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季默
導言
兩點聲明:
1、本文基於媒體調研和非媒體調研,媒體調研包括紙質文檔和網絡資料以及某些組織的官方網站。
2、本文以資料事實、資料數據和敘事邏輯為寫作基礎,表達個人看法,不涉及其他,特此聲明。
本文的重要參考資料有:
1、奧薩馬·本·拉登的元配妻子納瓦依·本·拉登和拉登四子奧瑪·本·拉登合著的《本·拉登傳》。
2、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六隊,參與「海王星之矛」行動,擊斃本·拉登的海豹隊員馬特·比索內特(筆名馬克·歐文)和記者凱文·默勒撰寫的《艱難一日:海豹六隊擊斃本·拉登行動親歷》。
電影海報中三角形院落為拉登在巴基斯坦阿巴塔巴德市比拉爾鎮價值100萬美元的住所
馬特·比索內特曾因此書遭到美國國防部的指控,認為他違反了退伍前與國防部簽署的保密協議,最終雙方達成和解。
此後該作者還擔任了《獵殺本•拉登》電影的顧問,該片最終拿了第85屆奧斯卡的一個獎項、4個提名。
中央情報局網站上拉登住所的衛星圖
中情局人員拍攝的拉登住所院牆高度和人體比例示意圖
3、不重要的佐證資料有:美國現任總統唐納德·川普的個人推特。
一、「拉登沒死」是拙劣的陰謀論
很多重要媒體和自媒體都報道了本拉登沒死,死的是替身,擊殺本·拉登海豹小組已經被集體暗殺,奧巴馬給了伊朗1520億美元封口費,甚至連當時拉登妻子跟海豹隊員的講話都還原的活靈活現:「她(拉登)的妻子對我喊『不要開槍,他是替身!』」
我以前曾經說過:即使事實無法還原,但邏輯總是亘古不變,所以:
1、作為拉登的妻子,彼時彼刻會不會為了挽救一個替身的生命而背叛拉登?即使她真有這麼善良,那她不擔心拉登回頭就做了她?
2、奧巴馬有沒有不經國會批准就動用1520億美元的權力?川普閱兵費用從9200萬美元被國會砍到3000萬美元,尼克松拿不出「水門事件」給屬下的封口費,被屬下爆料後不得不下台,川普倒是很想給胡安·瓜伊多更多支援干翻馬杜羅,可是哪裡有那麼多錢?國會不會允許他拿著納稅人的錢大手大腳。
幾億美國人雞蛋裡挑骨頭、防賊一樣防著白宮,有些人真以為美國總統是權傾夜郎國的半島少主?未免高抬了美國總統又小瞧了美國治肚。
3、國內媒體版本是川普在13號發推,證明本·拉登沒死,但是我把老川的推特翻到了10號,也沒發現這條推文。
我的觀點:「本·拉登沒死,死的是替身」,應該是假新聞,原因很簡單,直接證據有:
①無論奧巴馬還是希拉里,都沒有就此事發表任何講話,而如此嚴重的「罪行」,美國司法部門居然沒有拘捕或者調查奧巴馬、希拉里、拜登、約翰・布倫南(前CIA局長)和萊昂·帕內塔(前國防部長);
②無論美國還是中國,沒有任何正規媒體跟進報道;
③川普推特並未見到此推文——如果有確鑿證據,以川普的作風,拜登又是他的競選對手,他豈能放過?
間接的深層邏輯分析:給敵對國(伊朗)1520億美元這事兒一看就是極其拙劣的謊言——兩黨制衡、三權分立的美國,總統根本無法一手遮天,何況國會裡還有反對黨?
