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難,正在毀掉中國年輕人

你永遠也不知道,這屆年輕人從象牙塔出來後,會遭受多少頓來自社會的毒打。

租房遇上黑中介,外賣吃出頭髮絲,理發碰上亂收費,買東西貨不對板…… 這些坑,99% 缺乏社會經驗的年輕人都逃不掉。

是可忍孰不可忍,為了不當大冤種,越來越多年輕人們開始跟維權這件事較上勁了。但當大多數人走上維權之路後,才意識到這件事遠比想象中複雜漫長且心累。

在無數網友們的維權經历中,你能看見當代年輕人被裹挾著被迫成熟的糢樣。

年輕人,還有哪個沒吃過虧

年輕人的第一堂社會課,從踩坑開始。

在豆瓣「法盲互助協會小組」裡,超過十二萬人熱火朝天地討論哪裡有坑以及分享維權經驗。我們統計了組內八千多篇正文和小紅書上有關維權、投訴的一千多條筆記,試圖整理一份年輕人避坑手冊與維權指南。

年輕人都避不開的圈套,分布在哪裡?

租房和買房,是年輕人最常掉坑的地方。

年輕人第一次直面社會殘酷,大概率是來自租房。低價房源往往可能是騙局。無良房東和黑心中介也很難避免,「簽合同時說得好好的,但退房時卻突然翻臉不退押金」 這種情況屢見不鮮。

1

而買房的水又有多深?根據《2022 中國房地產投訴洞察年度報告》,合同欺詐、爛尾、退款是一萬多起合同相關投訴的前三大問題 [1]。很多人花光半輩子積蓄買房,但卻因為破產、爛尾、降價等原因準備退房。

工作也是年輕人繞不開的噩夢。在 996 和 PUA 外,有人在求職期遭遇 「試完不用」,有人因懷孕被強迫勸退,還有人被拖欠工資。

離婚是兩性關系最常出現的糾紛。在抽離這個泥潭的前夕,還有很多人在能不能離,怎麼離中奮力掙紮。

購物消費產生的糾紛同樣難以避開,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22 年共受理消費者投訴 115 萬件,解決 91 萬件,食品和服裝是具體商品投訴量的前兩名 [2]。雖然有消費者權益法的保護,但在和商家、客服們對線的過程中,年輕人也難免會感到精疲力竭。

陷入困境的年輕人,只能想辦法接招。

而很多人求學二十多年,想拿起法律武器反擊時,才發現自己竟是 「法盲」。

1

豆瓣「法盲互助協會小組」分分鐘化身法律咨詢現場,而年輕人最常請教的是法律責任的認定。

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可能都會牽扯到一些責任的劃分 ——「快遞丟了,我應該找快遞員還是門店」「房屋漏水,是我要負全責嗎」。

從婚前協議、離婚協議到競業協議,協議成為咨詢中的高頻詞。很多人對協議內容並不了解,就稀裡糊塗簽了一堆,等出了問題才後悔莫及。

仲裁、立案、訴訟這些法律程序相關的問題也常常被年輕人咨詢。看過再多普法貼,但親自開始走法律程序時總會湧現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

而勞動法、民法典和食安法是咨詢熱度前三的法律法規。網友們常常列出 「XX 法第 X 條」 的規定來咨詢是否適用在各類場景中。

維權這條路,真的沒那麼好走

借助法律保護自己的理想總是很豐滿,但現實往往很骨感,當年輕人真正開始捍衞自己的權益時,仍然困難重重。

維權,是一個很容易讓人情緒耗竭的過程。決定維權前,很多人在焦灼的狀態中煎熬著:

持續一周的焦慮,從鬼使神差開始,懊惱,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羞愧,不安,忐忑,焦躁,患得患失,憤怒,無助,極度自我否定,接受,羞愧,不知道還要多久能徹底接受並走出來。

擔心是很多人會出現的情緒 —— 擔心自己的權益能否被保障,也會擔心是否會被報複。

除了擔憂,碰上這些委屈事也讓很多人無法維持情緒穩定:是不是不發火就把別人當傻子呀,我是真的生氣啦!

