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綠幕,好萊塢的未來屬於虛擬製片

虛擬製片

  如果說綠幕+CG技術成就了好萊塢40多年的商業大片時代,那下一個「大片時代」的核心技術就非虛擬製片莫屬了!「視覺欺騙」,已經不再需要傳統綠幕了!

  

  連續兩季爆口碑的Disney+ 原創神劇《曼達洛人》就為虛擬製片改寫傳統影視製作交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績單。

  

  

  劇中恢弘大氣,充滿異域魅力的場景,既不是實景也不是後期特效,而是一塊可以實時改變內容的LED 背景牆。

  

  

  不同於傳統的綠幕拍攝,《曼達洛人》的製作團隊使用LED牆,結合攝像機追蹤的路徑與實時渲染出的背景圖像,真實人物與虛構場景完全融為一體,所拍即可見,所見即所得。

  換句話說,主演們不需要在綠幕前去想像場景,可以直接在拍攝現場看到最終的特效畫面,甚至可以與場景特效加以互動。

  

  而製片和導演們,也可以直接在現場協作,隨時修改最終畫面,不需要等待嘗試超長的後期周期。

  

  這些都是虛擬製片帶來的新的可能。

  前不久,《曼達洛人》的攝影指導,也是被大家稱為攝影界「無冕之王」的羅傑·狄金斯對於虛擬製片的發展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我認為實拍會在以後的電影製作中變得越來越少,真人實拍頂多會在小成本和低預算電影中使用。在不久的將來,大多數的好萊塢主流電影將通過電腦來完成。快的話,10到20年的樣子。」

  以下,是羅傑·狄金斯完整的採訪自述:

  綠布的缺點:

  如果你到了一家製片廠,如果那裡沒有好的拍攝系統,那麼作為一名攝影指導,你就不得不學會自己布置合適的燈光。

  在拍攝背景沒有任何參考的情況下,也許僅有一些概念圖,但你還是要去完成理想的布光,拍出滿意的構圖。

  

  片場沒有實景,你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參照。作為電影創作者,我們習慣去比較鏡頭與鏡頭之間的區別,就像演員不同的站位會帶來不同的心理暗示,這也一樣重要。

  當你沒有上面的參考,背景只是一張空白的幕布,視覺上也沒有任何參照物,就很難拍好。

  LED牆帶來的挑戰和優點:

  拍攝《曼達洛人》是我整個職業生涯壓力最大的時候,因為在片場正常情況下都有備選方案。當外景拍攝遇到下雪或者出現日食等突發情況時,通常會有備選方案去解決問題。

  而拍《曼達洛人》時,我們在LED牆上使用了非動畫3D背景。如果這面LED牆因為工作人員忘記接電源或者絆倒電纜、再或片場有老鼠出沒等等,現場有太多因素導致它無法正常使用。

  一旦突髮狀態發生,就會讓你束手無策。因為所有燈光都取決於這個LED虛擬片場——The Volume。

  

  《曼達洛人》的The Volume,是一圈帶頂棚的LED牆,長 180 英尺,高20英尺,由 1326 個獨立 LED 屏幕組成。

  它像是一個用LED牆打造的空間,走進去你會有種走進一個「大自然」的感覺,在這個光影空間裡,你可以在沙漠看到日落,在山川之中與光共舞,感受落日餘暉,直到黑暗降臨。它可以讓你沉浸式體驗各種場景。

  

  我們能通過這個LED虛擬片場——The Volume,表達創意,創造出理想的光影效果。

  我們能做出那些不常能做到的布光,例如日落或是黃昏的場景,那種對光要求很高的場景。我們已經完成三場以上黃昏的戲,它們的效果很棒。

  我們能連續拍上12個小時,因為光源會一直存在。這些都是傳統拍攝做不到的,比如黃昏和暮色的場景,都是電視劇通常不會拍攝的,因為製作時間上是不允許的。但LED牆,卻是很容易就能實現的。