陰謀殺害本國軍人是極為嚴重的叛國罪,除了恐怖分子,沒有任何一個政客敢在美國如此嚴密的制度之下犯這個大不韙,最輕最輕,也得吃很久很久的牢飯了。
「擊殺本拉登」,從作戰計劃到新聞發布,再到後續海豹隊員的親歷記出版,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邏輯閉環,順推倒退都有證據、證言和證人可以查詢資料。
而「拉登沒死、幹掉海豹隊員」,無論哪個環節都經不起推敲:出賣情報給伊朗,這期間得動用多少人?奧巴馬、拜登不可能自己去,肯定有中間人,而花1520億又要動用銀行或企業,還要經過國會批准,滅口計劃則必須有軍方人員的參與……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等待他們的都將是手銬。
這和當年說9.11是美國政府的陰謀如出一轍,而且當年的9.11陰謀論,比「拉登復活論」邪乎多了:不僅給出了極為具體和詳盡的細節還原,還寫成了書,還拍成了電影《脆弱的變化》,至今還有人在9.11遺址散發「9.11是白宮陰謀」的小冊子。
但相信的人有多少?
美國真想發動打擊ysl的戰爭,找什麼樣的藉口不行?摧毀一棟地標還不夠?還得兩棟?犧牲一架飛機還不行?還得搞死四架飛機上的人?
真搞這樣一場陰謀,估計比真的發動一場這樣的恐怖襲擊困難要大得多:其保密工作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兩棟大樓和四架飛機上有多少美國人?真要預謀搞死這些人,一定會有參與這場陰謀的人通知自己的親屬那天不要坐飛機、不要去上班,這不就露餡兒了?
基辛格說:美國政府沒有祕密,因為美國人從來不信任他們的政府。
我覺得這可能是美國的絕招。
二、拉登怎麼死的?
(一)、拉登和他的戰友針對美國的「聖戰」
長久以來我發現,作為外國人,基本上是你怎麼罵美國、罵他們的領袖都沒事,但你別打美國人,更別殺美國人,因為打你不一定打得過:美國的尚武精神非常盛行,原來我手下那些菜鳥兄弟,去了美國又是跆拳道又是拳擊,還玩兒射擊,再回國的時候我基本上都打不過他們了。
至於殺美國人,從本·拉登到巴格達迪,榜樣就在那兒放著,我也不說啥了。
所以自從拉登宣稱對9.11負責起,他的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握著那隻表的手,是美利堅聯邦政府。
我對拉登公然宣稱他對9.11事件負責這種做法是肯定的:他這樣做不至於讓美國遷怒於其他穆斯林。
我們的故事可能會稍微長一點兒,但我保證你能看到很多在其他公號看不到的資料。
事實上拉登並不是第一個對美國本土發起襲擊的穆斯林。
第一個對美國本土發動攻擊的穆斯林是阿卜杜勒·巴西特·馬哈麥德·阿卜杜勒·卡裡姆,後來他化名拉米茲·優素福,於1993年2月26日租了一輛排量5.4升的福特·伊克諾萊恩中型廂式貨車,滿載一車自製的高爆炸彈開進了世貿中心巨大的地下停車場。
這個車型是新款,示意大小,但優素福開的什麼車型我不知道
優素福原本打算在炸彈裡加入劇毒的氰化鈉或者放射性物質,以使整個下曼哈頓地區都受到放射性污染,但因為氰化鈉和放射性物質的運輸有難度,所以優素福退而求其次,經過精密計算後將車放在車庫南邊一個角落裡,這樣一座塔樓倒塌後,會砸倒另外一座,兩座塔樓裡約有五萬人工作,加上遊客和周圍的建築群,優素福希望這次爆炸能造成25萬人死亡。
