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欄目 | 文旅商業故事
領域 | 目的地
活在小紅書裡的人
這是一個典型的霞浦式夏日清晨,榕樹間晨霧正濃時,肩上挑著扁擔的農夫慢悠悠走了出來,他用繩子拽著一頭倔脾氣的水牛。
陽光透過古榕樹群,農夫和水牛在灌木叢裡緩步前行,儼然一幅田園牧歌般的美麗景致。
然後,事情就有點不對了:農夫和水牛在這片空地兩端往返漫步,一圈又一圈,宛如一部循環播放的短片。
「走慢點!」一個年輕女生的聲音刺破了這個寂靜的清晨,她努力把相機的光圈調大,焦點對準了農夫。
「很好!」另一個女孩大聲指示並鼓勵農夫道。
「好了,就站在這!」
拍下這個場景後,這些年輕女生停止了攝影,對得到了完美的田園風光照表示滿意。
數小時後,小紅書上又多了幾個#給你們踩過點了,這裡絕對能拍出大片的趕腳#,#霞浦,小眾旅遊攻略#等熱門分享帖。
但也有少數人給他們的圖片打上更實誠的標籤:#擺拍。因為農夫(和水牛)只是在為遊客和他們的相機表演。
擺拍旅行正在成為小紅書上的標誌性「旅行方式」,從數據來看,目前小紅書月活過億,是國內最大的生活方式社區,而旅遊出行成為僅次於美妝的第二大品類,也是增速最快的品類。
業餘攝影師、KOL還有那些擅於標記「旅途美好」的用戶們正在越來越多的打開這款App製造「旅行證據」。
在小紅書潛移默化影響下,很多年輕人的旅行生活方式被改變了,甚至創造出更多旅遊景點。
以福建省寧德市的霞浦為例,這個地區可能不是人們通常認為值得去的旅遊目的地。這裡經常是陰天,海灘泥濘,不能游泳。
而如今,在小紅書的推波助瀾下,這個有漁村、海灘和郁蔥小山的中國東海岸半島已成為國內最熱門的旅遊打卡地點之一。
事實上,那頭在榕樹間笨拙行走的水牛已經好幾年沒進過耕地了,農夫穿的衣服更像是博物館立體模型展示的100年前的農夫穿著。
就連晨霧也不是真的,而是照相機取景框外燒稻草產生的煙。
霞浦縣既是個將某一瞬間凝固下來的小鎮,也是個非常現代的地方,整個縣的經濟已轉向迎合小紅書的審美和旅途需求。
幾百名當地居民輪流當「演員」,還有更多的人從事燒稻草、當導遊和收門票的工作。據官方統計數據,前來這個曾經以農業和漁業為主地區的遊客在2008年至2019年間增加了十倍。
悄然間,活在小紅書裡的人取代了霞浦縣的原有經濟模式。
被改變的景區
再沒有哪座城市像霞浦一樣更對小紅薯們的胃口了。
這裡曾經因為老農夫和老水牛的故事登上熱搜,除了作為遊客的賞玩之地,也是攝影師的取景必選。
如今,在小紅書搜索霞浦,已經超過1萬+筆記。
40歲的周澤成是霞浦一個很受歡迎景點的景區經理,他的景點並沒有很出奇的地方,遊客可以花上30元站在一個俯瞰海水的灌木山坡邊,「但拍照真的好看啊,很適合髮小紅書!」
每年霞浦旅遊旺季的4月至6月,總有上千名遊客乘坐旅遊巴士蜂擁來到劉維順的景點,疫情期間,還時有限流發生。
最近的一個週一,一個旅遊團額外花了200元,雇了一名戴著草帽的當地人,劃著一隻塗著紅、黃、藍條紋的船從水面上經過。旅遊團的導遊通過對講機指揮著當地人怎麼做。
「都是跟著小紅書上的拍照打卡攻略來的,」周澤成解釋說,「要求當地人,也就是演員在指定的位置上,符合構圖的需求。」
說話間,在附近北岐村的另一個景點,幾十名遊客擠在一個四層高的觀景台上,形成了三腳架和長長的笨重鏡頭構成的陣勢。
在景台下的泥灘上,三個「漁民演員」把一張巨大的、上鏡的綠松石色漁網拉開,這樣的「演出」,每個演員一次收費100元。
為了增強視覺效果,漁民們徒勞無功地打撈著不存在的魚。
