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從眾不折腰,這需要莫大的勇氣

文: 熊飛白 

今天熊叔要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勇氣的故事。

甚麼是真正的勇氣,勇氣不是無所畏懼一往無前,而是明知道前途艱險仍然努力前行。

為甚麼一上來就聊勇氣呢,還記得上一篇文章裡講過的格溫·貝瑞的故事嗎?在美國奧運選拔賽上獲得了銅牌的好成績。

只是在頒獎時,現場奏起國歌,當獲得金銀牌的選手向國歌國旗敬禮的時候,貝瑞一臉不屑地別過臉去,表示對這個「國家系統性種族主義」的不滿。

此事引發了美國輿論的爭議,很多美國的「愛國群眾」很討厭她的「臭臉」,都說既然你這麼討厭這個國家,就別代表它出戰奧運好了。

但即使群情滔滔,也沒有任何事情發生。貝瑞該獲得的奧運參賽資格並沒有被褫奪,支持她的也大有人在。

鏈球冠亞軍都拿了小國旗,只有貝瑞特立獨行

無獨有偶,足球賽場上的國歌與國旗又惹上了是非。

幾天前,美國女足對墨西哥隊的開場儀式上,主辦方請來了98歲的二戰老兵皮特·杜普雷,他用口琴吹奏了美國國歌。

杜普雷是很有名的開場演奏者,經常到全國各地的比賽開場儀式中演奏,但這一次,有5名美國女足國腳在國歌儀式中並沒有面向國旗行禮。

這些國腳們的舉動再度引發了爭議,有媒體認為幾個國腳的行為是沒有對老兵表達尊重。

然而這場爭議也沒有怎樣,在女足給出解釋說,他們並沒有對老兵不敬後,人們仍然選擇容忍他們的行為。

在美國,關於國歌國旗的爭議已經逐漸引發了不同政治觀點人群的交戰。

約定俗成中,體育不應該參雜政治,然而這一原則越來越受到挑戰。

美國女足奏國歌儀式的造型,有5人不看國旗。

01
跪天、跪地、跪黑人

自從去年弗洛伊德事件爆發以來,美國各界都爭相在這件事做出各種表演,特別是那些對黑人兄弟特別關心的人士。

美國體育界就非常熱心社會議題,在這方面走得比較靠前,尤其引人註目的是,就是對於國旗國歌的態度。

在各種體育賽事中,不斷出現有人在開場儀式上,以下跪來表達不滿。

鬧得最厲害的還屬NFL,這項運動有許多黑人兄弟參與,因此他們也有著很強l烈的表達抗議的欲望。

下跪的始作俑者是舊金山49人隊四分衞科林·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他在2016年的季前賽首次在播放國歌時下跪,以表示對「種族不公和警察暴行」的抗議。

卡佩尼克(中)

卡佩尼克的行為得到了部分球員的認同,陸續有人在不同場合進行類似的抗議行為,據統計,到2017年,有200人之多,雖然在總共32支球隊幾千人的球員總量中只是小數目,但影嚮力足夠大。

甚至在當時驚動了前總統川普,他在2018年曾數次就這個問題發推,他指責這些下跪的球員是對那些為國歌國旗獻身的軍人不敬。

而支持者認為,這是人們表達觀點的一部分,「美利堅合眾國是從抗議和革命中誕生的。這是我們DNA的一部分。」

反正兩邊都有支持者,誰也無法說服誰。

這一運動很快擴展到了其他體育賽事中,NBA、WNBA、MLB(職棒聯盟)、足球等許多賽事,都有球員在賽前儀式上下跪以表達抗議。

美國女足一度只有兩人站著。
二戰老兵杜普雷

矛盾比較突出的是女足,因為在女足比賽中表達抗議的人更多。

為甚麼更多呢?因為女足行當總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比如他們經常提出要與男足同工同酬的要求。

