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漫天霾
我以前只知道「朝陽群眾」這個世界上「第五大情報特務組織」很厲害,沒有想到朝陽實驗第二小學的老師也很厲害。這視頻看得人怒眥欲裂,咱也是家裡有閨女的人啊!
但要說這事情為甚麼引起人們的普遍憤怒?是因為兩方面原因:一是人們對教師這個群體期望值太高;二是對公辦教育也寄予了不切實際的期望。
先說第一個問題。
人類靈魂工程師、春蠶到死絲方盡、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辛勤的園丁……一大堆大詞把教師捧到了天上,所以教師怎麼能這樣?落差太大了啊。
但教師不是甚麼人類靈魂工程師,他又不是上帝,人有自由意志,又不是機器,人的靈魂不是誰能像工程師一樣制造出來的。教師也不是甚麼園丁,他面對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不是一堆花花草草想修剪成甚麼樣就是甚麼樣。教師也不是甚麼蠟燭和春蠶,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他就是教育服務的供給者,家長是需求者,二者是互利互惠的合作關系,如此而已。
說真的,我要是個教師,若聽到人家這樣稱呼我,渾身起雞皮疙瘩,求求您饒了我吧,我可擔待不起,也不幹那缺德事,我就是傳授點知識賺取我應得的薪水,如此而已。
我是學生家長,也不會跟著瞎起哄。人家要像柏拉圖一樣,建造一個「理想國」,需要符合「哲學王」要求的一代新人,所以才要塑造孩子的靈魂,那是人家的目的,並不是我作為父親的目的,我跟著起甚麼哄?人家把咱的孩子當工具,要修剪得服服帖帖,變成棟梁之材,可我才不想她整天被修理,她就是我孩子,自食其力就成,所以我入戲那麼深幹甚麼?
說到底,教師就是一個職業,市場分工而已,謀生技能而已。教師也都是普通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樂,要養家糊口,天天柴米油鹽,愛錢。教師隊伍裡有好人有壞人,有水平高的有水平低的,他們既不比其他職業高尚,也不比其他職業卑賤,和其他任何行業一樣,符合正態分布規律。
這是在貶低教師這個職業嗎?恰恰相反,這才是尊重他們,他們首先是人,不應該是被造出來的神。明明是人,卻被當做神,那還不是把他們不當人看嗎?
動不動把一種職業在道德上無限拔高,似乎他們可以不食人間煙火,做事情可以不計得失,無異於捧殺和道德綁架——你看你都這麼高尚了,怎麼好意思跟我談甚麼條件和錢?然後一旦出了問題,馬上就從道德上予以批判和譴責,成了千夫所指的對象。這都是一種極端幼稚、不反思根源的做法,除了將這個群體繼續架在火上烤之外,對於問題的解決毫無幫助。
所以不管你從事的是甚麼職業,你自己可以有一種崇高感、使命感、責任感,但你千萬別盼著別人說你們有多麼高尚。當有人這麼說的時候,你可千萬記著,一是照管好自己的身體,二是捂緊自己的錢包。因為他說那種話的意思就是,你都這麼高尚了,我要求你做出一點犧牲還不是理所應當?
所有職業都是平等的,所有誠實地參與市場競爭的人,都值得尊重,沒有人應當被要求做出自己不情願的犧牲。以平常的眼光看待教師,以及所有職業,才是對教師、對人的最大尊重。
現在說第二個問題,公立教育問題。
為甚麼學校總會出現種種問題?
經濟學一句話就可以將它揭示得明明白白:「公共事業」缺乏利潤激勵和競爭機制,必然質次價高。
你說價不高啊?那不過是因為有人替你支付了代價,例如那些讓人恨之入骨的「臭資本家」。他們貢獻了大量的資金讓你少花了很多錢,代價是經濟發展放緩了,人們變窮了、本應享受的享受不到了。
回答完畢。
你回想一下自己的年少時光,可能受到的欺淩要比這嚴重得多,而且要普遍得多。挖苦、孤立、嘲諷,甚至鐵拳伺候不在少數。稍有個性,或者在老師眼裡不乖巧,就會像出頭的椽子一樣被鋸掉。說真的,能順利長大,心理還算正常沒有變態,容易嗎我?
我們的孩子肯定比我們的境況好多了,肯定沒有我們過去經受的那樣粗暴,但是傷害到底有多大卻無法估量,因為這事情無法跨人際比較。孩子們在學校裡經歷的事情,出於畏懼和幼小的自尊,我們也根本就不知道。就像我們不會將自己在學校受到的委屈告訴爸媽一樣。
這種問題的存在就是因為公辦事業必然如此。對國營飯店和供銷社寄予過高期望,就是不切實際。
因為它沒有競爭機制,所以就不能優勝劣汰;因為沒有利潤機制,所以消費者(學生家長)就失去了發言權;因為幹得好和幹得不好一個樣,待遇差不了多少,所以就是逆向激勵,大家都向更差靠攏。
好老師教學水平高、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方法得當,最多獲得道德上的褒獎,和差老師相比並沒有多大的金錢上的收益,所以這實際上就是打擊好老師。
人不能只靠高尚活著對吧。勞動是有負效用的,勞動的喜悅是以勞動的負效用為先決條件的,要想讓人們只為高興而工作,那是不可能的;想使一個人更好地工作,唯一的辦法就是給他更高的報酬。
道德靠不住,市場才靠得住。
所以要想讓老師們更好地工作——這當然包括對孩子們更加熱情而耐心——就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讓好老師拿更高的工資,將差老師淘汰出局。這才叫公平公正!
孔子收學生還要束脩呢,大大方方談錢,認認真真教書,才能因材施教,教出來好學生。
怎樣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答案也隱含在其中。只要有市場競爭機制,教師需要達到甚麼樣的道德水準,消費者(孩子家長)說了算。如果人們認為教師必須具備甚麼樣的道德水平,私立的學校就不敢有任何懈怠,財產權人就會盡最大的努力、想出可行的辦法來遴選最優秀的教師,並會對他們實施最有效的監管。原因無它,有盈虧機制約束,他不這樣做,一旦出事就面臨的是虧損和倒閉。
教育一點都不特殊,它就是一種商品,老師和家長就是一種交換。既然如此,當然受經濟規律的支配。按經濟規律辦事,質量自然提高。
說教育特殊、重要,那吃飯穿衣特殊不,重要不?為甚麼吃飯穿衣國家不管,滿街的飯店和服裝店競相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討好消費者?難道我們要回到供銷社國營飯店去才放心?
多麼顯而易見的事實和清晰透徹的邏輯啊,怎麼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到如此程度?說好聽的,是不懂得邏輯一致地思考;說難聽的,就是睜眼瞎。還要迷信到甚麼時候?
最後順便說一說,怎樣撫平這個可愛又可憐的孩子的心靈創傷問題。
看家長的態度。
找這兩位老師,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憤怒當然是必要的,有條件的考慮轉班轉學也未嘗不可。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和令她放松的方式做一次疏導,核心是告訴她:爸爸媽媽在任何時候,都會無條件地愛你,並教會孩子達觀的人生態度。
所以真正的教育來自誰呢?來自家庭,來自父母。如果真的有教育這回事的話。不要試圖把教育的責任交給國家或者老師,那既不切實際,也是在逃避責任。
當然,也不必過於擔心。人總是自我教育的,總是在挫折和打擊中成長的,孩子終歸要自己思考自己的過去,選擇甚麼應當被汲取甚麼應當被遺忘,形成自己的觀念和處世態度。過去的經歷,有可能摧毀一個人,也有可能成就一個人,人的成長沒有定勢,因為人有自由意志,會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