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昨夜長風
有朋友整理了《浦東女業主跟女居委會書記關於疫情的對話錄音,兩個人都很崩潰,俊哥聽的也很難過》。
大致內容是一個女業主投訴社區:小區大概有5-7家核酸陽性,瘋狂給居委會打電話。歇斯底裡,要求把陽性病人全部帶走,說自己完全沒有安全感,生不如死非常害怕。
那你讓我們這種,我怎麼敢開門呢?然後你們又不來消消毒,又不來封樓,又不來那個就是那個大白,然後我們東西也沒法弄,然後還繼續讓我們有確診,然後那個有密接的樓主來分發東西,那你這個是要我們全部樓,都變成陽性,是吧?
書記是個女的,也很崩潰,說自己也累死了,心跳100多,買菜墊了好幾萬;實在無能為力,天天催上面,等上面的來封…
說著說著,兩個女人抱著電話痛哭流涕…
看了之後五味成雜。
巨嬰都是這樣,他們一味要求「絕對的安全」,其餘的變量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他們像單細胞草履蟲那樣思考,連多想一步都做不到。
他們的目光狹隘到只能看到胸前那麼遠,記憶只有7秒鐘。
上海目前「確診」的已經接近7、8萬。
但是真正的重癥,死亡有多少?
我看了網上很多評論,有的說沒有;也有的說有7個死亡病例,但這7個中是否存在其他基礎病並發癥不知道。
也就是說死亡率萬分之一不到,比感冒還有輕微的病毒,把3000萬人搞得驚弓之鳥,草木皆兵。
然而,毫不客氣的說,上海很「危險」,全國上下都在牽掛。
但是我說的「危險」不是上述的危險。
上海的醫療資源已經接近崩潰了(可能是已經崩潰了吧)。
一個叫「不明飛行兔」的網友統計如下。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上海市在疫情前(2018年)各級醫院診所一年接診2.7億人次,住院手術256萬臺。
也就是說,上海市在醫療系統正常運轉的情況下擁有平均每天吞吐74萬人次門急診和7000臺住院手術的醫療資源承載力。
這是上海市醫療資源的實力,但我們也知道,日常生活中中國老百姓並不是身體遇上點毛病就去醫院掛號,能不手術也更願接受保守治療。
因此這數據也說明,在上海,平均每天都有74萬人的身體健康會達到提示自己”我必須得去醫院了”的警戒線,平均每天也會有7000人的身體到了必須得手術或者終幹排到手術的窗口期。
與此同時,從本輪疫情開始到昨天為止,上海確診和在診的Covid患者有2900例,另有73萬無癥狀感染者。
綜合上面數據,可得出以下推論:3月31日上海開始”全域靜態管理”開始到今天一共過去6天,理論上已產生了444萬人次的門急診需求和4.2萬臺手術的需求。
也就是說,每1名接受治療的新冠確診病人的身後,站著1531名其他普通病人和14位等待手術的住院病人。
隨便去網上搜尋一下,就可以知道情況了。
大量的急重癥病人求告無門;血透病人在垂死掙紮;哮喘發作的護士被自己的醫院拒之門外;清華畢業生病患因為護工被隔離無法吸痰,活活窒息…
我開頭的求救資訊也側面反映了這個情況。
因為大量的醫療資源全部撲上去做核酸檢測,照料方艙「病人」,照料單獨隔離的嬰幼兒,隔離密接…
而這些寶貴稀缺的資源原來是用於急救的…
而另一方面,據疾控中心的朱科長介紹,大部分人都已經打了疫苗了,本身就有免疫力;好好休息,在家隔離,幾天時間就能轉陰。
有網友發了隔離區的照片。
隔離區就是在滿是垃圾、污水橫流的露天,搭了幾個棚子和牀位。
衞生間是一個黑乎乎的坑。
來,你們看看,這是人住的地方嗎?
沒有病也是搞出病來了。
我相信不到萬不得已,是做不出那種事情的,是實在沒有辦法。
因為那是巨嬰們哭著喊著跪著求出的。也是那些巨嬰們間接把急重癥病人熬死的。
他們渾然不知。
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應該害怕的是自己和親人有一天得了急病,會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
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應該害怕的是有一天自己會被拉到那樣的地方「隔離」「治療」,有一天自己的孩子會被「接走」單獨隔離…
也許吧,他們覺得只要死的不是自己,只要自己絕對安全就可以了。
他們不知道傾巢之下,焉有完卵,唇亡齒寒…
張文宏說,奧密克戎的RO值是9.5,而季節性流感只有1.3。
1.3和9.5之間不是倍數關系,是指數關系。
有研究表明:在奧密克戎變異疫情中,如果一個城市對疫情進行了一定防控,即疫情之後人流量變化低於0,則該城市在半個月後繼續出現病例增長的概率仍然高達51%。
要把這個史上最強的病毒消滅,難度堪比「畝產十萬」。
多地醫療隊,近萬人已經奔赴上海支援。
然而,萬人是遠遠不夠的,起碼十萬、百萬…
但是,醫護人員如果都去了上海,其他城市的民眾生病了怎麼辦呢?
人定勝天,太悲壯了。
其實在此之前,網上流傳著下面這個全上海的倡議和承諾:科學防疫,而不是抵抗鄰居。期待國家層面的策略優化升級,把有限寶貴的資源投入到真正需要治病救人的地方。
從這份倡議書中,我看到新的希望。
這才是國際化大都市,這才是上海市民該有的素養。
任何時候,自己對自己和他人負責,自己保護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如果自己都不能對自己負責,你還能指望誰呢?
把自由交出去換取安全,既沒有自由,也得不到安全。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