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槿豐
吳春平是深圳的「 活地圖」,隨便說一個地點,他就知道怎麼走。
他是深圳的一名出租車司機。在這裡開了二十多年車。這座城市的地圖在他記憶中不斷延伸,他也開著車見證著這裡日新月異的發展。
與吳春平相似的,還有一群數量龐大的出租車司機們。多年以來,他們在深圳紮下根,開著車奔馳在深圳的大街小巷裡。從出發地到目的地,他們載著出發或者回家的人,抵達他們想要去的地方。
出租車黃金時代,月賺1萬遇過打劫
51歲的吳春平開了20多年出租車。
在深圳,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開出租。晚班,從晚上七點開到早上七點,12小時,一個月能掙1000多塊錢。
農村的苦力工作難做,務農的收入不多,一年到頭攢不下來錢。吳春平有三個孩子,經濟壓力大的時候,一學期要交上萬的學費。他出來打工的願望很樸素,希望下一代活得比自己好一些。 1997年,在親戚的介紹下,他離開村莊,踏進深圳這座生機勃勃的城市。
彼時的深圳許多土地沒有開發,同樣在深圳開了十多年出租車的黃家強記得那時候很多路又窄又小,不好找。但在改革開放的政策下,深圳發展迅速,「 一年比一年輝煌」。
(吳春平剛好遇上了出租車司機職業的黃金時期)
吳春平和黃家強都見證了這座城市蓬勃生長的歷程,他們趕上深圳發展的紅利。那時,他們一個月可以掙到五六千,前幾年生意好,忙起來可以達到1萬多。
高收入同時也意味著高風險。剛來的第二年,吳春平就遇上了。有兩個人上了吳春平車,一人坐前面,一人坐後面,吳春平老老實實把身上僅有兩三百塊錢交了出來。
相比賺錢的機會,這些也都不算什麼,他們還是選擇留了下來。第一個月賺了錢,黃家強沒捨得給自己買點什麼,攢起來、寄回去。晚上和妻子在電話裡聊天,說起深圳比老家好,賺到的錢多。
(早出晚歸的吳春平,他的妻子每天早起給他做早飯)
「 因為人家都很需要你」
二十多年,吳春平開著出租車一遍遍丈量著腳下這塊土地,這座城市的地圖鮮活地烙印在他的記憶裡。幾乎不用開導航,乘客一說地點,他就知道怎麼開,比起新手快上許多。
吳春平很少被投訴,這一點讓他頗為驕傲。他熟悉城市的交通環境和路況信息。他開車求穩、不急。黃家強注意安全,他常常提醒開出租車的兒子,「 我們做這行的是安全第一,安全就是金錢,不要開得太快。」
每一位乘客都是他人生中的過客,他把客人們送到目的地,就此告別。兩個人的聯繫,消失在車門關上的那一剎那。
但偶爾,也有讓他印象深刻的客人。開晚班時,他遇到喝酒喝醉的顧客,怎麼叫也叫不應。有人一上車就指點路途,一走錯就敲吳春平腦袋。也有快要生產的孕婦,通往醫院的路上,吳春平把車開得飛快。對於他來說,見證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珍惜得就好像救人一樣。」
更平常一些,他會把乘客準時送到地方,上下車幫忙提一下行李,開車送回乘客落下的東西。有時候會收到一份份感謝。
(深圳寶安布心一村因為靠近機場,出租車司機多聚於此)
在家鄉的親戚也渴望來到深圳。黃家強是吳春平的妹夫,當年就是吳春平把他帶到深圳。黃家強記得,那時候吳春平對他說,來深圳做比家裡好,幾千塊錢一個月。黃家強心動了,一心想來大城市開出租車。
從家鄉,吳春平帶出了七八個徒弟,他教他們如何入行、開車、拿許可證。每當這時,他有一種成就感在,「 因為人家都很需要你」。
吳春平是一個嚴厲的師傅,幾遍教下來還是不會,就會罵上幾句。黃家強剛來的時候還不能適應,有時候變道不注意掉頭,就會引起碰撞。如今,他也帶了許多司機,對方開車怎麼樣,他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老一輩的司機們見證了公司從六七人變成兩三千人的規模。他們大多數都是熟人,一個帶著一個,通過老鄉介紹來到城市干起這份工作,之後成為這座城市裡流動的風景線。
網約車衝擊後的艱難生存
(網約車出現後,吳師傅生意一度少了30%)
一年365天,有350天吳春平都跑在深圳的道路上。