在女足最著名的抗議者就是梅根·拉皮諾,這位公開出櫃,並且宣布和一名WNBA籃球女選手結婚的先進性人士,她早在2016年就嚮應卡佩尼克堅持在比賽前下跪抗議。

由於各種原因,越來越多的女足球員在國家隊和俱樂部的比賽時下跪抗議。

但美國女足在今年2月份發表聲明,表示將不再允許賽前儀式下跪,大家要團結起來做一些實際的事。

引發這次女足爭議的二戰老兵杜普雷,拿手曲目「星條旗」,經常在足球比賽中出場。

2月的改變,也是導致了幾天前女足再度引發爭議的誘因,當不再下跪後,女足國腳對國歌的態度仍然讓人們疑慮重重。

NFL官方對此也有過多次反複的態度。 2018年NFL宣布,所有在奏國歌期間出現在球場上的球員都必須起立,要麼你可以選擇在更衣室等候「星條旗」。

這個要求是強迫性的,如果球員仍然不服從,球隊將被罰款。球隊還可以決定是將罰款轉嫁給球員還是以其他方式懲罰他們。

但在去年整個BLM運動方興未艾的情況下,無論是NFL還是NBA都不再對下跪進行限制,這也導致了下跪在賽場上越來越流行。

那麼有沒有人在所有人都下跪時,他卻站起來呢?

有的,在去年7月23日,MLB洛杉磯道奇與三藩市巨人隊的職棒比賽中,在場幾乎所有人都跪下支持BLM運動

只有巨人隊的投手山姆·康德羅一個人還站著,為甚麼唯有他不下跪呢?

巨人隊的投手山姆·康德羅一個人還站著

康德羅直言不諱說出自己的想法:「我是基督徒,只在上帝面前下跪,所以我選擇不跪。如果我真的跪了,就是個偽君子,我不想成為一個偽君子。」

對於下跪給BLM打氣的舉動,他也毫不掩飾自己的反對態度:「我讀到的一些關於黑命貴的事情,他們對核心家庭的一些負面評論,我無法接受。」

然後,他遭受了媒體的抨擊,NBC是這樣數落他的:「真正的基督教甚麼時候選擇退出人類?放棄公正和平等?認為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支持是不尊重的?」

再然後,他被巨人隊交易去了費城,巨人隊球團發表聲明,說這次交易與政治表態無關。

雖然下跪聲勢很盛,但有不少球迷不買賬,這讓事情進一步複雜化。

在下跪爭議最熱鬧的NFL,今年2月的超級碗(決賽),電視轉播收視率比往常大幅度減少,觀看人數從2020年的1.13億下降到今年的9640萬。

而最近一個被觀眾唾棄的比賽是NBA,作為黑人球員比例極高的賽事,他們在去年積極地為BLM站臺。

NBA也是下跪積極者。

反映到實際生活中,並沒有那麼多人支持這種利用體育進行的政治表達,今年NBA西部決賽第二場收視率比正常年份減少了33%。

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對國歌國旗不敬都是要吃官司的,不信你到我們中國來試試?但在美國,這事就很難說了。

為甚麼一些別人看來理所當然的事,在美國卻引起了巨大爭議呢?

這就得從美國國歌國旗的內涵說起了,美國的國歌「星條旗」(很多人誤認為是「星條旗永不落」,這是不同的兩首歌),是1814年被譜曲填詞的。

歌曲詞作者是弗朗西斯·斯科特·基,那還是1812年開始的第二次美英戰爭,他在巴爾的摩目睹了英軍對麥克亨利堡的進攻。

1814年9月13日淩晨,弗朗西斯·斯科特·基透過炮火的硝煙,看到一面美國國旗仍然在城堡上迎風飄揚,深受感動的他寫下了一首詩,後來這首詩被配上了曲子,這就是當今美國國歌「星條旗」。

麥克亨利堡戰鬥油畫,這裡的星條旗成為了美國國歌創作的初衷。

「星條旗」直到1931年才正式成為國歌。國歌進入體育賽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862年南北戰爭期間。

但關鍵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芝加哥小熊隊對波士頓紅襪隊的MLB決賽賽場上,奏嚮了國歌。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讓公眾情緒焦慮與低沉,而在職棒總決賽奏國歌,讓場面非常活躍,並且振奮人心。同時各大球隊還給予受傷士兵免費門票,以支持軍人參加戰​​爭所作出的犧牲。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幾乎每一場棒球比賽都會奏國歌;911恐襲後,國歌在體育賽事中更具有了特殊意義,一些球隊還安排了幸存者和消防員參加的賽前活動。

由此可見,美國體育賽事奏國歌儀式在傳統上是與軍隊緊密相連的,因此在許多賽事中經常會有軍人,軍樂隊參加奏國歌,而NFL超級碗舉行之前也時常有空軍表演機隊在賽場上空穿越慶祝。

