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遊
一
上一次在新聞上看到「 流浪大師」,得知他不流浪了,上快手當了網紅。
一年零兩個月之後,我們再次在新聞上看到「 流浪大師」沈巍,是他退網的消息。
在刪光了自己頻道的所有的視頻,關閉了私信,停用了手機,謝絕了所有粉絲探望後,「 流浪大師」沈巍再一次消失在了公眾視野之中。
此時他的快手粉絲數停留在139.5萬。
是的,擁有眾多粉絲的沈巍掙到了錢,但這種外人看來遠比流浪撿垃圾輕鬆愜意的多的直播生活,他卻不想再繼續了。
他在退網聲明中解釋說:
「 由於網絡暴力的存在,尤其從去年九月以來,各種質疑此起彼伏,令我身心疲憊,備受凌辱,心如刀割。迫不得已做此決定,可能停播一周,可能一年,也可能是永久。」
去年3月,流浪了26年的沈巍被網友發現,一夜爆紅。
一個蓬頭垢面的流浪漢,居然「 滿肚子知識」,面對鏡頭侃侃而談,這種強烈的反差讓「 流浪大師」迅速引爆了全國社交媒體的關注熱情。
在身邊網友和全國網友的推波助瀾之下,沈巍半推半就的開始了當網紅的準備,他剃去了標誌性的長發,開始以衣著整潔、面容乾淨的形象示人。
唯一沒變的是,面對鏡頭的講述方式。
用時髦的話說,「 流浪大師」搖身一變,成了「 網紅文化主播」。
之前是「 流浪大師」,之後是「 沈大師」;
之前在街頭對著路人開講,後來在直播平台對著粉絲講;
之前一文不名,之後月入三十萬。
你說這好不好?要我說,好得很!
李佳琦賣口紅能買過億豪宅,沈大師就不能靠賣知識月入30萬,有何不好?
別跟我扯什麼這個叫李佳琦的男人有多麼拼,發著高燒也在直播,為了試口紅嘴巴都爛掉了,人家沈大師默默撿了20年垃圾,一個粉絲沒有,人家說什麼了?
這年頭,知識還是太不值錢了。
二
沈大師上網,我力挺他;
沈大師退網,我表示遺憾。
我不明白有什麼強烈的理由,讓他不再繼續「 文化主播」的生涯。
也許如他所說:
「 以前肉體在流浪,每天睡得很安穩。現在肉體不流浪,心卻開始流浪了。」
看著流浪26年都還保持烏黑長發的沈巍,如今卻兩鬢斑白,以前可以安心讀書的他,如今卻屢屢被各種造謠和工作安排纏繞。
我們也許可以洞悉其中的原因。
我個人是希望,充電和調整之後的沈巍可以重新出發。
我個人是不看沈大師直播的,我有我自己吸收知識和智慧的方式,每個人都會有適合自己的方式,對這些方式我都尊重,不會去妄加評價。
這個世界,只要有足夠數量的人,能夠還擁有對知識和文化的需求,這個社會就是有希望的。
沈大師自身水平高低,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有越來越多的文化人能夠找到自己的生態位。
我的意思是,不管用什麼方式,只要一個人有精神需求,在上班掙錢之餘,還能想到要去學點知識、有點思考,總歸還是好的。
沈巍參觀四川省博物館
作為有腦子的人,如果你的一生除了吃就是睡,刷完抖音點外賣,關注點完全在一個物質的層面,這樣活著是不是也太無趣了點呢?
當然,現代人的生活姿態總要給人一種獨特灑脫的姿態,「 去TM的意義」往往具有一種後現代的時髦感。
在這個物質世界,你要談美女、豪車和美食,那渾身帶勁,跟人談意義和理想,被群嘲為土鱉的風險很大,久而久之,你都不好意思開這個口。
不信,你在微信群裡去說這些話題,要不了三句,就有人好言相勸,「 輕鬆點……你好累哦……」。
天天談當然累,但一點不談,是不是也不對呢?
所以,對於沈大師開直播,我是喜聞樂見的。
一來,誰都需要吃飯,讓讀書人能夠體面的吃上飯,這是好事;
二來,這個世界不應該只是淘寶+口紅,還應該有快手+沈大師。
羅素說:
「 參差百態乃幸福本源」。
人的生活形態越豐富,人才越幸福。
三
日本是長壽之國,人均壽命常年佔據世界第一。
據說日本人的長壽秘訣,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每天吃夠30種食材。
要注意,對於嚴謹的日本人來說,沒有什麼模糊的說說而已,這居然是政府的要求。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1985年《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中明確提倡:一天吃30種食材。
可以想像,同樣嚴謹的日本主婦,從此開始的日常:拿著計算器,挨個數食材。
當然,沒有人會傻到,非要吃夠30種才健康,吃29種就不健康,這裡面蘊含的健康原理就是飲食要均衡。
簡單一句話總結:吃盡量多的食物,每樣都不過量。
所以,我們吃日本料理,會看到琳瑯滿目的各種小盤子和小碟子,就和這種均衡多樣飲食的要求相匹配。
健康的秘密不在於量,而在於多樣。
幸福的秘密也不僅僅在於物質慾望的滿足,而在於豐富多樣的人生,既有物質的享受,也應該有精神的愉悅。
四
26年流浪生涯,一直支撐沈巍的,就是他本人的精神追求。
如果沒有26年如一日對知識的極度渴求,沒有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都能從純粹的讀書求知中獲取愉悅的動力,他能成為大家口中的「 大師」嗎?
有意思的是,撿垃圾的單調生活,反而讓沈巍騰出了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時間去讀書,這種基本喪失物質享受,終日與垃圾為伴的悲催生活,在這時完全變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有利條件,沒有這20年的苦讀,哪裡有現在各種典故文章信手拈來的功力?哪裡來的現在月入幾萬的沈大師呢?
不過,有些人可能會對現在的沈大師有些失望。
他們倒不一定見不得大師掙錢,他們只是覺得沈巍這樣的讀書人不該這麼掙錢,一個讀書人開直播實在有辱斯文。在他們看來,大師跟那些網紅一樣,在直播間搔首弄姿,這種掙錢的方式,喪失了讀書人應有的品性和體面。
但我想說的是,這些人是不是對文化有什麼誤解?
實際上,我們現在覺得很牛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藝術品,包括繪畫和古典音樂作品,其實在當年都是「 商品」。它們要么是受託於教會,要么受託於大的商業家族,除了藝術家本人在作品裡表達的藝術理念,其實都在現實中滿足著金主的要求。
你能據此說,這些藝術品的藝術價值因此降低了,藝術被玷污了嗎?其實,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與商業的支持密不可分,甚至是相互促進的。
不管是直播間還是百家講壇,也無論是公眾號還是紙質書,這都不過是一種媒介形式,是知識和理念傳播的途徑而已,沒有高下之分,有的只有時代特點。
有更多的文化人通過更多的傳播方式,創作出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產品,更重要的是,讓文化人們有機會賺到更多的錢,才會有更多的動力和耐心去創造更加偉大的文化出來。
讓更多依靠提供知識服務養活自己的沈大師們出來,這樣的社會,才是更好的社會。
所以,你們誰見到沈巍,幫我給他帶句話:
「 充完電,休整下,就回來吧,走你該走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文化人從市場掙錢,才是正途。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