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2021年才過去小半。
但看完最近鋪天蓋地的反詐宣傳,我發現,真正的人性觀察大師竟在我身邊。
@環遊無趣
說來慚愧,作為一個新媒體編輯,我時常因為靈感缺乏而寫不出稿。
所以當我最近走在大街上,沐浴在滿街才華橫溢的反詐橫幅里的時候,我的內心是羞愧的。
張貼反詐宣傳標語,如今已經成了中國街頭最具震懾力的行為藝術之一。
在拿捏心態上,恐怕再沒有比這些標語更厲害的街頭文學了。
它們有的寥寥數語卻振聾發聵,讓人聞之清醒,見之警惕;
有的直擊人心,不憚以最犀利的語言戳破人們對自己投射的18倍濾鏡。
讓人如聽仙樂耳暫明。
刷單前先問問自己動動手指就能賺錢的好事,為啥能輪到你?
網貸前先問問自己,無抵押還免息,為啥不直接送錢給你?
網戀前問問自己,漂亮溫柔的小姐姐,帥氣有錢的小哥哥,為啥還需要網戀?
理財前問問自己,投資大師和你非親非故,為啥要苦口婆心幫你掙錢?
……
還有的彷彿出自微型小說大賽優秀作品集選。
橫幅有限,但寫標語的人靈感無限。
儘管囿於字數限制無法縱情發揮,10幾字、10幾字、30幾字,足以道盡無數受害者的傷悲。
果然,真正的文學大師,到哪裡都能留下值得全篇背誦的金句。
「4月,李女士覺得刷單能賺錢,結果錢沒賺到還被騙一萬八,她該去報警了吧?她偏不!搜了『網警』去求助,又被騙十多萬」
好一個倔強的李女士
作為一種實用性大於文學性的警示標語,反詐騙宣傳凝結的是創作者心血。
既能通過隻言片語彰顯他們的智慧,又能在字裡行間滲透他們的良苦用心。
四句排比,四種場景,用詞精簡,卻無比有力。
初一拜讀,只會讓人與作者內心的押韻之魂深深共情。
年輕人沒有經驗,詐騙這塊兒水很深,他們搞不懂。
也只有在密集的語言轟炸下,才能喚起他們內心對於變幻莫測的騙術的敬畏(不是)。
就算你早已忘了自己是誰,從哪兒來,要幹嘛,也絕對不會忘記那句「不要裸聊」「不要刷單」。
橫幅是排頭兵,主打視覺衝擊,旨在用潤物細聲的方式把反詐雷達刻進各位市民們的基因里。
但警察叔叔們深諳語言洗腦之局限,趕緊趁熱打鐵。
一場反詐宣傳內捲來得轟轟烈烈。
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除了「你瞧沒瞧見小區門口內大紅標語」,就是「你去沒去商場門口掃碼領免費的雞蛋」。
雞蛋,一種專屬中國式地推的神奇商品。
具體使用方式是將其降價至0元,就能引來方圓十里的野生大爺大媽們徹夜排隊。
「網路詐騙花樣多,連雞蛋都是假的」
這可真是一場對於人性的精準打擊。
當大爺大媽們美滋滋地排隊領完了免費雞蛋,轉頭再看到一個掃碼領免費口罩的攤位,可不得順手再薅點羊毛嗎?
貼心的警察叔叔們早就考慮到了各位連吃帶拿不好打包的煩惱,順手支了個送包的攤位。
這下好了,爺爺奶奶再也不用擔心薅太多沒法拿了。
不得不說,在搞地推這件事上,你永遠可以信任人類的想象力。
送雞蛋、送口罩這都是基本操作。
陽光下的套路,是彩色的。
我絲毫不懷疑,每一個試圖勸導人們下載反詐APP的攤位,都凝結著無數心理學家的智慧。
比如,哪個疲憊的打工人能拒絕足浴10元,按摩18元的誘惑;
又有哪個看到「美食」兩個字就走不動路的吃貨,能夠對掃碼就送代金券視而不見。
四月初因為「放號5小時,排隊5萬號」的瘋狂景象被送上熱搜的深圳超級文和友,只要下載反詐APP,立馬就能走快速通道。
什麼是快樂星球,到底什麼是快樂星球?
掃個碼你就能立刻擁有。
為了讓大家下載反詐app,警察叔叔們真是操碎了心。
年輕人喜歡去網紅地打卡,就在打卡點門口蹲守,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順便,考慮到他們走累了,聽累了,還貼心地送上免費礦泉水.
年輕人喜歡喝奶茶,那就順勢把奶茶店也拉進自己的反詐事業版圖裡。
連夜投放印有反詐騙宣傳的貼紙和杯套,把正義之光灑遍年輕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你還別說,有標語護身的奶茶,彷彿真的能品出一絲不一樣的浩然正氣。
一杯你開胃,二杯你腎不虧
要是年輕人沉迷吸貓擼狗,那更好辦,直接用警犬出來營業收買人心。
沒有困難的反詐工作,只有勇敢的工具人狗勾。
生活不易,警犬賣藝。為了守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狗子犧牲得太多了。
狗子:摸禿了算工傷嗎?
