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中無論如何都要挖出子彈,取出子彈對受害者的健康有那麼重要嗎?

子彈

作者:元宿 six

可能是受到電影中大量的槍戰畫面影嚮,當我們看到有大量的士兵遭遇炮彈或者中槍,可能有人會好奇,如此慘重的傷亡情況下,應該如何自救和施救呢?子彈對人體的傷害到底有多大,到底要不要取出來。

首先,得看是甚麼子彈。

彈頭的材質必然會對人體造成影嚮,但這個涉及軍事,一些不拋開現代技術下特殊研制的彈藥,其實多數子彈由鉛合金,銅合金制成,都是一些惰性金屬元素,金屬成分本身導致的危害不是槍彈傷的主要原因。

123

槍傷造成的物理傷害取決於幾個關鍵因素:

  • 受傷的位置

中彈的位置直接影嚮到生命安全,如果中彈位置在大腦或是心髒,毫無疑問,一中槍,直接斃命。除外這兩個直接關系生命的部位,其他部位的中槍,如若導致大量出血,也會在短時間內死亡。如果是腹部或者四肢骨骼,以及一些非關鍵,遠離大血管的位置受傷,短時間內不會有性命之憂,可以爭取到足夠的轉運時間,大大增加救治的機會。

  • 彈丸尺寸

尺寸越大,危害的身體面積也越大,自然受到嚴重傷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是尺寸的大小對物理傷害的大小並不是絕對的,也要結合受傷的位置一起進行判斷,關鍵位置(如大腦,心髒或大血管),小尺寸的傷害足以致命。

  • 彈丸速度

速度越快,子彈的行程就會越長,在身體內穿梭經過的時間也會越久,自然而然,受傷害的深度和面積也會越大,加大了救治的困難程度。

  • 彈丸體內經過的複雜程度

越複雜,受傷越重,處理難度越高,後期恢複越不易

從醫學角度,說說臨牀上如何處理槍彈傷的分類:

槍彈傷在軍事醫學中的分類有好幾種,按槍的種類可以分為膛線槍槍彈傷和滑膛槍槍彈傷,按射擊距離可以分為接觸槍傷,近距離槍傷,中距離槍傷和遠距離槍傷。最符合臨牀治療需要的要數按穿透身體的情況分,包括貫通性槍彈傷,盲管槍彈傷,溝狀槍彈傷和回旋槍彈傷。

對於這些不同類型的槍彈傷,首先需要對受傷嚴重程度進行判斷,其次針對穿透身體情況的不同類型,進行不同級別的外科清創處理,包括清理傷口,充分消毒,縫合等,同時輔以一些外用藥物等促進傷口愈合及生長。

不同的依據分類不同,但是他們造成傷害的原理基本一致。

理解篇:子彈是如何造成傷害?

子彈之所以能夠殺傷目標,主要就是在於 「空腔效應」,當子彈高速旋轉擊中人體,進入人體後由於沖擊波和自身動能的剪切作用,會在身體內部形成一個明顯大於所能看到外部孔洞的體內空腔。由於人體的肌肉等組織是具有彈性的,在子彈通過之後肌肉就會短暫收縮回覆複,因此子彈通過瞬間所形成的空腔,也稱瞬時空腔,從外觀上看是非常小的。而子彈受力繼續行進,在身體內轉彎,旋轉,繞行,高速動能在體內肆意破壞,形成永久性空腔。

簡而言之,空腔效應會破壞目標的重要器官,導致機體功能無法正常運作或者大量失血致死。

這就是為甚麼看似簡單的一顆小子彈,中彈之後的威力如此之大,從外觀看受傷較輕,就算第一時間移除了子彈,卻並沒有讓病人狀況有所改善。

處理篇:甚麼時候應該取子彈,甚麼時候不取?

子彈本身的成分是重金屬元素(拋開現代一些特殊材料的),子彈帶來槍彈傷的危害往往不在於子彈本身,而在於繼發性損傷。

當病人到達時,我們會確定子彈在哪裡以及它造成了甚麼傷害。

我們主要側重在清創和修複子彈造成的損傷,而不是先立即移除子彈。

我們需要更多地關註出血,組織破損等其他情況,優先止血,包紮,防止危及生命的情況出現。待轉移到後方安全地方,對受傷情況進行仔細探明後,再行取出子彈。顱腦非關鍵部位的中彈也適用於這種情況 [1]。處理這類損傷時需要盡快在受傷到治療的過程中,採取各種不同的辦法延緩組織及周圍器官的壞死,盡可能地恢複組織器官的功能。

畫個圖方便理解

當然,我們前文提到,中彈或者發生槍彈傷後是否能夠取出子彈,以及甚麼時候取子彈,要結合中彈的具體部位,內部受傷的嚴重程度等綜合判斷,但是基本上中彈的瞬時,一般都不適宜立即取出子彈。

電影是電影,實際是實際,取出子彈並讓它落入金屬容器中,在電影中聽起來和看起來很棒,但實際上會大不相同,在進行應急措施後,送入醫院開始正規治療後,我們才可以分情況討論。

不取出的情況:

如果子彈傷及大血管等重要位置,但是卻沒有大出血以及危及生命體徵的情況出現,此時要嚴密勘明子彈的位置與大血管的關系,不可貿然取出,否則出現噴射出血的情況,不堪設想。當然,除了血管,神經也很重要,傷及脊柱在進行外科手術時,也很容易造成更嚴重的危險 [2],如癱瘓。

想象一下,當我們從傷口中取出子彈時,可能會增加損壞已經燒灼並與之融合的組織和血管的機會,如果子彈已經卡在動脈中,並且通過與動脈融合設法將自身嵌入動脈壁中,那麼移除子彈很可能會有危險。

需要取出的情況:

但是,如果在關節、腦脊液或眼球中發現子彈,應去除導致撞擊神經或神經根的碎片,及時移除位於血管腔內的子彈,因為可能導致缺血或栓塞的風險。

此外,在不危及生命的情況下,子彈是可以被取出的。子彈作為異物殘留在體內,會引起異物性炎癥,由於子彈導致的身體皮膚組織屏障破壞,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就會侵入人體,導致敗血癥等全身感染的出現。取出子彈的同時,要註意修補受損的髒器,盡可能恢複功能 [3]

面對槍傷如何急救

得益於我們國內優秀的槍支管控措施,雖然在現代需要碰到這種機會的概率少之又少,但我們可以作為額外的冷知識了解一下 [4]

  1. 現場:使用繃帶等包紮傷口近心端位置,施加壓力包紮中彈部位,以控制槍彈傷部位的出血
  2. 迅速轉移病人至附近醫療機構
  3. 醫療機構:對傷口進行進一步止血消毒處理,同時處理槍彈傷以外的其他傷口,進一步進行醫學影像評估內部損傷情況

來源:知乎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