優素福點燃了4根20英尺(6.09米)的導火索,然後逃往卡納爾街以北的一個月有利位置,打算在那裡看著巨塔倒塌。
優素福的炸彈炸穿了6個樓層的結構鋼材和水泥,從車庫下的PATH地鐵站到車庫上的萬豪舞廳,再到一英里之外愛麗絲島上的遊客,都驚恐地以為發生了地震。
這次爆炸造成6人死亡,1042人受傷,醫院收治的傷者達到美國歷史上自從內戰以來的最高紀錄。
時任聯邦調查局紐約區主管的劉易斯·斯基利羅看著寬達240英尺(73.1米)的炸坑目瞪口呆,他對一位結構工程師說,「這座建築將永遠屹立不倒」。
不倒?不倒是因為拉登沒出手。
我們的主角奧薩馬·本·拉登1957年出生於沙特阿拉伯的利亞德市,在家裡15個孩子排行第11,他父親穆罕默德·埃瓦德·本·拉登從事建築業,是億萬富翁,拉登的母親艾麗婭·加南來自敘利亞,是拉登父親的第10個妻子。
父母離婚時拉登10歲,所以他是和繼父的4個孩子一起長大的,拉登記憶力驚人,很小的年齡已經能記住整本《古蘭經》,在他高中時接觸到宗教激進主義,與此同時開始留鬍子。
拉登18歲和堂妹結婚,1976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拉登趕到阿富汗,聲稱要對抗蘇聯的侵略,因此有時還能得到美國的援助,1989年戰爭結束,拉登認為自己在「戰勝侵略者」的偉大聖戰中居功至偉。
1992年因為公開反對沙特政府拉登被驅逐出境,他來到了蘇丹,一年後他成立了「al-Qaeda」,阿拉伯語就是「基礎」或者「基地」。
1996年,是拉登發動針對美國的「聖戰元年」,他策劃炸毀了沙特的一輛卡車,殺死了駐紮那裡的美國士兵,迫於國際壓力蘇丹政府流放了拉登,於是他到了阿富汗,並得到了塔利班的庇護。
到了阿富汗的拉登,在一個山洞裡向美國宣戰,他宣稱:
「由於你們在我們的國土上耀武揚威,對你們進行恐嚇是我們的合法權力,也是一種道德義務」。
並對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威廉·佩里隔空喊話:「威廉,我要告訴你:這些年輕人熱愛死亡,就像你熱愛生命一樣……他們不會要你做什麼解釋,他們會大聲喊道,我們之間沒有解釋的必要,只有殺戮和斬首」。
1998年拉登策劃轟炸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的美國大使館,造成約300人死亡,2000年基地組織炸壞了亞丁灣港口的美國「科爾」號驅逐艦。
再然後就到了2001年的9月11日。
參與9.11的19名年輕人,其中很多人有技術、有才能、受過良好的教育,在西方過著舒適的生活,但拉登成功地激發出他們心底的「羞恥感」:
「這種失落和痛苦已經降臨在我們身上,所有的羞恥都因為我們拋棄的真主好他的聖戰。」
「真主使你們陷於卑劣的困境,直到你們成為真正的戰士。」
最後,拉登將《古蘭經》第四章中的一段話重複了三次
「無論你們在什麼地方,死亡總要追及你們即使你們身處高聳的堡壘之中」
「高聳的堡壘」=世貿雙塔。
世貿廢墟,圖片來源:《基地組織與9.11之路:末日巨塔》
但廢掉雙塔,只是拉登伊斯蘭偉大復興計劃的第一步,根據《本·拉登傳》的記載,拉登最終的目的是:
讓中東徹底擺脫西方干涉,推翻阿拉伯國王和獨裁者的統治,代之以宗教領袖來統治那個地區。
在成功改變中東的面貌後,下一步的任務就是改變整個世界的面貌:讓全世界都信仰伊斯蘭教。
拉登對美國的仇恨是深入骨髓的,拉登的演講口才也是一流的,加上他擁有巨大的財富和豐富的戰鬥經驗,所以很快在在伊斯蘭世界確立起自己的組織的地位。
拉登指著地圖告訴年輕的穆斯林:「美國是世界上唯一有能力做世界警察、控制整個世界的國家,他們的足跡已經遍布世界每個角落,他們的目的就是毀滅我們伊斯蘭社會。」
拉登的領導班子經常給年輕人做演講,他們告訴年輕人:以色列人射向巴勒斯坦的每一粒子彈都是美國人提供的,美國是扣動扳機的手,以色列是手套……
拉登是執行力很強的人,對他的士兵進行嚴格的訓練,士兵們早上起來要先做禱告,然後吃只有煮雞蛋、麵包和茶水的早餐,訓練到午後一點,他們有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然後繼續訓練到下午六點,可以享用米飯和蔬菜,偶爾會有金槍魚罐頭,吃完飯所有的人必須參加學習,學習聖戰的重要性和對美國的口頭討伐。
拉登的兒子在《本·拉登傳》裡敘述:士兵們睡在條件很差的小土屋裡,衛生很差,黑暗的小屋裡氣味兒很重,他偶爾能看到有的士兵去河邊洗衣服,他留意到這些年輕人都很結實,但身上很瘦。
拉登規定:
所有加入基地組織的人必須使用假名,嚴厲禁止跟任何人講自己的真名和自己的過去,要「忘記自己的過去」,這樣一旦有士兵被捕,也將無法泄露組織的機密。
這也是美國軍隊很難追蹤到基地組織成員的原因。
在拉登的隊伍裡,士兵們最大的榮耀就是成為拉登的司機,如果有人為拉登當過司機,那麼不僅是他本人的榮耀,也是他整個家族的榮耀。
但拉登是沒有固定的司機的,拉登最常的出行方式是:他會突然走到一個他信任的士兵面前說:你!開車送我去坎大哈,或者:你!送我去訓練營……
所以沒人知道拉登什麼時候要去哪裡,由誰擔任司機。
和拉登的軍隊相比,擊殺的他的海豹六隊(United States Naval Speica Warfare Development Group,通常稱為DEVGRU)的訓練營最基本的基建要求是必須可以防導彈襲擊。
而海豹成員的訓練科目和訓練器械,以及營養配給,是這些聖戰士永遠無法想像的模樣,在海豹六隊的軍械庫門口有一條標語:你來夢想,我來實現。
《艱難一日》的作者不僅是出色的海豹隊員,也是個槍械迷,他說自己第一次走進海豹六隊的軍械庫,宛如進入天堂。
而參加擊殺拉登的24名隊員,他們每個人僅僅配備的頭盔上的夜視儀,就價值6.5萬美元,還不算其他裝備,24個6.5萬美元是多少?所以打仗肯定是打錢。
這種4個鏡筒的NVGs視角可以達到120°,幾乎沒有死角
但是儘管雙方實力極不對等,但給外界的感覺一直都是拉登占上風,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則灰頭土臉。
這是為什麼?因為拉登可以隨便殺人,美軍不行。
在《艱難一日》的敘述中,作者提到他們在阿富汗執行抓捕武裝分子任務時的無奈:按照白宮規定,他們必須先包圍武裝分子的住所,然後用大喇叭喊話勒令其中的人出來,隨後進入房間搜索,只有搜到武器才可以實施逮捕,但這些人在幾天後都會重獲自由。
所以海豹隊員之間有時不滿地開玩笑說:下次執行任務會不會改用玩具槍和橡皮子彈?