變成工具人的不止有狗子,還有明明靠實力吃飯卻偏偏被看上顏值的特警小哥。
生活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工作會跟你開什麼玩笑。
不,這根本不是工作,這明明是是在展示「本市文旅新地標」的誕生。
難以想象,現在的反詐工作已經細緻到什麼程度了。
據多位深圳網友介紹,當地的宣傳簡直稱得上360度無死角。
只要掃碼下載反詐APP,你可以——
坐著公安車在深圳灣兜風;
在兒童公園領到小朋友玩具;
在商場里免費玩娃娃機;
去超市領取免費水果……
還為爬山的朋友們貼心地準備了礦泉水
照這個形式,警察叔叔們退休之後如果投身服務業,必能成就一番事業。
熱鬧至此,甚至連賣房的中介都出來刷了一波存在感。
已經沒有人能躲過這股席捲而來的反詐風了。
民警們除了用包圓衣食住行的福利誘惑大家之外,也絕不放其他過任何一個可以宣傳的契機。
在南京街頭走一圈,沒人能逃得過大喇叭里的洗腦魔音;
「美女裸聊你別看,屏幕那邊是大漢。」
「白日做夢終不長,騙子騙你沒商量。」
「不要裸聊,不要裸聊,裸聊之前,先想想自己有沒有準備好和美女坦誠相見。」
再去超市裡走一走,眼前全是行走的反詐宣傳板。
就連甜甜的水果區都在提醒你小心網上的「甜蜜陷阱」——
「網上的柔情蜜意再甜,也不能給他轉錢。」
「請你一定要『荔枝』一點啊!」
「草莓藍莓蔓越莓,小心詐騙聽到沒?」
聽警察叔叔一句勸,網上的東西都是虛擬的,你把握不住啊年輕人。
在菜市場、小公園、步行街、地鐵站,有人的地方就有反詐騙宣傳。
在大爺大媽們的廣場舞曲里硬核植入。
從此他們的腦子裡不再有鳳凰傳奇、《酒醉的蝴蝶》,只有「不會受騙的disco」。
在高校宿舍「家訪式」宣傳。
連逛個夜市都能看見明晃晃的反詐信息。
24小時不給騙子任何可乘之機。
不管是走在街上還是坐地鐵,隨時有可能成為反詐宣傳員的下一個「獵物」。
坐地鐵順便觀看了一場聲情並茂的演講——
打疫苗的時候見縫插針被直播科普——
哪怕只是隨口問個路,都能被熱情安利下載APP——
正義之光總是普照得讓人如此猝不及防。
哪怕刷個朋友圈,也能被反詐宣傳出神入化的偽裝術閃了腰。
「同事的妹妹,24歲,未婚,1.70米,體重49公斤……」
配上三張美女靚照,你以為是天降姻緣,挽救自己20多年的單身狗命。
沒想到愛情背後暗藏玄機,一首「愛情的轉折,比想象中的坎坷」此刻已經回蕩在腦海里。
只能說,這可真是一場地毯式的反詐。
畢竟,騙術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
為了攔住頭腦發熱、在被騙邊緣瘋狂試探的人們,民警們可太不容易了。
有不少網友就表示曾經接到過來自派出所的反詐電話。
後續科普和勸導能細緻到什麼地步呢?
假如民警判斷有必要,就會立刻電話——上門——談話三件套。
熱情程度直逼過年來你家做客的七大姑八大姨。
遇上個臉皮薄的社恐星人,簡直是大型的社死現場。
也能理解民警們急切的心情。
在網路如此發達的當下,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人的地方,就有出現詐騙案件的可能
街頭巷尾的犄角旮旯,處處藏著騙子們虎視眈眈的身影。
光是2020年一年,全國公安機關就一共破獲了25.6萬起電信網路詐騙案件。
工作量之巨可以想見。
為什麼如今反詐宣傳的方式越來越靈活、年輕化?
因為自認為更懂網路、更有辨識度的90后,其實才是近幾年來被騙概率最高的群體。
2019年,國家「微反詐行動」發布過一份《電信網路詐騙治理研究報告(2019上半年)》。
報告數據顯示,18-28 歲之間的受害人所佔比例高達 54%。
90后是網路用戶的主力軍,卻也因為社會經歷有限,對電信網路詐騙防範意識有所不足。
原來容易被騙的傻白甜竟是我自己。
不久之前,中國新聞網分享了一位90后媒體人遭遇電信詐騙的全過程。
這名從事了6年新聞工作的編輯,對各種電信詐騙新聞,早就司空見慣,不以為意。
還一度疑惑於:「這都有人信?」
沒想到最後,她就栽在了一出老套的、冒充公檢法的電信詐騙里。
隨便上網一搜,光是最近這半個月,就出過好多涉案金額不小的詐騙案。
有年輕人遭遇「殺豬盤」,有老年人被騙買假保險,有大學生網購遭遇「兩連騙」……
甚至在一篇警方科普不要被騙的推文低下,有人在線展示什麼叫做「不信邪」。
但願這位朋友能順利挽回損失。
民警們的反詐宣傳手段在與時俱進,騙子的騙術也在暗地裡偷偷迭代。
只希望類似的慘劇以後能越來越少。
實在不行,大家還是多去領兩回免費的雞蛋,多警醒警醒自己吧。
不苛求正確,只好好說話。
來源:Vista看天下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