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文: 馮學榮  

前些天我寫的遊記系列,受到許多老鐵的好評,老鐵們要求我繼續寫。好吧,今天寫韓國

韓國,我也是由於工作的原因,去過十來二十回,今天也碼個遊記,供大家淺閱讀一下。

仁川機場

仁川機場離首爾市區50多公里,坐出租車大約人民幣350元,雖說比中國貴一些,但尚屬可以接受,且韓國的司機還算盡職盡責,態度和氣,所以每次,我都是打車去首爾市區。

韓國出組車司機的英語也不太好,有一回我訂的是明洞的某家酒店,打印出來的的酒店名字和地址(英文),司機沒看懂,語言不通,我只會說「明洞」兩個字(韓語讀Miang Dong),具體地址不會說,於是司機把車開到一邊,停在路旁,拿出電話打給他的朋友,咕嚕咕嚕問了一大通,最後才終於搞懂。

韓國政府為營造國家形象,長期在仁川機場安排古裝演員巡演

逃避兵役的韓國男人

記得我第一回去韓國,第一天晚上接待我吃飯的,是兩個韓國男人,都是30多歲,一個叫「康」,一個叫「宗」,姓氏隱去。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接觸的韓國單位,自然也是律師事務所最多,而律師事務所為了對接我這種外國客戶,通常會聘請一些韓裔美國人做客戶經理,負責平時和我工作上的對接,為什麼?因為韓裔美國人的英語溜,溝通無障礙,有利於牢牢把握住外國客戶。

而康和宗,正是兩個美語說得很溜的韓裔美國人。

吃飯的時候,康和宗告訴我,他們都是小時候,跟隨父母移民去的美國,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躲避韓國的兵役,韓國是全民皆兵,原則上所有男子都要至少當兩年兵。

我問他們兩個,為何要逃避兵役?他們說,首先當兵兩年收入沒有了,其次呢,還沒有女朋友,而且呢,現在半島只是停戰的狀態,理論上戰爭尚未結束,說不定哪天就上戰場了。

所以,他們選擇去了美國,上完學,拿了美國的護照,然後又回到韓國找工作、謀生,他們還告訴我:其實韓國像他們這種人很多,而且韓國政府很不喜歡他們這種人,說他們「既蹭韓國的飯,又不願為國扛槍」、「沒有盡一個國民的責任」。

聽著他們說,我笑而不語。

貪生怕死,其實都是人之常情。

韓國人有願意為國犧牲的,也有自私自利的,向來如此,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作為外國人,我也不好評論什麼,只好笑笑,然後轉移話題,談別的。

韓國陸軍訓練

色冠亞洲的韓國女人

女人話題,平時我都不太愛談,不過,韓國確實太特殊,這個話題繞不開,因為韓國的女孩子,真的,太吸引眼球了。

我每次去韓國,都是為了工作,但不經意之間,還是被韓國的女人驚艷到了。

可以這麼形容:

去了韓國回來,你基本上對亞洲其他國家(包括中國)的女人,都會喪失偷瞄的興趣。

黃山歸來不看山。

韓國歸來不看女。

早在第一次去韓國之前,我在香港的一個英國白人同事就告訴過我:韓國女人是亞洲最漂亮的女人,色冠全亞洲。 Korean women are the most beautiful women in Asia。

去了韓國一看,果然名不虛傳:

韓國的女人,普遍皮膚很白,是真的很白很白那種,而且是白裡透紅的,而且,五官精緻,最重要的是,身材還凹凸有致,可以說,去一趟韓國,你會發現你青少年時期所認識的各種校花,其實都不值一提。

尤其是「明洞」這個商業步行街,從白天到晚上,滿目都是美女,蹲在路邊看上個半天幾小時,真的會讓你懷疑人生。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說,韓國女人都是整容的。

呵呵,她們整沒整容,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不過我的韓國同事告訴我,韓國女人也不是每個都整容的,也有許多不整容的。

