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巨星劉文正:與鄧麗君紅遍亞洲,為何突然在39歲退出歌壇

劉文正

文:犬儒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一次。

1969年,台灣徐匯高中那幫天天吃醋的男生,說什麼也不會騙劉文正去參加台視舉辦的歌唱比賽。

那時的劉文正才17歲,已是一個烏髮大眼的漂亮男孩。

他喜歡唱歌,尤其是貓王和披頭士。

他在學校裡組了個「 正午合唱團」,隔三差五就滿校園演出。

一般來說,長得帥的,唱得一般;歌聲不一般的,長得比較一般。

但對劉文正,老天爺偏心得厲害。

劉文正不僅長得帥,唱得好,家裡還很有錢。

父親當過飛行員,有自己的企業。

一個哥哥兩個姐,全是人才。

身高一米八,穿什麼衣服都頂好看,妥妥高富帥一枚。

學校裡的女生迷他迷的不得了。

當時他是眾多校草里,最嫩綠鮮美的那一顆。

每次表演,女生們都會山呼海嘯。

自然而然,男生嫉妒他。

在他們眼裡,劉文正太能裝了,天天唱歌耍酷撩妹就了不起了?

不行,得整一整他。

這些人自作聰明地編了一個謊言,他們告訴劉文正,說他被台灣電視公司看上了,台視要捧他當明星,上電視。

當時的台灣還是華視、台視、中視三足鼎立。

一旦上了這「 三台」,觀眾基本就知道你了。

劉文正一想,這多好的機會啊!

第二天就單槍匹馬跑到台視去報名參賽。

那些惡作劇的學生們暗自竊喜,他們設想的畫面,是這樣的:

劉文正自以為是的上台,然後被台下的大腕評委們一通狠批,說你唱的啥也不是,跳得亂七八糟。

把他信心摧毀的同時,讓他面子也丟光!

從此對歌唱失去信心,再也不敢開嗓。

簡直很壞。

然而,事實卻是這樣的:

劉文正憑藉《尋夢園》和《Place in The sun》勇奪第5名。

劉文正初試啼聲,從此,開始走進觀眾的視野。

這下子,撩的可不止是一個學校,而是整個台灣。

那群騙他參賽的男生,多半已經哭暈在廁所。

然而,想要進入歌壇的劉文正,卻遭到了父母的反對。

爸媽覺得,家裡有這樣的條件,做什麼不好?

唸書,畢業,出國留學……跑去唱什麼歌?不行!

另一頭,劉文正,不干!

自小被家人寵慣的他,轉身就離開了家,準備一個人出去闖蕩。

但出了家門才知道,掙錢哪那麼容易?

