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新華
最近讀凱恩斯的通論,真是大開眼界。
據說,凱恩斯是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一般人很難理解他的思想。當凱恩斯主義政策出現惡果的時候,總是有人辯護說,這其實是偏離凱恩斯主義的結果。有一個故事說,凱恩斯某次參加一個討論會,事後說:在座的只有我一個人不是凱恩斯主義者。無獨有偶,也曾流傳這麼一個說法,說馬克思曾經喟嘆:我自己並不是馬克思主義者。
我以前了解凱恩斯,不是通過原著,而是通過凱恩斯的信徒的轉述。我相信他們真實地傳達了凱恩斯的思想。但是讀了《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之後,我不得不說,我對凱恩斯的確存在很大的誤解。凱恩斯和今天的新凱恩斯主義者的確存在巨大的區別。
一、投資越沒用越好
凱恩斯說:有一件奇怪的事情值得一提。對上述的一些困難,人們頭腦中似乎只有在諸如道路建設、住宅建設等公共投資的場合才會意識到,通常被用來反對政府投資以便提高就業量的理由是它會給將來造成困難。人們不禁要問:「當你為將來數量不變的人口建造出他們所需要的一切住宅、道路、市政廳、高壓電網、供水設備等等之後,你還將做什麼呢? 」不過一般人卻不大容易理解,私人投資或私人從事產業的擴展也會遇到同樣的困難。 (《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第83頁)
凱恩斯對這種投資飽和的「困境 」甚感擔憂。他認為這會嚴重影響就業。他對提高就業提出的建議是:
如果我們的政治家們由於受到古典經濟學派經濟學的影響太大,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那麼建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戰爭都可以起著增加財富的作用。 (《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第99頁,宋韻聲譯,華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為什麼金字塔是一種好辦法呢?凱恩斯說:
古代的埃及,具有雙重的幸運,這無疑完全歸功於如同神話一般的財富,它是人們從事兩種活動的結果(建造金字塔和尋找貴重的金屬),又由於這兩種活動的成果能不以被消費的形式來滿足人們的需要,所以它們不會由於數量多少而降低其效用。中世紀人們則修建教堂和做道場。對於死者來說,兩座金字塔、兩次道場帶來的利益將兩倍於一座金字塔和一次道場。然而,在倫敦和約克郡之間修建的兩條鐵路都不是這樣。 (《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第100頁)
在凱恩斯的理論體系裡,投資越沒用越好。一旦投資有用,收益遞減規律就會抑制投資。
今天的新凱恩斯主義者與此區別很大。雖然他們贊同政府刺激經濟,但他們也表達了對政府投資的低效和浪費的擔憂。他們只是玩笑般地提到凱恩斯的「挖坑再填上 」理論,沒人真的主張政府這麼幹。他們認為,政府還是應該從事一些多少有點用處的投資。很顯然,他們偏離了凱恩斯的原意。我懷疑他們中的很多人跟我一樣,並沒有讀過原著。
投資,只有能帶來收益,才能促進經濟發展。沒有收益的投資不叫投資,叫浪費。如果政府把本來該被民營企業建造工廠的資源,用於建造金字塔,政府也會僱傭很多工人。在短期看,建造金字塔和建造工廠帶來的繁榮程度是一樣的,這也恰恰是畸形繁榮期人們發現不了問題的原因。但是,真正的區別在建成之後。金字塔建成之後,沒有任何新財富產生,而工廠建成之後,卻會源源不斷地創造新財富,為新的投資提供條件。凱恩斯的目光被金字塔擋住了,沒能看到塔後的東西。
甚至,政府投資可以顯得比正常投資更繁榮。因為,有很多資源正在生產之中,而其它的配套資源尚未完備,於是工廠暫時還不到修建的時候。這時候,如果政府把這些待用的資源用於建造金字塔,短期看,「資源閒置 」確實被消滅了,社會也顯得更繁榮。這也就是當前的刺激政策所起的作用。但是它是以犧牲真正的繁榮為代價的。
二、對名義利率痴迷
凱恩斯也了解奧地利學派的一些概念。如,資本品、消費品、迂迴生產等。凱恩斯認為,有必要採用效率較低的迂迴生產結構,目的是保障就業。除此之外,凱恩斯對奧地利學派似乎所知甚少。在他的經濟周期部分,他沒有提到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周期理論。他只有一次提到米塞斯、哈耶克,用的是嘲諷的口吻。他說:
米塞斯教授有一個奇特的理論,我認為,已為哈耶克教授和羅賓斯教授所採納。 (《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第149頁)
凱恩斯強調消費對投資的刺激,反對「過度 」儲蓄。他沒有意識到,人們儲蓄實際是降低了投資成本,同樣是刺激投資的,這也正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堅實基礎。只有通過儲蓄降低投資成本,才能提高效率,才能持續不斷地投資,而通過擴大消費刺激的投資,將很快被消耗光。
但是凱恩斯也是矛盾的。他並不是反對降低投資成本,只是他沒有理解儲蓄對投資的意義,沒有理解自然利率和名義利率的區別。自然利率是對人們真實的儲蓄比例的反映,名義利率則是改變貨幣的名義使用成本,其隱性成本由他人承擔。凱恩斯主張降低名義利率來降低投資成本、刺激投資。他說:
由此可見,經濟繁榮的補救辦法,不是較高的利息率,而是較低的利息率。因為低利息率或許還能將繁榮持續下去。對經濟周期的正確補救辦法,不是要取消經濟繁榮,使我們永遠處於半衰退狀態,而是要取消經濟衰退,使我們永遠處於接近繁榮的狀態之中。 (《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第247頁)
凱恩斯沒有理解,降低名義利率並沒有增加任何真實資源,人們對真實資源的儲蓄還是沒變。但是降低名義利率卻虛構出「成本降低 」的假象,正是這一假象造成了大量錯誤投資出現。降低名義利率,其實是給錯誤投資以機會,同時卻剝奪正確投資的機會。這不會帶來永遠的繁榮,只會帶來巨大的災難。
由於凱恩斯對貨幣的名義利率如此痴迷,他贊同重商主義,要為重商主義翻案。他認為,重商主義鼓吹的貿易順差,讓國內貨幣增多,於是利率降低——投資成本降低——刺激投資——經濟繁榮。他沒有意識到,重商主義導致貨幣增多,雖然名義利率降低,但卻讓真實資源更多流出本國,價格上升,真實投資成本其實反倒上升了。中國的情況恰好說明了這一點。伴隨2.4萬億外匯儲備的,是驚人的資產泡沫。羅斯巴德說,凱恩斯主義者無法同時思考兩個方面以上的問題,正此之謂。
(順便說一下,凱恩斯非常贊同「儲藏貨幣 」有害論,只是他更進一步。一般的人認為,物價下跌將導致儲藏貨幣愈演愈烈,而凱恩斯則認為,哪怕不是愈演愈烈,只是小小的儲藏,也是很有害的。里德說物價下跌有害論者是凱恩斯主義者,很有道理。他們之間的確是知音。)
今天的新凱恩斯主義者,很少有人會反對自由貿易、贊同重商主義吧?雖然他們很多時候對自由貿易並不太理解。
三、凱恩斯也憤怒
凱恩斯非常推崇一位「先知 」,這個「先知 」叫格塞爾。格塞爾的信徒經常寄書給凱恩斯。格塞爾寫過一本書,叫《經由自由土地和自由貨幣達到的自然經濟秩序》,凱恩斯對這本書很讚賞。這個書名是不是很奧派?莫非凱恩斯也贊同奧派的核心觀點?且慢!
格塞爾的「自由貨幣 」,是指通過加印貨幣,使貨幣不再受利率的桎梏,最好是讓利率降到零(凱恩斯說費雪對這個方案也深表讚許)。格塞爾的「自由土地 」,是指土地國有化。至於格塞爾的「自然經濟秩序 」,我就不知是個什麼東西了。
在《通論》中,凱恩斯多處表達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同情,和對「自由放任 」的鄙視。馬克思指出了資本主義「有效需求不足 」,並且也反對「自由放任 」。雖然和「自由放任 」如此對立,但凱恩斯和奧派,有一些有趣的、表面上相似的地方。
比如,奧派主張恢復古老的智慧,奧派所指的古老的智慧是重視儲蓄之類的。凱恩斯也主張恢復古老的智慧,他的古老的智慧是重商主義之類的。
又比如,奧派對凱恩斯式的理論很憤怒,認為這是為政府權力張目,而由於凱恩斯的理論有利於官員的利益,所以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凱恩斯對「自由放任 」同樣很憤怒。他攻擊李嘉圖的學說,因為李嘉圖反對「有效需求不足 」。他說:
它還為資本家的自由企業辯護,因此又得到了當權者身後在社會上佔有支配地位人士的支持。 (《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第26頁)
不知道如果今天的新凱恩斯主義者認真讀一下凱恩斯的原著,還有多少人會相信他。我相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其實只是盲目地為自己找了這面旗幟,只因凱恩斯的觀點和他們部分相似。另一方面,我也相信,也會有很多人讀了凱恩斯的原著之後會變得更激進,沒準也會贊同「越浪費越好 」、贊同零利率、反對自由貿易……還好,真正讀原著的人並不多。
我的確見過有人讀完《通論》,卻仍然是凱恩斯主義者。我現在才知道他付出了多大的艱辛。
來源 私產公號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