記得有一回我在首爾,和一個韓國男同事吃飯,有一個女服務員長得實在是艷,我忍不住多看了幾眼,韓國同事告訴我:像你盯著的這種女孩,在我們韓國,其實是屬於很普通的。

韓國女人,色冠亞洲。

韓國街拍,這等姿色在中國已算優秀,在嶺南更屬上乘,但是在韓國,只能算普通

韓國吃飯價格

韓國吃飯消費水平,和日本差不多,舉例說「參雞湯」(韓語發音:Sum Ge Tang),也就是人參燉雞湯,韓國人的做法是將雞的內臟掏空,然後將糯米飯或者米飯,塞到雞的肚子裡,然後用人參來燉湯,通常是一整隻雞,不過雞的個頭都不大,一人一大盅,就可以吃飽,費用在15000韓元上下,也就是人民幣90元左右。

參雞湯

一個人在韓國,要想吃得豐盛一點,人民幣150元以上,就可以吃得很豐盛了。

不過,韓牛燒烤很貴,一個人要吃一頓韓國牛肉燒烤的話,通常要250元到350元,價格和美國的烤牛排差不多。

總之,豐儉由人,不過整體吃飯價格,還是比中國大陸要貴。

韓國烤牛肉

致癌的泡菜

韓國人每頓飯,基本上都少不了一小碟的泡菜,在家裡是這樣,在街上的餐館,也是這樣,每次我在韓國還沒點菜,一小碟一小碟的韓國開胃小菜,就上來了,其中當然是少不了韓國泡菜的。

泡菜又鹹又辣,韓國人為什麼那麼喜歡吃它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古代朝鮮半島的平民,真的是,太窮了。

是的,人類社會那些又鹹又辣的醃製食品,在歷史淵源上無一例外,都是指向貧窮:古時候朝鮮半島的農民窮,他們不忍心浪費即將腐壞的大白菜,於是把大白菜切碎,泡在缸裡,做成泡菜,幾年都壞不了,家家戶戶都有一缸,家裡生幾個娃,買不起大魚大肉來吃不要緊,家裡只要有白米飯就可以了,缸裡泡的泡菜,可以輕鬆下飯,可以養活一家人很久。

有趣的是,我在韓國吃飯,至少問了三個韓國同事:你們知不知道,泡菜會致癌?

每次問,他們都是搖頭。

韓國泡菜

胃癌發病率,韓國、日本、中國三個國家,都排在世界的前列,為什麼?其實就是因為東亞這三國的人民,都有一個共同的惡習:喜歡吃醃製食品。

說到這裡,我順帶提醒大家:盡量少要吃酸菜、榨菜、鹹菜…..等等之類,一切的醃製食品,都不要吃,因為,它們致癌!

尤其是韓國。韓國人的胃癌發病率,全球最高!你沒有看錯,全球最高。為什麼?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韓國人經常吃泡菜,以及各種其他的醃菜。

而問題是,我認識的韓國人,都不知道泡菜致癌,而且即使聽我說了之後,他們對泡菜也是照吃不誤。

人哪,從小養成的習慣,其實是很難改變的,就好比中國南方的涼茶,科學家明明指出涼茶有肝毒性,各種文章各種媒體說了好多年,但是有用嗎?沒有用,涼茶舖照樣生意紅火。

可知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普遍有一個先入為主的現象,無論哪國都一樣,所以說對青少年科學意識的培養,真的很重要。

如圖,韓國胃癌發病率全球最高

韓文字的奧秘

作為一個讀書人,我毫無疑問,對一切文化現像都好奇。

我向韓國的同事請教韓文字的奧秘,同事告訴我:韓文字是拼音文字,韓文的「筆劃」,看起來是筆劃,但其實是拼音。

例如,上面這兩個韓文字,就是「韓國」的意思,我們看看這兩個韓文字的這些「筆劃」,它們其實都不是「筆劃」,而是字母,拼音字母,與英文字母是同一個道理,只不過,英文單詞是寫成一排,而韓國的拼音文字,則是寫成一堆。

韓國在歷史上,其實長期用漢字,翻開1950年的韓國報紙看看,滿滿的,都是漢字。

後來,韓國的民族主義者認為:應該使推廣使用韓民族自己的傳統文字「諺文」,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韓文字。

「諺文」很有意思,它不是歷史上逐漸形成的一種文字,而是朝鮮國世宗大王(李祹)腦洞大開、在500多年前組織學者、絞盡腦汁、在書齋裡面,突擊泡制出來的一套文字系統。

漢字在韓國大規模廢用的原因,是後來韓國總統朴正熙(對,就是朴槿惠的爸爸)下令禁止大韓民國的公文使用漢字,這樣一來,漢字就被韓國諺文取代了。也就是說:諺文字在韓國全面取代漢字的歷史,其實不過就是60多年的時間而已。

