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是之
昨天看了那段 3 分多鐘的視頻,兩個北京的小學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責罵一個小女孩。
小女孩很無助的樣子,低頭不語,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複雜的情況。
如果單看上面這段 3 分鐘視頻,估計大部分人和我一樣,會猜測是不是小女孩做了什麼特別過分、特別影響他人的事情。
老師的話雖然難聽、雖然出格,但如果是小學生自己的問題,嚴重影響他人,招來老師的責罵,甚至是體罰,我認為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當我看了更早的視頻,也就是為什麼這兩位老師責罵小女孩的視頻時,完全站在了小女孩這邊,兩位老師太過分了。
過分到什麼地步呢?視頻都是她們自己錄的,她們完全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所以是她們自己把視頻發出來的。
應該是發到群裡警示其他家長和孩子,讓家長們管好自己孩子。
視頻中間右一的女孩就是被責罵的小朋友,畫面中朗誦的小朋友慷慨激昂、聲音洪亮,站在教室最後都能聽到很大的聲音。
小女孩坐在第一排離男孩很近,在最開始的時候還是端正坐著的,但是當小男孩聲音提高之後,從「怒髮衝冠」開始,小女孩開始捂耳朵。
第 8 秒,中間左邊坐著的小男孩也開始捂耳朵,而且後面也一直在捂耳朵。
小女孩中間還有回頭的情況,後排同學也有出現捂耳朵和回頭的情況。
應該說,捂耳朵這個動作,對於小朋友來說並沒有任何的惡意,單純就是覺得聲音大了,摀住耳朵保護一下自己,說是本能保護大致也沒問題。
還有一點,就是小朋友之間的相處很隨性、很真實,你聲音大我覺得不舒服我最直接的表達就是捂耳朵。
相反如果是大人呢?肯定是要忍住的。
不僅要忍住,如果台上發聲的是領導,還要裝作很陶醉、聽得很認真的樣子,不僅不能捂耳朵,還要可勁鼓掌、可勁誇講的好。
但這麼一個元旦茶話會的場合,不需要忍、也不需要裝,小朋友大概也還沒有忍和裝的概念。
另外,被責罵的小女孩,以及其他捂耳朵的幾個小朋友,他們的動作幅度雖然在視頻裡看著有點明顯,但都沒有顯著地影響到其他人。
被責罵的小朋友回頭的時候,其實是某種求助,看看老師心裡想,怎麼這麼大聲?怎麼還沒結束?
她回頭了,她背後的一個小男孩也回頭了,兩個孩子的動作都沒影響他人。
所以對於小女孩的責罵,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完全是老師自以為是課堂秩序失控,完全是自己掌控力和權威受到挑戰之後的洩憤。
你看過第二個視頻之後,再去看第一個視頻,可能還會有種憤怒。
憤怒的不僅僅是老師責罵的理由不夠充分,超出了必要的範圍,而且老師還使用「討厭」、「去滾」等侮辱性字眼。
更讓人難以平復的是,這兩個老師一唱一和,煽動其他同學一起來給這個小女孩施壓,試圖讓她屈服於同學的輿論壓力。
班上的其他小朋友,更是被老師帶著節奏起哄,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如果是文明稍微退後一點,這兩個老師教唆其他學生去打這個小女孩,我完全相信有可能。
說難聽一點,這就是兩個老師帶頭聯合班上其他同學,共同欺凌這個小女孩。
叫誰看著都氣。
一個低年級的小朋友,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種場面,眼神裡完全是一種不知道該怎麼辦的無助。
昨天晚上的消息,這兩個老師已經被停職,等待後續調查處理。
煽動人與人之間的互鬥,我們有著沉痛的歷史教訓。這段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也就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
也許很多人還留有那段歷史的沉痛記憶,不想再回到那種人整人的社會去。
即便不了解那段歷史,大多數人內心還是有一種樸素的正義,能在第一時間對老師煽動同學給小女孩施壓這樣的行為感到不對,甚至是反感。
不過很明顯,這種對「人整人」的反感,不僅僅適用於小學生,也適用於大人們的複雜社會。
大人的複雜世界,其實充滿著各種「人整人」的黑暗,有時候比起這兩位老師來,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不會見光罷了。
告密、舉報、訴訟流氓,不一而足。
如果有受害者,有人的權利受到了侵犯,舉報和訴訟都是正當的。
最可怕的就是那種,本來沒有受害者的舉報、告密和訴訟,沒有人的權利收到侵害,最後卻製造了新的受害人。這就是典型的人整人。
2022 年的第一天,希望今後少一些人整人,多一些正義。
來源 奧派經濟學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