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伢大复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那種體驗,就是如果有一陣子很忙,或者壓力很大,就特別想吃東西。
我就是這樣,停更的這幾天,忙完學校的破事兒之後,瘋狂的思念火腿腸、漢堡包、炸雞等一系列不健康的食品,而且是越垃圾越好的那種。
但我做夢都沒想到,偌大的一個國家,火腿腸竟然沒有豬肉味的,都是魚肉和雞肉味為主,還有素雞味的,讓我們這種看到小豬奔跑都兩眼發光的肉食者,腫麼忍受的了哦,我天。
好在,麥當勞吃上了,只是漢堡好小好小哦,看著像剛從娘胎裡抱出來似的。
還有那個炸雞,哎,我懷疑小雞仔在二次投胎之前一定是被後媽虐待過了,不然怎麼可以這麼骨瘦如柴。麻煩誰給麥大叔捎句話吧,你家的雞雞真的很小!
不過這次外食也不是沒有收穫。
我發現原來麥當勞在坡縣叫Hanbaobao有限公司,在國內叫金拱門,聽起來好像跟李小龍一樣會武功似的,在這卻叫漢寶寶,那麼萌的名字,把我給活活氣笑了。
在國外,麥當勞屬於窮人的食物。我記得倫敦國王十字火車站斜對角有一家,好傢伙,真的是我見過的最安全的快餐店了。
一到深夜,就有一兩個身穿熒光服的便衣警察,五大三粗的拿著個警棍在巡邏。
一到凌晨店裡清一色的酒鬼和黑人,有一次,我坐在那裡等末班火車,一打盹就被警察大叔叫醒,讓我不要睡,另外把書包抱緊。
於是我只能努力睜大眼,看著一旁凶狠的把我的餐盤推到一旁的胖仔大叔餵嬰兒可樂。沒錯,他啃著漢堡,對面幾個月大的小嬰兒一哭,他就用吸管餵冰可樂。
看著跟洋娃娃一樣可愛的小Baby因為飢餓,噸噸噸的吸著冷飲。我真恨不得自插雙目:這水深火熱的資本主義國家啊。
因為是廉價的快樂,所以不管是M記還是K封菜,這十幾年都沒怎麼漲價,這幾年物價翻了N倍,它們估計也就漲一倍吧。
想想也是,既然做的是窮人的生意,當然要摸清他們的心理:窮人都是對價格很敏感的,太貴了,大家就不來了。
同樣深諳此道的還有可口可樂,比起動輒十幾塊一杯的奶茶,我真的覺得它是業界良心了。
你看現在隨便一瓶礦泉水都能賣到三塊五塊,一瓶可樂的主流價格卻還是兩塊,好歹它是加了糖的水啊,糖水比純水還便宜,有沒有天理?
看著定價這麼不可思議,事實卻是,純淨水品牌多次迭代,網紅奶茶店死了一批又一批,不漲價的可口可樂卻活了一百多年了。
19世紀末的美利堅,汽水生意突然興旺起來,各種牌子的層出不窮,價格都在七八美分。
1886年誕生的可口可樂,為了爭奪市場,決定打價格戰,售價定在了5美分,一下子火了起來。
於是1899年,就有倆人找到了他們的老闆,以每加侖90美分的價格買下可口可樂的濃縮漿,製成瓶裝可樂。
當時大家都喝冷飲櫃檯裡的飲料,沒人習慣瓶裝飲料,所以老闆也沒底,就答應了,沒想到瓶裝飲料大火,價格也一路走高。
但可口可樂卻虧大了,因為它籤的合同里,每加侖90美分的價格是永久性的,也就是說不管人家把瓶裝可樂賣多少錢,公司都只能掙這個固定的錢。
為了不讓零售商多撈,可口可樂鋪天蓋地的打廣告:只要5美分,你就能喝到快樂水。
這下誰都不敢漲價了,因為一漲消費者就會罵:你特麼廣告不是說 5 美分嗎?你個奸商! ——對了,那時候的可樂不僅便宜,還號稱能減肥。
1921年,它終於拿回了可樂的定價權,可以放心的漲價了,但當時價格都已經深入人心了實在不好打臉。
最要命的銷售渠道主要是自動販賣機,而販賣機一次只能塞一枚 5 美分硬幣,再塞一枚就意味著可樂得從5漲到10了,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
於是可口可樂公司跑去美國政府,遊說他們造一批 7.5 美分的硬幣,對此,政府回了一句:滾!