維權這件事,不爭饅頭也得爭口氣。

然而,不懂如何維權是很多人面臨的首要難題。

1

騰訊財經 2020 年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95 後、00 後作為新生一代,僅有不到三成在遭遇侵權問題時會選擇維權,他們中的 31.8 % 根本不知道在哪裡維權,38.6 % 認為投訴是一個沒有回應的過程 [4]。

艾媒咨詢 2022 年發布的數據也顯示, 48.4% 的消費者個人維權意識一般,還有 14.9 % 的消費者基本沒有維權意識或意識淡薄 [3]。

而在維權中令人窒息的問題更是一環接一環。因為缺少社會經驗,很多人在被侵權時沒有保留證據,最後只能吃 「啞巴虧」。

而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想增加維權經驗值都是件難事 —— 因為實在擠不出時間。 如果你選擇維權,就要做好心理準備 —— 這很可能是一場持久戰。

在豆瓣小組分享的經历中,如果通過投訴來維權,一般在一周到一個月左右,而如果進入起訴階段,則需要等待幾個月甚至更久。面對維權,選擇放棄的網友感慨道 ——

人力、物力、財力,還有最主要的,就是時間,大部分的勞動者都是耗不起的。即使真的耗到了結果,也是身心俱疲。

一位網友在小紅書發布了他历時五個月維權的過程。他在發現買到的掃地機器人涉嫌虛假宣傳後,聯繫商家,根據《消費者權益法》對欺詐行為的規定,經營者需要 「退一賠三」。

然而商家遲遲不回覆,他繼而兩度向購物平臺客服溝通但未得到解釋,去 12315 投訴但商家仍在拖延推脫。在咨詢律師得知要付出較大的時間成本後,他仍選擇了起訴立案。

1

在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時,維權也面臨著重重不確定性,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無法預期何時才能以何種方式得到解決。

還有更紮心的情況是,即使在維權中勝訴,法院判決強制執行,還可能面臨對方無賴或跑路的情形。

還有人顧慮到親屬未來放棄維權,怕影嚮子女考公甘願承受家暴也不起訴丈夫。

較真的年輕人,被逼成了全能型選手

想維權成功,真不亞於历經九九八十一難。

一個成功的維權,需要具備甚麼要素?

我們整理了一份網友分享的历時七個月租房維權成功的經历。他按照程序退房後房東卻扣下了押金,在和房東協商失敗後,他整理了租房期間的各項證據,去基層法院立案。

在開庭的過程中,對方先後拖延、反訴、上訴,但他完整保留了租房期間的合同、與房東的溝通記錄等證據,法院依法判決房東退還押金。除了這些環節,他還舉報了房東的偷漏稅問題。

1

要想維權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這種絕佳 buff 嗎?我們從 12 萬人的分享中,總結了年輕人的維權經驗。

要維權,先得捋清違法事實、違法依據、處罰依據、參考案例、管轄部門、投訴渠道這些部分 [5]。舉證充足是維權成功的關鍵要素,合同、照片、錄音等都可以成為維權憑證。

在維權途徑上,報警是最熱門的選擇,很多人也在積極尋求專業的律師援助。對於一些金額較小簡單明了的案子,並不一定要請律師,當事人可以自己進行訴訟,畢竟律師費也非常昂貴。

除此之外,一些投訴渠道也被頻繁提及,如 12315 熱線、平臺方等。起訴、協商調解、投訴是年輕人常用的維權方式。

1

不到萬不得已,年輕人也不會使出其他招數。

借助媒體曝光,用輿論為自己發聲,讓 「熱搜」 推進維權進展成為一些人的無奈之選。

很多人一提到《1818 黃金眼》的第一反應就是 「快樂源泉」、「業界泥石流」。這檔節目曾報道過推理作家紫金陳維權的新聞,陳先生被忽悠註射了針劑,醫生號稱 「藥到病除」,結果他是越來越痛,腰都直不起來 [6]。

節目一經播出即上了熱搜,網友笑稱為 「刺殺小說家」。然而,連寫高智商犯罪小說的作家遇上這種倒霉事也得借助媒體來維權,更別說我們這些普通人。

把年輕人逼急了,「發瘋」 也會成為一種策略。比如在豆瓣小組中,有人遇到無良商家逼不得已靠發瘋來維護權益 ——

樓主本來就膽子小,精神狀態不穩定,又見到他們對媽媽的態度很不好,於是情緒崩潰大哭起來,手舞足蹈當場發瘋。店裡的人看樓主像個瘋子有點慌了,怕影嚮生意,最終松口退了很少的錢。

如果面對侵權的行為想著忍一忍算了,下一個倒霉蛋還會出現。而認死理兒、硬剛死磕到底,則要忍受繁瑣的投訴流程、付出寶貴的時間精力。但只有反抗到底,不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才能讓社會少一點套路,多一些正派氣象。

如果不是被欺負狠了,誰願意耗費心力在維權上呢?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