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外交貿易部甚至給「DAIGOU」做出了專門的名詞解釋——「代購」就是幫客戶買東西回中國的購物中介,並且表示,代購與新西蘭企業是有合作機會的。

但是,最近幾年,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代購行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甚至連曾經靠代購買房的新西蘭華人代購達人都不得不轉行尋出路……

代購行業在衰落嗎?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新西蘭企業如何應對?

01

曾經18個月買套房

如今考慮轉個行

在代購事業的鼎盛時期,奧克蘭華人Lydia Pu可以說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CHRIS MCKEEN/STUFF2016年,Pu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困難,從那時起,她逐步做起了代購生意。

通過社交媒體和家人朋友關係網,她代購那些在中國很難買到或者價格昂貴的新西蘭熱門產品。

她從奧克蘭代購批發商店採購新西蘭嬰兒配方奶粉、蜂蜜、保健品和護膚品,再銷往中國。

「我做得很好,18個月後我買了一套房。生意好的時候,賺錢很容易,可是現在卻很難。」

Pu說,曾經,新西蘭和中國之間的價格差可以帶來更高的利潤,但現在不再是這樣了,新西蘭代購面臨著來自澳大利亞的激烈競爭。

「我們賣同樣的東西,但澳大利亞的產品更便宜。比如同樣牌子的新西蘭麥盧卡蜂蜜,在澳大利亞反倒賣得更便宜。」

由於一段時間以來,代購營業額已經少得可憐,Pu已經停止了代購生意,立志成為一名護士,並開始接受護士培訓。亞洲市場營銷策略師、Trace Research總監Andrew Zhu博士表示,代購中的佼佼者一週能掙2000紐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據他所知,有10個代購轉而從事房地產銷售。

02

至少4萬華人在新西蘭當代購

疫情前年銷售額達5-10億紐幣

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各國紛紛關閉邊境、電子商務的飛速增長,以及中國政府更嚴格的監管,給了代購行業近乎致命的組合拳,很多人甚至懷疑代購行業能否完全恢復。

由於代購的非正式性質,很難準確評估代購給新西蘭帶來了多少銷售額。但業內人士估計,新冠疫情爆發前,代購每年的銷售額在5億至10億紐幣之間,為至少4萬名中國居民和國際學生提供了收入。

2月份,A2牛奶公司稱代購銷售額下降是其上半年收入下降16%的一個原因。資料圖Carter Yan是HLS新西蘭公司的副總經理,該公司代理安佳、Vogels麥片、Oasis Beauty、藍河綿羊奶等產品,通過天貓、京東等中國電商渠道銷售。

他說,4萬名代購的數字可能比較保守。「新西蘭華人社區有一種說法:’每個中國家庭至少有一個人在做代購』」。

代購的主要群體是女性,比如全職媽媽、國際留學生、工簽持有者,以及每年來新西蘭購買產品並帶回國銷售的40多萬中國遊客中的一些人。

Yan估計,代購的年銷售額已降至5000萬至8000萬紐幣之間。他表示,向代購供貨的200多家新西蘭門店中,有一半以上已經關閉。

「在這些商店購物的新西蘭人不到1%。」

03

中國消費者已經改變了

代購無法恢復到以前的水平

Yan認為,代購銷售無法恢復到以前的水平,部分原因是中國消費者已經改變了,他們根本無法忍受從新西蘭發貨的三週時間。

「中國消費者等不及了。在中國,如果你在上海或北京等大城市的天貓上購物,天貓會提供24小時送貨上門服務,而在我父母居住的農村地區——他們住在距離上海1000公里的西北地區,三天內就也能收到(貨物)。」

中國日益高漲的民族主義是另一個因素。
「曾經每個人都想買進口貨,現在人人都想要買中國貨,包括(西式)麥片。有很多新的中國時尚品牌湧現出來」。

更嚴格的監管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考慮到代購行業缺失的稅收,中國政府對逃避進口關稅的所謂「灰色」渠道進行了打擊,在新冠肺炎疫情產生更大壓力之前,很多代購就已經感受到了這種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的跨境保稅倉庫網絡在海關的密切監管下大幅增長,電子商務平台的訂單在這裡打包和發貨。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電子商務平台,如天貓,已經加強了消費者保護,中國市場專家Damon Paling說,這使得他們比代購有優勢。圖/美聯社前新西蘭駐上海貿易專員、多家對華出口公司的董事Damon Pelling說,跨境電商平台提供了很好的消費者保護。

「消費者認為他們賣的是正品,而不是假貨……消費者會說:『我真的需要代購嗎?我相信自己會在對的時間、對的地方,買到對的產品,即使產品不符,我還可以退貨。」

04

開網店、找KOL、控渠道……

新西蘭企業正在適應代購的衰落

New Zealand Trade and Enterprise灘頭陣地的中國顧問Louie Li說,由於許多大品牌開設了自己的網店,導致代購無法在價格上與其競爭,代購市場在疫情前已經萎縮。

Li是Ctom Group Holding的董事總經理,他注意到自己的護膚品和保健品代購銷量下降了80%,但他表示,一種新的銷售模式已經在演變

新西蘭代購正在成為「品牌大使」,他們與分銷商、品牌和製造商合作,並進行產品直播推廣。

「有些在抖音上有10萬甚至100萬的粉絲……我認識不少週薪1000紐幣的人。」

Ctom Group Holding董事總經理Louie Li表示,缺乏大陸游客是導致該公司護膚品和保健品代購銷售下滑的原因之一,但由於對中國台灣地區和韓國的出口,去年的整體增長有所上升。他認為,疫情前,新西蘭代購交易每年至少有10億紐幣。Li正在將位於奧克蘭的拜耳新西蘭總部大樓改造成工廠,並建立一個可以俯瞰生產線的直播室,這樣「品牌大使」們就可以向客戶展示他們購買的產品是如何生產的。

在中國,像李佳琦(Austin Li)這樣的KOL擁有大量粉絲,6月,他為新西蘭Grin牙膏做直播推廣時,短短一分鐘就賣出了4萬支。

雖然對於企業來說,用中國知名網紅比通過代購銷售要貴得多,但李佳琦表示,回報來自於品牌知名度的提高。「這是市場營銷,而不是銷售。」在疫情期間,新西蘭南島城市Nelson生產的Pic’s花生醬在網上很受歡迎,並且該品牌使用了中國網絡影響者。2020年,中國名人薇婭的直播推廣在15分鐘內就賣出了3萬瓶Pic’s花生醬。

Linden Leaves護膚品大約5年前進入中國市場,代購銷售額占疫情爆發前銷售額的1/4左右。
「在最初幾年,我們利用了代購的興起,因為當時任何標註著『新西蘭製造』的東西都受到中國消費者的高度重視,我們不費多大力氣就接到了訂單,」Linden Leaves中國市場經理Elva Wei表示。

然而,定價缺乏控制成為了一個問題,中國的代購分銷商相互壓價,收費遠低於普通零售店和藥店。

此外,新西蘭的韓國代購也通過電子商務渠道以較低的價格銷售Linden Leaves產品,這也損害了該公司與韓國一家高檔百貨公司的關係。Wei表示,他們已經採取措施阻止了這一行為。

去年,該公司在中國只選擇了一家新西蘭經銷商,直接將代購訂單發送給消費者。Wei說,控制產品去向已經取得了成效。「我們知道,這些產品將流向中國,不會影響到我們不希望庫存流向的任何其他渠道。」

據悉,Elva Wei和創始人Brigit Blair正在適應代購交易的減少,該公司計劃在中國電商巨頭天貓上開設自己的店鋪。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代購」,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