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佳句千古詠,煙火氣中慰平生

文: 孫孫Boy

哪句美食詩詞,曾觸動你的心弦?

當美食與詩人相遇,一句句流傳千古的動人詞句,讓今人與古人對話。上周,我們做了關於「觸動你心弦的美食詩詞」的留言徵集,很多讀者分享了自己喜歡的美食詩詞,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都有哪些佳句吧!

紀錄片《蘇東坡》

01 如此佳句,古今通感

@王木木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喜歡這首是因為太愛吃貨蘇軾先生,仕途遭遇挫折也可以寄情美食。鮮筍,肥鴨,嫩綠的野菜還有那人間至鮮的河豚……念完詩腦海裡立刻浮現出春日裡,惠風和煦,流水潺潺,三五知己一起郊外踏青、野炊,唇齒間滿是鮮嫩肥美和清爽適口的交替滋味。生活沒有一帆風順,做不好這件事,就去幹幹其他的事,找到那些平常中的小美好,體會平淡裡的好滋味。

@顧沉吟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可能是從小在山邨長大,特別喜歡這種鄉邨生活,粗茶淡飯,雖然不夠精致,但是氛圍很好,真誠而熱烈。最重要的不是吃甚麼,而且和甚麼人一起吃。懷念家鄉。

@若安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蘇軾在黃州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好想改作「湘江繞城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我什至不知道魚和筍確切的品種。我生於北方,做客長沙前從來不知燉、煮之外魚可以燒得如此鮮美;從來不知筍子長在土地裡的糢樣也未曾領略它們和臘肉一起炒出來的絕味。那些味道難以忘懷,大概是因為,那尾魚在下鍋前一個小時,還在主人院前的塘裡自由自在的游戲;大概因為,那些竹筍在被熱油包裹前的幾個小時,還伏在山上鬱鬱蔥蔥的竹林裡做安安靜靜的竹寶寶。


▲相思鱸魚(攝影 孫孫Boy)

@秦靜宣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春日裡起意釀青梅酒,遂動手。青梅摘去果蒂,置鹽水裡浸潤倆小時,去其澀,放在太陽下晾幹,用牙簽紮幾個小孔,容器洗淨晾幹,一層冰糖一層青梅,倒入蕃薯酒,蓋好蓋子,讓它在時光裡慢慢發酵。青梅酒現呈好看的琥珀色,每次起意想喝時,都忍住了,留待冬天吧,大雪紛飛的時,與爾對酌,一杯複一杯。

@香雪海

白居易可謂是唐朝士大夫階層中對飲食最敏感的人。在他的詩歌中,從主食、葷素菜式到飲料都有不少精妙的描述。

「魚香肥潑火,飯細滑流匙。」「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青青芹蕨下,曡臥雙白魚。」「淨淘紅粒窨香飯,薄切紫鱗烹水葵。」每每讀來,不覺口齒噙香,生津五味。恍惚間穿越回大唐盛世,做一介子民,——回唐朝,依然是吃貨一枚。

02 舌尖享受,超然意境

@镹壹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當年蘇軾被貶到黃州時,創始了「東坡肉」。後來發現黃州以北三十華裡處的黃陂縣的當地百姓過年過節也有吃東坡肉的傳統,為此東坡寫了這首打油詩。正像文中說的,蘇東坡實乃古代的引領美食趨勢的「頂流」,他豐富了後人的節日,年夜飯桌上的一道「東坡肉」讓我們的年過得更有味道。美食「東坡肉」與打油詩《豬肉頌》,是蘇軾在境遇極其糟糕的情形下誕生的,所以我們在他享受味覺美味之後,不難體會到那份超凡的樂觀淡然的精神,烹調藝術與人生超越有機結合。

@曾姍姍Connie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作者蘇軾被貶黃州期間,春天在山林煮筍,看著泛起的浮沫,品嘗初春的鮮澀,雙關道出人間有味是清歡。欲望清明,大大方方。至味至淡,至清至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簞食瓢飲、不改其樂。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穀雨

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

全詩化用了王羲之《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的典故,當時王羲之想給自己至關重要的人送一些橘子嘗鮮,可惜還未到霜降,熟橘還很少,不辭辛苦也只得了三百枚橘子,悉數奉上。韋應物化用此典故,表達了對病中好友的深切掛念,心想著:怎麼才能讓你快點好起來呢,信中你說想吃橘子了,我記在心裡了,現在未到霜降橘子未熟,待成熟了我一定多多摘些滿足你的心願。

@Intelligent_Scorpio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這句詞出自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句寫道:把牛肉分給麾下的將士們烤著吃,樂隊用瑟演奏邊塞的歌曲,在秋天的戰場上檢閱兵馬。在這句詞裡,辛棄疾引用《世說新語·汰侈》:「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裡駁』」借八百裡指代牛肉。這句詞既描寫了辛棄疾與麾下將士分食牛肉時的豪邁,他們是「炙」烤,而非更文雅的煮,燜,更寫出他對帶著麾下將士一同光複河山,驅除韃虜的希望,讀罷讓人熱血沸騰。

@rice蜜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杜甫和衞八雖然沒吃山珍海味,但是二三十年不見的老友意外相見到衞八家裡,就算是粗茶淡飯也格外可口,況且春韭和新飯也是人間美味是清歡。這份感情格外讓人感動。

03 該怎麼去形容你最貼切?

@沙沙

盈盈荷瓣風前落,片片桃花雨後嬌。

這句詩出自徐勃的《詠荔枝膜》。第一次讀到這個句子時好生感嘆,古人不但詠誦甜美多汁的荔枝,居然為剝下的殼子和膜也寫詩,還寫的這麼美,這是何等的熱愛生活啊,或者說這是怎樣的吃貨精神啊!


圖 / unsplash

@說書人

竹籬茅舍出青黃。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留香。
一個「驚」字,一個怯」字,把吃橘子時噴薄而出的芬芳,清涼沁齒的味道描繪得淋灕盡致。

@維羅妮卡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小時候不知道細乳是甚麼,也不知如何戲分茶,但就是著迷的覺得是握著一杯奶茶還帶著紛繁規整的拉花……雖然是誤解,但是讀到這裡,如今唇舌之間仍有細膩鹹香的錯覺。

@小鴨嘎嘎嘎嘎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這是《紅樓夢》裡面林黛玉所作寫螃蟹的詩句。我本人是極愛吃蟹的,就著薑醋回味無窮。這句詩非常形象地描述出打開蟹殼後的畫面,讓我頓時口舌生津。

圖 / pixabay

一句句穿越千百年的美食佳句,留給我們今人的,不僅僅是舌尖上的味道,更有歷史人記憶,人情事故的感概。詩行間的山珍海味,簞食瓢飲,給我們帶來古今通感。快節奏生活的當下,不妨擇一閑暇時日,沉下心來,拂去詩集上的塵土,嘗試以最簡單的方式與古人進行一次對話。

來源      三聯美食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