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道君
物道君語:在童年夏天的某個瞬間,希望做一個賣冰棒的小販。
作家三毛在小時候說:「希望長大後做一個夏天賣冰棒的小販。」
不管是冰棒、雪糕還是冰淇淋……對曾經的小孩們來說,都是奢侈品。吃雪糕,成了夏天最期待的事,撕開包裝,一口一口,吃完後還要嗦,小棍都被舔毛了。
今日,物道君想與大家一起,看遍雪糕的花樣,把童年的懷念,一口一口吃進肚裡。
圖|郭琦 ©
上海光明牌雪糕
不少人以為雪糕從西方來,但其實雪糕的祖宗在中國,兩三千年前的夏天,周朝貴族就用冰塊來招待客人了。700年前,元朝皇宮有了冰酪。後來,馬可·波羅從宮廷得到祕方,傳到意大利王室,便有了今天的「雪糕」。
如果說國內最老的雪糕,其實是馬迭爾。但中國人自己擁有的最「老」的雪糕品牌,是上海光明雪糕,今年70歲了。
1950年,「光明牌」棒冰正式問世。廠子領導走上街頭,坐在舊卡車,用大喇叭吆喝:「免費送市民一支棒冰。」卡車一直開到「大世界」,開著開著,中國自己的冷飲品牌在那年就超越了「美女」牌棒冰。
盡管今天,光明雪糕玩出了許多新花樣,但大家最愛的還是小藍盒裡的奶磚。舀一口雪白,就是純純的奶味,就是吃著一口懷舊。
圖片1 2|深圳吃貨小分隊 ©
東北雪糕團體
雪糕雪糕,當然一樣冰了,怎麼會有最冰的?在東北人眼裡,大冬天就能吃到最冰的雪糕。「哎嘛這暖氣太熱了,只能吃雪糕降降溫。」於是把雪糕放在窗臺上吹,吃進肚裡的時候,仿佛嘗到了-30°C的味道。
每個冬天來哈爾濱旅游的人,一定會排隊買一只「馬迭爾」,哪怕穿著老棉衣,跺著腳也要買。它靠著味道,吸引了各地的人。因為不使用膨化劑,所以吃起來甜而不膩,冰中帶香。
除了馬迭爾,大慶的東北大板、四平的宏寶萊、沈陽的中街大果、營口的奧雪……都以迅猛之勢,走出東北席卷全國。
圖片1|亞歷山大流浪狗 ©
圖片2|言西早三天 ©
北京北冰洋雙棒
北京人的夏天有兩種獨家記憶,都被「北冰洋」承包了,除了汽水,就是雙棒雪糕。
北冰洋「雙棒」就是友誼的試金石。一塊雪糕兩個把兒,瘋狂暗示你不要「獨吞」,不然第一根沒吃完,第二根就化了。不如,跟好朋友分著吃,買一根「雙棒」,就是認證了「你是我的伴兒」。
圖片1|吃喝玩樂在北京 ©
圖片2|京城走一遭 ©
早年的雙棒兒只有原味,跟好朋友一起咬下去,一份十足的奶味,卻讓人擁有雙份快樂。今年,北冰洋「雙棒」又上新了,本就有情懷加持,老北京的味道,重新喚醒大家的記憶。
圖片|新京報記者尹亞飛 攝 ©
內蒙古小布丁雪糕
各地的雪糕都有各自特色,名字也大不相同。然而,「小布丁」卻能讓大家異口同聲地叫出來。它好普通,但是就該自信!因為一統全國的雪糕品牌。
除了蒙牛、伊利爭奪「小布丁」的市場占有率,沈陽的中街也加入了戰鬥。在各家的激烈競爭中,中國已經擋不住「小布丁」的步伐了。
圖片1|美食臺 ©
奶味香濃醇厚,雪白柔軟,簡簡單單,它以五毛錢的價格,闖進了所有人童年。哪怕在今日,也保持著一塊五的親民價格。
動圖|桃李少言 ©
圖片|好愛吃啊 ©
蘭州504雪糕
買一只雪糕,就像念一串密碼,這種神祕似乎讓蘭州人很得意。504雪糕的特別之處,不止在於名字,更在於制作過程。為甚麼504那麼好吃?據說,504的奶油,是用核工業的離心機轉出來的。
504廠原是中國最早建設的核燃料生產基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枚氫彈和第一座核電站都用了它提供的核燃料。隨著時間推移,504廠在轉型過程中搞了點副業,其中就有雪糕。
薄薄的紙衣包著雪糕,服服帖帖地。藍的是奶油味,粉的是草莓味,紫的是巧克力味。
