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的明星,在物業面前還是個孫子

李荣浩

文: 木蹊

物業源於英國,電視裡的物業,個個彬彬有禮無微不至


不知道從何時起,中國也有了物業。

不過在國內裡,物業卻是你的大爺。


 
有的,收錢辦事。
 
有的,收錢不辦事。
 
還有的,收錢還給你找事,連大明星都不放過。
 
這不,歌星李榮浩不就曝光了嗎?
 

最近,歌手李榮浩發文,抱怨物業太差,發出了靈魂拷問:
 
物業這個機構到底是為了方便住戶,還是難為住戶?

原文如下:
 
從小到大,我一直疑惑,物業這個機構到底是為了方便我們住戶,還是為了難為我們住戶而設立的。
 
停水停電打電話沒人接,一來電一來水,「 餵,你好 」 ;車庫臟得蜘蛛網滿天飛,牆上全是世界名畫和各種腳印,也沒人翻修。
 
拍恐怖片根本不用美術和打燈,直接拍就行了,運氣好的劇組可能連鬼的費用都省了。
 
你要是有個裝修啥的,你可算是撞槍口上了,訓你跟訓孫子的口氣一模一樣,而且你還能莫名地感覺到一股傲氣,不知從何而來,可能是從東土大唐而來。
 
什麼時候效率最高呢?你晚點交物業費試試,馬上召集全球法律精英起訴聲討你,讓你無處可逃、無處遁形、無處安放,最終愛的迫降。
 
然後各種簽字、各種核實、各種審查、各種追踪、各種了解、各種節假日、各種上下班時間不固定、各種開會、各種求爺爺告奶奶。
 
所以我真心發問:物業機構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存在的?他們到底是服務機構,還是監管機構?誰能給我個准信兒啊!

李榮浩的吐槽幽默辛辣,一針見血。


 
一些網友評論道: 「 一切都太真實了 」 、「 還有物業愛好者 」 、「 給哥熱搜準備 」 。
 
試想,連大明星的豪宅都受不了物業,中國有那麼多的小區,又有多少人,在受著物業之苦?

天下苦物業久矣。

曾經,澎湃報導過一個新聞,說西安某小區業主被物業限制用電,因為他們拒交上漲後的物業費。
 
物業公司表示,漲價的原因是「 成本上漲,且有業主長期拖欠物業費 」 。


 
被漲價的業主顯然不明白,別人長期拖欠物業費,跟你漲我價有什麼關係?
 
以前不交的,你漲了價他就乖乖來交了?
 
此舉顯然是讓良幣給劣幣買單。
 
拒交,簽字反對,投訴監管局,一套操作下來,你猜怎麼著?
 
物業費沒降,倒是反對漲價的業主被限制買電了。


 
其實,不光限制購電。

衛生、治安甚至消防栓管理等,這都是物業「 懲罰 」 業主的手段。
 
很多業主都在網上抱怨過:「 服務差衛生差,還tm漲價。 」


 
照理說,物業費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物業是大家的「 公僕 」 。
 
但現狀是,物業常常反客為主,成為一個小區的「 主人 」 。

 甚至小區僱的是哪家物業公司,業主都懵懵懂懂,很多時候,開發商賣樓之前就已經替你選好了物業(通常跟開發商是一家)。
 
連簡歷都沒看過、還炒不動的員工,物業公司就這樣,深度綁定我們的小區。


 
而相比手握電閥水閥等命脈、還有企業法務撐腰的物業,業主也在維權路上十分茫然,要投訴都不知道該打哪個部門的電話。
 
真要對簿公堂,費時費力費錢不說,光是讓小區裡所有業主統一陣線,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而在這種習以為常的馴化中,我們逐漸把自己奴化了,忘記了自己的權利。
 
而有意識行使物權的業主,抗議來抗議去,最後也只能通過不交物業費來表達不滿。
 
但是,但凡你不交費。
 
那麼後果就不好說了……


 
幾乎每個小區,都存在小區居民(包括業主和租戶)與物業這樣或那樣的矛盾。
 
海南省海口市曾對2017年、2018年熱線投訴類型數據排名,物業糾紛高居榜首。
 
其中大部分糾紛起源於小區管理不到位、收費混亂。
 
政府部門為處理這些糾紛,耗費了大量行政資源,但常常無果而終。


要知道,現在的物業管理,基本都是私人的。
 
私人的,當然就要在業主身上動腦筋了。
 
能少花錢則少花錢,能少用人則少用人,少花錢,多收錢,是諸多物業老闆的追求。
 
你知道一個物業有多少油水可以撈嗎?
 
裝修進場費,環境治理費,保安費,清潔費,臨時停車費,小區運營,各種莫名其妙的收費,暗箱操作的地方太多了,總有一款收割你。


 
物業老闆們總是會追求利益最大化,只要有機會,不放過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
 
有的呢,利用電梯、公告欄等公共區,勾結廣告商,賺一波廣告費。

有的,賣公共停車位,賣攤位,而且這類交易買賣的錢都不會出現在業主們的眼中。
 
還有的物業,爪子很長,吃業主和服務的供應商兩邊的回扣,為了搶占小區,還會買通業主委員會,走關係。
 
物業有多賺錢?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2017年,全國物業管理行業在管面積就已達到246.65億平方米,一年營收超過6000億元。
 
預計到現在,全國物業管理的市場規模會超過1萬億元。
 
目前,郁亮、孫宏斌、許世壇等大佬等均有物業上市計劃。

根據中指《2019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研究報告》顯示,百強企業中有開發商背景的企業佔比76%。
 
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0餘家物業公司正排隊上市或計劃分拆。
 
如此賺錢的行業,給業主帶來了什麼好的體驗呢?
 
中國消費者協會曾發布一份《國內部分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調查體驗報告》,覆蓋36個城市、148個住宅小區。
 
這些小區,基本都是高檔小區。
 
但結果顯示,消費者對物業服務的滿意度僅為62.59分,不過剛及格的水平。


 
高檔小區尚且如此,普通物業恐怕連及格都難得。
 
明細中,基礎的保洁服務被廣泛認為不及格,得分倒數第一。
 
同時,客戶服務也是飽受詬病。


 

天下並不是沒有好物業,只是好物業始終是可遇不可求。
 
所以,如何解決我們的物業難題呢?
 
曾經,有位中年大媽吐槽物業天天敲門催費,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都開始訴說對物業的不滿:
 
小區裡到處能踩到狗糞,晚上回來沒地方停車,門衛老弱根本打不過小偷……

「 人家小區,物業費才一元錢一平米,搞得井然有序…… 」
 
「 我朋友那小區,一平米才六毛! 」
 
有人想通過業主大會炒掉物業公司,卻一直難以得到確切答案和業主的團結。


 
眼看群熱度漸漸降溫,忽一日,有人貼出一篇新聞:
 
本市某小區炒掉物業,業主自治一年後,非但不用交物業費了,每年年底,每戶還得到幾百元分紅。
 
是的,有的小區沒有物業,也可以管理的好。
 
不過,這僅是個例。

或許自治是出路,但最現實方法還是業主們要團結起來。

我們要知道自己有炒掉物業的權力,也要知道我們有更換物業的權力,我們有投票權!
 
在物業和業主的較量中,我們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我們才是小區的主人。
 
很多物業之所以有恃無恐,就在於他們始終認為:
 
「 業主們就是烏合之眾,團結不起來,可以逐個攻破。 」
 
所以作為業主,我們一定要學會投票,讓那些也習慣於慢刀子割肉的物業知道:
 
「 如果你當我們是羊,最終你們連羊毛都薅不到! 」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