按照他們的以往的做法,會深夜潛入對方的住所,直接抓捕,連同武器一起押送回去,但是白宮不許,白宮認為這種做法是「侵犯人權」,會被國際社會譴責,畢竟他們只是武裝分子,不是職業恐怖分子,至少在對方沒有對美軍直接發動攻擊之前,不可以採取有殺傷性的行動。
面對拉登,也面臨這一情況。
比如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建議使用B-2隱形轟炸機,這樣就可以避免地面部隊不進入巴基斯坦,以免落下侵犯對方國家主權的話柄。
軍方技術人員建議使用32枚2000磅的激光制導炸彈,持續90秒的速射,炸彈將會穿透到地下30英尺深的地方,以防院子裡的建築有地堡。
但是這樣可能會造成周圍無關人員的傷亡,而且很可能無法找到可以識別的遺留物。
一句話:必須證明目標就是拉登本人,而且不能傷及無辜。
於是最終有了「海王星之矛」計劃。
(二)、「散步者」走到終點
拉登在本計劃中的代號是「散步者」。
有時我想,拉登、巴格達迪等人濫殺無辜,怎麼還會被孔教授等人奉為「英雄」?一個大學教授的認識都是如此,何況其他人?
而拉登呢,殺了那麼多美國人,自己的目標實現了嗎?靠他這種技術手段和襲擊規模,什麼時候才能殺光美國人?什麼時候才能實現他「讓全世界信仰ysl教」的偉大理想?
現實情況是:自從9.11之後,拉登就一直像老鼠一樣躲著美軍,深居簡出,連垃圾都不敢拿出去倒,而是在院子裡燒掉,而他的家人也不和其他人接觸,自己最大的活動範圍就是在院子裡散步,而且要搭起涼棚遮擋……
殺死那麼多無辜的人,他的靈魂得到救贖了嗎?殺死那麼多無辜的人換來這樣的生活,而這樣的生活,是拉登喜歡的嗎?又為自己的妻子和兒女帶來了什麼?
還有就是,白宮到底是想活捉拉登還是擊斃拉登?
擊斃的話就是軍事行動,活捉的話必然就是政治事件,只要拉登活著,他就是msl的圖騰,而美國的司法程序會讓拉登再活很久,也必定給他上法庭辯論的機會,搞不好輿論就能翻盤,也會激化美國和ysl世界的矛盾,很可能引發更多針對美國和美國人的恐怖襲擊。
還有一個細節是:五角大樓官員在交代任務時曾要求海豹成員活捉拉登,被隊員質疑:我怎麼知道他不會拉響炸彈背心?該官員又要求海豹成員迫不得已開槍的話不得射擊面部,以免辨認困難,也被質疑:射擊身體的話,對方身上有炸彈背心或者防彈衣怎麼辦?而射擊腿部不能保證對方喪失還擊能力,那麼等他還手還是同歸於盡?
由此看來,無論從美國角度還是拉登角度出發,這次任務的結局只能有一個:拉登必須死。
這本書的很多地方未能還原特別詳細,根據作者的說法,這是因為很多當事人還在軍隊或者政府要害部門就職,而涉及戰術應用和具體執行人員執行任務的情況,也不能過於詳細,但即使如此,對普通人來說,這已經足夠,接下來我們講下拉登最後的日子。
拉登自從策劃了9.11事件,一直深居簡出,到他被擊斃之前,較大規模的「被死亡」約6次,但每次拉登都現身或者發布影像或音頻證明他活得好好的。
中情局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臉,直到簡妮的出現。
因為美軍對追蹤拉登實施無限制追蹤、無限延伸抓捕的計劃,所以拉登放棄了使用所有的現代通訊設備,改用信使和外界聯繫,擔任信使的人,有一個叫艾爾·科威特。
中情局在審訊9.11的第20個嫌犯阿赫麥德·艾爾·卡赫塔尼的時候知道了艾爾·科威特和他的弟弟過去都曾經為本·拉登工作。
2010年,艾爾·科威特給家裡打電話的時候被中情局的簡妮監聽到,當他的家人問他現在從事什麼工作的時候,科威特很精明、很含糊地說:還做以前的工作。
這個電話斷送了他和拉登的性命。
從此開始,中情局加強了對科威特的監視、監聽和跟蹤,中情局發現他開著一輛白色的皮卡,備胎蓋子上有一張犀牛的圖片,他們跟著他,一直跟到本文一開頭的那張圖片裡的院子跟前。
