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邊城蝴蝶夢
前幾天,上海一家肯德基食物銀行遭哄搶。從視頻上看,那些哄搶食物的人,沒有一個比老楊更窮更年邁。有一些,甚至頭髮烏黑,衣著時髦,身手矯健。前幾天沒寫這個事,接觸到老楊之後,我覺得對比太鮮明,所以決定還是寫一寫。
當然,這些哄搶的人和老楊簡處於不同的場景中,如果僅僅進行簡單的對比,並不合理。
那些搶食物的老人,行為確實不體面,但我不想過多指責他們。在多數時候,人是從眾的,我更相信好的製度設計可以規範引導人們的行為。
胡適說:「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空談道德,社會會充滿人味,道德也會逐漸回歸。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最終只會增加無數的偽君子 」。
好的規則制度比空談道德要好一萬倍。
上海肯德基推出食物銀行,是在楊浦區殷行街道指導下推出的公益項目。怎麼指導的,我不清楚,但顯然指導效果不好。從後續回應看,這家街道說會加強維持秩序,後續考慮實行網上預約等方法。
看來,吃一塹並沒長一智。
需要領救濟食物的人,還能去網上預約?指導單位也不懂什麼叫食物銀行,就更不能怪普通市民了。
食物銀行在國外早已有之,有成熟的運營經驗。 1967年,第一家食物銀行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立。此後,歐美國家很多國家都有了食物銀行。小小的比利時,每年就有10萬窮人受益於食物銀行。
在國內,食物銀行也已出現好幾年了。 2013年,上海麥德龍超市總部就將食物銀行引入滬上,把快過期的食品免費提供給附近的敬老院,2014年又將這一模式推廣到另外四個店。
2019年,福建廈門也有了首家「愛心食物銀行 」。市民可以通過支付寶掃描二維碼免費領取麵包、水、飲料、食用油、方便麵等臨期食品。愛心食品上都明確標註保質期,並有溫馨提示「請在保質期內食用 」。每個支付寶賬號,每日限領兩份愛心食品。
微博認證為申江服務導報創始人的黃飛珏博士說,這件事中,壞的是肯德基,因為把這個東西放在任何一個中國內地城市都會出現哄搶。
但是據公開報導,肯德基食物銀行於去年9月起在全國部分區域上線,目前已在深圳、廣州、福州、南京、佛山、上海6個城市開設21家。幾個月以來,除了上海肯德基爆出哄搶事件,其他幾個城市沒聽說食物銀行被搶。
在廣州肯德基食物銀行,有時候到晚上10點打烊了,東西都沒拿光。
上海市民素質會比其他地方低嗎?不可能。在很多公共事件中,上海人表現出來的素質,在國內城市中是非常頂尖的。
那麼為什麼哄搶食物會發生在上海呢?
其實不難理解。如果一個制度設計不夠合理,很容易激發人性中的惡。在上海那家肯德基餐廳的冰箱上,寫有這樣的字樣:「厲行節約、珍惜糧食、物盡其用、合理拿取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顯著標誌。如果只告知人群,這裡的食品可以免費領取,但不設限定條件,那麼引起哄搶,幾乎是必然的。
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源,就不要輕易對無限範圍的人做慈善,否則慈善一定會變味。這無關個人品質,而是和人性有關。
所以,上海麥德龍的免費食物定向提供給敬老院,廈門食物銀行需要支付寶掃碼免費領取。我相信,哪怕上海那家肯德基餐廳只要求提供身份證,都不至於引發這樣一場哄搶。
公眾號「呦呦鹿鳴 」的主理人黃志傑說,哄搶食物銀行說明國內批量出現精神窮人。這個觀點我是認同的。國人在精神上的貧困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所以出現像老楊那樣人窮志不短的勞動者,才會讓很多人感慨感動。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物質上的脫貧,相對容易,現在我國已經實現了整體脫貧。但精神上的脫貧,任重道遠。
如果精英階層日常留給大眾的印像是追名逐利巧取豪奪,是最大限度地佔有社會資源,是想方設法收割韭菜,那麼上行下效,普通百姓效仿他們的行為,佔點小便宜,就不足為奇了。
古人認為,竊鉤者誅是不對的,苛責老人哄搶免費食物,也是一樣的道理。不去追責問題的源頭,就像責怪在下游喝水的小羊弄髒了上游水的狼一樣,無理又霸道。
義正詞嚴譴責的對象,應該是製定規則者和掌握資源者。
上樑正了,下樑就很難歪。要想讓人精神上脫貧,藥方不在中下層身上。那些處於金字塔頂端的精英階層,他們不炫富了,不說假話了,不割韭菜了,我想,民眾身上普遍存在的精神貧困,當可迎刃而解。整個社會風氣,也會向文明化發展。
來源 碼頭青年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