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升級了 5G 網速,你可能看過這樣的短視頻 ——
博主們一出聲說話,就滿嘴冒黑煙,活像是行走的蒸汽火車、陸地版本的章魚噴墨;等嘴裡的黑煙噴完,輕的嘴唇發黑,就像複活的黑山老妖,嚴重的滿臉黢黑,還以為被賣到了黑煤窯。
這邊開始噴了,大家讓一下啊!/@喝奶不養魚
上述描述只是比喻,真相是:這些博主吃了一種叫作 「可食用椰殼炭」 的東西。椰殼炭,其實是一種用椰殼燒制的活性炭,因其吸附性強,可以用來淨化水質,也可以做脫色劑。
可食用椰殼炭流行於日本,顆粒相對更細膩,以便於咀嚼吞咽。同樣因為其吸附性,被認為可以吸附體內毒素,利於排毒減肥,因而比較流行。
這一輪漂洋過海,在中國的短視頻平臺廣泛出圈,則是因為其極強的 「節目效果」,而跟功效無關。因為這些博主並沒有強調椰殼炭可以怎樣利於身體健康,而是在突出食用後強烈的視覺反差。
在短視頻平臺,有關椰殼炭的視頻內容往往能收獲高贊,「10 萬 +」 級別的點贊量都算小數目了,「百萬 +」 才算王者。
一位叫 「不吃奶露拖」 的博主,只發了一條 9 秒鐘的視頻,點贊數就達到了 360 多萬,連評論數都有 80 多萬條。這條視頻的文案非常簡單:「家人們,千萬別吃椰殼炭。」「我好像那個生化武器啊!」
這是一個比喻。/pexels
雖然視頻比較短,但採用了倒序剪輯的方式進行敘事。
視頻開頭,就是一名 「嘴唇發黑」 的少女,提醒你千萬別吃椰殼炭。這就會引起觀眾的好奇心,為甚麼不能呢?正當你還在思考時,視頻已經給出了答案 ——
前一秒還只是嘴唇發黑的少女,突然滿口冒黑煙,這時戲劇感和反差感就表現出來了。
從前的、普通的、沒有流量的椰殼。/pexels
還有走輕度劇情向風格的博主,「抽抽」 就是其中之一,她的視頻只有 30 秒。
視頻中,她正在 「品鑒」 美味,正當好友詢問是甚麼美食時,她嘴裡噴出了黑煙,並向好友極力推薦,還強調是 「甜的(事實上是沒味道的)」。好友將信將疑吃了一口,然後,忍不住將黑煙噴了她一臉。
從前的、普通的、沒有流量的炭。/pexels
隨即就是邊跑邊互噴,噴得雙方一臉黑。到最後得回去洗洗了,不然 「沒臉」 見人,於是乎就在人擠人的電梯裡上演了 「社恐」「內向」 的一幕。
沒事,臉這麼黑,誰也認不出來。/@抽抽
在成年人的浮華與喧囂裡,兩人上演了這麼孩子氣的一幕,這種反年齡敘事的反差感,怎能讓人忍住不點贊呢?這條視頻在發布 3 天之內,點贊數就達到了 20 萬 +。
有網友說,吃完椰殼炭,整個人都會變得像 「雙彈瓦斯」 一樣,很有喜感。「雙彈瓦斯」 是《寶可夢》中的經典角色,形似空氣中漂浮的病毒,其技能是釋放毒氣、煙霧等氣體。
「雙彈瓦斯」,小心有毒。
最近,短視頻平臺上還掀起了 「椰殼炭憋笑挑戰」,規則很簡單,其中一人講笑話,另一人或者另幾人嘴裡含著椰殼炭,看誰先笑,先笑的那個就會滿嘴噴煙,節目效果拉滿。
憋笑大賽算啥,這邊還有扇耳光大賽呢。/@雪姨和佳陽
有的人為了防止被噴,還會帶上防護道具 —— 雨傘。對於這種行為,我只能說一個字 ——「慫」。真正的猛士,必須敢於直面椰殼炭的洗禮。
在這些大博主的帶動下,椰殼炭出現了 「人傳人」 的跡象,一些粉絲體量比較小的博主也開始玩椰殼炭。但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 ——
這種東西真的能吃嗎?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椰殼炭頭一回引發討論了。2018 年,一款名為椰子灰的冰激淩風靡全國。這款看上去黑黑的冰激淩,吃了以後嘴唇、牙齒都像是發黑變色一般。當然,冰激淩裡畢竟含有水分,吃完並不會滿口噴黑煙。
就是這種冰激淩,吃完滿口發黑。/ 微博
當時,這款冰激淩就引發了爭議,添加了活性炭的冰激淩,能吃嗎?