更何況當時他還沒什麼名氣。

已經和台視簽約的他,只能偶爾翻唱幾首英文歌。

簡直狼狽到過不下去。

於是,他「 灰溜溜」地回家了。

這一次,他選擇聽父母的話,踏上服兵役的路。

也正是在當兵的時候,他遇上了一位貴人——劉家昌。

劉家昌

劉文正和劉家昌是在藝工隊認識的。

那一年,劉文正剛滿20歲。

幾乎是同時,另一個年輕人,也經瓊瑤的推薦,來到劉家昌的美琪飯店駐場。

他是劉文正的師兄,也是他後來的同事(兩人都簽約了歌林唱片,師兄在1974年,劉文正1975年)叫高凌風。

3年後(1975年),師父劉家昌給劉文正作了一首歌,名叫《諾言》。

諾言
劉文正 – 諾言

我曾為他許下諾言
不知怎麼能實現
想起他小小的心靈
希望只有這麼一點點

當劉文正極具辨識度的嗓音,鼻音明顯的唱腔,清亮高亢的調調,出現在磁帶裡時。

一切開始起變化了。

某個狂熱的按鈕被用力地按下。

台灣歌壇即將迎來一個符號式的人物。

專輯推出後,反響極其熱烈,爆紅的多米諾骨牌倒下第一塊,接下去的事,已是自然而然。

歌林唱片趁熱打鐵,幫他推出《門里門外》專輯,趁著爆火的勢頭,大帥哥站穩腳跟。

一個月後,台視又安排他出演同名電影《門里門外》。


電影《門里門外》

在這部片子裡,他頭一回和張艾嘉搭檔,很多腕儿,都成了他的幫襯。

又過兩月,再發專輯《永遠..》,乘勝追擊。

歌壇「 最亮新星」的稱號,已然非他莫屬。

同年,他還作為主持人,在台視錄製了《錦繡年華》(後來劉文正曾經邀請老師劉家昌上過這個節目)。

短短一年時間,3張專輯+一部電影+一檔節目主持。

可想而知當年劉文正的勢頭有多猛,台視幾乎把所有最好的資源都砸到了他身上。

另一頭,師兄高凌風也不遑多讓。

他先是演唱了瓊瑤電影《女朋友》的主題曲《大眼睛》,一炮而紅。

後來又主演了《剪剪風》和《海藍藍》,從磁帶裡走到熒幕上。

勢頭也是「 一發不可收拾」,但高凌風有他的「 苦惱」。

那就是「 白馬王子」「 學生王子」「 青蛙王子」,當時最流行的三個「 王子」稱號,他只能是「 青蛙王子」。

原因無它,只要有劉文正在,另外兩個稱號想都不要想。

當時的劉文正已經成了街頭巷尾無人不曉的偶像,酷似阿蘭•德龍的氣質,一雙保准你會盯著不放的大長腿,偶爾閃現的邪魅眼神。

白色長圍巾披戴脖頸上,身穿喇叭褲,頭頂牛仔帽。

這造型,讓白圍巾和牛仔帽、喇叭褲一度成為潮流的寵兒。

中國娛樂圈有兩條最著名的白圍巾,一條屬於劉文正,一條屬於毛寧。

時隔多年,仍然有很多人爭相模仿。

1977年,劉文正從台視轉入華視。

這一年,他乾了很多牛事兒。

第一件,是發了一張叫《小雨打在我身上》的專輯,同名主題曲,後來成了他最具傳唱度的代表作之一。

第二件,是他連主演帶客串,出鏡了《超級戀愛》《跳躍式的愛情》《噴氣式的愛情》等等,滿打滿算8部電影……

更牛的,他還主持了一檔叫《劉文正時間》的節目。

節目採用單元劇的製作模式,有「 訪談+唱歌」,劉文正擔任主持人。

形式上的豐富,加上劉文正超高的人氣和廣博的人脈,讓這檔節目收視率一度達到82%。

光這三個,已經夠吹一輩子了。

但你以為僅僅是這樣麼?

不,還有一件最牛的。

1977年12月22日,劉文正和張艾嘉合作的電影《閃亮的日子》上映。

這部片子本身不牛,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後去找來看,只會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

瓊瑤電影的「 狗血性」是有歷史傳統的。


電影《閃亮的日子》

影片講的是一個虐戀故事。

主角方志偉(劉文正扮)追求富家女孫小梅(張艾嘉扮)。

追到手後,兩人鬧彆扭,因為方志偉心裡藏著個前女友。

嗯,前女友是被車撞死的。

後來兩人冰釋前嫌,方志偉又被查出患了絕症。

最後,男主死了。

當時片子只播了3天就下線,因為,實在太爛了。

和片子的慘淡相反,這部電影的4首配樂《閃亮的日子》《神話》《歌》《旅程》全部爆紅(這也是瓊瑤電影的一個特點,有時片子沒火,歌火)。

特別是那首《閃亮的日子》,過很多年,還是很經典。

閃亮的日子

是否你還記得
過去的眷戀
那充滿希望
燦爛的歲月

這些歌出自哪位高人呢?

答案是——羅大佑。

當時的羅大佑還不是「 巨星」羅大佑,也不是「 教父」羅大佑,而是「 醫生」羅大佑。

在不當醫生的時候,羅大佑喜歡鼓搗音樂。

當時羅大佑在「 正午合唱團」(就是劉文正高中組的那個)一位老樂手的牽線下認識了劉文正,進了《閃亮的日子》劇組,在組裡他寫了《閃亮的日子》 。

把歌拿給劉文正的時候,羅大佑心裡戰戰兢兢,嘴巴一直咬著嘴唇。

後來劉文正說:「 比我想像中,還好。」

當時劇組不怎麼喜歡這些歌,也不太喜歡羅大佑。

但是劉文正很夠朋友,堅持要唱。

於是,羅大佑紅了。

不僅如此,羅大佑還在劇組裡邂逅了張艾嘉,後來,兩人在一起了。


羅大佑和張艾嘉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劉文正確實是羅大佑的大貴人。

而和劉文正的高歌猛進不同,1977年,師兄高凌風出事兒了。

他發了一首叫《泡菜》的歌。

歌詞是一盤泡菜的自述,鬼馬調皮,配上高凌風標新立異的造型(在個人辨識度的營造技巧上,高凌風和劉文正確實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很快,這碟產自台灣的泡菜,就飄香了大街小巷,直接熏到東南亞去了,堪稱當年的神曲。

