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瘦馬 」到底是啥?

文:張嶔

雖然在明清年間的各類通俗小說乃至文人筆記裡,「 瘦馬 」是個出鏡率頗高的熱詞,但要論把這「 熱詞 」解釋得最清楚的,卻還要說某部「 豆瓣9.7高分 」歷史劇裡的一段台詞,劇中被清王朝「 趕回老家 」的晚清重臣袁世凱,在自家魚塘前面對「 革命 」「 保皇 」等歷史抉擇時,卻猛然想起了青年記憶裡的「 瘦馬 」,發出一陣長長感慨:

「 揚州瘦馬 」到底是啥?

「 在鄉下有個老太太,見到流落鄉間的小姑娘,就豢養於家,等他們長大了,就把她們打扮起來,再賣個很好的價錢,這種小姑娘被稱為瘦馬。瘦馬,總有養肥的一天,我看這革命黨,未嘗不是瘦馬。 」

雖然這段完全虛構的劇情,主題並非為了「 講瘦馬 」,卻足以說明該劇做足了歷史功課:在明清年間,「 瘦馬 」確實是一度遍布全國的「 生意 」。但人們說起這「 生意 」時,卻往往愛說「 揚州瘦馬 」。因為明清時期的揚州,確實是「 瘦馬生意 」最火爆的地方。以至於當代一些「 文青 」們都曾在「 網絡平台 」上語出驚人:「 我願做揚州瘦馬,與你流浪天涯 」。頓時嚇壞一眾網友。

倘若真有時光機,那把這類「 文青 」給「 搬運 」到大清年間,如願做了「 揚州瘦馬 」,那又會是怎樣的感受?可以聽聽清代學者章大來對「 揚州瘦馬 」的概括:「 揚州人多買貧家小女子,教以筆扎歌舞,長即賣為人婢妾,多至千金,名日瘦馬。 」真做了「 揚州瘦馬 」?至少這「 與你流浪天涯 」,幾乎癡人說夢。

不過,這麼「 暴利 」的生意,可不是起於清朝。單是這「 培養瘦馬 」的套路,就在宋代的江南地區十分流行。但發展到明代中後期起,「 瘦馬 」確實成了揚州的獨特風景。在那個封建社會的「 餘暉 」時代,揚州獨特的地理位置與大批鹽商的匯聚,使其成為享譽全國的「 富人區 」,這里大街小巷,幾乎隨處可見富豪,「 高檔娛樂活動 」也紅紅火火。以《儒林外史》的說法,這揚州的有錢人,「 每年至少也娶七八個妾 」,「 風月場需求 」十分旺。

「 揚州瘦馬 」到底是啥?

於是,「 揚州瘦馬 」也就悄然成了暴利生意。早在萬曆年間,學者王士性就詳細記載了揚州當地「 養瘦馬 」的風俗,而在同時代學者沈德符的記錄裡,揚州「 養瘦馬 」的生意,已經成了「 產業鏈 」,不止普通人家涉足其中,豪門巨室更是其中的弄潮兒。有些豪門甚至養著「 數十人 」。這些女孩子平日里要接受各種才藝的訓練,為的就是「 速售 」,快速賣出好價錢。

而以《揚州府志》記載,早在明朝萬曆年間時,當時的「 富豪圈 」就有了「 買妾皆至揚州 」的風氣。沈德符親眼所見,單是每天「 交易成功 」,帶著「 瘦馬 」吹吹打打從揚州廣陵鈔關揚長而去的富家船舶,每天就是「 日夜不絕 」。張岱的《陶庵夢憶》更估算,在揚州買進一個女孩子,不過要十幾緡錢,但等著培養成「 揚州瘦馬 」並賣出後,通常能賣到上百緡錢的價格。

於是,以張岱的調侃說,揚州每天靠「 揚州瘦馬生意 」養活的,竟有數百人。每個造訪揚州的「 有錢人 」,只要稍透露點「 娶妾 」的口風,一群牙婆就像蒼蠅一樣撲過來,天天趕都趕不走。等你在她們的操辦下「 交易成功 」,她們就立刻揣著錢撒腿跑光,急火火去趕「 下一單 」生意。

如此火熱買賣,在明末清初時還鬧出了「 國際影響 」。清朝順治年間造訪中國的荷蘭使團,在途徑揚州時,也親眼見識了「 揚州瘦馬 」的獨特魅力,並在典籍裡留下了真實記錄:「 她們氣度優雅、妖美迷人,遠勝其他地方女子 」。

