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鳴玉
吃生魚片,已經變成了一種潮流。
在美食紀錄片《老廣的味道》裡,剛打撈上來的新鮮草魚,在刀工精湛的廚師手下,片成 0.5mm 厚薄的魚片,晶瑩剔透。拌上香油醬油花生油等佐料,這就是 「順德魚生」。
在中國不少城市,售賣刺身和壽司的日料店也越來越常見。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美味的生魚片,很可能是一座 「蟲窟」。
美食作家蔡瀾就曾遇到過:「香港的回轉壽司店買到了(鰹魚)就那麼切來當刺身…… 一開來,腹壁中長滿一粒粒的黃色小腫瘤,裡面包的全是幼蟲。」
吃生魚片就像開盲盒,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口美味裡,到底有沒有一條蠕動的寄生蟲。
————
一口新鮮生魚片,吃到幾條寄生蟲
「現宰現殺生魚片,絕對新鮮,絕對放心。」
如果你見到打著這樣宣傳口號的餐館,千萬別進!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新鮮生魚片,很可能是寄生蟲的 「家園」。
魚類感染的寄生蟲種類非常多,但是,只有少數寄生蟲會致人生病。
「華支睾吸蟲」,又叫 「肝吸蟲」,是中國淡水魚中最常見的一種致病寄生蟲。當食用了被肝吸蟲感染的生魚片後,其蟲體便主要寄生在人體的膽管、膽囊內,引起膽道一系列病變,比如膽管炎、膽囊炎、膽結石等 [1]。
一位吃了生魚片後,感染肺吸蟲的病患。放射圖中箭頭所指的即肺吸蟲造成的病灶
華支睾吸蟲的成蟲可寄生在膽管中長達 20-25 年 [2]。當蟲體過多時,死亡的蟲體、 蟲卵及黏蛋白長期阻塞膽管,還會引起膽汁性肝硬化、細菌感染等 [1][2]。
已經有研究證明,華支睾吸蟲感染者發生膽管癌的風險是非感染者的 4.5~6.1 倍 [3]。
所以,你吃的是新鮮生魚片,也可能是大名鼎鼎的膽管癌 Ⅰ 類致癌物 [4]。
這種寄生蟲在淡水魚中分布的廣泛性,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中日韓的 139 種淡水魚都有它的存在。即使是常見的家養魚種,比如鯉魚、鰱魚、清鯇(草魚)、鯽魚等,也不能避免 [1]。
2010 年,廣東各地 35 個魚塘的抽檢結果顯示,所有抽檢的魚塘,將近七成都感染了華支睾吸蟲。順德人最愛用來制作魚生的鯇魚(也即草魚),華支睾吸蟲的檢出率是 47.31%[5]。
美食紀錄片《老廣的味道》鏡頭下的順德魚生。該地魚生多是新鮮草魚制成
按照這個檢出率,每吃兩條未經任何處理的草魚生魚片,你就可能跟肝吸蟲打個照面。
而有吃生魚片飲食習慣的省市,華支睾吸蟲的感染率都非常高。
2015 年,全國 35 省人體重點寄生蟲病感染現狀調查,兩廣地區的感染率明顯高於其他省份。廣西華支睾吸蟲感染率為 6.68%,廣東為 1.91%[6]。
這是甚麼概念呢?
