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古原
最近,貨車司機自殺事件刷屏了,自殺的起因僅僅因為安裝的設備掉了線,被交警處以2000元罰款,讓人不勝唏噓。
事件的過程,充滿了槽點,又是北斗系統,又是強制安裝,又是質量不穩定,最後政府派出調查組,不知道後續會怎麼發展。
不過再怎麼發展,我們都應該看清這件事的根源,公共交通要如何監管才是事件的根本源頭。
一 執法人員的天問
所謂道路監管,就是將有風險的行為列出來,逐一制定懲罰措施,這多簡單呀。大多數公路上的道路監管手段就是用這種方式製定出來的。
既然有處罰措施,那就有執法人員,什麼交通,路政,運管,這些政府部門就應運而生了。
但是,你開設了這樣一個部門,就能夠有效地控制這些風險的行為嗎?很難。
因為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執法人員發出來的天問
我為什麼要去罰他款?
一個道路執法人員,碰上一個違規的司機。單位派我來執法,我躺馬路邊曬太陽,正做著泡范冰冰的白日夢,我為什麼要去處罰他?
這個司機是我的仇人嗎?不是。
我是一個充滿社會責任感和正能量的人嗎?不是,我不過是政府的一名僱員。
我不處罰他,我會有什麼後果嗎?沒有。道路違法者千千萬,能抓到的是少數。
我抓的多,我的工資就會上升嗎?不會,違法的多,與你工作努力沒關係。
那,我就要向天問一問,我為什麼要去罰人家的款?
執法者發現了第一個理由,我可以有好處,我可以和違法者交易啊。於是,執法者們扔掉遮陽帽,拋棄范冰冰,看著司機認真地說,不如我們做個交易。
我不罰你,你就給我點錢,如何?
司機狂喜,你可是救苦救難的大菩薩呀,五百變五十,90%OFF,超級鉅惠,促銷嘉年華呀。這樣的機會怎麼能不把握。
雙方親切問候,交易完後各奔東西。
這時的執法者,開始成為堅守崗位的優秀執法人員了,一切行動能量都被調動起來了,滿大街的罰款交易,就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是的,我描述的是九十年代的中國,也是當下的越南和印度,甚至也是無數東南亞國家、非洲國家的現狀。
非洲國家的交警是可以直接攔下中國人要錢的,不給就可以設立名目扣車。
政府管理機構面對這樣的難題,如果不讓他們用執法權去交換利益,他們就放任違規行為的出現,反正後果他們不承擔,用個高大上的名詞叫作不作為。如果讓他們去交換利益,他們也放任這類行為的出現,超載不要緊,給完錢繼續。
於是更先進的管控手段就出現了,叫作收支兩條線。
這是什麼方法呢?就是所有的罰款全部要直接上交財政,財政再根據一定的比例返還給執法單位,這樣單位就有了利益機制來約束或激勵執法者。
但問題來了,如果執法者直接向違規者收錢,錢不進公帳,直接進他私帳,那怎麼辦呢?
好方法來了,那就是製定任務加上嚴格處罰那些私下交易的。
罰款有任務,有了目標規劃,行動力自然就強了,那就確保大部分罰沒收入進財政了,罰款有返還,那就能讓他們努力罰款了,激勵機制當然有用。
這時,執法者是希望罰款越多越好,罰的越多,他就有希望升官,有希望加薪發獎金。
如果是你來管這個部門,你要怎麼解這個局?
對不起,無解。有局在,就解不了。
這個局叫部門。
二 部門利益與權力擴張
任何一個政府部門從設立開始,他就有著擴權的衝動。
部門領導需要存在感,如果沒有存在感,他如何宣布本部門的業績?他必須努力擴大他的行政權力,並加以實施,以向上一級的領導不停地喊話,我在,我在,我在!請看我一眼!
比如說,美國郵政是國企,那他的領導者總得有目標吧。
如果派你去當這個部門的領導,你要怎麼辦?
上台先燒三把火,把美國郵政賣了?那你的結局是什麼?部門都賣了,我還要你這個廢物幹什麼?
這是在消滅自己的存在感啊!
美國郵政成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口號喊起來,我要做大做強。既然我負責這個部門,我當然要讓它越大越強,我有什麼錯嗎?
下任務,定指標,搞考核,下往死裡搞,搞大搞強。借通訊安全的名義,不允許私企進入,不斷擴大規模。
你不搞大,我部門年終報告怎麼寫?我虧損是因為我承擔了太多的活了。
道路管理也是一樣,如果寫個報告上去,我管理的道路一片大好,無任何問題,違法數據為零,上級看完報告大喜,明天就調你走,反正沒問題,要你幹嘛使?
既然是道路管理者,報告一定得這麼寫,形勢嚴峻,努力工作,業績斐然。
形勢嚴峻才能證明我的價值!
中國歷年來反腐,都經常提到一個詞,叫作政府官員靠山吃山。
「 靠山吃山 」一詞是中央第九巡視組向四川省反饋巡視情況時提出的一個新表述。巡視組指出,四川教育、衛生、政法、交通、國土資源等部門腐敗案件高發頻發,「 靠山吃山 」現象突出。
靠山吃山,其實是不可避免的。你無法將人改造成為神。
任何一個執法部門,都不自覺地走向靠山吃山。
抓嫖的治安警,希望嫖娼消失嗎?
