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被網暴如何自救?

外賣

一位女兒,想給老父親送一份燒好的飯菜,可因為疫情交通管制,外賣小哥一路輾轉,27公裡的路程走了近4個小時才把飯菜送到。

女孩想轉賬表達感謝,小哥拒絕了,女孩於是給小哥充了200元話費作為感謝。

新聞傳開後,多數關註點還是贊美小哥的善良樸實,但也有一些網友執著於「200元話費」——認為女孩給外賣員的報酬太少。

4月6日,網傳這名女孩不堪網路暴力跳樓,今日,這個傳聞得到了證實。

近期諸多令人憂傷的故事中,女孩的去世是最刺激我的。

疫情下的「精神透鏡」

以前看到過一個理論,說網路負面資訊會帶崩人的情緒像是某種步入互聯網時代的「千年蟲」。因為在傳統社會中,我們的人際交往是有限的,如果沒有互聯網和發達的交通,祖輩們一輩子或許也只能認識幾百人而已。

所以從前的人們會更認真地對待每一段人際關系,投入更多的情感,也更重視來自熟人的反饋——也就是說,從前我們大多數人的情緒資訊碼只不過是「三位數」。

這也是為甚麼初代網路大V很多都遭遇了抑鬱癥等情緒問題,因為在獲得「10萬+」的同時,他們也收獲了數以千萬計的「黑評論」,更見識了光怪陸離的爭論和攻擊。

有大V曾經說過,「1000條評論裡997條是誇你的,3條罵人,只要你想不通,晚上就因為那3個人睡不著」——這裡就有個情緒處理迭代的問題,適應網路時代的言論環境、降低網路反饋在自己「資訊系統」中的權重,幾乎已經是媒體從業者的必修課。

實際上,隨著95後「互聯網的原住民」的成長,大部分年輕人對互聯網輿論都是有一定的認識的。可知道歸知道,素人真的一頭紮進鋪天蓋地的負面資訊完全是另一回事,不是所有人都能崩得住的。

《開端》悲劇的原因之一就是「網暴」造成的。

五年前王萌萌因為坐交公車時突然情緒激動要求下車,遭遇交通事故身亡,可意外發生後,人們還覺得她自私耍賴的舉動危害了整車人的安全,死了也是「該死」。

其實當時車上有一名王萌萌的校友,親眼目睹了王萌萌下車的真實原因是遭遇色狼猥褻,校友卻因為輿論壓力遲遲不敢說出真相,因為噴子們說了,她要是在車上沒制止,和幫兇沒有分別——她將會成為下一個被網暴的人。

對於這次風暴中心的小姐姐來說,疫情的極端情況成為了輿論的放大器。平日裡,網上是網上,放下行動電話我們還有線下的生活。但疫情封控期間,線下的生活是一間無聊的屋子、短缺的資源和各種煩心事……

大家搶菜在網上、查看核酸資訊在網上、與人溝通求助也在網上。在這個特殊時期,互聯網比平時更深地侵入了現實生活,或者換句話說,線上線下的兩個世界重曡的部分更大了。

是叮咚小哥這個「網上的人」提供了溫暖的幫助,社區工作者作為「網上的人」平時負責各種資訊傳達和提供服務,疫情之中「線上線下」的界限變得糢糊,讓我們不自覺地增加了來自「網友」的反饋在情緒系統中的權重……

我想這是為甚麼,這時候來自網路的惡意比平時更容易壓垮一個人的情緒。

原本一個溫暖的疫情中熱心助人的故事,只因為吹毛求疵的惡意和不負責任的情緒宣洩,生生變成了悲劇,這也需要我們正視互聯網輿論的能量:它可是是救人的方舟,同樣可以是殺人的利器。

這個跳樓的女孩,有點像是放大鏡下被炙烤的螞蟻。互聯網與現實兩個世界的交曡,構成了刺激情緒的放大鏡,疫情中的人們本就暴躁、易怒、總想噴點甚麼,比平時更容易在互聯網上吹毛求疵地尋求發洩。