然而,歌紅了之後,高凌風卻因為「 有傷風化」,遭到三大電視台的封殺。


一年後,他的左肩又被歹徒砍傷。

普遍的說法是,得罪了黑道。

劉文正沒師兄這麼多破事兒,他很專注。

1978年,他離開了歌林唱片,轉投東尼。

當時歌林眼看「 搖錢樹」走了,心裡可不甘了。

劉文正這一走,歌林業績肯定要下滑,而且,這個大帥哥無論去到哪裡都會是個巨大的競爭對手。

於是歌林想了一個「 報復」的辦法,他們把劉文正在歌林發的12張唱片,每張都挑一首歌出來,做成一個精選集。

售價2塊錢一張。

意圖用「 價格優勢」打壓劉文正。

之後,劉文正在東尼發了第一張唱片(《讓我告訴你》1978年11月),售價10塊錢。

歌林想的是,歌迷們肯定願意買2塊的,不願買10塊的。

他們錯了!

只要有「 劉文正」三個字,就有人願意買單。

不管是2塊還是10塊。

劉文正,兩頭熱賣。

到東尼公司後,劉文正又乾了很多事兒。

光1979年一年,他就發了3張專輯。

第1張叫做《風》。

同名主題曲像風一樣輕快,且律動感十足。

第2張叫《你,小姐》。

裡頭《流水年華》和《舊時情》都是經典。

第3張最牛,主打歌火遍大街小巷——《蘭花草》。


蘭花草
劉文正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相信不少人光是這樣看歌詞,腦袋裡已經有旋律了。

你可能聽的是葉倩文的版本;

也可能聽的是卓依婷的版本;

或者,韓寶儀的版本?

但是,真正第一個把這首歌唱紅的,是劉文正。

當然這歌也不是劉文正原唱的,它的原唱叫包美聖,大概很多人不知道。

因為當時台灣也好,東南亞也好,流入大陸的磁帶也好。

幾乎都是劉文正的版本。

最終,《蘭花草》獲得香港電台龍虎榜冠軍(當時,粵語歌已在許冠傑、羅文等人的引領下強勢崛起,《蘭花草》劈波斬浪,著實不易),專輯在新馬創下有史以來最高銷量。

劉文正的歌唱生涯,來到一個高峰。

高峰之後……是另一波高峰。

1980年,劉文正又發了3張專輯。

第1張叫《阿美!阿美! 》,裡頭有一首《外婆的澎湖灣》和一首《鄉間小路》。

就是「 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和「 荷把鋤頭在肩上,牧童的歌聲在蕩漾」。

這兩首歌什麼知名度,已無需多言。

第2張叫《俏姑娘》,裡頭有一首《恰似你的溫柔》。

「 如今年復一年,我不能停止懷念」。

劉文正的版本有別於蔡琴和鄧麗君,有他自己的輕柔。

對了,這歌曲mv的女主,叫林青霞(mv是後來補錄的,不在《飛鷹》之前)。

劉文正和林青霞

第3張叫《秋蟬》,它的主打歌,詞美得嚇人。


秋蟬
劉文正 

聽我把春水叫寒
看我把綠野催黃
誰道秋霞一心愁
煙波林野意悠悠

簡單地用木吉他伴奏,就很有意境。

這些歌並不一定是劉文正原唱的,但它們火起來的原因,卻大多與劉文正有關。

之後,劉文正拿下第15屆台灣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

能跟他掰手腕的藝人,已經寥寥無幾。

當劉文正繼續在藝能界開疆拓土之際,被封殺的師兄高凌風卻深陷賭癮,一夜輸掉700萬台幣……

兩個同樣高起點的人,走上了不同的路。

1981年,又是一個重要的年份。

到80年代,台灣「 男唱劉文正,女唱鄧麗君」已經蔚然成風。


鄧麗君

劉文正在這一年也沒閒著,還是乾了很多大事兒。

他發了一張叫做《三月裡的小雨》的專輯。

這張專輯是第一張完完全全屬於劉文正的專輯,沒有一首翻唱,沒有一首改編;

第一次採用東南亞和台灣同時發行的推廣模式;

它也是劉文正公開承認「 最滿意」的一張專輯。

專輯同名主題歌,相信沒聽過的人很少:

三月裡的小雨
劉文正

三月裡的小雨淅瀝瀝瀝瀝瀝
淅瀝瀝瀝下個不停
山谷裡的小溪嘩啦啦啦啦啦
嘩啦啦啦流不停
小雨陪伴我 小溪聽我訴
可知我滿懷的寂寞


以景入歌,以景寄情,是譚建常和小軒(《三月裡的小雨》詞曲作者,台灣著名的夫妻檔,代表作還有《故鄉的風》和《三百六十五里路》)的拿手好戲。

在這首歌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很快這歌火了,劉文正正式踏入他職業生涯的巔峰。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張專輯裡,還有另外一首歌——《飛鷹》。

因為這首歌,誕生了華語歌壇第一支音樂MV。

MV裡,劉文正站在陽明山上,於朦朧的霧氣中,狂野地舞動,背景是各種奇形怪狀的山石(第20屆台灣金曲獎頒獎典禮,在頒發「 最佳音樂MV」獎之前特地播放了這支MV,全場掌聲雷動,致敬劉文正)。

同年7月,他又發了另一張專輯——《雲且留住》。

這張專輯故事不少,它惹得羅大佑和劉文天之間出了嫌隙。

因為專輯裡有一首歌——《童年》。

沒錯,就是那首:

童年
劉文正 

池塘邊的榕樹上
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操場邊的鞦韆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這歌原本是羅大佑寫給張艾嘉的,寫了整整5年才完成。

羅大佑告訴張艾嘉,這首歌裡說的不僅僅是我們已經失去的、純真的童年,還有對社會現狀和教育的思考。

每個音符,都是愛,都是沉思的果實。

張艾嘉

很快,張艾嘉憑藉這首歌打開了音樂市場的知名度,因為歌確實好,劉文正便把它拿過來,翻唱了一遍。

以劉文正當時的知名度,結果可想而知,他的翻唱版本輕快活潑,熱度遠在原版之上。

一切都挺好。

但是在翻唱的溝通上出現了問題。

因為劉文正當時只知會了羅大佑合作的滾石唱片公司,卻沒有和羅大佑本人打招呼,這使得羅大佑怒不可遏。

因為羅大佑和滾石並沒有簽「 賣身契」,滾石沒有權力把他的歌曲隨意給人。

這件事發生後,往昔的種種美好,蒙上了一層陰霾。

後來,羅大佑自己發了一張《閃亮的日子》專輯。

重新把當年寫給劉文正的《閃亮的日子》《神話》《歌》《旅程》翻唱了一遍,並且寫下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 那幾首歌,曾經被那種精湛的演技與扮似真誠而會說話的大眼睛內所隱藏的污穢心靈的欺騙給沾染過。

我小心的,耐性的擦拭它們。直至它們閃出那原有的金屬光澤。是種新的喜悅。

生命最高貴美德是一顆觸動的心。生命最大的遺憾是不自覺的慌言的習慣。 」

「 精湛的演技」「 扮似真誠」「 大眼睛」……

每一個標籤都指向當初的伯樂劉文正。

之後兩人再沒有合作過。

一時間,關於二人不和的消息甚囂塵上。

但是劉文正始終沒有回應。

羅大佑為什麼反應這麼激烈呢?

按他自己的說法是對版權的維護,畢竟作品都是自己孩子。

但坊間卻有一個更加傳奇的版本,和那個女人有關——張艾嘉。

話說當年,張艾嘉就讀的國際聖心女中,就在劉文正的徐匯中學附近。

那時,徐彙的男生們經常跑到聖心女中撩妹。

劉文正帶著樂隊,更是常常到女中演出、開派對。

有一天,坐在公路局配送車上的劉正聽到後排有個女子發出悅耳的笑聲,一轉身便看到張艾嘉。

劉文正形容,那是一種「 令人不知所措的愉悅」。

後來張艾嘉邀請他參加園遊會,他又回請張艾嘉,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朋友。

從他在《懷念我那閃亮的日子》 中的這般記敘,可見第一次相約應該是張艾嘉主動。

然而兩人後來為什麼沒有故事呢?

劉文正的解釋是:「 一來她(指張艾嘉)美得不予人安全感,再來艾嘉是”她”的同學,雖然孩子的感情是缺少責任和保障的遊戲,但這一點義氣,我非守不可。」

根據這段話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第一個,證實了張艾嘉年輕時確實是個典型的「 玩咖」;

第二個是,那會兒劉文正是有女友的,而且正是張艾嘉的同學。

總而言之,劉文正直接或間接地拒絕了張艾嘉,但兩人始終是摯交好友。

而且,很多人所不知的是,台灣第一場大型演唱會就是劉文正和張艾嘉合辦的。

能容納5000人的體育館,售價近千元的票,全場座無虛席。

多年後張艾嘉提及這件事仍舊覺得「 很驕傲」。

這些事情,相信羅大佑不會全然不知。

自己的女神,竟和劉文正有如此之多的故事?