罰款的道路執法人員,希望道路上無違規行為嗎?
不,他們不但不希望,他們還在製造違規行為。
三 造山運動是怎麼開始的
此次事件中,違規的主題叫作要監控你確保四小時休息一次。
這是人間大愛啊不是嗎?貨車司機的愛人們,有執法部門這麼關心他們的安全嗎?
愛人們在家提心吊膽,總是反复提醒,要注意休息,要安全行駛,一家老小指著你呢,你可不能出什麼事。
道路管理人員呢,比親人更加關心他們,直接強制性要求裝監控系統,不裝、罰款,裝了用不好、罰款,親,我是關愛你好不好,為了你的安全考慮。
這種打著愛的名義,出台的各種罰款管控手段多如牛毛。
很多人覺得很合理,不好好休息,就容易出事啊,這事怎麼能不管?
中國大貨車司機,因為休息不好出事的比例很高嗎?且不說,司機比執法人員更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據我所知,大部分長途貨車都是雙司機輪流開的。
因為偶發事件,就對所有人進行大規模的事前監管,這個有必要嗎?
有必要,因為可以罰款。
不但可以罰款,那個賣設備的XXX公司,也可以發一筆大財。
這就生生的造了一座金山銀山出來。
各類監管的執法機構,只要有機會,都一定要不停地提升自己的監管標準,以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和說明部門的重要性。
FDA,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美國FDA的監管之嚴格,甚至讓他成為一個品牌,代表著質量安全與可靠。可是他真的這麼有價值嗎?
FDA成立於1906年,在部門成立之初,可低調了,審核只需要六十天,報告都不發一個,只要不答复你,不說你有問題,那你就可以上市了,真是低調又收斂。
FDA開始急速擴權而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FDA成功阻止了一種安靜劑的上市,這種安靜劑對孕婦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受這種藥物影響的孕婦,生下來的小孩兒四肢是不健全的。
而這種副作用歐洲人並沒有發現,這種藥物在歐洲大行其道,所以那幾年歐洲就出生了大量四肢不健全的嬰兒,數量之大,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各樣替兒童定制的假肢。
這一下就名聲大躁,你看,我這個部門有價值吧。那製藥廠們,準備迎接疾風暴雨吧。
FDA從安全審核發展到了有效審核,也就是說,我不光要審核你無害,還得確保你是真有效。
現在的FDA審核藥品,時間長達幾年,費用高達幾億美元,成為製藥廠們的噩夢。
有沒有效,不是應該市場來證明嗎?沒效的藥,市場不會淘汰他嗎?
FDA真把自己當神了。
而官員的邏輯是,我的存在感就是努力證明你無效,或不確定一定有效,只要證明了,那就說明我有價值。
於是,越來越謹慎,審批時間越來越長,新藥上市的時間也就越來越晚了。
後果是什麼呢?
藥品的供給變少,只在大企業能經得起FDA的折騰,你小企業費用掏不起,就別想了。
藥品的成本變高,這麼高的監管成本,藥企要盈利就要減少,減少藥企的盈利,自然也就減少研發生產的投入,進一步使得藥品變少。藥品越少,供給減少,當然會帶來價格上漲。
快死的人都不能用新藥。時不時就有艾滋病人和他們的家屬,跑到FDA總部門口去抗議,要求加快新藥的審批過程。
他們說:「 我們不需要那麼安全的藥,我們剩下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了,趕快讓我們試試那些新藥。 」
人TM都快死了,還怕他沒效?還怕他有點其他副作用?無數人,就在等待中死去,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
執法部門為什麼要造山?
本質上是因為他們與消費者的利益不是一致的,官員有官員的升遷方式,證明存在感的方式,獲取獎金的方式。
只要造山,才能實現這一點,至於消費者的利益,與他何關?
那問題到底出在哪?
問題出在了道路公有上,道路是公有的,那監管機構就只有政府一家了。
而政府不是市場機構,他的監管執法人員無法真正的服務於消費者,因為他沒有交易方,他不需要通過服務獲取利益,而是通過造山強行罰款來獲取利益
李克強總理,早就指出了問題的解法。
光放權不行,最重要的是簡政。
什麼叫簡政呢?
那就是讓政府減少權力,減少監管,讓市場去監管。
比如高速公路上,讓高速公路公司去監管,他們為了多收費,為了道路更暢通,事故更少,當然有動力讓司機更加符合安全規範。 .
保險公司也有動力參與監管,經常超速的司機,經常違規的司機,我可以認定你風險係數更高,收你更高的保費呀。
而高速公路公司的員工如果違背公司利益,他會被開除的。高速公路公司也不太可能強制司機安裝這個,安裝那個,這是客戶呀,你能這麼對待他嗎?
如果有其他的道路與他競爭,他就是在趕走客戶。如果是市場為主體來監管,他就能做到盡可能地統一司機與道路安全的利益。
人們只是呆在一個大量公路的世界習慣了,無法想像道路也能私有,無法想像監管也能私有。
而世界上最大的產品質量認證機構就是私營企業,叫SGS,你想行賄?門都沒有。在十九世紀,西方國家相當多的鐵路公路其實都是私營的。
如果你接受道路公有,又認為只能讓政府壟斷監管,那就繼續忍受這種事吧。
來源 古三古四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