甚至發展到清代時,「 揚州瘦馬 」這樁生意,也變得更加細化。以丁耀亢《續金瓶梅》裡的記載,這時的「 揚州瘦馬 」,還都分起了等級,再不是明末時的「 粗放型 」培養。那時第一等的「 揚州瘦馬 」,要學琴棋書畫等「 百般淫巧 」,就為了滿足富豪們的風雅需求。第二等的「 揚州瘦馬 」,則要學理財管賬,給富商們當助手。第三等的「 揚州瘦馬 」呢?學的卻是女紅裁剪和煎炒烹炸。不同「 等級 」,對應不同「 客戶群 」。

如此「 深度垂直培養 」,也叫康乾盛世年間的「 揚州瘦馬生意 」達到了巔峰,甚至在很多人眼裡,成了古代「 商品經濟 」「 城市文化 」的一個見證。但比起這類萬種風情來,更值得現代人銘記的,卻是「 揚州瘦馬生意 」火熱背後的黑暗與辛酸。

「 揚州瘦馬 」到底是啥?

比如在明末張岱《陶庵夢憶》裡,就詳細記述了明末「 客戶 」在揚州「 買瘦馬 」的過程:每一位待選的女孩子,都要先出來下拜,然後按照牙婆的吩咐,把手、眼、膚、趾、裙等各部位,都給「 買家 」細細相看。去每一家,都至少要相看五六家。無論「 成交 」與否,單是這「 交易 」過程,就是對女性尊嚴的無恥踐踏。

甚至到了清末,在「 揚州瘦馬交易 」已漸漸冷清時,《清俾類鈔》裡也記錄了「 揚州瘦馬 」的培養過程:「 束足布指,塗妝綰髻,節其食慾,以視其肥瘠,教之歌舞弦索之類,以昂其聲價。 」單看「 束足 」「 節其食慾 」「 視其肥瘠 」這幾個詞,就知每一位成為「 揚州瘦馬 」的女子,要經受多少痛苦和羞辱。

而那些沒有「 交易成功 」的女子,命運也會更悲慘,往往會淪入青樓,在煙花柳巷裡淹沒一生。那些所謂「 繁華 」「 歡笑 」背後,又是多少女子的辛酸淚。


而在「 揚州瘦馬 」這個詞的背後,縮影的不止是多少女子的艱辛命運,更有明清「 盛世 」下的陰暗面?為什麼「 揚州瘦馬 」生意會從明末起爆火?看看明末士大夫圈的流行語就知道:改個號,娶個小。明末的士大夫們,從科場登第開始,追求豪奢生活就成了潮流,「 娶個小 」更是一種時尚。作為「 時尚前沿 」的揚州,自然讓他們趨之若鶩。至於「 買瘦馬 」「 吹吹打打 」的花費?那更是有人買單,每次風光,都花出無數民脂民膏,直到把大明「 糟蹋沒 」。

而在清代「 揚州瘦馬 」繁華的背後,更是「 康乾盛世 」起就觸目驚心的貧富差距。清代人口暴增,貧富差距也在驚人拉大。一邊是揚州等城市裡夜夜笙歌,富豪們一擲千金,「 娶七八個妾 」都成了常事。一面卻是清代民間的急劇貧困化,到了乾隆晚期,清代的人均耕地就暴跌到2.3畝,大批農民失去土地淪為「 流民 」,道光年間的名臣陶澍嘆息,即使在富庶的江南,老百姓生活也是「 內實形不足 」。為了糊口,大批貧民不得不賣兒賣女,無數貧民家的女子,就這樣成了「 揚州瘦馬 」……

面對這樣的辛酸,倘若今天有人還盼望著「 願為揚州瘦馬 」?那就和前些年,某些穿著「 盛裝 」擺拍「 願為軍閥姨太太視頻 」的「 X粉 」一樣,不是無知,就是喪失底線。

雖然回顧歷史,我們常說「 傳統文化的輝煌 」,但傳統文化不止有輝煌,更有糟粕。比如「 揚州瘦馬 」一詞,不止代表著多少必須警惕的「 封建糟粕 」,更有多少意味深長的教訓。

參考資料:

《明代社會生活史》

《生活在清朝的人們》

《陶庵夢憶》

《朱自清文集》

《明清兩淮鹽商與揚州青樓文化》

《「 揚州瘦馬 」》

來源       朝文社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