  LED牆與場景可以形成強有力的交互,移動攝影機,就可以形成視差,便於現場布光。

  當然,它不僅是布光工具,也是一個強大的構圖工具。當移動攝影機和改變背景,攝影機與拍攝系統知道你使用的鏡頭參數,視差也將跟隨攝影機移動而改變。因為它們已經被編程好程序,遍布各處的傳感器會知道鏡頭的位置在哪。

  

  作為一名權威的攝影指導,是不允許背後有人指手畫腳決定你的構圖的。當你在對著一塊幕布拍攝,要靠自己去構圖和布光。去研究討論:怎麼布光令人感覺更加真實?比如畫面中不能有到處散射的不自然光斑,最好給人真實的感覺,或者渲染出真實感。

  在這之中,沒有比用LED牆拍攝更真實的方法了,光線就是它原本的樣子。

  我們通常不給角色任何補光,置景和演員準備好,直接用LED牆原有的光源就好。當然,隨著演員和劇情的變化,也會給一點眼神光、反射光之類的補光。

  LED牆對行業的改變:

  LED牆並不能完全真實地還原出光源,LED牆發出的光經過衰減,與真實的光線會有所不同。

  物理學定律上有一個光的平方反比定律,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當時定律的性質原理有很多不同的聲音,這也正是我為何如此焦慮的原因,當時我們花了很多預算做測試看效果。

  

  毫無疑問,理論是對的。太陽離天空有100萬英里,所以來自天空的光線很柔和,這與我們在30英尺外布置的光源的光線衰減出的效果可不一樣。但是,即使你的光源與之不同,在設備和其他數值準確的前提下,我們還是能打造出類似的感覺。因為反射光在另一邊會補光,這會使畫面的曝光更準確。

  我做過幾次黃昏和夜晚的光線測試,結果出乎意料的好。雖然和實際的光感還是有區別,不過很相近了。畢竟我們的LED牆只有20英尺高。

  

  但是,如果調試得好的話,還是能呈現出同樣的效果。當然,這是把雙刃劍,要求我們使用時揚長避短。

  有趣的是,每一位用那個系統拍攝過的導演,都希望再拍一次。這對攝影指導來說很有趣,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模式。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工作,想像一個沒有實景的空間,一切都在VR眼鏡裡,它甚至沒有漂亮的燈光和質感,僅僅只是一個框架圖。和動畫類似,需要嘗試去創造場景,這是個巨大的挑戰,要花很長時間去適應。我們需要和導演、美術指導去協作,從零開始創作。

  我們就像在一個舞台置景上工作,也會有很多限制。即便和傳統劇組不一樣,我們沒有外景的拍攝,但也會受到時間和空間等客觀條件的限制。

  

  從技術層面上來講,有很多突破的地方。拿黃昏外景來講,這不像我們拍《老無所依》時一樣,一拍就沒日沒夜拍七八天。我預測在十年之內,這將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創作自由,會有更多的人拍出更好的電影。

  以往,我們去墨西哥拍片,可能需要有兩個工作人員去布景打光,不斷調試。而在《曼達洛人》的拍攝中,我們有一處可以點亮光源的工作站,所以片場的主要布光為實際光源。當光線慢慢消逝在夜色之中,你能夠看到背景處的群山。在這種沉浸式的環境下,你一定能和兩位出色的演員創作一齣好戲。

  

  我們作為攝影指導,就是要想盡辦法去做到這些事情,為了能拍到這些鏡頭,需要擬定拍攝計劃,並確保拍攝的每個角度都很完美,而LED牆讓這一切變得更容易,所以我非常支持它。

  我要再次聲明,我也熱愛實拍,我和丹尼斯在阿布扎比拍攝的時候,從早拍到晚,沒有比這更棒的事了,那些經歷非常棒。但是作為,拍攝工具而言,還是LED牆比幕布要更好。

  

  更多關於LED幕牆的技術信息,大家可以戳鏈接查看(利用LED幕牆進行虛擬製作,你需要關注這些點)。

  最後,總結下LED牆的優缺點和目前適行的解決方案。

  優 點

  1、省時省力省空間

  LED背景遠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平面,更像是一個虛擬空間。協同LED牆中的背景,利用攝像機移動帶來的視差,可以實現「以假亂真」的視覺效果。

