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男孩將破爛房「復原」成藝術品,細節令人髮指,網友:這不就是我小時候的家嗎?

假設一個場景:好友兒時居住的院子即將拆遷,這裡傾注了ta整個童年的回憶,而你,想努力幫ta留下這份回憶,你會怎麼做呢?

有人可能會拿著照相機或攝影機各個角度拍照錄像,爭取以相片視頻的形式記錄這裡;

有人可能會拿起畫筆融合自己的感情將這裡封存於白紙之上;還有的人,可能會選擇一種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方式…

比如這名 95後的男生楚亞鵬。

他有一位好友,因為城市建設的原因,從小就居住的老院子不得已要拆遷..

這個院子承載了朋友整個兒時乃至青春的記憶,由於不忍心就這樣讓記憶消散,楚亞鵬決定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將記憶幫朋友永遠保留下來——純手工將老院子按1:50 的比例做成模型:

(朋友被拆的家)

還記得在門口等小夥伴一起上學的那些時光嗎?

還能回憶起在院子玩耍的快樂嗎?

院子如果還住著我們一家的話,這些植物應該會被養的枝繁葉茂的吧…

在漏雨的棚頂下躲雨,那是小時候回不去的傻瓜歡樂時光:

趁著爸媽不注意,偷偷翻牆出去找小夥伴玩的那段日子,是最珍貴,也再也回不來的回憶…

比起拍照,繪畫,錄像等常見的方式,楚亞鵬選擇了「製作微縮模型」這個有些特別的方式:

「模型的效果要比拍幾張照片生動的多,我想朋友以後要是想家了就就可以常看看這個模型吧…」

1997年出生的楚亞鵬來自河南鄭州,曾經就讀於雲南藝術學院的他在大學主修舞台美術設計專業。

由於本身專業的原因,他擁有極強的動手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加深了他對微縮場景模型的熱愛。

其實,製作微縮模型的人並不少,精美,漂亮,美觀…是人們說起這些微縮場景的直觀感受。但楚亞鵬的微縮場景可以說和這些詞沒有什麼關係。

比起精美的場景模型,他更偏愛做一些「街角旮旯」,比如上面的老院子啦,破破爛爛的房子啦,廢棄的設施等等成了他作品中的主角:

比起那些精緻又現代化的場景,他更偏愛「接地氣,有生活氣息,人們容易忽視」的場景,比如很多北方小夥伴兒時很常見的廢棄水塔和磚房:

因為荒廢已久,房前散落著舊報紙等等廢棄物:

散架的車輪,喝完的啤酒瓶,唯一新一點的可能就是地上那一捆還算乾淨的廢報紙:

燒火留下的炭渣證明這裡曾有人生活的痕跡,可能是城市中的拾荒者?也有可能是無依無靠的流浪漢…

旁邊的水塔明顯很久沒有工作了,牆面早已斑駁不堪,牆角下只有荒草還在頑強的生存:

唯一可以感知外界的窗口早就被廢木條釘了起來:

太長時間沒有使用,梯子早已生鏽,爬滿了蜘蛛網:

修井,求子,治病…這裡成了小廣告的集合地:

雖然不可能一模一樣,但你不得不承認,小時候的我們一定會在某座城市的某處角落裡,偶遇這樣類似的場景,調皮點的孩子可能還會跑到廢棄磚房裡來一次「探險」。

那時候,在各大城市積極搞城建的時候。這種荒涼的景象簡直不能再常見,也正是因為太常見,很多人都會選擇性忽視。

但隨著高樓大廈一座座崛起,隨著大小城市都被水泥森林覆蓋,這種極具年代感和回憶感的街角旮旯反倒成了很多人珍貴的「兒時回憶」,可是想在擁擠的城市中再次找尋這樣的角落,已經一件無法實現的事情。

不過我們身邊總會有一些有心人,那些我們忽視的細節,被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比如楚亞鵬。

破破爛爛的水塔和磚房不光是你的兒時回憶,也是他的兒時回憶。

為了留住這份回憶,他用100%純手工的方式製作了這件精細的微縮場景模型。

只需要一枚一元硬幣,就能感受到到底有多微縮:

磚房=四個硬幣那麼高:

整個水塔也就差不多10個硬幣那麼高:

廢棄的水井還沒硬幣大:

現實生活中要費老鼻子勁才能翻過去的鐵絲網,動動手指就能輕易「摧毀」:

推起來要用好大力的推車,同樣兩根手指就能提溜起來:

比硬幣還小的「重金求子」廣告:

「我也很喜歡那種精緻的場景模型,但我更喜歡生活氣息濃厚的和懷舊的場景,因為自己會覺得很親切很自然,更能引起共鳴。

平時在生活中我有個習慣,偶遇或者覺得哪些地方和小場景有意思都會拍下來,這些模型都是按照片製作的。」

(下面這張是水塔模型的原型照片,小哥自己隨手拍的)

正如羅丹那句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可光能發現美還沒什麼用,想要傳播美還需要一定的能力,這兩者楚亞鵬恰好都擁有。

憑藉自己出色的動手能力,他將這些生活之美全部做成了精巧的微縮模型:

從整體到細節,他的作品非常耐看,無論是「巨大」的水塔和房屋:

還是「小巧」的推車和各類雜物:

破損的木門和木板:

這一堆的垃圾更是逼真到「令人髮指」:

往往這樣一件作品製作時長都需要花費楚亞鵬2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場景特別複雜還需要更多時間)。

在找到合適的題材後,他會首選確定作品比例,比如1:40,那就整個按縮小40倍換算好場景中的每個物件:

(超迷你的舊報紙,雜誌和零食袋)

然後進入按部就班的製作階段:找每個物件合適的材料。他常用的材料包括雪弗板,擠塑板,桐木片,硬卡紙和各種膠水等等。

(紙板製作的鐵通)

大致形狀做好後,就是整個製作中最重要的環節——細節刻畫,尤其是小物件的刻畫。

「千萬不能小看這些小物件,如果每個小物件都能認真對待,那麼最終模型的效果會增色不少;不要因為物品多就心情煩躁,要耐心製作,捉住物品的主要特點。」

(經過仔細打磨後的迷你鐵通,桶身上的鐵鏽簡直逼真到無敵)

善於發現美+超強的動手能力+超越常人的耐心和細心,他打造出了不少耐看,有意思且很有意義的微縮場景。

比如在十幾年乃至幾年前在三四線城市還能看到的廢棄汽車修理廠:

從房頂上的鐵鏽和舊輪胎能看出這裡經歷了不少風雨的侵蝕:

廣告牌也因年久失修而斑駁:

透過緊閉的大門,彷彿還能一窺焊接老師傅曾經辛勤工作的身影:

再比如,承載了很多上海人生活記憶的老弄堂:

站在弄堂入口,是最直接能夠感受上海歷史與文化的方式之一:

除了這些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記憶, 楚亞鵬還會努力地用微縮場景幫別人「留住記憶」:比如開頭那座滿載記憶的老院子。

再比如,他有一個5歲的小侄女,古靈精怪,可可愛愛,平時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要楚亞鵬帶著自己去離家不遠處的健身器材小廣場玩耍,這裡的器材有的已經破損,但意外卻成了小侄女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她心愛的「遊樂園」:

(照片拍攝的健身器材小廣場)

一方面因為侄女對這裡的喜愛,另一方面 楚亞鵬也擔心未來的有一天這裡會被拆掉,為了給小侄女永遠留住這片兒時最愛的「遊樂場」,他決定將這裡做成1:40等比縮小的模型:

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這片遊樂園終於可以永遠保留下來了:

無論是花壇裡的花草樹木,磨舊的地面,還是破損的廣告牌,都100%真實還原:

藝術的形式有很多,

但各種形式藝術存在的意義與初衷,

都是為了表達,傳播和留住美與記憶。

記憶會消散,藝術得永存。

當記憶中街邊的的破屋和水塔,

在城市中再也找不到時;

當侄女曾經最喜歡的小廣場,

可能會隨著街道美化消失時;

當傾注了所有童年美好回憶的家和院子,

不得已拆遷時;

還有這樣一個細心的男孩,

選擇用如此特別的方式,

將曾經這些美好永遠的保存下來,真好!

(圖片及上方視頻均由 楚亞鵬本人提供)

‍來源:匠心之城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