正所謂拍照兩分鐘,修圖兩小時,」景色好不好看不重要,關鍵是後期能不能修出來。」一位小紅書資深女性用戶趙瑩瑩告訴旅界(lvjienews)。
也有一些攝影師對蜂擁到霞浦拍網紅照這件事並不感冒。
今年早些時候,江西攝影教師張振帶著一批要求去霞浦旅拍的學生過來玩。雖然張振帶學生去了最重要的景點,但他本人拒絕在那些景點拍照。
與拍那些充滿夕陽色彩的潮灘照相反,他用質樸構圖捕捉了潮汐灘的更抽象景象。但當他把照片上傳到朋友圈,一個朋友惋惜地說,其實他浪費了一次捕捉別人拍攝到的鮮豔色彩的機會。
「我其實更喜歡這個景區原本該有的樣子,而不是被過度渲染的現在。」張振說,他沒有把照片上傳小紅書。
事實上,這些虛構、過度美化的小紅書照片背後也有一些真實的背景。
周澤成的漁網也許是道具,但附近真的有螃蟹。
張振拍攝的半浸在水中的竹竿當然是真的,是霞浦蓬勃發展的水產養殖業晾晒海帶用的,呈S形從海岸延伸到水裡。
有些演員曾經是農民和漁民,或許現在仍是,被改變的只有那些很難再回頭的景區。
善變的網紅時代
霞浦徹底火了。
當地許多居民都急於從霞浦成為熱門景點中獲利,至少在網紅標籤尚未消散的時候。
「大多遊客來到霞浦看見擺拍的水牛心裡肯定會有落差,」周澤成坦言。
其實一些在小紅書上攻略看得細的遊客知道這些場景是為她們準備的,也有人不知情。
後來,周澤成學聰明了,看見那些根據小紅書按圖索驥過來的女生就拚命勸說她們多交10元錢,自己指導她們如何拍出想要的圖片。
「霞浦不是只有農夫水牛,有的拍照點位只有我知道。」周澤成開始了解年輕女生的拍照喜愛。
周澤成的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霞浦縣的導遊們帶著旅行團在全縣的村莊和泥灘間行走,尋找專為遊客準備的潛在拍攝景點。
每個景點都有展示遊客可仿拍圖片的廣告牌。對那些需要更多拍攝指導的人,導遊們用擴音器大聲地把取景角度和最佳時間告訴她們。
但小紅薯們的想法在不斷變化,有跡象表明,年輕人們可能在醞釀不同的品味。
兩年前,家住半月裡村的王春豔決定要從霞浦旅遊業蓬勃發展中分一杯羹。
她收購了一頭原本要被送往屠宰場的水牛,希望能效仿讓攝影師們蜂擁而來的榕樹下「農民」的成功。
但王春豔很快發現,許多不到某個特定年齡的遊客對拍攝重現的田園風光並不感興趣。
在小紅書上,與霞浦相關的帖子裡出現更多的不再是水牛、漁民和日落,而是少女懶洋洋地躺在最近不斷湧現出來的網紅酒店的泳池邊場景。
但王春豔還不打算放棄她的水牛。她正在拍攝能讓水牛在抖音上走紅的短視頻,「換個分發渠道,也許我就成了霞浦的李子柒。」
「做成網紅的話,很多東西比較好做,」她強調。「到時候可以直播,帶貨。畢竟現在都是網紅時代。」
如今,當地政府為了消除貧困,也正在鼓勵鄉村旅遊。在這個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現代化的小鄉村,也到處都有對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的懷舊之情。
這種巨大的潛力,首先已經體現在小紅書數篇打卡筆記和短視頻上,年輕人對小鄉村慵懶生活方式的嚮往在社交媒體上完成迸發,又夾帶著霞浦這個小村莊一路向外擴散。
時代已經改變,有人在小紅書寫下留言,「和心愛的人睡到自然醒,我喜歡霞浦的一天。」
無邊泳池外,周澤成的漁網在天空甩出一道長長的弧線,遠處還有數架無人機伺機而動,熱愛拍照分享的年輕女生為了爭奪最佳拍攝位置嘰嘰喳喳。
這種困在小紅書裡的旅行已經是她們的一種生活習慣。
本文人名均為虛擬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