  減少了很多外景實拍的成本和不確定性;在很多情況下也免去了搭建大型場景,以及製作大型道具的必要。

  2. 提高全鏈溝通效率

  不同於綠幕拍攝,導演只有在監視器前才能看到實時渲染的效果。演員在LED場景中移動,配合LED牆上實時渲染出的背景畫面,片場中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能直觀地感受到效果。

  這不僅帶來了全新的拍攝和呈現方式,也改變了以往的電影製作流程,讓後期製作的人員加入到前期拍攝之中,大大提高了全鏈的溝通和工作效率。

  

  3. 既是背景,也是燈光

  就功能性而言,在LED牆上投射背景本身也是一個打光的過程。想要什麼樣的效果,直接通過更換LED投射的背景就可以實現。例如我們需要白天的燈光,就直接在LED顯示屏上投射白天的場景。

  

  局限性和解決方案

  1. 對比度和色差

  LED背景使用的兩大限制是:對比度和色差。

  LED背景和前景的實物在攝像機感光元件上可能會出現對比度和顏色的偏差,導致最終的拍攝效果不理想。比如一輛灰色的車,在遠景的情況下會投射到LED屏,而近景中會使用實物。實物的灰色是固定的,但不同的燈光效果下呈現出的色彩有差異。

  而且不同的CMOS感光元件在不同攝像機中,透過不同的鏡頭又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同時,LED屏在呈現畫面時也會帶有自身的特點。想要達到前景的實物和LED背景的拍攝畫面和諧統一,需要做非常多的微調。目前還沒有足夠多的測試和記錄能夠供大家參考,操作者需要自己進行實驗和調整,並且根據拍攝內容作出相應的改變。

  

  2. 燈光

  雖然之前提到LED牆本身可以對片場進行打光,但是也會帶來諸多的問題。一是並不是所有燈光都能通過LED屏實現,例如強烈的日光。所以當我們想拍攝戶外豔陽高照的場景時,我們可以在LED背景牆的一角取下幾塊屏幕,在留下的縫隙之間加上直射的硬光源打光。

  單一的增加光源並沒有完全解決問題,還需要留有足夠多的空間,保證不會違背平方反比定律(Inverse-square law)。也不能因為演員靠近了片場的光源導致明顯變亮,在相機裡看起來就像陽光突然變得「更加強烈」。而且新增硬光源肯定會帶來我們不想要的反射光,還會將LED背景本身打亮。所以這就要求攝影指導從多方考慮,並且提升布光方面的技能。

  

  S代表光源,而r代表測量點。光線的總數取決於光源的強度並且與增加的距離恆定。光線的密度越高(每單位面積的光線)意味著更強的光場。光線的密度與光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是因為球的表面積隨著半徑的平方而增加。因此,光場的強度與光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而且,如果LED牆和前景的實物距離太近,LED牆的燈光會對交界處造成干擾。《曼達洛人》的製作團隊將LED屏底部的圖像降低曝光度,讓LED牆和前景實現自然的過渡。根據不同的場景需求,還可以將LED牆適當後移,和前景保持一定距離,但這需要確保在移動後,還能達到理想的視覺效果。

  3. 背景

  LED背景也並不是無所不能的,也不意味著一定會得到完美的拍攝效果。假設,我們實在無法在LED背景中的藍天加一隻飛舞的蝴蝶,有以下兩種解決方法:一、我們可以在LED牆上生成一塊「綠幕」區域,讓這塊「綠幕」根據追蹤到的人物移動軌跡,進行移動,再在後期進行合成;

  也可以直接在缺少蝴蝶的藍天背景下拍攝,因為在後期轉描中,將人物從藍天背景轉描到另一個藍天背景,遠比將人物從綠幕轉描到藍天背景前容易得多。因為LED背景帶來的燈光效果會自然很多。

  

  來源:Renderbus瑞雲渲染;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