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蟲離先生
點金石
從前天津城有個老李,半夜在家燉羊蠍子,鮮氣滿街飄散,惹得四鄰的狗子都不能入睡,扒牆撓門嗚鳴不已。
看看肉將熟時,忽有個白鬍子老頭捏手捏腳走進來,臉上一副饞涎欲滴的模樣,直勾勾看看燉肉的小鍋,眼睛閃閃發亮,又看看老李道:「這骨頭燉的火候剛好,味道一定不錯。」說著「咕、咕」地猛咽口水。
老李人很熱情,笑道:「又燉又燜,花了我一晚上工夫,老爹要不要嘗嘗?」老頭大喜道:「最好,最好。」
老李滿滿盛了一粗瓷大碗,又斟下酒來。那老頭倚床坐下,胡亂卷捲袖子,也不怕燙,下手抓起就吃,吃得湯水淋漓,沾的鬍子、前襟上都是,又喝一大口酒,咂著嘴連聲稱讚:「好肉,好酒!」
老李道:「老爹從哪裡來?」
老頭道:「我在后街廟裡住,晚上出來走走,聞著你家噴鼻的肉香便走來了,多有叨擾。」
老李道:「老爹說哪裡話,儘管多吃些。」那老頭便不客氣,放懷豪飲。他酒量奇高,吃了十幾大杯,面不改色,老李陪了幾杯,不覺頹然醉倒。
一覺醒來,曙色當窗,老頭不知何時去了,遺下一堆羊骨頭,都攏在桌子一角。另一角放著一顆小石子,大如彈丸,隱隱有五色光華流動。老李宿醉方醒,頭腦還不大清楚,順手拿起石子丟進酒杯,鏘啷一聲,瓷杯慢慢化成了黃金。老李嚇了一跳,酒登時醒了,倒出石子,又往別個杯中一丟,那杯也變成了金杯。老李大驚:莫不成是神話裡的點金石!難道昨夜的老頭竟是個神仙?忙追出門去,老頭早不知去向,到后街廟裡打聽,都說並無此人。老李尋訪半日不得,悵悵而歸,回到家一看,桌上光溜溜的,石頭亦不復見。一問家人,說是當作垃圾收拾,丟進水溝去了。老李懊悔良久,將兩隻金杯收進衣箱,珍為傳家之寶。
清.李慶辰《醉茶志怪》
玉兔
話說從前浙江衢州府有個村子,叫做王家村,村裡百十來戶人家,大都姓王。村前一條小河,河邊結了座小小的草房子,裡面住著個老婆婆。老婆婆無兒無女,一個人孤苦伶仃,每日靠替人浣洗衣裳換一點穀米餬口。她那洗衣之處,就在屋後的水畔,那處有一塊大青石,不知多少年來,被多少洗衣人垂搗過,打磨地平平整整,光潤如鏡。
這一天,老婆婆正在石上搗衣,抬頭望見上流駛來一條船,駛到近處泊岸,跨下一個客人。這人下得船來,徑直走到跟前,蹲低蹺高的繞著石頭看,看了一回,問老婆婆道:「阿媽,這石頭是你的嗎。」老婆婆道:「是我的。」那人道:「我是江西來的生意人,見這石頭好,想買你的。」老婆婆道:「這個不賣,賣了,我怎麼搗衣?」那商人笑道:「阿媽,你把這石頭給了我,我與你一千兩銀子,你年紀大了,拿銀子雇幾個丫頭使喚著,替你做這些粗活,哪裡還用得著你再來搗衣。」老婆婆聽了這話,只當他是個油嘴滑舌的無賴,不去理他。商人道:「你不信是不是?」轉臉吩咐船上的小廝取銀子,少頃,兩個小廝背下包袱來,解開一看,全是耀眼生花的官銀元寶。老婆婆驚得呆了:「這人當真要買?一塊破石頭怎麼能值一千兩銀子?」她原是膽弱怕事的,乍遇上這樣的怪事,哪裡敢胡亂答應,一心想著需找人問問才好。因支吾道:「一千兩不賣。」商人奇怪地看她一眼,失笑道:「阿媽倒懂得敲竹槓,也罷,我現在船上只得千把銀子,待我到餘杭打個轉,再取一千兩來怎樣?」老婆婆諾諾應允,商人搖頭苦笑,帶了小廝上船而去。
打這天起,老婆婆再也不敢用石頭搗衣,又想起慢藏誨盜的話,忙請人把石頭挪到自己床下,整日在屋裡守著,寸步不敢出門。
過得五七日,商人乘船迴轉,不見了石頭,急來叫老婆婆的門。老婆婆開門請他進去,道:「石頭這樣金貴,哪還敢丟在河邊,你一去,我便叫人抬到我床下了,這些天一步不敢離開,只等你來!」彎腰指給商人看。商人看罷,慘然變色,跌足叫道:「完了,完了!它在外頭好端端的,你移到屋裡來做什麼!」老婆婆嚇了一跳,不知哪裡得罪了他。商人長吁短嘆半晌,說道:「我前日乘船而來,在數裡之外望見此地寶氣升騰,蹤跡至此,識得這石心之中藏有一隻靈兔,乃是吸日月精華天然而生,絕世奇珍,是以不憚出兩千銀子求購。方才至此,遙望寶氣消散,正自詫異,原來是被你移入了床底!此兔修為尚淺,幽閉在這穢暗之處數日,三光不見,豈有不被餓死的道理!」老婆婆見他說得玄玄乎乎,自己聽得懵懵懂懂,不肯相信。商人命小廝請來石匠,切開一看,果然石頭中空一穴,臥著一隻小小的玉兔,大才如鼠,通體潔白。老婆婆神喪色沮,唯有自恨福薄,她把玉兔送給了商人,商人仍舊謝她一百兩銀子,俾作終老之資。
