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轅固小生
蘇共歷史上的第四位最高掌權者勃涅日列夫在通過政變推翻赫魯曉夫上台後,並沒有讓國家走向開放,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將之前罷黜的斯大林統治時期的一些東西又拿來重新裝點門面,強化專權控制,鉗制思想。在赫魯曉夫為斯大林出台了祕密報告,進行功過評價並徹底清算後,上位者又要改寫歷史,實行「復辟」。
赫魯曉夫時期積極開展了去斯大林化的動作,在一些方面上撥亂反正,糾正了很多歷史錯誤,恢復了無辜受迫害的人的名譽,體現了先進的勇氣和悔改的態度。
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 蘇聯、東歐和亞洲的一些共產主義國家中其共產黨領導發起了從上向下逐漸取消掉此前集中於斯大林本人、其政策和崇拜、推動有限的自由化政策的運動。
1956年2月在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赫魯曉夫對斯大林和斯大林主義進行批評。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停止。在去斯大林化的過程中過去的斯大林派人物被撤職,斯大林時期的嚴密的監視和控制被放鬆,部分反對派人物被平反,蘇聯對其衛星國的經濟要求放寬。在文化上在這些國家出現了「解凍」,在波蘭和匈牙利原斯大林派領導人被推翻。後來戈爾巴喬夫在公開化和民主化的改革中,全面批判斯大林被認為是另一場去斯大林化的運動。
但實際上去斯大林化的作用則非常有限,由於當時的國際形勢蘇聯的「解凍」政策未能深入,此外當時也沒有放鬆或者動搖蘇聯共產黨獨黨統治的意圖。斯大林的繼承人後來也享受部分類似斯大林式的個人崇拜。
赫魯曉夫之後,登台的勃涅日列夫就是斯大林主義的集大成者。他並沒有推翻前任的全部結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有利於鞏固個人權力的「修正」,在不傷和氣的場面中,開始了一波靜悄悄的斯大林化。
勃列日涅夫的策略是對內終止了赫魯曉夫時期的改革步伐,讓蘇聯進入了一個停滯時期。在蘇斯洛夫的輔佐下,勃列日涅夫恢復了斯大林時期的制度,對蘇聯人的意識形態進行了嚴格的控制。控制信息輸出管道,利用媒體傳播符合自身意志的消息,限制新聞自由和媒體獨立,壟斷真理。同時打擊異議人士,保障領導地位的權威性不容置疑。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勃列日涅夫大力提拔自己的親信,利用祕密警察加強對政敵的監視;為了籠絡蘇聯的精英階層,勃列日涅夫還恢復了斯大林時期的紅包制度和高薪制度。更致命的是,勃列日涅夫取消了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二大上制定的「幹部輪換制度」。這在某種程度上鞏固了勃列日涅夫的統治,但是卻葬送了蘇聯。從此,蘇聯進入了老人政治階段,每當政治局開會時,只會看見一些垂垂老矣之人彼此應付著。
在這樣一種體制下,蘇聯社會不但失去了創新和進取的精神,政治精英們還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不擇手段,腐敗問題也從勃列日涅夫時代開始愈演愈烈。勃列日涅夫的身邊人成為了蘇聯腐敗的重災區,比如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爾巴諾夫就是蘇聯人盡皆知的大貪官。然而,在勃列日涅夫的庇護之下,丘爾巴諾夫卻可以高枕無憂。很多人為了巴結丘爾巴諾夫,謀求向上的通道,還主動的向丘爾巴諾夫提供好處。然而,隨著勃列日涅夫的去世,這些腐敗分子的好日子也到頭了,沒能做到潔身自好的勃列日涅夫的家人們也沒能倖免。
勃列日涅夫的女兒加琳娜在丈夫丘爾巴諾夫的罪行暴露後,選擇結束兩人之間的婚姻關係。重新成為單身的加琳娜又與幾名年輕的男性傳出過緋聞,但最後都不了了之。失去了親人庇護的加琳娜染上了酗酒的噁心,晚年更是被自己的女兒送進了精神病院。1998年,加琳娜在孤獨中離開了人世。
對待東歐陣營的盟國,勃涅日列夫實行鐵血政策,出動軍隊,開進坦克,鎮壓了布拉格之春後,正式形成了勃涅日列夫主義,實行國家殖民政策,推行有限主權論。從此之後,各國的奴役程度加深,但反抗卻未曾停歇,暗地裡回潮,風起雲湧。
勃涅日列夫統治的時期,是蘇聯歷史上極為黑暗的時光,僅次於斯大林的肅反恐怖。好在他執政的時間沒有超過前任,而且就在他亡故之後,國際風雲發生了驟變,醞釀了改革的因素。這一切都是在他之前倒行逆施的統治中被催逼出來的反抗力量,終於在十年之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
斯大林給後人留下的遺產戕害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他終究沒有逃脫歷史的審判。而勃涅日列夫的反動行為,就是在效仿暴君之後,要被人民銘記的罪愆。
靜悄悄地迎接黎明來臨吧!人類永遠會走向進步正確的道路,堅定前行。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