於是乎這個價格硬著頭皮保持了70年,從清朝光緒末年到新中國成立,它一直就是這個價。
那些年,北京的房價從幾塊袁大頭就能買個四合院,到現在幾十萬一平米,而它只漲到了2塊錢。
你說它不想漲價麼?也不是,主要是不敢,不管是快餐的M記K記,還是碳酸飲料的可樂市場,都屬於經濟學上的雙頭壟斷。
也就是主要有兩家競爭對手在玩,彼此知根知底,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一來怕被對方搶占市場;二來靠低價也能把新對手拒之門外;三來,兩家也怕消費者變心。前面怎麼說來著:窮人都是對價格很敏感的,太貴了,大家就不來了。
能讓肥宅快樂的飲料那麼多,為什麼要選漲價的那個?
市場就那麼大,低價就是自己的護城河。
薄利多銷的產品,哪怕一瓶只賺幾毛錢,規模上去了,還是有得賺,更何況價格穩定了,就能保持住复購率,還能把競爭對手擋在城外。
反正對可口可樂來說,運營模式決定了虧不到哪去。
它的核心科技是配方,只負責把調製好的濃縮漿賣給裝瓶公司,由他們加水加氣罐裝後銷往世界各地,它收固定費用,裝瓶公司們則是自負盈虧。
你以為可口可樂是世界上價格最穩定的商品了麼?不不,比它價格還穩定的是毒品,確切的說是可卡因。
每公克100美金的價格維持了1/4個世紀,而在這期間豬肉翻了十幾倍,房價……哎,不說了。
那麼問題來了,毒販子為啥不漲價,莫非他比殺豬的還有房地產商更講良心?
瞎說,毒販哪有良心,他有良心他還去販毒?他之所以不漲價,是因為從源頭到中間商都不漲價。
這一切還要從世界上最大的可卡因產出國哥倫比亞聊起。
可卡因的最主要原料是古柯葉,而這個南美國家擁有大量未被開發的土地和適合古柯樹生長的氣候,這裡的原住民本來就有使用這種植物的悠久歷史。
當時歐洲人來這開採銀礦,在寒冷飢餓中,古柯葉成為了礦工解渴提神的好伴侶,就跟現在的打工人困了渴了喝咖灰一樣。
直到16-18世紀,它被認為是可以止痛的神奇藥物,於是乎這種古老作物成了當地農民的收入主要來源。
有的家庭買不起土地,公共地盤上上非法種植古柯樹,種一棵香蕉,一年後的產值大概是5千比索。
但種古柯樹一般三個月就可以收了,裝好的一袋就值5萬比索,每天能裝6袋,一個成人一天的工作量就可以養家糊口了,種啥好,傻子也算得出來。
政府不是沒管過,他們呼籲大家改種咖啡等其他替代品,還許諾了一系列福利,包括修路,給現金補償啥的。
但是咖啡的管理成本更高,價格波動更大,而且受氣候影響大,遠沒有古柯樹省心。
況且他們等到今天也沒等到新建的公路,只收到了幾次遲到的現金。於是乎,農民們又重操舊業,甚至拿著政府的農作物補貼偷種古柯。
對這些古柯種植者來說,什麼是非法什麼是合法不重要,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政府不能問,一上門來說:「你們做的事情不合法。」
他們就回答:「你誰啊?我不認識你,所以你對合法的定義,在我這不算數。」再多問幾句,一大波扛著鋤頭的村民就趕過來了。
這裡就涉及到經濟學中供求關係的問題,像豬肉之所價格波動大,是因為供求不穩定。
今年豬肉一漲,大家就養豬,豬養得多了,明年肉價就跌了,然後大家就都不養了,於是又斷貨了。
但種古柯樹就不一樣,當地的農民知道,只要種了就有人來收,而且價格穩定的很。
製造1公斤可卡因需要1噸古柯樹葉,1噸需要給古柯農們支付約1873080 比索,這個價格已經保持了30年沒有變過,而且收購點就在種植點幾百米處的地方,送過去就行了。
收葉子的地方就是臨時實驗室,也就是販毒集團的上游。
大部分古柯農把葉子賣到這裡,然後葉子們被打成糊糊後,就被浸泡在汽油和少量硫酸中,等待提取可卡因生物鹼。
過濾之後,這些混合物就是毒品胚胚,販毒集團一公斤糊糊支付大約900美元,等煉成可卡因後,價格翻了100倍。
你要說這幫農民自己打糊糊,不讓中間商賺差價行不行?