清.許奉恩《裡乘》
媚珠
這件事,發生在中唐詩人劉全白家裡。劉全白曾為池州、湖州刺史,與顏真卿、詩僧皎然等交好。他幼年能詩,為李白推賞,因而名傳天下。唐德宗貞元六年,劉全白出任池州刺史,路經當塗龍山,想起詩仙前輩的指點提攜之恩,前往憑弔祭拜,滿目所見,卻是荒草淒涼,墳塋將毀,追想音容,悲不能止,乃協同當塗縣令葺墓建碑,為撰《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這篇碣文名垂千古,不僅為墓誌之表表,亦被後世視作研究李白生平的重要資料。
劉全白的乳母有一獨子,名叫劉眾愛,自幼跟劉全白一同長大。這小子頑皮的很,揭瓦探雛,挖牆薰鼠,沒一刻安靜,每天夜裡跑出去當道下網捕獸,總能帶些野豬、狐狸、獐子的野味回來,全家人一飽口福。
劉家莊建在岐山腳下,古來鳳鳴岐山,此山原是炎帝生息、周室肇基之所在,天地靈奧之氣所聚,自古最能孕育神物精靈。這天晚上,劉眾愛在莊子以西數裡之外下好網,靠在車子上打盹。黑暗中只聽一陣小獸行路之聲,簌簌逼近而來,知道是將有獵物入網,定睛看時,但見一隻小小的影子,似乎是頭狐狸,竄到網前停腳不動。劉眾愛暗罵:「畜生倒狡獪,你倒是給我鑽那!」然而那狐狸觀察半天,退開兩步,驀地直立而起,化成一個紅裙女子,繞開獵網去了。經過劉眾愛的車子時,縱身一撲,在地下捉到只老鼠,塞進嘴巴嚼地咔嚓有聲。劉眾愛大喝一聲:「妖怪!」那女子大吃一驚,返身遽逃,不料一頭撞進網子,纏了個結結實實。劉眾愛抽出車槓,夾頭夾腦一通亂打,打得女子悶哼幾聲,便即不動,而仍保持著人形。劉眾愛尋思:「若是妖精,怎地死了不現原形?難道我看走了眼,這竟是個人,被我活生生打死了?」不覺出了一身冷汗,急忙忙連屍帶網丟入就近一方漚麻的水池,匆匆回家,與爹娘商議。老兩口子聽說兒子殺了人,一顆心嚇得要從腔子裡跳出來,不敢告訴劉家主人,連夜收拾行李細軟要逃。
劉眾愛吃爹娘臭罵了一夜,越想越窩火,越想越蹊蹺,自忖:「平日裡眼力最好,昨夜怎會人獸也分不清?況且那女子確從地上捉到一隻活老鼠吃了,我看得清清楚楚,天底下哪有生吃老鼠的女人?那必是妖怪無疑!」思量半天,不肯甘心,於是先穩住二老,提一把斧子,悄悄奔到漚麻池。那時不到五更,殘星在天,曉月未沉,借著一點天光,只見那女子已活了過來,正給網子纏著,在水裡掙動。劉眾愛大喜,喝道:「你這妖怪敢詐死誆我!再不現形,看我劈死了你!」蹚下水,舉起斧子要砍。女子大駭,身子一晃,縮成一頭赤狐。劉眾愛拖出網罟,提著狐狸回村,滿村的人聽說拿了妖怪,都趕來看,亂糟糟地起鬨勸劉眾愛把它殺了。
劉眾愛得意洋洋,將要動手時,忽聽有人叫道:「且住!」人群分開,走出個老和尚。劉眾愛認得是村口觀音庵的僧人,問道:「長老有什麼話說?」老僧道:「狐狸且不忙殺,不如先養一養。」劉眾愛道:「妖怪養來作甚,一刀殺了豈不乾淨?」老僧道:「小檀越有所不知,此狐能幻化人形,口中必已煉成「媚珠」,此珠是一樣寶物,取來戴在身上,可廣增人緣,為天下人所愛。」一席話把劉眾愛說動了心,於是不提殺狐之事,打發了圍觀的村鄰,獨請老僧到家,請教如何取珠。老僧道:「不忙,先將繩索牢牢捆縛了狐狸四條腿,用大籠罩著,將養幾天,我再來教你。」
劉眾愛當下依老和尚的吩咐,縛起狐狸養了數日,狐狸的傷漸漸好了,能開口進食。這天,老僧拿了個窄口瓶子來,埋進地下,令瓶口與地面相齊。煎了兩大片豬肉,投入瓶中。狐狸聞到肉香,把頭湊過來要吃,叵耐瓶頸窄小,鑽不進去,急的饞涎長流,未幾口水流盡,吐出一珠而死。那珠狀如棋子,通圓光潔,劉眾愛的娘戴在身上,每天把他爹迷得神魂顛倒,不能自持。
唐.戴孚《廣異記》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