韓國人用拼音做文字、記錄自己的語言,好處是便於掃盲,因為韓文非常容易學,一個人只要掌握了韓文拼音的基本規律,那麼基本上只要你會說,就會寫,這跟英文、越南語是一個道理,但是,也有缺點,其缺點就是同音字、同音詞特別多,所以你單獨拿出一兩個韓文字,通常無法確定它們是什麼意思,必須要聯繫上下文,才能搞明白。

韓語許多詞彙和漢語的讀音,差不多,舉個例子:「三千元」,韓語讀音是「Sam Chen Wan」;「一萬八千元」韓語讀「Yi Man Ba Chen Wan」,還有,韓國人管機場叫「空港」,韓語發音「Kong Kang」。

再例如,「釜山近代歷史館」韓語讀成 「Bu San Kun Dai Yuk Sai Kuan」。

還有,韓國人管火車站叫「驛」,就是中文「驛站」的意思,例如,釜山火車站,他們叫「釜山驛」,韓語讀作Bu San Yok。

再如「韓國」的韓語發音是 Hang Go, 「夯苟」,也很像漢語。

如圖,韓文的「偏旁部首」其實都是標音字母

釜山近代歷史館

我在釜山辦事的時候,路過一個「釜山近代歷史館」,作為一個資深讀史人,我自然不會放過這種地方。

果斷衝進去。

不需要門票。

進去一看,果然不出所料,這個「釜山近代歷史館」放眼所見,滿目就是控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釜山的歷史,各種文書,實物,照片,琳瑯滿目,展品有韓文和英文說明,主要是控訴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侵略釜山的歷史,以及「日韓合併」之後,日本帝國怎樣掠奪釜山人民,等等,館內的屏幕,也滾動播放日本帝國侵略釜山的各種歷史短片。

可見,韓國人也知道利用歷史教育,來塑造韓國人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精神。

釜山近代歷史館

唐人街邂逅同胞

我在釜山轉悠,瞎逛,不知不覺,來到了釜山的唐人街(又名上海街),我站在街口,四處張望。這個時候,有個男人衝了上來,用山東口音的普通話對我說,他是中國人,問我是否需要幫助。很顯然,他認了出來,我是中國人。

異國邂逅同胞,當然欣喜,我說,我正在找吃河豚的餐館(韓國河豚非常好吃),那山東小哥,給我指了方向,並且給了我一張名片,說他是在唐人街里,做外幣兌換生意的,說如果我需要兌換韓元,或者兌換人民幣,都可以找他。

釜山唐人街

買不起房的樸在信

樸在信 (韓語發音:Pak Che Sin),是韓國另一家律師事務所負責接待我的律師助理,女孩子,我和韓國政府人員開會的時候,樸在信負責翻譯。

我和許多的韓國政府公務員打過交道,許多時候我發言完畢,沒等樸在信翻譯,韓國的公務員就會搶著(用韓語)答話,這說明,許多韓國公務員,雖然英語口語說得不靈光,但是,他們聽得懂,這個細節說明,韓國公務員的教育素質,還是不錯的。

樸在信是個二十幾歲的女孩子,長得不算漂亮,但是也不醜,韓國女人普遍皮膚白皙,所謂一白遮三醜,白皙就是硬道理。

一起吃飯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地,聊到她和她的男朋友,她說,他男朋友在三星旗下某家化工企業做事,兩個人交往也有幾年了,一直沒結婚,我問她為何不結婚,她說,男朋友買不起首爾的房子,首爾的房子太貴了,現在,彼此還是住在各自的爸媽家,其中樸在信的家,在首爾郊區,每天早上通勤需要2個半小時。

她說,首爾的房子太貴了,不但買不起,就是租也租不起。

看來,一線城市房價貴的現象,不單單在香港和北上廣深存在,其實在韓國的首都,也有這個問題,這其實是一個普世問題,我認為。

樸在信還告訴我,韓國的風俗是,結婚的時候,男方負責買房子,女方負責買家私家電。

中國人設計的韓國國旗

有件事說出來你可能會不相信:韓國的國旗,是中國人設計的。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事情是這樣的:

在清末時期,朝鮮王國有個臣子,名叫李應浚的,他設計了一面國旗。

李應浚設計的這面國旗,據歷史資料記載,是一面「紅質中青白合成圈子」的國旗,簡單地說,就是一面四四方方的旗幟,中間一個彩色的圈圈,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大概如下圖:

李應浚方案大概的樣子

李應浚拿著這面他設計的國旗,找到了當時大清帝國駐在朝鮮的高官馬建忠,叫馬建忠這個中國人幫忙看看,給點建議。

馬建忠一看,李應浚設計的這面朝鮮國旗,就中間孤零零一個彩色的圈圈,乍一看,有點像日本的膏藥旗。於是,馬建忠不同意。

馬建忠對李應浚說:你設計的這面國旗,像日本的國旗,不好。這樣吧,我幫你想一個。

想來想去,幾次修改,馬建忠最後給朝鮮想出這麼一個方案:朝鮮國旗,用白色做底色,中間用我們中華的太極圖,然後,在四周用八個卦象圍繞起來,大概如下圖:

馬建忠方案

馬建忠進一步解釋,他說:你們朝鮮不是有八個「道」嗎?剛好,八個卦象,就代表你們朝鮮的「八道」。 (當時朝鮮王國的行政區域「道」,相當於大清帝國的「省」)

李應浚聽了之後,有一點猶豫。事後,李應浚把馬建忠的設計方案,上報了,朝鮮的君臣,覺得嘛,這也不失為一個方案,但是,仍須考慮考慮。

大清帝國駐朝鮮王國官員馬建忠,韓國國旗初案設計者

然後呢,一拖,就拖到了1882年。這一年,朝鮮又有兩個臣子,一個名叫樸泳孝,一個名叫金玉均,這兩個人把馬建忠的「太極加八卦」的方案,改成了「太極加四卦」。於是,就形成了樸泳孝、金玉均方案。大概如下圖:


在馬建忠方案基礎上,由樸泳孝、金玉均調整的方案

這個樸泳孝、金玉均方案,得到了朝鮮王國朝廷的認可。

1883年3月6日,朝鮮王國正式決定,以樸泳孝、金玉均改良的這個「太極加四卦」的版本,作為朝鮮王國的國旗。

後來到了1948年,大韓民國政府成立,韓國也決定,將樸泳孝、金玉均改良的這個太極旗版本,作為韓國的國旗。

於是,這個版本的太極旗,就一直沿用到現在了。

韓國人心中的張家界

和我公司韓國分公司的一群同事吃飯,有男有女,席間有個女同事問我,有沒有去過Chang Ka Ke,我當時心裡一懵,Chang Ka Ke(倉咖可也)是什麼地方,我說我沒聽懂。

然後呢,全席的韓國同事,開始七嘴八舌地插話,說 Chang Ka Ke是中國最美麗的地方,是最漂亮的旅遊聖地。

看我沒聽懂,有個女同事把手機打開,谷歌了一張照片給我看,我一看恍然大悟,原來他們說的Chang Ka Ke(倉咖可也)就是張家界,其實讀音很像,只是我反應有點遲鈍。

我問他們,你們怎麼知道張家界?中國那麼大,你們為什麼就知道張家界?

他們七嘴八舌地回答說,張家界在他們韓國很有名,他們認識很多韓國人,都去過張家界,只是,席間的都沒去過,並且一個勁兒追問我,張家界好不好玩,我說當然好玩。

我心裡想,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可能張家界旅遊局在韓國,下了血本做宣傳,不過這只是猜想,具體怎麼回事我不知道。

張家界在韓國的宣傳推廣

反日的韓國人

有一天辦完業務,律師事務所的社長請我吃飯,姓趙,韓國人的「趙」字念Cho,發音像漢語裡「磋商」的「磋」字音。

吃飯的時候,偶然聊到日本話題,趙社長說,他們韓國人不喜歡日本人,然後又說,其實日本人也不喜歡韓國人。

我問他:貴所不是有一些日本客戶嗎?在工作上有沒有障礙?

趙說,不會,不會,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服務日本客戶是工作,平時反日是生活)

趙還說,他們韓國人很團結,因為只有團結起來,韓民族才能生存。

反日的韓國人

來源    讀書人馮學榮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