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低估它了

妖貓傳

文:艾飛

在目前的中國,做個藝術家挺難的。

陳凱歌曾說,他拍電影,永恆的初衷有三點:

一是用電影為中國文化發聲,二是為美好的藝術發聲,三是為邊緣的弱者發聲。

聽起來,每一點都豪氣萬丈,可是每一點都一不小心就被人罵「裝逼」。

電影《霸王別姬》的編劇蘆葦,早前就公開發表演講說:陳凱歌自《霸王別姬》得了金棕櫚大獎後,好像睡著了。

所謂「睡著了」,自然指的是陳凱歌之後拍的那些迷迷糊糊的電影,比如《無極》比如《道士下山》比如《趙氏孤兒》等等。

事實上,縱觀陳凱歌這些年的電影,他一點也不像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一直在努力的尋找藝術和商業的平衡點。

只不過,大部分片子都平衡的不好,就像「睡著了」一樣。

以至於弄出來的東西看起來高深莫測又不倫不類,看起來細節豐富又亂七八糟,自然觀眾看的時候就雲裡霧裡,也就跟著睡著了。

今天閒的沒事,突然很想找一部近幾年比較華麗的國產電影來看,想來想去,不知道為什麼,就很想再看一遍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

電影《妖貓傳》是在2017年底上映的,網友們對它的評價也不咋高,都說陳凱歌還是太裝X。

我當年就挺喜歡這部電影,時隔幾年再看,居然依然流連忘返,它有著國產電影裡難得的純粹和少年心氣。

導演就像是一個聖誕老人,想給家家戶戶發一些美好的東西,他又不好直說,於是帶著大家夢回他心中那個大唐。

電影《妖貓傳》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小說,講的,是一個奇幻故事。

在盛唐時期,有一個叫白居易的年輕人,他笑時,天真的像個孩子,可是作起詩來,又是個捨我其誰的狂生。

他正在寫一首叫《長恨歌》的詩,在他看來,《長恨歌》出世之日,就是他留名青史之時。

《長恨歌》寫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既然要寫帝王故事,於是,白居易就去找了個記錄皇帝行為舉止的官做,做官不是目的,而是為方便蒐集素材,儘量真實地寫出30年前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故事。

可怪事發生了。

當朝皇帝突發怪病,莫名其妙就死了。

同樣的怪事還發生在皇帝的第一護衛陳雲樵家,陳雲樵和他老婆春琴一直被某個東西纏住,也沒人知道是什麼,最後陳雲樵被搞到精神崩潰,勒死了老婆,自己也瘋了。

經過調查,發現上面兩件事,都跟一隻會說人話的妖貓有關。

這個時候,從倭國來了個叫空海的和尚,這哥們因為仰慕大唐風采,就漂洋過海來學習。

皇帝將死之時,宮裡有人請空海去驅邪,就這樣,空海和宮裡的白居易走到了一起。

電影裡,黃軒飾演白居易,染谷將太飾演空海,一個狂一個斂,一個感性一個理性,相得益彰。

一開始,他們只是想調查這妖貓到底是怎麼回事,沒想到,這一查,扯出了30年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那段往事……

在中國,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婦孺皆知。

人人都會背杜牧那句詩: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人們都相信,唐玄宗肯定是愛楊貴妃愛的要死。

我們都知道,後來安祿山發動叛亂,唐玄宗流亡,途徑馬嵬驛,大臣們都說這是楊貴妃紅顏禍水惹的禍,威脅唐玄宗殺了她。

最終,唐玄宗在萬般無奈下,賜楊貴妃白綾一條,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

可是,這只是我們聽說的歷史,歷史就像個戲子,給誰唱戲,就為誰化妝,吃瓜群眾知曉的,哪有一二。

陳凱歌自然是不信這一套,因此用一隻妖貓領著我們走進他以為的那個大唐盛世中。

在電影《妖貓傳》裡,我們看到由550餘畝藕荷沼澤變成的唐城,氣勢恢宏,宮廷廟宇、亭台樓閣、街市井巷、酒肆茶樓,一應俱全。

無論是皇宮的金碧輝煌,還是民間的萬家燈火,都在電影裡以極為考究的鏡頭一一呈現。

尤其是電影裡唐玄宗搞的那場「極樂盛宴」,可以說是把白居易詩裡的感覺展現到極致了: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應該說,《妖貓傳》用一草一木一針一線一磚一瓦這樣長時間的笨功夫,再現了盛唐的大美。

