,你做王晶行不行?」

「那你有邱淑貞嗎?」

《賭神2》

1988年的冠軍李嘉欣,和鍾楚紅、張曼玉一樣被質疑演技。人們說她是木頭美人。

但林青霞覺得,她是歷屆港姐中最美的,與她合作《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李嘉欣塑造了一個假小子形象,打破人們對她的既定印象。她不滿足於商業片,接著又拍了王家衛的《墮落天使》和侯孝賢的《海上花》。那時的人都說:「富不過李嘉誠,美不過李嘉欣。」

無數女孩懷揣著明星夢,想通過香港小姐這個造星工廠,留下屬於自己的影史畫面。 

 李嘉欣 

4

80年代末——90年代初 智慧型香港小姐

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女性知識水平整體提升,港姐選拔也步入了巔峰時期。八十年代最後一位港姐,終於實現知識女性與電影明星的結合,她就是陳法蓉。

陳法蓉5歲失去母親,和父親在國外生活了七八年,養成獨立堅韌的性格。長大後,她考入美國夏威夷大學,經常拿獎學金,別人都說她是學霸。

1989年報名香港小姐時,她沒有事先徵求家人的同意,完全是自己拿主意。在比賽過程中,更加顯露自信。主持人問:「你為什麼來?」她回答:「我是來贏的。」

那時,陳法蓉頂著一顆蓬鬆的爆炸頭,幾乎擋住半張臉。無良媒體藉此大作新聞,說那是陳法蓉用來遮傷疤的。陳法蓉不像邱淑貞那樣退賽了之,而是說:「讓它去傳好了。」然後剪了短髮,讓事實說話。

陳法蓉 

很多人說她是最有都市氣息的港姐。於是,無線讓她在《廉政追緝令》中扮演ICAC總調查主任,王晶讓她在《賭俠》中扮演高級督察。

同年,陳法蓉還出演了王晶導演的《靚足100分》。它雖然是一部爛片,卻集齊了陳法蓉和李嘉欣兩位香港小姐,以及亞洲小姐利智和健美小姐梅小惠。林奕華感嘆:「王晶電影中追求女性,不是一種手段或伎倆,而是一種精神啊。」

1990年的港姐冠軍是袁詠儀。那天,她聽見司儀宣布季軍、亞軍的名字,心裡想著一會兒如何大方得體地恭喜冠軍,誰知司儀竟念出袁詠儀三個字。她以為自己在做夢,被身邊人大力地推了一下,才清醒過來。

據說,曾志偉不滿意這個結果:「從頭看到腳趾,沒有一處是漂亮的,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選出來。」現場有媒體挺袁詠儀:「你很漂亮,你很靚!」這句話得到大家的響應,靚靚的外號就被叫開了。

中:袁詠儀 

袁詠儀的起點很高,19歲捧得港姐冠軍,21歲憑藉《亞飛與亞基》斬獲金像獎最佳新演員,23歲憑藉《新不了情》奪得金像獎影後。

24歲時拍攝《金枝玉葉》,張國榮問她:「聽說你記台詞很厲害?」沒想到袁詠儀盯著張國榮,就忘記自己要說什麼,一個鏡頭NG9次。正當她慌得擦汗時,張國榮笑了:「沒關係,慢慢來。」

這部電影成為當年香港暑期檔票房冠軍,袁詠儀蟬聯金像獎影後。很多人說,她是最接近曼神的港姐。

1991年的港姐郭藹明,打破了港姐的學歷記錄。

她是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生,原本只要完成NASA的實習,就能成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師。誰知她回香港度假時,一時興起參加港姐比賽,竟然斬獲了冠軍,季軍是蔡少芬。

中:郭藹明 右:蔡少芬 

決賽當晚是埃及主題,四大天王扮演異國王子,與冠軍郭藹明輪流表演歌舞。

從郭富城的《Tell Me Why》,到張學友的《暗戀你》、黎明的《今夜你會不會來》,再到劉德華的《長夜多浪漫》,收視率達到44點,打破歷史記錄。

歌舞結束後,四大天王問:「我們四個都唱情歌了,你喜歡我們哪一個呢?」

 郭藹明與四大天王 

郭藹明一個都沒選,她喜歡的是窮小子劉青雲。

他們因為電視劇《大時代》相識。劉青雲第一次約郭藹明時,險些被她誤會:「第一反應是他沒錢了,想借錢。」

郭藹明是香港小姐出身,與邵美琪、關詠荷、陳松伶並稱TVB第二代當家花旦,劉青雲相貌平平無奇,跑了多年龍套才被人看見。儘管在外人看來他們不太登對,但他們還是走到一起。

嫁入豪門不再是香港小姐的第一選擇,她們嚮往更加平等的戀愛。

5

90年代初——90年代末 香港小姐的末代輝煌

在郭藹明這屆之後,港姐選拔呈現斷崖式的下滑。

1993年,評委成龍欣賞莫可欣的才華,卻忽視了她相貌欠佳,將她推舉成冠軍。結果她被人說是史上最丑港姐,不僅招來觀眾的質疑聲,還惹怒了無線老闆邵逸夫。據說,邵逸夫在某次大型活動中,取消由應屆港姐相伴的慣例,讓無線女藝員曹眾陪自己出席。

「你長得像港姐」 甚至成為坊間一句罵人的粗話。港姐名聲受損, 收視率不斷下滑。

1997年,香港回歸伊始,卻遭遇亞洲金融危機,娛樂行業受到重創。港片年產量由輝煌時期的200多部降到80多部,留給港姐的位置也少了。

九十年代末,只有兩位港姐的名字被人記住。

一個是1997年的季軍佘詩曼。她後來出演的古裝宫鬥劇《金枝欲孽》,以最高收視41點的成績,獲得香港年度收視冠軍。另一個是1999年的冠軍郭羨妮。她憑藉古裝穿越劇《尋秦記》走紅,又和佘詩曼聯袂出演《帝女花》。

