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切茄且郄
一
相比文字,人們普遍更容易接受視頻,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我也喜歡看視頻,只不過基本屏蔽抖音(工作關係看的不算)。
甚至對短視頻都很排斥,抖音快手等等以短視頻為主的平台都放在一個叫「互聯網產品」的文件夾裡落灰。不過說實話,微信視頻號要好一些,至少現在為止看到的內容還是可以的。
但是即使內容質量相對好一些,它依然還是短視頻,恰恰就這種幾秒到一兩分鐘的小視頻,成為殺時間的利器。一部電影動不動兩三個小時,要整塊時間來看,如果是去電影院,更要考慮票價的問題,所以每一次決定都相對慎重,想著要對得起這點時間,對得起票錢。
短視頻不同,幾秒鐘時間不長,花就花了,小小視頻可能挺有意思,欸怎麼就完了,輕輕一劃下一個;下一個不好看,再下一個;再下一個可能又好看了,但還是意猶未盡,再下一個……一個又一個幾秒鐘過去,抬頭一看一個小時過去了。
最後決定你是否繼續往下刷的不是視頻的質量,不論好壞你都是會繼續劃下去的,決定你繼續劃下去的是你的本能。什麼本能?就是一種快速獲得反饋從而得到快感的本能,其實跟賭博一樣。短視頻產品被形像地稱為奶頭樂,嘖嘖,太貼切了。
看美女也可以獲得這種快感,相比起來,我更喜歡看美女(這也可能是我上抖音為數不多的理由之一)。
《倩女幽魂》
二
跟看電影或者相對長一點的視頻相比,哪怕就消費來說,碎片化的短視頻我以為還是更低級一些的體驗。一部電影是兩個小時的完整的深度的體驗,幾秒鐘的短視頻屬於淺層體驗,看完就忘,而且越刷越浮躁。
對看的人來說,視頻跟文字比起來,接受的門檻更低,這個要承認;對製作者來說,視頻比文字需要更多工序,文字腳本也只是視頻製作工序的一部分,這個也要承認。現在短視頻產量這麼高,跟製作成本大幅度降低有很大的關係。
喜不喜歡小視頻都只是個人喜好,人們總得有個東西消磨時間,沒有抖音,沒有短視頻,還會有別的東西。所以我要表達的意思實際上是要得罪很多人的,也就是說,人們注定很難克服自己的天性,吃飽穿暖之後大多數人會把大量的時間用在這些無聊的事情上。
我沒有把自己排除在外,我也會把很多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事情上,我喜歡逛B站。 「逛B站」相當於大號的「刷抖音」,啊,不是說B站是大號的抖音,是說「逛」和「刷」的行為。
B站的內容推薦機制更像是公眾號跟編輯推薦相結合,也就是你的關注更新和首頁推薦,所以還是有一定的自主性。與之相比,抖音更像是把被動接受的電視機模式搬到了手機上,雖然向上劃的動作看起來是主動的。
三
視頻是趨勢,這是很多人的判斷,我不確定,但是看到連微信都放棄一些堅持,投入大量資源去搞算法推薦的小視頻,相信這種判斷是基本正確的。
然後文字就要沒落嗎?我倒不這麼認為,只要人的大腦結構不變,文字就不會沒落。
文字因為視頻的出現好像更顯得門檻高了,不過文字門檻更高是其本身的性質決定的,說白了,閱讀有些反人性。類似微信公眾號這樣的平台幫助寫作者和讀者雙方降低了產出和閱讀成本,相比過去已經是文字的繁榮盛世。視頻的出現部分替代了文字的功能,由於視頻更易於接受,人的注意力有限,流量自然向視頻轉移。
視頻是一種更具活力的表達方式,文字也自有其用武之地,就比如,好的視頻基本都需要好的文案。視頻可以快速、形像地描述現象,表達觀點,但是要想系統學習,看視頻是遠遠不夠的。
視頻自動播放的性質決定了觀看者更多只能作為一個接收者,而文字的接收過程有很大比例的主動成分,眼睛掃到哪由自己決定,非常快速,而大腦翻譯文字的過程也就是思考的過程。別跟我說你可以自主調節視頻進度,這裡面區別大了,而且很微妙,還是一個行為成本的問題,翻頁或者僅僅調整一下目光,顯然比動手調整進度條簡單多了。
也就是說文字的功能不是那麼輕易就能被替代的,對文字的需求也不會輕易消失,甚至有一天人們回過神來,反而可能會更愛文字。潮流是個圈,誰知道呢。
說了這麼多不是為了捧一踩一,視頻文字各有特色,既然現在大家那麼喜歡視頻,還是要做起來。
來源 切茄且郄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