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的電視劇《切爾諾貝利》於去年5月推出,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然而一年後,我仍然會偶爾想起一些場景、一些劇情,許多複雜的心情總是難以擺脫。
一般真實事件改編的電視劇,都會稍加潤飾或誇大,從而增強戲劇張力和效果,然而在《切爾諾貝利》中,劇組一切都是盡量還原,追求真實——因為現實就已經夠戲劇化了。

《切爾諾貝利》
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切爾諾貝利》電視劇和真實場景的相似程度能達到多高。
場景對比
- 負責調查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小組的重要角色瓦列裡·列加索夫Valery Legasov由傑瑞德·哈裡斯飾演,看到現實中的列加索夫,是否覺得他被完美詮釋了呢?
- 為了清理屋頂上的石墨塊,一開始,他們派機器人去清理碎片,但無論是德國產的、日本產的、蘇聯為探索火星設計的機器人,在高輻射下都無法工作。

- 於是,他們不得已派了「人」去做這個工作。他們必須在幾分鐘甚至更短的時間內跑上樓頂,清理幾鏟石墨塊,然後新的人來接替他們。他們因此被稱為「生化機器人」。雖然輻射無法用肉眼看見和感知,但他們幾乎立刻感到眼睛的刺痛、滿嘴的鉛味。
- 在屋頂,只要獃上40秒,所接受到的輻射量就是一生所能接受輻射量的最大值。但是他們並沒有防護服,只能自己想辦法。一些工人用幾毫米厚的鉛板做成圍裙套在棉質工作服外,至少可以保護脊柱和骨髓。許多清理者後來死了,其中有28人在1986年當年就死去。
- 當局組織軍用直升機投下近2000噸碳化硼和沙子,來停止反應堆內的鏈式反應。而最終直升機的總運量達5000噸。1個月後,放射性排放量才得以控制在安全範圍內。而在劇裡直升機墜落的畫面,現實中也發生了。
- 當時控制室內的情形。
-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那些礦工們?他們當時是為了挖一條通往4號反應堆的通道,來放置冷卻裝置。瓦列裡·列加索夫曾向工頭說要在6周內完成才不會有坍塌的危險,而其實這項工作預期是需要3個月來完成,但是是這幫無畏的工人們夜以繼日地工作,把工期縮短為6周內。他們也是偉大的「生化機器人」。
- 事後清理和檢測片段。從現實片段中能看出來,當時在切爾諾貝利做清理工作的人們根本沒有劇中的厚重的安全措施,可能只有簡單的一件雨衣,或者甚至甚麼都沒有。


- 在一些小細節上,電視劇也盡量跟現實靠近。





人物

- 瓦列裡·列加索夫 Valery Legasov
列加索夫是庫爾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Kurchatov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的第一副主任,並且是負責調查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小組的重要角色。在他之上的人試圖掩蓋災難的原因和程度時,列加索夫毫不猶豫地告訴其他科學家當時的安全風險,並堅持立即撤離附近的城市普裡皮亞季的所有居民。
後來他在維也納的特別會議上進行報告,報告中對事故進行了深度分析,並誠實討論了悲劇的程度和後果。在切爾諾貝利災難兩周年時,列加索夫在公寓上吊自殺,他自殺前曾在錄音帶中錄下當時未公開的災難真相。
列加索夫的自殺在蘇聯核能工業界引起巨大震撼,尤其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中反應爐的控制棒缺陷被迅速確認且進行更新。
列加索夫去世八年後,由於他為揭露切爾諾貝利真相所做的不懈努力,被俄羅斯總統鮑裡斯·葉利欽授予俄羅斯聯邦英雄稱號。