2016年超級碗,美國空軍雷鳥飛行隊通場而過。
「國歌代表不了你,那你就別代表美國好了。」

正因為與軍隊關系密切,因此對於許多美國人來說,運動員在國歌儀式中的下跪抗議就是對軍人不敬。

2017年當12名克裡夫蘭布朗隊球員在賽前奏國歌時下跪祈禱時,一位球迷的留言就很有代表性:「在國歌中單膝跪地是對我們的國旗、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軍隊的不尊重。我的兒子和整個武裝部隊應該得到比這更好的待遇。」

雖然有爭議,但之前發生的事都沒有這一次格溫·貝瑞反對聲音來得更大。

這是因為,過去許多球員還冠冕堂皇地給出抗議種族主義之類高大上的理由,而這次貝瑞直接說國歌不能代表我。

貝瑞在國歌接近尾聲時以一件寫著「激進運動員」的衣服遮住自己的臉,「國歌沒有為我說話,從來沒有。我真的不想在那裡,我被擺上了桌面。」

反對她的人感到奇怪,如果說過去職業球員只是在職業賽事中表態,那貝瑞是在代表國家的奧運選拔賽上鬧將起來,又如何呢?

反對他的人意見集中在她的奧運代表身份上——

因此,要求褫奪她奧運參賽資格的聲音非常高漲。

然而,這是美國,即使如此,貝瑞仍然好好的,不會因此失去代表她不喜歡的國家初賽的資格。

最近如果有看歐洲杯的話,大家會發現,事情已經出現了國際化的傾向,英格蘭隊在每場比賽開始前都下跪,讓下跪運動成為了國際話題。

對於即將開始的東京奧運會,許多先進人士都要求放開禁令,因為奧運會一向都拒絕政治表達進入,與政治無關是奧運一向追求的宗旨,現如今在先進人士眼中,已經成了絆腳石。

歐洲足球也開始跪了。

美國運動員在賽場上對國歌國旗的抗議性表達,熊叔的態度本無好惡。

只是在一個相對安全寬容的環境下,進行政治表達,更多地帶有表演性質,甚至不排除有人是被裹挾參加的。

畢竟像康德羅那樣不違背自己原則的人是少數。

至於那些爭議,並沒有引起更多的後果,不過是一次次的媒體關註,輿論嘩然,體育明星們該賺的百萬年薪一分不少,對這些人本身來說,並沒有任何實質影嚮。

目睹了美國體育界這幾年的下跪現象,不禁讓熊叔想到了一個人。

他在類似的情形下對一個比國旗、國歌還「尊貴「的存在表示了衊視與抗議,但他要面對的危險比格溫·貝瑞們嚴峻百倍。

02
雖千萬人,吾往矣

1936年6月13日,這一天德國漢堡布洛姆福斯船廠張燈結彩,數千人聚集在一起,慶祝一艘新德國海軍的訓練艦霍斯特·威塞爾號下水。

那一年3月,德國軍隊進駐了萊茵河沿岸的非軍事區之後,整個德國都在重新崛起的聲浪中情緒高漲。

威塞爾號的下水預示著那個曾經叱咤風雲的老德國海軍重振旗鼓,現場幾千工人群眾興奮地鼓掌歡呼,期待著砸香檳的一刻。

讓在場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在儀式開始之前,一溜車隊突然來到,那不是元首嗎?只見阿道夫·希特勒,穿著整齊的軍服,和他那標志性的小胡子出現在慶祝人群的視線之中。

慶祝現場沸騰了,人們抻著脖子呼喊著「希特勒萬歲」,表達對這位帶領德國重現輝煌的「元首」的愛戴。

在一片納粹禮之中,圈中人顯得格外不和諧。

就在現場狂熱的群眾向元首舉手敬禮之際,攝影師拍下了壯觀的場面,無數的人舉起右手筆直向前,經典的納粹禮。

照片洗出來之後,人們在畫面中發現,當所有人都在敬禮的時候,一位男士抄起雙手,巍然不動,神情不屑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是誰膽敢在這種環境下悍天下之大不韙,拒絕向希特勒行禮呢?