中情局根據谷歌地球的衛星照片發現該建築落成於2005年,向東1.3公里便是著名的巴基斯坦軍事學院,該建築相較於周圍房屋占地面積大出8倍,院牆更是高達12-18英尺(3.7米-5.5米),而三樓陽台的隱私牆高達2.1米,足以遮蓋身高6尺4寸(193公分)的拉登。
如此豪華的建築,卻不設網線、電話線,連垃圾都是自己焚燒,當然令人起疑,從美國國家安全局、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國家情報總監到國防部,都對這一情報工作報以積極支持的態度,中央情報局則在拉登住宅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專門用來監視,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則派遣隱形無人偵察機RQ-170持續拍照,而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則根據這些照片進行數據分析後再搭建一座專門用於模擬訓練的建築……
2011年5月1日擊殺本·拉登當天,白宮戰情室,表情凝重的奧巴馬,白宮攝影師彼特·蘇沙(Pete Souza)拍攝
美國人看起來大大咧咧,做起事情來那叫一個認真,認真到可怕。
以簡妮為主力的中情局情報分析員認為拉登住在A1主樓的第三層,他的兒子住在第二層,他們預估他有一到兩位妻子,12個孩子。
海豹六隊在北卡羅萊納州的模擬訓練基地進行訓練,那裡的訓練屋完全按照等比例的拉登住所建造,不僅建築,連周圍的環境也幾乎模擬得一模一樣,甚至在溝裡填土,模擬院落周圍的馬鈴薯土地。
作者感慨地說:不管我們有什麼要求,施工人員總是及時出現,從不問為什麼,也從不拒絕,完全照辦,這種狀況和我們被迫去對武裝分子喊話的情形完全不能相比。
海豹成員對各種緊急情況都做了大量訓練,直到練到膩煩。但是沒想到到了那一天,還是出現了意外之外的意外。
2011年5月1日,隊伍出發了,執行這次任務的一共有79名人員,直接參與抓捕的有28個名字,包括一名爆破手、一名翻譯和一隻代號為「開羅」的戰鬥攻擊犬。
當天的氣溫比預想的要高,而為了隱形做了改裝的黑鷹直升機因為遭遇「渦環狀態」而將機尾撞在圍牆上,直升機向著對面衝過去,就在所有乘員恐懼到絕望的時刻,勇敢的駕駛員將機鼻撞入花園中柔軟的泥土裡,以阻止飛機的翻滾,最後,所有的乘員無一受傷。
整個過程持續了38分鐘,其中戰鬥時間為15分鐘,剩下的時間主要用於蒐集拉登的各種文件,以及將住宅中的婦女兒童帶離建築,因為海豹小組要炸毀墜毀的那架直升機,為避免傷及無辜,必須將他們帶離,但是因為驚恐,婦女和孩子並不聽這些軍人的話,他們不得不連拉帶扯地把她們從房間驅逐出去。
在戰鬥過程中,艾爾·科威特和他的弟弟,他們用AK47和海豹成員對射,是最先被打死的兩個,上到2樓,拉登的兒子哈立德被擊斃,上到三樓,走在最前面的偵察兵發現有個人正準備從右側的門逃走,按他們的作戰習慣,他開了兩槍,一槍瞄準頭部,一槍瞄準心臟,但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命中目標。
海豹們並沒有像電影裡那樣迅速衝進房間,而是齊刷刷舉著槍慢慢靠近目標,他們看到兩個女人趴在一個人身上哭,嘴裡喊著阿拉伯語,看到有人進入房間,其中一個女人猛撲過來,最前面的偵察兵沒有立即開槍擊斃她而是迅速放下槍迎上去制服了她,又把另外一個女人也抓住帶到牆角。
這個時候如果有任何一個女人有炸彈背心,這個偵察兵都必死無疑,而他,救了自己的隊友。
他們清洗了死者的面容,對比了照片,核對了各種信息,認為這個人就是他們要找的那個讓無數美國家庭恨得牙痒痒的那個人。
一名隊員問其中一個女人:「他叫什麼名字?」
「酋長」
「酋長叫什麼?」
女人開始亂說幾個名字,隊員走到陽台問孩子:這人是誰?