那些在網上肆意宣洩的情緒可以殺人,這我們早就知道,可就是這樣任憑它殺死了一個又一個,這一定是有問題的。

我並不是在說,互聯網上不能批評。契訶夫在《第六病室》中說得好:「遇到卑鄙,我就憤慨。看見骯髒,我就憎惡。」但網路輿情本就魚龍混雜,造假與反轉屢見不鮮,我可以理解對一些「正能量」的懷疑態度,但手握輿論放大器的網友們,是時候學著甄別憤怒的對象了。

敢於對強勢的決策者、大型法人和資源的掌握者金剛怒目,這才是輿論正義和功能性的表徵;對於輿論場中原本弱勢的自然人,或者常說的「素人」或者基層執行者,輿論需要嚴格的自我約束。

普通人不完美,也不需要完美,放大他們的瑕疵,將他們強行拉近「兩個世界」交曡的放大鏡下,結果就是全世界目睹著他們像被陽光炙烤的蟲子一樣痛苦地掙紮。

凝視是會殺人的,被放大的凝視所帶來的精神痛苦,真的不必用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來說明。

普通人被網暴怎麼辦?

疫情至今,已經發生過多起網暴事件。前年,一個成都女孩因為確診新冠前到過美甲店、電影院,隨後又去過多個酒吧,確診後女孩一夜之間成了散播病毒的罪人。

惡毒的言語接踵而來,有人質疑她私生活不檢點,有人攻擊她的長相,女孩不得不在網上澄清自己並非有意散播病毒,並且向成都市民道歉。

今年三月底,網友「王鐵梅女士」因為在自己的微博上同情小區裡無家可歸,被「驅趕」出小區的出租屋阿姨們,遭到了小區鄰居的人肉和網暴。

有業主從他的微博發現他是同性戀者,把他的微博推到他家人面前,強行幫王鐵梅在親人面前出櫃,或者罵他「死GAY」……試圖想讓「王鐵梅女士」在現實中的小區消失。

「王鐵梅女士」選擇以戰鬥的姿態回擊。

他向整個小區發出檄文,擲地有聲地問:「在我沒有錯誤的情況下你們都企圖顛倒黑白給我扣各種帽子,假如你們像我一樣掌握大量證據,你們會不會因為自己一時爽快就隨手摧毀別人?」接著,他以一己之力掀翻了整個小區。

可是又有多少普通人,能擁有「王鐵梅女士」這樣的戰鬥力呢?

E姐結語:

作為普通人,不幸遭遇不明惡意,就算沒有「王鐵梅女士」這麼剛,我們也並非只能默默承受,此處分享一個普通人「應對網暴」tips:

1、對自己微博進行評論篩選,關掉私信,減少接受外界資訊。

2、各個網站平臺都設有舉報入口,針對用戶名譽權、肖像權、隱私等權益糾紛都可以進行舉報,多用投訴和舉報功能,通過這種方式反映給網信部門或者網警。

3、如果謠言和攻擊進一步發展,可以求助律師和互聯網法院,及時固定證據,並要求微博提供網暴者UID及真實姓名電話等資訊。同時把律師聲明或者起訴狀通過媒體或平臺認證的當事人微博發出來。

4、可以憤怒,但不要害怕,不要自責!尤其不要去針對鍵盤俠的指控反省自己,或者去解釋!普通人沒有經受專業的危機公關訓練,容易在慌亂中發言讓鍵盤俠摳更多字眼,做更多文章。說多錯多,不如不說,拉黑舉報加提告三連走起。

5. 最好的方法是拔掉網線,不聽不看不想,大多數鍵盤俠都無法爬出屏幕,三次元的生活會治愈你,最重要的是,鍵盤俠們很快會找到下一個目標,從而忘記你。

來源: 高能E蓓子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