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階段,如何做好個人防護丨硬核生存指南

後疫情階段,如何做好個人防護丨硬核生存指南

文:南洋富商

1、進入了倡議復工階段

隨著湖北解封,全國感染人數持續低增長,意味著全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促復工階段。

這意味著以後很長時間,你在新聞上都看到零新增的數字。偶爾或許會新增一二個,也都是境外帶來的。本土的,應該都是零新增。

這個階段,或許可以稱之為「後防疫階段」。

是否大家從此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了呢?

當然不。張醫生告訴我們:從現在到年底,大家絲毫不可放鬆,否則會前功盡棄。

我們沒有能力去管別人。但是我們應該有能力保護自己。張醫生說: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洗手,這方面做得非常好還感染的,還沒見過。

2、理髮店和餐廳都是高危區域

有些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如果大家防護都做得好,根本不需要封城。之所以各國都要強制隔離和封城,就是因為普通人沒受過醫學訓練,他們的自我保護非常不到位。

在理髮店,我看資深理髮師給一個老人理髮。理髮過程中,二人都沒戴口罩。理髮師和顧客的頭部距離只有三十厘米,還一邊理髮一邊說話。

理髮師給顧客洗頭,用的是同一條毛巾,而不是每個顧客換一條毛巾。

刮鬍子的時候,理髮師用手緊密接觸顧客的臉。每次理髮刮鬍子後,理髮師也沒有洗手。

一個理髮師一天會接觸多少顧客?如果有一個顧客是傳染源,會帶來多少感染?

這個理髮店的理髮師所做的,都是他日常每天都在做的極其熟練的動作。如果你讓他做各種防範,戴著口罩護目鏡給人理髮,與病人保存距離,每次換新毛巾,戴著醫用乳膠手套給病人理髮刮鬍子,他可能會非常不習慣。

所以,理髮店其實是一個傳染病高危的地方。如果你去理髮,建議先在理髮店門口看一會兒,看看理髮師是怎樣理髮的,確定是否安全。

另一個需要避免的地方是餐廳。餐廳是一個封閉空間,基本上不通風。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都沒法通風。

有人說,大商場裡面的餐廳有中央空調,可以通風。

但是,這正是最需要避免的。中央空調是交叉感染的一個主要來源,遇到疫情都會關掉,甚至連風口都會封掉。

大商場裡面,無數人封在同一個密閉空間,空氣裡的病毒密度,比空闊地帶高幾個數量級。這次疫情,許多大商場是重災區。

你在餐廳吃飯,必須面臨最頭疼的問題:你沒法戴著口罩吃飯呀。

若是吃酸菜魚、川味火鍋,還很容易導致咳嗽打噴嚏。

所以,你我這樣膽小而惜命的人,還是在家裡吃飯比較安全。不僅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你我都可能自己無症狀,即使感染也不知。

病毒檢測是有嚴格限制的,不是誰都可以檢測的,所以你也沒法準確判斷自己的情況。同樣道理,別人也一樣。

3、口罩攻略依然重要

某社區工作者,戴著口罩挨家挨戶上門給群眾服務。他的口罩罩住了嘴,鼻子卻露在外面。他就這樣一路走來,直到在一家門口,屋主是個護士,告訴他口罩沒戴對,他才明白。但是,他已經這樣戴著口罩挨家挨戶走了很多戶了。

到底有幾個人會正確佩戴口罩?以前日本有人做過一些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人不會正確戴口罩。

在一些救災意識和衛生普及水平遠不如日本的國家,會正確戴口罩的人更少。

或許你還記得一張不算太老的老照片:在某次湖北省的發布會上,主要的幾個負責人竟然沒有一個正確佩戴口罩。

意大利代表團接受中遠集團接受物資現場,佩戴水平依舊感人(圖源:@藍衣軍團1982)

這些人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在疫情極其嚴重的地區,都是負責防疫工作的。他們不會正確戴口罩,你覺得普通市民會比他們強多少?

我曾問一個戴口罩只罩住嘴巴的大爺,問他為何不把鼻子也罩住。大爺說:鼻子罩住了不好呼吸。這事讓我覺得有必要把口罩改名字叫「口鼻罩」,免得望文生義,以為鼻子不需要罩。
要指望普通人正確戴口罩,是很難的。一旦集市恢復正常,公交重新擁擠,商城再次繁榮,是否會出現第二波反彈,我不敢說。

我們管不了別人,至少可以管好自己。空闊處不戴口罩「不要浪費口罩」,人群裡戴醫用口罩,在公交車之類的密閉空間戴更好的KN95或KF94口罩。

用過的口罩也不要扔。留著消毒了放著備用。雖然現在看起來似乎口罩很充足,甚至有人準備處理囤積的口罩了。但是你要想到這是停擺二個月以後情況。一旦復工開學,每個人每天用二個口罩,中國一天得用掉二十億,那時候口罩真的還有那麼多嗎?