1991年,這張照片刊登在了德國報紙上,讓人們看到,在極權獨裁如日中天之時,竟然有這樣一位無懼的勇士。

隨後,他的女兒認出了他,這是他的父親——奧古斯特·蘭梅瑟(August Landmesser),那時正是船廠的工人。

奧古斯特·蘭梅瑟

那麼在奧古斯特·蘭梅瑟身上,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蘭梅瑟本是德國人,他為了獲得工作在1931年加入納粹黨,當時多數德國人都會這麼做,認為會對他的工作發展比較有利。

1934年,蘭梅瑟遇到了猶太女士艾爾瑪·埃克勒,兩人很快墜入愛河,但當時納粹德國已經掀起了反猶浪潮。

即使如此,蘭梅瑟也不願放棄愛情,一年後他與艾爾瑪女士訂婚,這一舉動為他帶來了麻煩。

艾爾瑪

一方面他被開除黨籍,另一方面他們本來要在漢堡登記結婚,但一個月後頒布的紐倫堡法案阻止了他們,德國人不許與猶太人通婚。

即使不許結婚,蘭梅瑟仍然與艾爾瑪如夫妻一樣在一起,1935年10月,他們的愛情結晶女兒英格麗德出生。

在與愛人坎坷的情路中,蘭梅瑟開始嚴重懷疑納粹的根本性質,就在這段時間,蘭梅瑟被攝入到那張聞名於世的照片裡。

蘭梅瑟發現自己無法向那個公開拆散他與妻子和女兒的人致敬。

人們猜測他的不敬是故意的,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在現場有納粹宣傳系統的攝影師。

1937年,蘭梅瑟意識到,他們已經無法在納粹德國獃下去了,帶上女兒想逃往丹麥避難,但不幸的是一家人在偷越邊境時又被抓住。

蘭梅瑟被指控並被判違反納粹種族法的「玷污種族」罪,逮捕拘留了半年。

一再被打壓甚至坐牢,蘭梅瑟有沒有機會脫離困境?當然有,納粹警告他讓他離開妻子和女兒,否則還要對付他。

但蘭梅瑟沒有畏懼,仍然固執地回到了艾爾瑪身邊。

面對硬氣的一家人,納粹自然不放過這對苦難夫妻。不久之後艾爾瑪,也被關進了猶太人隔離區,在那裡,她生下了小女兒艾琳。

然後,蘭梅瑟再度被抓,這次他被判處三十個月的苦役,從此,他再也沒見過心愛的妻子和女兒。

隨著反猶形勢日益緊張,艾爾瑪終於被送去了集中營,臨走前,她只能把兩個女兒安排在孤兒院。

這是艾爾瑪和兩個女兒最後的照片,沒多久她就要被送入集中營。

幸運的是大女兒英格麗德因為具有德國血統,被奶奶領走撫養,小女兒艾琳被某對夫妻收養。

最終,艾爾瑪女士在1942年被納粹送進集中營的毒氣室,與其他14,000多人一起被殺害。

1941年1月19日,蘭梅瑟出獄,他先是在一家運輸公司幹了兩年。

但好景不長,1944年2月,他被強行徵召入伍,因為思想有問題而被編入懲教營——第999師步兵營。

這是一個由反納粹分子、民事犯、叛逃者以及失去公民權的人士所組成的炮灰部隊,蘭梅瑟在機槍和大炮的威逼下走上了戰場。

就在離戰爭結束僅剩半年時間的1944年10月17日,蘭梅瑟在克羅地亞的戰鬥中被宣布失蹤,他沒有等到勝利的那天。

一直到戰後的1949年,蘭梅瑟和艾爾瑪被宣布死亡,死亡原因和地點,不詳。

蘭梅瑟一家,只剩兩個女兒幸存。

1951年,蘭梅瑟和艾爾瑪這對堅貞的夫妻終於被漢堡民政部門承認是合法婚姻,他們的女兒分別繼承了父母的名字,英格麗德跟隨父姓,艾琳保留了母親的姓氏。

40年後,當他們的女兒再度在報紙上看到這張照片時,一眼就認出了堅毅勇敢的父親。

在一片狂熱的喧囂之中,蘭梅瑟如彫像一般,抄著雙手,嘴角略帶輕衊,在那一瞬凝固在時空之中。

雖千萬人,吾往矣……


有反對下跪的美國人將兩者放在一起比較,讀者們覺得相似嗎?

主要參考資料:
Kneeling during the National Anthem: Top 3Pros and Cons
NFL anthem debate: How the league canresolve issue of players who protest
A short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anthem,protests and the NFL
US women』s team players to stop kneelingduring anthem
『The Anthem Doesn』t Speak for Me』: GwenBerry Fires Back at Critics After Snubbing Anthem
August Landmesser, The Story Of The ManBehind The Crossed Arms

 

來源    熊飛白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