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酒吧點酒指南

夜光杯

文:张希奥

在古代酒吧蹦迪,不會點酒可不行。

熟讀這一份「特色酒單」,你就是酒肆裡最優雅的喝酒人。

今日特色酒單

神醫特調酒·酒中板藍根

太上皇的私房酒

唐太宗喝了都讚不絕口

東坡羅浮春

涼山葡萄甘拜下風

你一定沒喝過的羊肉酒

你一定沒喝過的羊肉酒

神醫特調酒

酒中板藍根

書名薈萃才偏逸,酒號屠蘇味更熟。

——屠蘇酒

屠蘇酒因何而得名,有兩種說法。

據唐代韓鄂的《歲華紀麗》所述,屠蘇乃是草菴之名。

而據宋代王安石的《王臨川集》所說,屠為割,蘇為藥草,砍了藥草泡的酒,稱為屠蘇酒。

兩書中都記錄:晉時有人住在草菴,每年除夕將藥囊丟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來放在酒樽中,全家喝此酒,可以預防瘟疫。

可見無論是哪種版本的故事,屠蘇酒應當都是出自晉朝某位無名「神醫」之手,堪稱酒中板藍根。

關於屠蘇酒,還有一個有趣的傳統,那就是正月一起飲此酒時,是年輕的人先喝,年長的人後喝。

為何會有此種風俗,據北魏議郎董勳的解釋,是因為過年對於少年者是「得歲」,值得慶賀,而對於年長者則是「失歲」了。

蘇轍曾寫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也體現了這種風俗。

神獸紋玉樽 西晉劉弘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神獸紋玉樽 西晉劉弘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太上皇的私房酒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新豐酒

所謂新豐,是「新遷的豐鄉」之意。而豐鄉,乃是漢高祖劉邦之父、太上皇的故鄉。

據東晉時葛洪的《西京雜記》所述,太上皇他老人家住在長安時,因久居深宮,很不快樂。劉邦便打聽原因,原來是太上皇因為在長安喝不到酒、吃不到餅、玩不了蹴鞠、看不了鬥雞,十分思念故里豐鄉。劉邦便為太上皇建了「新豐」,搬來了「新豐酒」。

漢 奔馬紋小壺 故宮博物院藏

自劉邦的這一番操作後,新豐酒的美名遍享譽天下,成為文人墨客詩詞之中的常客。

英僚攜出新豐酒,半道遙看驄馬歸。

——唐 王昌齡《送鄭判官》

愁憶新豐酒,寒思季子裘。

——宋 陸游《雨中買酒鏡湖酒樓》

脫下紘驦裘,換得新豐酒。

——明 張時徹《俠客行》

唐太宗喝了都讚不絕口

蠕淥勝蘭生,翠濤過玉薤。

——蠕淥、翠濤

或許你不知道,魏徵,就是那個「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唐代名臣,還有著造酒的好本事。

他造的酒以蠕淥、翠濤兩種最佳,深得他老闆唐太宗喜愛。

唐太宗有多喜歡魏徵製作的酒呢?

他曾專門為這酒題詩:蠕淥勝蘭生,翠濤過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

蘭生是漢武帝時期的名酒,玉薤是隋煬帝宮中的名酒,唐太宗一番拉踩,無非就是想說:還是魏愛卿為朕造的酒好喝。

而「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則是要表達此酒的酒精濃度高,因此讓人容易醉且能長久的存放。

值得一提的是,蠕淥和翠濤乃是綠色的穀物酒

這不足稱奇,因為唐朝的穀物酒多為綠色。白居易和劉十九喝的是「綠蟻新醅酒」,李百藥在《和許侍郎遊昆明池》中提到「羽觴傾綠蟻」,李德裕在《寒食日三殿侍宴奉進詩一首》中寫「行觴舉綠醪」。