美國總統特朗普剛剛號召大家口罩可以重複使用。不要嘲笑美國,美國這種超級大國,一旦動員起來,無論生產航母,還是生產口罩,都不是普通國家能比的。

無論別人怎麼樂觀,或者自我感覺良好,甚至嘲笑別國做得不好,你不要因此喪失警惕。

要做好幾點:正確戴口罩。戴好口罩照照鏡子,摸摸鼻梁的金屬條是否嚴實,再檢查口罩帶是否夠緊——這是極其容易疏忽的地方。如果口罩帶不夠緊,打個結就緊了。偏緊一點的口罩或許讓耳朵不舒服,但是讓你更安全。

戴好口罩,呼氣,看看呼氣時口罩是否鼓脹,再吸氣,確定是否有漏氣。

4、動作鏈分析到每個細節

日本人做過一個研究,看看家人之間的傳遞。某個人手上沾染一些熒光物質,很快就傳遞到其他家人身上。

普通人沒有受過感染科醫生的那種訓練,即使天天洗手,也是會有很多遺漏的。這關係到操作流程的問題。

在工廠,操作機器有非常嚴格的操作規範。我們可以參照工廠安全操作的做法,研究一下自己在家裡是否做到接觸性的安全防範。

你一回家,拿出鑰匙打開樓下單元樓的防盜門鎖,拉開防盜門。這個過程中,你的手碰到了扶手。這個扶手一天不知道被多少人用手摸過。這扶手是不鏽鋼做的,病毒可以在光滑不鏽鋼表面存活二天到三天。

你的鑰匙插入鑰匙孔,那個鑰匙孔也是無數鑰匙插過。別人開鎖的時候,鑰匙也是沒消毒的。每把鑰匙都是被人親手摸過的。你回家洗過鑰匙沒?

你回到家,脫下衣服,但是房間小,沒地方扔,於是往床上一扔。這衣服,在公交站座椅坐過,在地鐵座椅坐過,在公交車的扶手鋼管上靠過。你每天回家就換洗外套嗎?

你的鞋子放在房間裡。鞋底有泥土,這泥土是大地的最上面一層,所有空氣中病人咳嗽、噴嚏和說話噴濺出來的飛沫,最後都會掉下來,落在最上面一層泥土。別人咳嗽吐痰,是脫掉口罩吐在地上的。你的鞋底消毒沒?

你回家洗完手才脫外套。但是這衣服本身並不乾淨。即使你把它掛在角落或者扔洗衣機裡,你的手也碰到了衣服,你有沒有再次洗手?

我之所以想到這點,是因為抗疫一線醫生說,醫生脫防護服經常會一不小心就會碰到不該碰的地方,所以他們操作時要同事協助觀察,若是看到你的動作不規範,就會提醒你剛才碰到哪個不該碰的位置,需要清洗消毒。尤其是精疲力盡的時候,醫生也是會疏於防範的。

日常非常需要注意的地方,還有公交車和地鐵扶手。你幾乎不可能不接觸。但是,你下車後有沒有及時洗手,或者至少在吃飯、摸臉、揉眼睛前洗手?

復工後,大多數情況你應該可以和同事保存距離,防火防盜防同事。

如果你把自己的每個動作都仔細分析一次,就會發現很多地方都疏忽了。

其他人也不會比你更好,他們也會疏忽。所以 你不能指望大眾的防範已經到了無懈可擊。

病毒不會從你防範最強的地方感染你,總是在你忽略的地方入侵。這就是木桶效應——木桶能裝的水量,是由短板決定的。

5、後疫情階段,不要放鬆警惕

通過這樣的觀察、分析、思考,你就會發現全社會對病毒的防範,依然是非常粗糙的。很多看起來轟轟烈烈的努力,都會被普通人漫不經心的行為細節瓦解。

只要還有人群聚集,只要還有人群流動,全人類依然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只要世界上還有一個地方依然疫情流行,全世界的人類就不會真正安全。

現在我們取得的成效,是以嚴格隔離和經濟停擺為代價的。一旦恢復正常,恐怕很多人會放鬆防範,或者可能他們到現在也沒有學會嚴格的個人防範技能。

所以,第二波捲土重來也是可能的。那時候,迫於經濟壓力,各國都會更難承受經濟熔斷帶來的的崩潰,即使面對疫情再次肆虐,也只能咬牙復工。

也許風平浪靜的零新增下面,總會有一些我們不曾意識到的暗流。過度防範或許在別人看來是可笑的,但是我們並沒有什麼損失,只是被別人嘲笑杞人憂天而已。你養成的謹慎和周密的習慣,會在很多時候幫助你,因為某些習慣和技能,不是臨時可以訓練出來的,要靠長期養成。

記住一句老話:樂觀的人通常活得更開心,而悲觀的人更容易活下來。

你願意做個樂觀者,還是悲觀者?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