如果按照當時兩省常住人口數量粗略估計,兩廣華支睾吸蟲感染規糢約為 527.6 萬人 [6-8]。
有人會說,「淡水魚寄生蟲多,不適合生吃。相比之下,海魚比淡水魚更安全。海魚寄生蟲更少,而且因為滲透壓和海水的高鹽環境,寄生蟲不能在人體存活。」
這話只說對了一半。
B 站 up 大祥哥試吃美國大嚮螺翻車,碰上寄生蟲。美國大嚮螺產自深海
海魚確實比淡水魚安全一些,海魚的寄生蟲種類(劃重點,種類)整體上確實比淡水魚少。但淡水魚和海水魚寄生蟲的感染率是差不多的 [9]。
一些海魚的寄生蟲,同樣是致病的。
就拿海鮮刺身最常見的一種寄生蟲 —— 異尖線蟲來說,人體確實不能提供最適宜的生存環境。
吃到肚子裡的異尖線蟲多是幼蟲,它們並不會長大,但也不會死亡。它們在你的體內吃喝拉撒,有時還會成群結隊地旅行,醫學上稱其為 「內髒幼蟲移行癥」。它們死亡後,屍體埋進胃壁形成芽腫,有時還會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 [10]。
吃到這種寄生蟲,嚴重者會引起劇烈腹痛和嘔吐。游弋到胃腸道裡的異尖線蟲沒有特效藥,一旦感染,只能胃鏡鉗出 [11]。
異尖線蟲長啥樣呢?這裡就不放它惡心的實拍圖了。在《工作細胞》第 4 話裡,有異尖線蟲在胃壁鑽洞的場景
光是想想,胃已經在痛了。
而這種寄生蟲,在海魚中分布同樣非常廣泛。
一項專門針對浙江省舟山漁場魚類異尖線蟲感染情況的調查顯示,29 種 444 尾海魚,218 尾都被檢出了異尖線蟲的幼蟲。海魚的總感染率為 49.1%[12]。
其中一條 38cm 長的鮐魚,攜帶了 114 條異尖線蟲幼蟲 [12]。
所以,食用新鮮宰殺、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生魚片,你很可能有機會品嘗到同樣新鮮、原汁原味的寄生蟲,是不是很刺激?
————
怎麼吃生魚片,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那麼問題來了,在生魚片食用安全這件事上,還有解嗎?
以日本為例。酷愛刺身和壽司的日本,過去也曾備受寄生蟲病困擾。但也因此,日本在生魚片食用上積累了大量經驗。這些年,日本寄生蟲感染規糢已經沒有那麼嚴重。
2020 年,根據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最新數據,日本因寄生蟲導致的食源性疾病有 386 件,患者 484 人。其中,生食海鮮最常遇到的異尖線蟲的致病人數只有 396 人 [13]。
鮮魚捕撈和宰殺後,經過一定處理,是可以規避掉很多寄生蟲風險的。
首先,刺身魚的不同產地、不同品種,攜帶的寄生蟲種類、數量也不盡相同。淡水魚和一些高感染率的海魚品種基本可以排除在外。
比如,正宗日料店較為常見的 「三文魚刺身」 大多是挪威進口的人工養殖的大西洋鮭魚。
這種大西洋鮭的養殖條件極為嚴格。先在陸地上的養殖車間內完成親本產卵和魚苗培育,再通過活魚船轉運到海上,利用深水網箱進行養殖。每一批魚卵都有完整的生產檔案記錄,養殖取水經過消毒殺菌後流入養殖池,投喂的是經過經過加熱處理沒有寄生蟲的飼料 [14]。
這樣嚴格選育出的挪威大西洋鮭,直接生食感染寄生蟲風險是非常低的。
一項涉及挪威 37 個鮭魚養殖漁場的大規糢採樣發現,在 3525 條養殖的大西洋鮭中,均沒有發現任何寄生蟲。僅在 3 條發育不成熟的大西洋鮭的胃裡發現了 2 條異尖線蟲和幾條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寄生蟲成蟲 [15]。
魚種、產地、養殖方式靠譜,吃到寄生蟲的概率會低很多。
不過這還不夠。降低吃生魚片感染寄生蟲的風險,FDA 提供了 1 個必須途徑 —— 滿足一定條件的冷凍。
方案一:在 – 20℃及以下環境溫度中冷凍和儲存 7 天;
方案二:在 – 35℃及以下環境溫度中冷凍和儲存 15 小時;
方案三:在 – 35°℃及以下的環境溫度中冷凍,並在 – 20°C 及以下的環境溫度中儲存 24 小時;
以上 3 個方案可能不適合冷凍特別大的魚(例如,厚度大於 6 英寸)
關於冷凍的殺蟲效果,在 FDA 的食品安全法規裡稱其 「足以殺滅寄生蟲( sufficient to kill parasites)」[16]。
中國的生魚片,也是有標準可依的。
在 2015 年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動物性水產制品》文件裡,有明確規定 「即食生食動物性水產品」,需要達到 「不得檢出吸蟲囊蚴、線蟲幼蟲和縧蟲裂頭蚴等寄生蟲」[17]。