不行,這都是一環扣一環的,收購價格都是上下游早就打好了的,就算你自己打可卡糊還是這個價。
一個地方有且只有一個買家,而且就這一個價,你不賣,那麼就請你離開這個種植區,確切的講,是逃離,因為很可能命就沒了。
種植的農民沒得選,負責接送貨的毒販們有麼?答案是也沒有。
可卡因做好了之後,會有人通過秘密方式告訴接貨人坐標,接貨人運用特殊的方式包裝,再運送到港口碼頭等地,接一單可以掙200萬比索,是當地上班族三個月的工資總和。
這對於1/3人口失業、80%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當地人來說,唯一可行的生存方式就是當販賣人了。
甚至哥倫比亞的有些小孩,五六歲開始就在街上混了,探口風或者給幫會通風報信,等長大了就去走私可卡因。
雖然童工的價格是100萬比索,但對他們而言,那也意味著很多錢了,畢竟家裡連自來水都沒有。
如果你問他們有啥夢想不,他們會說:「去你妹的夢想,勞資只想活在當下,因為很有可能明天我就掛了。」
比起送貨被抓,接貨人最怕的是經營這個生意的人。因為法律只會把人關起來,但是要是送貨道上出了岔子,就活不成了,搞不好還要連累家人。
重壓和暴利之下,人們會想出各種創新點子,分散風險,什麼挖地道、公文包,鞋子,洋娃娃,都不在話下,千辛萬苦只為精準安全的把貨送出去。
送出港口,那剩餘的事情就屬於販毒集團的了,人家活下來的年份比政府都長,具體產業鏈就不細說了,反正咱也不知道。
只知道,每年生產出來的可卡因都比上一年增長至少25%,而來自美利堅的新用戶數量也幾乎翻了一番。
正常情況下,需求激增意味著價格的飆升,但可卡因就是沒有,因為這不是一個人們必須在價格上競爭的市場,人們競爭的是誰能給市場提供可靠性。
任何一個成功的行業都需要穩定的供求關係,對於消費者和組織來講,吸食者需要靠譜的毒品提供對象,而且價格不能經常變,變了下回就吸不起了。
而毒販子也是講商業邏輯的:我要的是單次消費價格嗎?
不啊,勞資追求的是買賣复購率,复購率你懂嗎?一天在我這裡買,這輩子都在這買。
怎樣確保复購率呢?很簡單,穩定的質量,穩定的價格,穩定的客源。
你跟豬肉似的價格忽上忽下,老顧客罵娘,新客也不敢來,回頭客都跑完了,你這生意還咋做?
毒品的種類有很多種,但可卡因定位的就是社會底層,前面咋說來著,窮人對價格是很敏感的,你賣太貴了,下次就不來了。
100美元每公克屬於咬咬牙能夠得著的,你賣太貴了,搞不好人家就戒毒了,所以,一定要把價格穩定在新老客戶都能接受的範圍內,然後慢慢榨乾對方才行。
怎樣維持價格穩定?答案是零售價穩定,原料價格也要很穩定。
給種植戶穩定的期待,他們才能年年種,反正不管每年經濟如何不景氣,每年古柯糊糊產量多少,每噸500美元,咱打不動地收,於是乎,這價格一搞就是30年。
毒販們會不會以後生意沒得做了,不不,只要有人想買,毒販們還活著,他就還會賣。
並且一直賣下去,畢竟豬肉可以少吃,甚至不吃,但你讓癮君子熬2天試試?
寫到這兒,咱可以總結出兩個道理:
一
一切打價格戰的商業模式都是SB,讓人上癮就是最好的商業模式。肥宅水也好,古柯葉也好,上癮了後就會一直買,复購率極高。
所以煙草成了最暴利的行業之一,茅台酒成了中老年人最愛,只要他們還在,它就是A股股王,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保持缺貨。
所以前兩天剛上市的泡泡瑪特,成了千億市值的年輕人新寵。當然嘍,逛窯子那種有害家庭和諧的,不算。
二
連毒販子都知道要保護底層從業者,不壓價穩定軍心。
但有些互聯網巨頭,卻打著科技的頭銜,乾著黃世仁的買賣,通過補貼傾銷的方式擠死小攤販,砸爛進城務工者的飯碗,然後再壟斷優勢賺取超額利潤。
對此,咱只能說:搞社區團購的那幫大老闆,比毒販子還狠還壞。
來源 伢伢复盤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