這終究不過是TVB的末代餘暉。

 《金枝欲孽》 

6

2000-至今 港姐選拔向左,香港女性向右

港姐顏值被外界質疑,無線為了提高收視率,在外延環節上挖空心思。

2000年,節目組讓參賽者先去海南島感受熱浪,躺在炙熱的地磚上給記者拍照,再去寒冷的雲南雪山,拍攝性感的外景照。在睡眠不足、體力透支的情況下,不少參賽者病倒。

2001年,節目組不作變通,安排參賽者在冷雨中拍攝寫真,還讓她們穿著吊帶背心和熱褲,去日本街頭拍攝外景。由於褲子太薄太短,參賽者容易走光,鬧出了不少笑話。

為了提高收視率,無線請四大天王再來助陣,除了正在籌備演唱會的劉德華無法趕來,其他悉數到場。結果,非但沒有複製郭藹明那屆的神話,還創了收視率19點的歷史新低。

觀眾覺得隔壁亞視的新節目《百萬富翁》更刺激,參賽者如果連續正確回答15條四選一的多項選擇題,就可以獲得100萬港幣的獎金。

《百萬富翁》 

2004年,大陸和香港簽署「更緊密貿易關係安排」。香港藝人為了獲得新機會,紛紛選擇北上,其中包括昔日港姐陳法蓉。她陸續出演武俠劇《水月洞天》《靈鏡傳奇》《天下第一》,收穫了一批內地觀眾。

只見舊人去,不見新人來。為了吸引觀眾,香港小姐走向一條審丑的道路。2007年,冠軍張嘉兒被吐槽是「豬扒港姐」,2008年,冠軍張舒雅被爆選拔黑幕,2009年,季軍熊穎詩被評為「鬍渣舒淇」。

香港導演林奕華說:「如今香港小姐以八卦醜聞登上週刊封面,大眾看待這項盛事的熱衷程度,大抵不會比一部港產片上映強多少——我是說導演不見經傳,卡司又很一般的低成本之作。」

昔日港姐是高貴的代名詞,如今的港姐遭人非議。大家都在問,為什麼沒有好看的港姐了?

或許不是選不出好看的港姐,而是好看的女性不願參選港姐。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香港女性勞動參與率為50.8%,高出男性1.6個百分點,儼然是「婦女扛起半邊天」。

此時,香港女性受教育程度是亞洲最高的,社會地位也是亞洲最高的。她們不需要通過香港小姐的舞台展示自己,以獲取上升的資源,大可直接進入原先男性主要從事的行業,比如地產、金融、政治。

82年的亞軍鄺美雲出走影視圈,轉戰商界。由於投資經營成功,她以5億家產穩坐香港炒樓女明星第一人,又為慈善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94年的冠軍譚小環,在TVB打工18年,月薪才一萬出頭,她轉身賣魚蛋後,第一個月掙的錢比TVB兩倍還多,如今分店開了一家又一家:「賣魚蛋的也是人,光鮮不可以當飯吃!」

香港女性往上走的時候,香港小姐卻在往下走。這一年,TVB讓港姐十強進軍網紅界,決賽環節是直播battle,看誰拿到更多比心。

結果,雷莊兒獲得香港小姐冠軍及最上鏡小姐。因為嘴凸和齙牙的形象與主流審美相距甚遠,再次把輿論頂上高峰:「她好像《食神》裡莫文蔚演的齙牙妹啊!

尾聲

港姐張瑪莉曾說:我對「獲選港姐是機會的鑰匙」這一說法產生懷疑。一些被譽為「機會」的機會,對某些女子來說,卻是陷阱和深淵。港姐只是人生另外一個開始,結局是好是壞,很大成分在於每個人的理想和追求。

她說的沒錯。曾經轟動一時的豪門港姐朱玲玲,以離婚慘澹收場;而嫁給劉青雲的郭藹明,成為幸福的市民劉太太;港姐餘暉中的佘詩曼,從香港發展到內地,在《延禧攻略》中飾演獨掌六宮大權的輝發那拉氏;張曼玉狂攬一堆影後獎盃後,登上草莓音樂節的舞台,因為不停跑調被罵「晚節不保」。

很多人不理解她,但她還是當年的那個張一打:「我演電影演到20次,還會被說成花瓶,唱歌也請大家給我20次機會!」

香港小姐的輝煌已逝,但江湖上還有她們的傳說。

有人說《創造101》的賴美雲和邱淑貞長得像,王晶發微博怒斥:「丑成這樣,好意思說?」 有人擔心劉詩詩和倪妮重拍《流金歲月》,無法重現張曼玉和鍾楚紅的神韻。更別提每年香港小姐選出時,都有人發出不如往昔的感嘆。

香港小姐的衰落,是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放在歷史的長河上看,它未必是一件壞事。

不必過於惋惜,只需要多回頭望一望,記住那時璀璨的星光,是那麼美。

 

部分參考資料:

[1]、《1946-1990香港小姐傳記》,阮惠霞

[2]、《老梁觀世界:「香港小姐」風光不再》,脫口秀節目

[3]、《35年港姐夢》,知網

[4]、《香港小姐:一道逐漸暗淡的城市風景線》,知網

[5]、《香港小姐淪陷前傳》,看客insight

[6]、《港姐落幕時》,毒眸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