一般來說,正規生產企業都會執行這個標準,產品先上市再接受抽檢。不光如此,致病菌、重金屬都在檢測範圍內,餐飲流通的各個環節也面臨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從而盡可能地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正規渠道購買的、經檢測的海鮮,大部分是安全的。
當然,「正規渠道」 最起碼是得有固定攤位和營業執照的,流動小攤販是抽檢的漏網之魚。
通過養殖、品種、冷鏈運輸、倉儲環境、抽檢等一系列的嚴格控制,99 分安全的生魚片確實是存在的。
至於剩下的 1 分,這就要看經驗和運氣了。
————
要想 100% 安全,勸你還是別吃
對於消費者來說,誰都不能保證 1% 的 「中獎」 概率不會落到自己頭上。生魚片的整個制作過程是一個黑箱,不可控因素實在太多了。
比如殺死寄生蟲最為關鍵的一步 —— 冷凍。一旦達不到溫度條件和要求的時長,感染寄生蟲的風險就不會低。
2019 年,一篇發表在《寄生蟲學研究》期刊上的論文就發現,未按 FDA 和歐盟要求進行冷凍,試驗中鯡魚體內的異尖線蟲的幼蟲沒有完全死亡。冷凍 24 小時後,取出樣品在顯微鏡下觀察,還能看到幼蟲在活動 [18]。
日料店、魚生店裡,店家有沒有嚴格執行冷凍標準,消費者無從得之。在電商平臺上,有很多商家宰殺後就立刻裝箱配送,配送溫度 – 4℃,建議儲存溫度為 – 18℃。
除了冷凍,餐飲店供應的魚種也可能存在問題。
以虹鱒為原料的 「三文魚刺身」 曾一度風靡中國的餐飲店鋪。但這種 「三文魚刺身」 寄生蟲感染風險非常高。
虹鱒和大西洋鮭,商品名都叫 「三文魚」,但實際上根本不是一個東西。前者是淡水魚,接觸到的寄生蟲種類多,但養殖方式和除蟲處理卻未必能達到 「生食三文魚」 的標準。只是因為肉質色澤和紋理跟大西洋鮭長得很像,有些賣家就宣稱自己賣的是 「淡水三文魚」,價格還不便宜。
對於不那麼懂行的普通消費者來說,買貴的確實比便宜的風險低。但怕就怕,你用大西洋鮭的價格買到了虹鱒魚。
2018 年,澎湃一則調查新聞深挖了國內的 「三文魚」 市場。中國每年消費的 9000 餘噸 「三文魚」,並非來自遙遠的深海,而是黃河的一個水庫。中國每年 4 萬噸產量的虹鱒魚,達到合格生食標準的虹鱒魚不足三分之一 [19]。
退一萬步講,你吃的海鮮裡沒有寄生蟲,但生食還有太多不可控的風險。
在處理、加工或準備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污染。它是否在適當的溫度下儲存和運輸?有沒有與受污染的其他海鮮或海水接觸造成的交叉污染?它是否攜帶甲型肝炎病毒、沙門氏菌、創傷弧菌 [10]?
事實上,日本每年食物中毒的事件中,細菌和病毒感染遠比寄生蟲感染更嚴重、更常見 [13]。
而遠離上述所有危險、實現 100% 安全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加熱。
撒點胡椒海鹽,或是滴幾滴豉油,不管是煎炸、還是蒸煮,它不香嗎?
當然,如果你實在抗拒不了生魚片的美味,即使有風險也願意豁出去嘗試,那麼吃之前牢記這幾點:
不要食用內髒、不要吃淡水生魚片以及螺類(即使是冷凍也不可以,很可能含有肝吸蟲)、不要食用新鮮宰殺、未經冷凍的生魚片。
吃刺身時把眼睛瞪大嘍,檢查一下有沒有肉眼可見的寄生蟲;如果有,立即放下別再食用。即使去除了成蟲,也可能還含有幼蟲、囊蚴。
到資質齊全、環境好、值得信賴的餐飲店吃生魚片,非常重要!對那些售價極低、賣相不佳、有異味的生魚片留個心眼,別輕易嘗試。
如果你是網上選購生魚片,盡可能選擇順豐空運,防止變質。拿到貨後不要立即食用,先按照 FDA 的冷凍要求進行冷凍。
如果你是個生魚片的重度愛好者,每月吃生魚片頻次很高,那麼記得要定期到醫院排查有沒有寄生蟲感染。
最後,如果你是易感人群(老人、幼兒、孕婦以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強烈建議不要冒險嘗試了。
本文科學性已由 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檢驗工程師 趙琨 審核
來源:好好生活事務所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