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歷史愛好者提問:
古裝片裡,大俠在酒館吃完飯,從腰間掏出一錠銀子,往桌子上一拍,說:
「小二,不用找了!」
一副非常豪爽的樣子。
請問,歷史上這個場景,常見嗎?
答案是:
不常見。
古代的銀錠,分為大錠、中錠、小錠。
拿小錠舉例,二兩銀子,在宋朝的時候,約等於今天人民幣兩千元,說一個大俠吃完飯,把兩千元往桌上一拍,說「不用找了」,這得有多豪爽,才能如此闊氣。
這麼闊氣的事兒,馮老屍做不出來啊。
所以,影視劇裡面的這些情節,其實都是為了情節好看,事實上在古代中國,銀錠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常用的。
銀錠在中國古代社會一般用於大宗商品交易、官府押送稅收等,百姓平時很少用到
那麼當時老百姓,常用的是什麼呢?
常用的是:
銅錢和碎銀
銅錢我們都曉得,我就不展開說了。
那麼,什麼叫碎銀呢?
碎銀,其實就是一枚銀錠,在無數次市場交易中,不得已把它剪碎,剪碎,再剪碎,於是,就成為碎銀子了。
舉個例子,某些場景下,買賣交易,甲方拿出一枚銀錠,乙方說,我沒錢找零,無奈之下,只好用夾剪子(古代一種工具剪),把銀錠剪碎,然後稱重,交易完畢。
讀到這裡,大家是不是突然明白了?
對的。這就是為什麼,金子和銀子,能成為貨幣:因為它們可以輕易用夾剪子剪碎。
而其他的金屬和貴重物品,例如鐵、玉、寶石等等,則不能成為貨幣,因為它們不容易切割。
這些由銀錠不斷切割、不斷切碎而成的銀子碎粒,就是古人常用的碎銀,也叫「碎銀子」。
古代百姓除了銅錢之外,最常用碎銀,形狀各異,需要稱重,有經驗的商人都懂得識別銀的真偽
碎銀子的形狀,是各式各樣的,奇形怪狀的,但是不要緊,因為碎銀子在買賣中,是要稱重的,所以,碎銀子被切割成什麼樣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有一桿秤,那就可以了。
金,也是同理。
大家都看明白了嗎。
2
跟大家說一件有趣的往事。
大家知不知道,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美女王昭君(湖北宜昌人),當年嫁到匈奴去,後來怎麼樣了呢?
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也是一個被人們遺忘掉的歷史細節。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當年塞北大草原上的匈奴人,其實也不團結,經常內鬥,狗咬狗,匈奴的各個部落,自立為王,你叫「單於」,我也叫「單於」,你稱王,我也稱王,你打我,我打你,是為常態。
「單於」和「單於」之間,經常爆發內戰。
其中有一個匈奴單於,名叫「呼韓邪單於」,這個王在匈奴人的內戰中失利,於是,他跑到大漢帝國這裡來,抱大腿,求大漢帝國給他賜個女人,這樣,呼韓邪單於回到匈奴,就好像底氣更足了,和漢朝攀親了,有漢朝給自己「撐腰」了,不再容易受欺負了。
大概是這樣。
當時漢朝的皇帝,是漢元帝。
其實,漢朝也不願打仗,打仗多費錢啊,匈奴來要求和親,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漢元帝就把一名叫做「王昭君」的宮女,賜給了呼韓邪單於。
呼韓邪單於很高興,於是就帶著王昭君,屁顛屁顛,回家了。
昭君出塞想像圖
王昭君嫁到匈奴去,和呼韓邪單於還算恩愛,生了一個兒子,名叫「伊屠智牙師」。
這孩子的名字看著很怪,大家湊合著讀,這些都是古匈奴語的漢字音譯而已,大家不必介意。
說到這裡,大家要註意,呼韓邪單於作為匈奴的一個王,並非只有一個老婆。當年的王昭君,只是他的其中一個女人而已。
人,總是要死的,那時的男人,尤其死的早。
呼韓邪單於死了之後,王昭君就成為寡婦了。
這個時候,王昭君寫信給大漢帝國的皇帝(當時已經是漢成帝),說,陛下啊,我想念故鄉,請批準我回國吧。
漢成帝叫人回信給王昭君,叫她安心獃在匈奴,按照匈奴的風俗,改嫁。
王昭君與匈奴人民相處想像圖
當時匈奴的習俗是這樣的:
大王(單於)死後,大王的遺孀是「未亡人」,要改嫁給大王的兒子。
匈奴為什麼要有這樣的習俗呢?這個習俗雖然怪,但是呢,它保證了女人始終有所依靠,老公死了,老公的兄弟或者兒子來接盤,有條不紊,當然了,這個兒子不能是自己生的。
於是,呼韓邪單於死後,王昭君依照匈奴的風俗,嫁給了自己的老公和別的女人生的兒子,也就是王昭君的新的老公,名叫「複株絫若鞮單於」。
然後呢,王昭君和復株絫若鞮單於,還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名叫須卜居次,一個名叫當於居次。
古匈奴語中「居次」是「女」、「公主」的意思。
公元前15年,年僅36歲的王昭君病死,葬於青塚,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南郊,也就是今天的王昭君墓。
王昭君嫁到匈奴之後的事情,大概就是這樣的。
那麼,王昭君不是生了個兒子名叫伊屠智牙師嗎?
她的這個兒子,後來怎麼樣了呢?
王昭君的這個兒子伊屠智牙師,命很苦,長大之後,被人殺了。
被誰殺了呢?
被同父異母的兄弟,名叫「呼都而屍道臯若鞮單於」的,給殺了。
為何被同父異母的兄弟給殺呢?
答案是這樣的:
呼都而屍道臯若鞮單於,後來在匈奴的宮廷政治鬥爭裡,為了排除競爭者,就把伊屠智牙師(王昭君之子)給殺了。
自古王位之爭,都是很容易引起手足相殘的。
匈奴人也不例外。
就這樣。
青塚現狀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