雖然離心機靜止在了九十年代後期,但在2016年,有個蘭州小夥拿到了「504」商標授權,「504」又回來了。他說:「這是蘭州的夏天,也是80後蘭州人的童年。」
圖片1|小小志 ©
片2|CarrieWu ©
走進廣州、香港冰室
近幾年「高級美」變成熱詞,有一種高級美叫「氛圍美」。那吃一個雪糕能不能擁有「氛圍美」?答案就在廣州和香港的冰室裡。
放學後推開冰室的門,沿著色彩斑斕格子瓷磚走,選一個狹小的卡座,天花板上的吊扇嗡嗡轉著……跟好朋友擠在一起,一杯紅豆冰插兩根吸管,一人一盤炸雪糕,做一個複古的夢。切下一小塊,咬到的是溫熱的脆皮,流到心裡的是冰軟的雪糕。
圖片1|美都餐室 ©
隨著,餐飲業轉型,越來越多的冰室變成了茶餐廳。從前的食物是地道的粵味和港味,現在卻豐富得讓人看不清本來的面貌。幸好,依然有幾家老冰室,用一點氛圍,留下一點舊時的味道。
▲ 廣州-吳係茶餐廳
萬物皆可變成雪糕
這兩年,雪糕們好像都有了想當網紅的心。在一個個景區的策劃下,一支支雪糕化身迷你文物或是一隅景色,讓游客享受到瞬間的涼爽,看見了多元的審美與文化。
圖1|little333 ©
圖2|Faye ©
從敦煌的莫高窟到秦陵的兵馬俑;從故宮的脊獸到濟南的趵突泉……看得人眼花繚亂。
很多人疑惑,這種雪糕可能中看不中吃?但是熱衷於拍照發朋友圈的人根本不在乎,還揚言要集齊全部。手握一支文創雪糕,像一個記錄的儀式,也是走近歷史的一種方式。
圖2|叮叮 ©
鐘薛高貴得驚心動魄
很多雪糕變了,除了更有文化,還越來越貴。「鐘薛高」的價格讓人驚心動魄,最貴的達到66元一支。
圖|糯糯小可愛吖 ©
很多人憤怒開罵,但更多人因為好奇,慕名購買,銷量不降反升。熱潮逐漸褪去後,實惠好吃才是硬道理。越來越多的人說一句「打擾了,不想交智商稅。」短暫冷靜之後,轉而奔向下一個熱潮。
圖|成都美食 ©
蜜雪冰城說它愛你
今年夏天,大家被幾個白胖子的舞蹈洗腦了,幾個圓圓的雪人抱在一起就唱「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
「蜜雪冰城」火了,不止因為宣傳到位,最重要的是價格非常友好,而且味道也不賴。3塊一個甜筒、5塊一杯的檸檬水、8塊一杯的奶茶……
走在路上,命運般看見一家蜜雪冰城,腦海又嚮起魔性的旋律,嘴角不自覺上揚。都走到門口了,不來份「摩天脆脆」嗎?
找不回的童年雪糕
嘗遍了中國的花式雪糕,打卡了各式各樣的味道,好像還是找不到最美味的雪糕。你問我「最美味」是甚麼味?我說不出,但是清晰地記得當年吃雪糕的畫面。
也許是手裡攥著攢了好久的幾毛錢,下定決心跟死黨拐進小賣部,三個人分兩根冰棒;或者買一袋「七個小矮人」,大家一哄而上搶完,請客的人就成了傍晚限定的孩子王。
還有考驗友情的「碎冰冰」,掰成兩截後,每個人內心都想要長的那一半。有時候,幾個夥伴一起比賽,看誰吃得快,一口包住雪糕,腦殼一緊,一陣刺痛,整個腦袋都凍住了,大家一邊捂著頭,一邊哈著嘴叫「好爽!」
兒時的幾毛錢,是那麼值錢,帶我們打通「冰甜兩重天」。長大後,雪糕吃得少了,害怕不健康,顧慮卡路裡,本質上覺得吃起來大同小異。
記得沈從文晚年時,尤愛吃冰淇淋。張充和每晚都會給他備上一份飯後甜品。有一天,張充和忘記了這回事兒,寒冬季節,該是來杯飯後熱飲,無人記起冷飲。沈從文不好直接開口要,就假裝起身離桌,拐著彎提醒:「我真上樓了,那我就不吃冰淇淋了。」還故意加重了「真」字,惹得朋友們大笑。
原來,吃雪糕時的樣子,最像一個孩子。撕開包裝,雪糕飄著白氣,流著汗,咬上一口,好像就就能打開時光機的開關,吃剩的棍子也好似仙女棒,一起帶我們穿越到童年。
圖|秋山亮二 ©
来源 物道精致生活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