- 鮑裡斯·謝爾比納 Boris Shcherbina
謝爾比納是一名蘇聯政治家、工程師,曾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石油和天然氣工業建設部部長等職。
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後,謝爾比納擔任處理委員會負責人,他在事發當天飛往基輔了解事態,並趕到了距離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最近的城市普裡皮亞季。翌日謝爾比納下達了疏散所有居民的命令。
在謝爾比納的領導下,核電站的火災被控制,並且在將4號反應堆屋頂上的殘留清除掉後構建了石棺,用以阻止核燃料的輻射。封鎖4號反應堆後,謝爾比納組織了核電站內的工人繼續維持其餘三座反應堆的正常執行,並令募集而來的士兵、工人對周邊地區的輻射進行清理工作。謝爾比納也為安置疏散的居民,建設了一座新的城市斯拉夫蒂奇。
由於謝爾比納多次進入核事故隔離區內部,有觀點認為這損傷到了他的健康並縮短了他的生命。
1988年擔任亞美尼亞地震事件事故處理委員會的領頭人。謝爾比納於1990年在莫斯科去世,享年70歲。

- 亞歷山大·阿基莫夫 Aleksandr Akimov
阿基莫夫是一名蘇聯工程師。在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時任核電站第九組值班主任,負責管理4號反應堆工作班。當時他發現了4號反應堆出現不穩定的現象,認為試驗不安全,反對繼續進行核反應試驗,但被他的上司阿納托利·佳特洛夫拒絕,後者還威脅要解除工作。阿基莫夫便無奈繼續進行試驗。
在反應堆功率急劇升高時,阿基莫夫按下AZ-5(第五級緊急情況)來緊急關閉毒化反應堆,卻導致功率的瞬時驟增,隨即反應堆發生爆炸。
兩周以後,阿基莫夫因為急性輻射綜合癥而逝世。在調查中,他和他的同事受到責備,但後來責備轉向了這次試驗的主管。阿基莫夫也被追授三級勇敢勛章。

- 維克多·布呂漢諾夫 Viktor Bryukhanov
核電站經理布呂漢諾夫於淩晨2:30抵達。阿基莫夫報告發生了嚴重的輻射事故,但反應堆無損,在滅火過程中著火,並準備了第二個應急水泵冷卻反應堆。由於可用儀器有限,他們嚴重低估了輻射強度。在副總工程師佳特洛夫和總工程師的協助下,布呂漢諾夫一直命令操作員添加更多的冷卻水。
根據佳特洛夫的錯誤資訊,布呂漢諾夫繼續否認反應堆堆芯爆炸。淩晨3:00,布呂漢諾夫聯繫了在莫斯科家中的官員弗拉基米爾·馬林 Vladimir V. Marin,以報告事故並向官員保證情況已得到控制。
布呂漢諾夫被裁定嚴重違反安全法規,創造了導致爆炸的條件。他在事故的艱難條件下未能確保正確和堅定的領導,表現出不負責任和無組織能力,被判處十年徒刑;同時因濫用職權被判處五年徒刑。
1991年9月,他被提前釋放。釋放後,他繼續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工作,擔任技術部門負責人。
自1992年8月以來,他住在基輔市,是國有公司的僱員,負責解決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後果。

- 阿納托利·佳特洛夫 Anatoly Dyatlov
佳特洛夫是副總工程師,負責監督導致爆炸的測試。在反應堆功率降至30兆瓦時,他堅持要求操作人員繼續進行測試,推翻了阿基莫夫等人的反對意見,並要求他們嘗試增加反應堆功率。
爆炸後,盡管看到燃料和石墨散落,他仍然認為反應堆是完整的。淩晨5點,他感到不適,並去了醫療部門就醫。
災難發生後,他被裁定「對潛在易爆企業處置失當」,判處10年監禁。不過他在3年後獲釋。他寫了一本書,宣稱糟糕的工程設計才應該為這個事故負主要責任,而不是員工。
1995年,他因心力衰竭去世。

- 尼古拉·福明 Nikolai Fomin
首席工程師福明於淩晨4:30到達4號樓的控制室。阿基莫夫報告說反應堆完好無損,福明不斷要求工作人員向反應堆供水,並將更多的人轉移到第4單元以替代因輻射而無法工作的人。
佳特洛夫離開後,福明命令他的繼任者Sitnikov爬到C單元的屋頂並檢查反應堆。錫尼科夫 Sitnikov在那裡接受了致命的輻射劑量,他返回並向福明和布呂漢諾夫報告反應堆已被摧毀。他們不相信,並下令繼續向反應堆供水。然而,水通過切斷的管道流入工廠的較低層,攜帶放射性碎屑,並導致所有四個區塊共有的電路短路。
後來,在審判前,他精神崩潰,試圖自殺。福明弄碎了眼鏡,並用碎片劈開了手腕。由於福明的精神崩潰,審判推遲了,但他與維克多·布呂漢諾夫和阿納托利·佳特洛夫一起在被判處10年徒刑。和其他人一樣,由於健康原因,他沒有服滿刑,也不清楚他被釋放後發生了甚麼事。