在電影中,陳凱歌把這種大美的理想,寄託在楊貴妃身上。

楊貴妃是大唐的榮耀,電影裡,全長安的人,看著楊貴妃在半空中搖曳著巨型鞦韆時,那場景顯然是對美的崇拜。

很多人說這場景好雷,其實,這是陳凱歌對盛唐光榮與理想的美好想像。

電影裡飾演楊貴妃的是張榕容,她把這個角色的內心戲處理的很好,但就我自己的觀感而言,她的氣質還不夠華貴,給人的韻味不夠足,記不住。

在《妖貓傳》裡,人人都愛楊貴妃,白居易,李白,李隆基,安祿山,白鶴少年,阿倍仲麻呂,這種愛不單指愛情,更接近一種對美好的無限嚮往。

所以我們看到,哪怕時隔30年,在妖貓的指引下,當白居易發現當年楊貴妃的死,另有隱情時,差點崩潰。

在電影《妖貓傳》裡,有句非常耐人尋味的台詞,大概意思是說:

皇帝,才是這個世界上幻術最厲害的人。

「幻術」這個概念在電影裡不斷被提起,它指的是一種給人製造假象的手段,它可以讓你看到他想讓你看到的東西,讓你相信他想讓你相信的東西。

陳凱歌在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裡,插入了妖貓視角,妖貓看到了整件事的全過程。

電影裡,唐玄宗為了自保犧牲了楊貴妃,而且是以一種極其殘忍的欺騙方式。

這有點像《霸王別姬》裡,段小樓為求自保,揭發了程蝶衣。終究,他是假霸王,而程蝶衣卻是真虞姬。

在《妖貓傳》中,唐玄宗對愛慕楊貴妃的阿倍說:你要知道,貴妃永遠都不會是一個人。

並且寫下四個字送給他:極樂之樂。

這是唐玄宗的帝王話術,好聽,也好狠。

表面上,他說的是自己會永遠和楊貴妃在一起,不讓貴妃一個人。

而骨子裡,在他看來,貴妃當然不會是一個人,因為貴妃不過是自己的寵物。

而所謂的「極樂之樂」,是他作為帝王,那至高無上的控制力,這個才最使他快樂。

這就是為什麼,電影一開始,要先講述陳雲樵和春琴夫婦的原因。一來陳雲樵是30年前逼死楊貴妃的大臣後代,二來春琴的命運和楊貴妃相似,不過是男人「口中的寵愛,心裡的寵物」罷了。

我很喜歡張雨綺在電影裡的味道,她飾演的春琴,在電影一開始,就迅速地把觀眾帶入戲中,真正做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

唐玄宗和楊貴妃,世間流傳的可歌可泣,就這樣被陳凱歌顛覆了。

事實上,電影《妖貓傳》是做到了陳凱歌給自己立的三條初衷的:再現大唐盛世,做到了為中國文化發聲,而且呈現的讓人瞠目結舌;控訴強權,則做到了為弱者發聲,甚至讓這聲音發光發亮。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裡出現了兩個會幻術的白鶴少年,白龍和丹龍。

在電影裡,兩個少年第一次見楊貴妃,就被深深迷住了。

丹龍對楊貴妃的喜歡,是收斂的,很理智,也很現實。

而白龍對楊貴妃的喜歡,是赤誠的,很純粹,他不顧一切,苦苦等了幾十年,到後來,很多事情都成了他內心的想像和期待,這份執著,是內心對美好的一種忠貞。

我一直都認為,其實我們都知道,對自己而言,什麼才是美好,可患得患失的慾望,讓很多人一輩子都沒好。

可以說,無論是時代的大美,還是人本身至純的愛,六十多歲的陳凱歌沒有絲毫圓滑,他的道理講的很簡單,但餘味一直綿延。

電影裡的白居易,同樣是一個純粹的代表,在電影裡,白居易從頭到尾最關心的一件事就是他的詩。

一開始查案,中間變沮喪,到最後豁然開朗,無不因為《長恨歌》。

很多時候,當我們評價一個人純粹的時候,往往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尊重。

電影裡還出現了李白,在極樂盛宴上,楊貴妃萬眾矚目,李白喝的酩酊大醉,當即為貴妃作了一首詩: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辛柏青演的李白當時寫完流下眼淚的情景,演的實在是太牛逼了。

在這個時候,陳凱歌借楊貴妃的嘴對李白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大唐那麼牛,李白、白居易他們也是原因。這就是陳凱歌說的,為美好的藝術發聲。

再次看《妖貓傳》的過程中,我總有一種「雖不能至,卻心嚮往之」的感覺,能營造這種感覺的導演都很牛逼,可是太現實的人看了也會覺得挺裝逼。

雖然,電影敘事上有些生硬又簡單的地方,角色的行為有時也有點突然,但整體節奏還是行雲流水。

電影最後,得知事情真相後的白居易決定,一字不改之前寫好的《長恨歌》,他對空海說:詩是白龍寫的,不是我白居易寫的。  

意思是說,我雖然寫了,但是做到的確是白龍。

電影《妖貓傳》就像是陳凱歌的理想國:

一個自由開明的好時代,一群為藝術赴湯蹈火的人,書寫著這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並且把這種寶貴的東西傳承下去……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