其中一個女孩回答:「奧薩馬·本·拉登」
隊員走到那個女人面前嚴厲地說:「不要再對我撒謊,告訴我他到底是誰?」
女人開始哭泣,她說:他叫奧薩馬。
「奧薩馬什麼?」
「奧薩馬·本·拉登。」
海豹們開始蒐集拉登的CD、DVD、存儲卡、閃存盤、電腦、錄音機、存儲卡……令海豹們非常吃驚的是,他們在拉登的桌子上發現了和中情局預測的一模一樣、分毫不差的錄音機,他們不由對簡妮的情報蒐集和分析能力由衷讚歎起來。
拉登的辦公用品和衣櫃都非常整潔,海豹們發現拉登所有的T恤都疊得四四方方摞在那裡,而衣服則是等距離排列,他們認為拉登的衣櫃完全可以通過海豹新兵訓練營的檢查。
海豹們擔心著巴基斯坦攜帶飛彈的F-16會迅速趕上將他們擊落,但終於還是全身撤退了,這次戰鬥除了擊斃本·拉登等5人,海豹們無一傷亡。
當他們把拉登的屍體運到美軍在阿富汗的巴格拉姆基地機庫的時候,中情局的簡妮早已等在那裡,看到她追蹤了5年的這個惡魔現在就躺在她的腳邊,簡妮的淚水順著臉頰流下來。
拉登之死,先是經過其女兒和妻子的指認,帶回阿富汗基地後又經過面部識別技術和DNA檢測,以及追蹤拉登五年之久的中情局情報分析員的指認,確定是拉登本人,隨後根據ysl教義,應該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下葬的習俗,對拉登屍體進行清洗,由兩架大黃蜂艦載機護航,一架「魚鷹」運輸機送到卡爾文森號航母上,誦念古蘭經之後,頭朝麥加方向傾入阿拉伯海。
但依然引起了很多msl的不滿,認為這是極大的侮辱,美國之所以選擇水葬而不是土葬,顯然是擔心土葬地點會成為恐怖主義的神龕,從而「拉登精神永存」。
整個行動過程非常嚴謹,從滲透、突破、行動到撤退和撤離,一一展開還能寫幾萬字,因專業性太強、故事性不強故而不再展開,上具體流程圖給感興趣的讀者參考,圖片均來自《艱難一日》,如下。
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跳到最後。
下面這張圖片是電影海報的另一個版本。
片名中的zero dark thirty的發音應該:oh dark thirty,拼寫方式應該是:0 dark 30,這是軍事術語,不特指任何時間,只表示室外環境漆黑一片。
最後一個關鍵細節:
在海豹成員搜索拉登住所的時候,發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有一把AK47突擊步槍和一把馬卡洛夫手槍,但是這兩把槍裡都是空彈夾,沒有一粒子彈!
這說明拉登並沒準備防禦,也沒打算作戰。
一個號召追隨者穿上炸彈背心或者去撞世貿雙塔的人,在生命最後關頭卻連武器都不曾拿起來。
在直升機墜毀和海豹小組爆破大門的時候他就知道美國人終於還是找到了他,他有足足十五分鐘穿上炸彈背心或者給彈倉裡壓滿彈夾,但他仍然什麼都沒做,他在祈禱zhenz保佑他還是祈禱一層的科威特兄弟、二層的自己兒子全殲海豹小組?
他相信自己所布的道嗎?他願意參加自己挑起的這場戰爭嗎?他能為自己的信仰而戰嗎?
蠱惑別人為自己都不肯捍衛的東西去送死,這是極不光彩的事。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