明代的《本草綱目》講酒時提到古代酒的起名規則,說「紅曰醍,綠曰醽,白曰醝」。可見xx醍是紅酒,xx醽是綠酒,xx醝就是白色的了。

唐 越窯青釉「大中元年」銘劃花執壺 上海博物館藏

東坡羅浮春

一杯羅浮春,遠餉採微客。

——羅浮春

元代宋伯仁在《酒小史》中例舉了一百多種酒,其中就有東坡羅浮春。

羅浮春得名自惠州名山羅浮山。

蘇東坡被貶到惠州後,可謂是「吃遍惠州」、「喝遍惠州」。

他向當地的客家人學習了獨具特色的釀酒方式,自制美酒羅浮春。

在惠州期間,他對羅浮春的喜愛可稱痴迷,曾在詩中寫道:三山咫尺不歸去,一杯付與羅浮春。

北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獅鈕注子溫碗 上海博物館藏

涼州葡萄甘拜下風

賒取松醪一斗酒,與君相伴瀝煩襟。

——松醪酒

讓名酒涼州葡萄酒都甘拜下風的酒,也只有松醪酒了。

1974年,河北省平山縣三汲中山王墓中發現兩壺古酒,其中一壺呈綠褐色,出土時仍有酒香。

經專家鑑定,這保存了上千年的古酒,正是史料中記載的「千日醉——古松醪酒」。

松醪酒在西漢中山貴族之間頗受喜愛,中山靖王劉勝墓的酒器中也曾發現殘留的松醪酒。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河北省博物館藏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河北省博物館藏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河北省博物館藏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 河北省博物館藏

到了唐代,松醪酒愈發受歡迎。

自稱劉勝後人的劉禹錫寫下「橘樹沙洲暗,松醪酒肆香」的名句。

李商隱的《復至裴明府所居》詩中則有「賒取松醪一斗酒,與君相伴瀝煩襟」之句。

北宋時,蘇軾出任定州太守。他根據當地的松醪酒釀造工藝,收集當地的黑龍泉水,自釀松醪酒。這酒的美妙,讓他不禁作賦讚美:味甘餘之小苦,嘆幽姿之獨高,知甘酸之易壞,笑涼州之葡萄。

涼州葡萄算什麼,在松醪酒面前,都得俯首稱臣。

涼州葡萄算什麼,在松醪酒面前,都得俯首稱臣

北宋 景德鎮窯青白釉花口杯、葵口托杯 上海博物館藏

你一定沒喝過的羊肉酒

試開雲夢羔兒酒,快瀉錢塘藥玉船。

——羊羔兒酒

羊羔兒酒,酒如其名,因加入羊肉而得名。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南宋時的高級酒店供有此酒,售價八十一文一角。

街南遇仙正店,……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戶,銀缾酒七十二文一角,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宋 趙佶 文會圖 (局部)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本草綱目》提到羊羔酒的養生價值,說其「健脾胃、益腰身、大補元氣」。

《遵生八箋》記錄了羊羔酒的具體做法。準備糯米、肥羊肉、麯、杏仁等原料,發酵十日可食。

羊羔酒:糯米一石,如常法浸漿,肥羊肉七斤,麯十四兩,杏仁一斤,煮取苦水,右同羊肉多湯煮爛留汁七鬥,拌前米飯,加木香一兩同醞,不得犯水,十日可吃,味極甘滑。

——明代·高濂《遵生八箋》

到了清朝,羊羔酒更是深得雍正喜愛。

他曾在給年羹堯的奏摺中寫:在寧夏靈州出一羊羔酒,當年進過,有二十年寧夏不進了,朕甚愛飲,尋些來,不必多進,不足用時再發旨意,不要過百瓶,密諭。

時隔二十年仍記得其美味,可見羊羔酒的魅力了。

清 雍正款祭紅釉酒盅 故宮博物院藏

參考資料:

劉美辰.唐代酒肆研究[C].黑龍江大學,2018.

周愛金.從《漱玉詞》看宋代酒俗[J].語文建設,2017,(25):53-56.

本文轉載於微信公眾號:博物館丨看展覽(ID:atmuseum)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