答案是,能。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科室工作人員還專門做了科普:「植物活性炭作為一種加工助劑、植物炭黑作為一種著色劑,都允許加入至食品中。」
上述科普中提到了兩種物質,一種叫植物炭黑,另一種叫植物活性炭。舉例來說,椰殼不完全燃燒形成的叫 「炭黑」。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下稱《標準》)規定,植物炭黑可作為著色劑用於糖果、大米制品、小麥粉制品、糕點、餅幹生產加工。
但炭黑要想成為活性炭,必須要經過 「活化」 這道工序。經過活化之後,植物炭黑的孔隙度會增加,吸附性也會大大增強。正因為如此,活性炭可以用於過濾、淨水、除臭、去味等工業場景。
黑色冰激淩,一些國家已禁售。/unsplash
針對食品場景,《標準》中則強調,「植物活性炭可作為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使用,但應在制成最終產品前除去。無法完全除去的,應盡可能降低其殘留量,其殘留量不應對健康產生危害。」
似乎可以這樣理解,如果只是少量食用,並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嚮。有椰殼炭生產廠家曾發文表示,椰殼炭吸附性強,不僅會吸附身體中的毒素,還會吸收身體中的營養元素,長期服用可能會造成營養不良,引起便祕。而且,食用不當還會嗆到氣管。
總之,椰殼炭是以椰殼為原材料生產的活性炭 —— 本質還是活性炭。此前,美國紐約市健康與心理衞生局(DOHMH)宣布,禁止在食品和飲料中添加活性炭,因為這種成分可能導致食用者便祕,如果食用者在用藥,還會影嚮藥物效果。
所以,註意好安全的前提下,玩玩可以,別真當成保健品去吃。
而且,即便只是玩,到處噴完黑煙之後,清理衞生也是難題。有博主試過,光是洗臉,就要用掉至少三盆清水。要是噴到了衣服上、沙發上,清洗難度更大,如果是白衣服,基本也就跟報廢差不多了。
這下可難洗幹淨了。/@狄遠
如果是在公眾場合玩互噴,還有可能不小心噴到別人身上,或者嚇別人一跳,真別這麼幹。
吃一口椰殼炭口吐黑煙,怎麼就讓數百萬人瞬間大笑了?也許正是因為它帶來的快樂很簡單純粹,甚至 「無意義」,才足以在那一刻,讓社畜們緊繃的壓力煙消雲散。
成年人的世界裡,總是有許多界限和規則,人們不得不成為裝在套子裡的人,去表演被要求的節目。
放聲大笑、放開去玩都會成為一種禁忌,或者一種羞恥。當其他人都在拼業績的時候,你卻發了一條正在玩的朋友圈,這會被很多人認為是不務正業。而正業,當然是努力掙錢、養家糊口。
一個椰殼炭的視頻,30 秒,或者 15 秒,就可以讓人忘記現實壓力、突然大笑,刷上 10 個、100 個類似的或刺激或搞笑的視頻,就是人們在結束高強度工作後的 「精神止痛藥」——
放下 「大笑羞恥」,擁抱真正快樂。/unsplash
它們不需要你思考、牢牢占據你的視聽感官,強制性切斷你大腦裡的紛紛擾擾,從而 「止痛」。
它們不提供意義,也不提供參考 —— 畢竟相當多的人,只會看一下視頻、點點贊,僅此而已,並不會真的買來吃。
不過,這種快樂情緒是需要新鮮感來維系的。椰殼炭的梗,看一次覺得爆笑,看兩次覺得好玩,看第三次就只剩無聊了 —— 滑走,「藥效」 沒了,換種藥。
這種速朽的快樂,註定只是一次性的、短暫的、不能持久的。
它不能真正解決甚麼問題。如果沉浸在速朽快樂帶來的快感中,會遮蔽人對困難解決的敏感度。有些時候還容易形成怠惰,從而逃避問題,導致問題日積月累、越來越難以解決。
速朽的快樂也並未觸及到快樂的深層本質,最多只能稱得上是情緒宣洩。
當然了,博主也只是蹭一蹭它的流量,這是短視頻與受眾間玄妙的平衡:創作者提供短暫的情緒價值,觀眾也迅速將之遺忘,洶湧而來的流量,也光速回落。
只是,這一次是椰殼炭,下一次又是甚麼?
來源:驚蟄青年 微信號:wakinglism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