他的情緒,似乎可以理解了。

或許正是這層因緣+版權問題的共同作用下。

1981年成了劉文正和羅大佑「 分道揚鑣」的一年。

但這一年的故事還遠遠沒有結束。

這一年,一個高大俊俏,長著漂亮眼睛的混血兒從大洋彼岸漂洋過海,來到台灣,這個混血兒的英文名叫Christian Rand Phillips,中文名叫——費翔。

費翔一到台灣就被張艾嘉相中,參演了台視單元劇《十一個女人》的拍攝,一舉進入演藝圈。

之後,他被張艾嘉介紹給了劉文正。

他們的邂逅,為後來一系列風風雨雨的傳言,埋下了伏筆。

同時,這一年,師兄高凌風終於解禁了。

解禁後的高凌風被邀請參加81年金鐘獎的頒獎典禮,但讓他頒確實一個不重要的「 最佳卡通影片獎」。

在這麼大的舞台上當配角?高凌風當然不甘心。

於是他找到了歌后鄧麗君,讓鄧麗君助他一臂之力。

風趣仗義的鄧麗君爽快地答應了。

於是便有了81年金鐘獎上那逗樂的一幕。

鄧麗君:「 許多圈內的朋友連我在內,今天高凌風能參加金鐘獎,每個人都感到非常地意外。」

高凌風:「 我想在這裡,我要真心地感謝新聞局給我這個至高的榮譽,我也希望不要因為我今天到這裡來頒獎,影響到宋局長(台灣新聞局局長,當時傳聞他要競選議員)的前途。」

話音剛落,全場笑聲不停,掌聲雷動。

第二天,報紙頭版頭條全是高凌風的梗。

被封殺了三年,終於再度強勢崛起。

很快,僅一年後(1982),他就推出《冬天裡的一把火》和《燃燒吧!火鳥》兩首膾炙人口的「 神曲」,更創下男歌手作秀當日最高價碼24萬台幣的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上映的《燃燒吧!火鳥》同名電影男主角正是劉文正,劉文正在影片中名為「 凌康」,搭檔的是大美女林青霞和呂琇菱。

同時,一檔為高凌風量身打造的節目《臨風高歌》也正式開幕,這個節目後來拿下了台灣金鐘獎最佳綜藝節目獎。

1983年,高凌風邀請劉文正上了一期《臨風高歌》(當期劉文正只是作為特別來賓獻唱,兩人並沒有同框)。

而1983這一年,劉文正除了上高凌風的節目外,也一點沒閒著。

7月1日,他推出了《太陽一樣》專輯,同名主打歌《太陽一樣》,也是劉文正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他花哨十足的服飾,肆意搖擺的大動作舞姿,搭配上節奏感十足的旋律,稱作一代「 唱跳鼻祖」一點問題都沒有。

然而,這個時期,他的作品過於前衛花哨的表演風格,也使得一批觀眾一時難以接受。

同年推出的《都市冒險家》和《愛之旅》兩張專輯,都沒有之前的影響力。

即使如此,他依舊拿下了第18屆台灣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

算上15、17、18,他已經連續三年將台灣金鐘獎最佳男歌星獎收入囊中。 (第16屆最佳男歌手從缺)

時間來到1984年,這一年,和寶麗金唱片的合約到期後,劉文正結束了唱片歌手生涯,逐漸地淡出了娛樂圈。

之後,他開始滿世界地旅遊,北歐、東歐、西歐、美國、澳洲、新加坡。

當時很多人對他的離開議論紛紛。

有人甚至傳言他的嗓子壞了,不能唱了,當時在新加坡的劉文正知道後坦然一笑:

「 我再回來唱了,他們就會發現我還是唱得那麼好。」

就在外界的議論尚未止息之際,劉文正回來了!