五六年前,網約車平台逐漸興起,「 以前客多車少,現在車多人少。」私家車、網約車變多,黃家強記得,以前在公司裡拿車需要等待或者送些心意,現在很多車在公司空置著,沒有人拿。出租車的生意空間被不斷壓縮。
生意變差是明顯的。以前的客人多,兩三分鐘就有一位客人,一路開下去,「 客人拉不完。」如今,等待的時間逐漸變長,3分鐘、4分鐘、5分鐘,甚至半個小時都不會有人叫車。
隨之而來,錢也賺的少了。以前開一天車,可以賺五六百塊錢,如今少了20%,加油費、生活的各項開支也在提高。
(同為雷州的老鄉,吃午飯時都會互相打聽生意情況。)
開了這麼多年車,吳春平積累了許多經驗。比如晚班生意好,車流量少,速度快。白天開車,遇到早高峰晚高峰會經常堵車。
但也有經驗彌補不了的,比如說衰老。
吳春平已經開了十多年白班,黃家強開了三年。夜班開車眼力不好,視線不好,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容易困,吳春平和黃家強明顯感到年齡的坎已經頂不住身體的疲勞。
黃家強他和兒子搭檔一起開出租車。他開白班,兒子開夜班。早些年,他在深圳漂泊,一個人孤獨開了許多年車。
在深圳十幾年的打拼之後,黃家強在家鄉建了房、買了房,日子逐漸寬裕了些。五六年前,他把全家接到深圳,家庭成員分離的情況終於結束。他感覺輕鬆了不少,但職業上的競爭在網約車的背景下卻更加殘酷。
長達十幾年的開車經驗並沒有讓這份工作變得更加容易。數據和信息流書寫著這個行業新的規則。即使乾了十幾年,吳春平和黃家強依然需要「 慢慢適應」其中的變化。
(夜班司機因為久坐勞累,下車舒展身體)
老一輩司機們的自救與突圍
(出租車司機也在努力轉型)
吳春平沒有想過改行。
二十多年時間裡,他開車習慣了,加之年齡大了,他不知道還能去幹些其他的什麼。黃家強也沒想過,他喜歡這份工作,沒有人管制,他覺得自由,「 如果不喜歡的話咱就不干了」。
老一輩的出租車司機們逐漸發現招手即停不再是年輕人的打車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手機接單。無論是樂意,還是被迫,他們都開始努力跟緊科技的浪潮,「 你不開不用也不行」。
今年5月,在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指導下,深圳出租車行業與高德地圖一起上線試運營了「 深圳出租App」。吳春平也裝了這個軟件,他讓孩子教他使用如何手機接單。
剛開始幾個月,他上路的同時要顧及手機接單,難以習慣。往後,這一操作慢慢輕車熟路起來。
「 感覺用起來很好」。以前的定位系統經常出問題,有的時候接了單找不到乘客,吳春平覺得高德地圖更加精準些。如今偏遠的地方接單全靠手機,有時候去接外地遊客,收入就會變多一些。
10月份,吳春平一個月完成了超過300單網約訂單,網約訂單帶來的月收入1.2萬元。
(吳春平讓孩子教他使用軟件,很快就成為了平台前十接單王)
黃家強也用深圳出租App接單,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認為從高德地圖上來的單多,系統自動接單,不用搶。打開軟件,單子就排過來。
上個月,高德推出了「 好的出租」計劃,打算一年內完成100萬輛出租車巡網融合改造,幫助300家出租車企業數字化升級,幫司機收入增長30%。
(交班時黃家強囑咐兒子注意安全)
儘管受到網約車衝擊,但吳春平認為出租車依然有自身的優勢,出租車系統相對規範,安全性更高一些。
多年間在深圳這座城市的穿梭,他早已把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印刻在腦海中,憑著對這座城市的記憶,即使不用導航,他也精準而快速地知道下一站的方向和路線。
車窗外,邊角銳利的寫字樓不斷伸展著,將天空切割出新的形狀,霓虹燈一陣一陣劃過車身,劃過出租車司機的臉龐,吳春平握著方向盤,行駛在深圳的路上,他還想再努力一點,多開兩小時,多賺點錢。
來源 南都周刊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