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洋富商
1、隨庫思維:鈔票一加零,貸款就清零
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現在俄烏打仗,全球經濟困境,可能進入shtf的非常時期,你認為買哪裡的房子好?
他隱含的意思是:非常時期如何通過買房實現財產的保值和增值,甚至指望靠亂世買房發財,實現階級上升。
隨庫討論版的朋友特喜歡借錢買房。有一種說法是:「六套以內是剛需」。若是真遇到亂世,靠買房實現資產保值,確實也是一種好思路。按照戰時貨幣的貶值率,也許短短幾年鈔票後面就加二個零,你的銀行貸款就只剩下1%了。
民國時期,1938到1949,鈔票十一年貶值百億數量級,大約一年加一個零。1949到1950,人民幣也曾經一年加四個零。
所以,指望投資掙錢的,若是覺得世界大戰要到來,鈔票加零不可避免,賭一把房產貸款不用還,也算是賭得有道理。至於賭贏賭輸,那得靠運氣。
但是,站在生存主義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真到了非常時期,根本就不應該考慮資產升值和投資掙大錢、實現階級上升這種問題。凡是總惦記自己財產增值的人,非常時期通常會死得很快。
因為貪財的人總是舍不得離開容易發財的地方。
我有些朋友買房重慶、貴陽,以便在「不惜西安以東變成廢墟」(朱成虎將軍語)的年代得到升值。但是,你讓他們到去比重慶、貴陽更小的地方買房,他們也不願意,因為小城的房子不會升值。
2、生存主義思維:安全第一
你跟生存主義者推薦湯臣一品?
哈哈,那地方肯定是優先扔核彈的。不安全的豪宅,絕不是生存主義者感興趣的。
3、為啥老惦記掙錢?
投資點啥好呢?典型的窮人思維是把錢存在銀行裡,希望存夠了錢,靠利息活一輩子子。
有些窮國家的人沒有安全感,特喜歡囤黃金,囤了黃金卻不拿出來用,而是把黃金固化在家裡。比如說印度人就有這癖好。
遇到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那種年代,你只要活下來,肯定不會缺房子。太平天國之後,湖州300萬人只剩下9萬,死了97%,你若喜歡房子和土地,去湖州隨便撿。
真能在核大戰活下來,還會擔心沒房子住?
4、還得投資點別的
首先投資身體,讓自己健康。
一個小小的感冒一般的奧密克戎,就可以讓上海人困在家裡缺醫少藥。若是遇到更大點的戰爭,你還能指望醫生坐在醫院裡等你去掛號?
缺水缺電,遍地彈片和建築廢墟,炸毀的化工廠、農藥廠、核電站甚麼都會往外洩露,河流裡到處都是腐爛屍體,每天病死的人數,會比和平時期多百倍以上。
所以要多投資自己的身體,有病早治,讓自己足夠健康。
還要儲備足夠的藥,這東西千金難買。如今的中國,你買不到的只是發燒退熱之類,真遇到非常時期,恐怕甚麼藥都買不到,即便是連花清瘟膠囊都會斷貨。
其次,投資知識和技能。
任何物資都不能代替技能。技能不僅保命,還可以混飯。隨身攜帶各種技能,才能隨處可以謀生。尤其是遇到大亂,你只能成為四海為家的難民,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知識和技能。
還要投資各種「潤」。
花時間學外語。會說英文,潤到英文國家就有各種機會。會說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就能潤到更多地方——這些地方跟你競爭移民機會的人也更少。
混個博士學位,發一些有影嚮力的英文學術論文,你以後潤起來就很容易。
在外資企業工作,做點外貿生意,會慢慢積累自己的外界人脈,非常時期能潤得更快。
大多數人其實對潤沒有興趣,他們的興趣在於「資產增值、掙錢容易、階級上升、日子安逸、家境富裕、生活在發達國家的中心城市」,所以世界上200個國家,至少160個是他們不願意去的,大家都在內卷極少數的移民份額。
不要被現在暫時出現的「移民熱」迷惑,真正移民的沒幾個,大多數人正如那些非常時期還指望投資房產掙大錢的人一樣,完全沒有生存主義的意識,他們不會真潤的。
對於生存主義者,潤的機會其實非常非常多,多到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這世界上有很多很多地方都可以潤,有些地方門檻還很低。
有個上海姑娘早就在澳大利亞的一個島上買地。她並不是很富裕的人,出身下崗職工家庭,但是她是個天生的生存狂,所以早有準備。
記住一點:生存是第一要義。總惦記著資產增值、掙錢容易、階級上升、生活安逸、住在發達大城市,這不是生存主義思維,這些人通常在非常時期死得很快。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