1986年,他成立了飛鷹唱片公司。

之後,「 歌手」劉文正退居幕後,成為了「 老闆」劉文正。

公司開業後,劉文正證明了自己不僅有過人的顏值和不錯的唱功,在選人和看人這方面,也是一流。

他一手發掘了鐵肺唱將巫啟賢。

之後,更是一手帶出了「 飛鷹三姝」。

即裘海正、方文琳和伊能靜。

飛鷹三姝

當時發掘還是少女的伊能靜的過程,最為「 跌宕」。

劉文正相中伊能靜,是因為在照相館看見了一張她的大頭貼。

當時他找到伊能靜,問:「 你認識我嗎?」

伊能靜反手就是一句:「 我不認識。」

這份童言無忌,讓劉文正不免有幾分尷尬,當時在台灣不認識劉文正,就像在香港不知道劉德華、張國榮一樣。

後來伊能靜瞞著家裡跑到台灣說要加入劉文正的公司。

劉文正滿心歡喜。

結果沒過兩天,伊能靜的母親和姐姐就從日本殺到台灣,跑到劉文正家裡要人。

劉文正直接崩潰:「 安妮!(伊能靜英文名)你怎麼可以騙我!」

他馬上勒令伊能靜跟母親回日本,可伊能靜的熱情不減,她很快找來了自己的親爹吳敏幫忙簽約。

結果吳敏簽完約後,竟直接問劉文正:「 你看我能演一個角色嗎?」

說著說著,年近60歲的老人就當著劉文正的面,手舞足蹈地唱起《長白山上》:

「 長白山上好兒郎……」

可憐劉老闆,就這樣被雷得外焦里嫩。

而在這一年,劉文正的師兄高凌風的事業遭遇了職業生涯一次最重大的打擊,直接讓這只高飛的火鳥,跌落到了谷底。

當時的高凌風,手握《臨風高歌》和《鑽石舞台》兩張王牌,在華視地位等同一哥。

然而不滿華視阻撓他的女友前往台視錄製節目,高凌風憤而罷錄《鑽石舞台》。

這一舉動,激怒了三大電視台的長官們,從此,高凌風被徹底封殺。

直到整整15年之後,才得以復出。

在被封殺期間,高凌風經商、從政,都做得一塌糊塗,甚至一度欠下巨額債務。

比起同門師弟劉文正,他不僅在自製力上輸了,在理財技巧方面也落於下風。

記得兩人出道多年後的第一次同框,站在劉文正身邊的高凌風有意無意地說了一句:

「 我想,大家一起出道,為什麼我們之間距離越拉越遠。」

80年代,劉文正唱秀場已經掙得缽滿盆滿。

當時他聽從家人的建議,在美國投資了大量的房產。

後來,又在東南亞、新加坡等地購置產業。

這些資產的翻倍增值,使得劉文正身家過億。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有底氣在1991年8月份,轉身離去,徹底地退出娛樂圈。

劉文正徹底離開的那一年,39歲。

之後,江湖上就只剩下他的傳說了。

20年來,人們不停地尋找他,探訪他,捕捉屬於他的蛛絲馬跡。

曾經,二岸三地開出26億台幣的演出費,他也堅持不復出。

有人說他老了,胖了,禿頂了。

但一切都只是流言,從來沒有過實實在在的影像資料,讓人們得以窺視他的近況。 (網絡上流傳的照片大多數為假)

張艾嘉跑到紐約想見他,他說:「 不必了。」

羅大佑在電視上說:「 假如有朋友碰到他,就請告訴他,羅大佑想他,請他回個電話。」

依舊杳無回音。

劉文正和張艾嘉

只有曾經接受他的幫助,後來同樣急流勇退的費翔透露了一點消息:「 他的身材還是保持很好,頭上戴頂帽子,穿得休閒,舉手投足巨星丰采依舊。」

令人在失望之餘,又有了無數的遐想。

劉文正消失了麼?

當然沒有,他肯定正身處地球上的某個角落,過著屬於他自己的生活。

至於他為什麼不讓人找到他,自有他自己的原因。

如果從沒有達到過他曾經達到的高度,那麼無論怎麼解釋,都更像是一種誤讀。

既然不知他的近況,也說不清他離去的原因,我們唯一能做得,或許只有感慨吧。

有時候,我在想,我們懷念劉文正,真的僅僅只是懷念劉文正麼?

參考資料:
1、《羅大佑與劉文正,樂壇教父與天皇巨星的碰撞》——豆瓣天后董小姐
2、《追過鄧麗君,一晚輸700萬,被封殺15年,他是台灣歌壇傳奇》——李砍柴
3、《懷念我那閃亮的日子》——劉文正
4、《神秘巨星劉文正的傳奇人生》——老梁故事匯

來源       淘漉音樂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