- 柳德米拉·伊格納堅科 Lyudmila Ignatenko
消防員瓦西裡·伊格納堅科Vasily Ignatenko的妻子柳德米拉陪伴著丈夫兩個星期,並看著他因痛苦而死。她當時正在懷孕,沒有理會醫院「不要靠近」的命令。
幾個月後分娩時,嬰兒出生後被診斷出患有肝硬化和先天性心髒病,不久就夭折了。
她後來接受訪問時說:「他們問我為甚麼明知道自己有身孕,仍要去見我丈夫。但是我怎麼能離開他?我以為寶寶在裡面很安全,那時我們對輻射一無所知。」
柳德米拉仍然住在烏克蘭,她從未再婚,但有一個孩子——一個兒子,現在已經20多歲了。

- 瓦西裡·伊格納堅科 Vasily Ignatenko
柳德米拉的丈夫瓦西裡是最早出現在大火現場的消防員之一,他們當時並不了解真實的情況。面對暴露在外的反應堆,瓦西裡和許多同事很快就出現了極度放射病的癥狀,兩周後他在醫院死亡。
柳德米拉說:「他開始變,每天都不一樣:灼傷開始在他的嘴、舌頭、臉頰上浮現,起初幾乎沒有甚麼不同,然後日漸增大。分層地散發出來,如白色薄膜……他的臉色……他的身體……藍,紅,灰棕色。」
「唯一救了我的是,病情發展得如此之快,沒時間思考,沒時間哭泣。那是一間接收嚴重輻射中毒患者的醫院。一個人14天就死了。」
「後來他的皮膚開始在胳膊和腿上開裂,仿佛渾身被燒水燙過一樣。每次他轉頭,就會有一束頭髮留在枕頭上。
「我告訴護士『他快死了。』 她對我說『你期望甚麼?他接收了1600倫琴輻射。而致命量是400。你在他旁邊就像坐在核反應堆的旁邊。』」

- 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 Mikhail Gorbachev
戈爾巴喬夫是蘇聯的第八名也是最後一名領導人。
戈爾巴喬夫因未能立即發布有關這場災難的聲明而受到全世界的譴責,直到18天後,他才終於向世界宣布切爾諾貝利發生了甚麼。
戈爾巴喬夫被廣泛認為是20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獲得了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在內的各種獎項,並在結束冷戰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等。相反,在俄羅斯,他經常因未能阻止蘇聯解體而受到嘲笑,這一事件使俄羅斯的全球影嚮力下降,並引發了經濟危機。
時至今日,現年89歲的戈爾巴喬夫仍在俄羅斯政界活動。
現實總比劇本殘酷
在看劇的時候,我總是暗暗地想著:要是現實並沒有劇裡展現的如此可怕就好了。
然而其實我也知道,這只會是一個幻想——現實和劇裡發生著同樣程度的災難,可是現實卻比劇裡更少防護。
當人們因為災難而死去,這讓人很悲傷,可是並非最動人的時刻;最動人的是:當控制室裡兩名工作人員舉手要到地下去關閉水閥的時候;當屋頂清理人員一批又一批地跑到暴露在那極端危險的空氣裡一鏟一鏟地清理著石墨塊的時候;當最難以受控的煤礦工人們願意去到那裡挖隧道,並且日以繼夜地把工期縮短到本不可能的極限的時候……
而這些第一時間沖到現場的消防員、士兵、志願者,被後人稱為「拯救世界的人」。
他們或許並非想著要拯救世界,然而世界確實是被他們所拯救的。
而我們的每一天,應該都不會經歷這些「英雄時刻」,可是身邊的種種小事,誰又知道是否會在無意中拯救了些甚麼呢。
感謝世界各地那些,願意去釋放善意的人。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