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尼姑庵裡,尼姑也要會功夫

尼姑

尼姑習武,就成了功夫尼姑。功夫是她們的招牌,廣播善事讓她們成為世人榜樣。

 

如今共有800多名功夫尼姑,年齡從6歲到80歲,每個人名字都有相同的前綴「Jigme」,意思是無畏。她們分布在4個尼姑庵,但主要集中在尼泊爾加德滿都阿彌陀佛山尼姑庵。這些尼姑來自不同地方,家庭各有困難,語言也不盡相同,將她們聯繫在一起的是藏語,她們靠藏語交流,閱讀佛經。

 

練武給她們帶來勇氣,而勇氣是無畏的基礎,基礎能完成她們共同的信念,幫助他人。功夫尼姑來自古老的佛教教派,她們利用自己的武術專長,挑戰這個傳統意義上偏向保守的形象。

 

 

訓練強度很大。尼姑們每天凌晨3點起床,2個小時用來冥想,然後在主廟進行集體祈禱儀式。她們在長椅上結跏趺,在瀰漫藏紅花香氣的寺廟裡虔誠誦經。

 

大概凌晨5點,功夫尼姑已經練上,她們穿著空手道制服改版長袍,臉上帶著對新一天期待的笑容。每個動作伴隨著能量充沛的吶喊聲作為點綴,振奮一天的精氣神。不同於慣常印象裡的尼姑,功夫尼姑日常功課修行之外還得訓練各路功夫。從拳腳到傳統武器,刀劍棍棒俱全,拿功夫當招牌,必將踩碎海潮般的汗水。

 

訓練功夫帶來的額外好處是Inner Peace(內心平靜),能幫她們集中注意力。練武是一種過程記憶,每個動作力求準確,如果心不在焉,可能連兵器都拿不穩。打坐更是如此,想要長時間尋求超脫境地,不經刻意訓練,冥想就會變成遐想。

 

按照某些教派的傳統範式規定,尼姑不僅禁止練武,除了日常功課,她們更適合做飯與打掃衛生。有人說,如果表現良好,她們下輩子就能當和尚。作為新一代女性,功夫尼姑不怕打破百年來的禁忌和陳規陋習。

 

於是她們成為宗法制佛教寺院體系中唯一女性教團,也是喜馬拉雅山脈唯一練武的尼姑,除了地位抬高與和尚齊平,在冥想間隙功夫之外,她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古老藝術弧光照耀,她們平時會編舞排舞,排練戲劇,甚至自己創作歌曲。生活上,她們學習安裝水暖電器,外語和生活技能。

 

 

同時還掌握基本的商業技巧,因為她們經營了尼姑庵的賓館與咖啡店。修佛不意味排斥俗世,在入世出世間普度眾生,也是一場修行。當然,拯救生命才是她們的核心信念。功夫尼姑接受專業培訓,組織和協助醫生為窮人免費提供白內障手術。

 

更令人心疼的是印度頻繁發生的強姦和猥褻案件。報紙和電視幾乎每天都有女孩上學路上被強姦、學生出租車上被猥褻、婦女下班回家途中被跟蹤的相關報導。

還有許多受害者忍氣吞聲不敢報案,害怕面對家人鄰居的指責與羞辱。金剛怒目,功夫尼姑決定教授印度女孩功夫用以自衛。上百名年齡在13到28歲間的女性到尼姑庵,遵從嚴格的時間表作息,早6晚9,不是上課就是學習。

 

課程內容包括如何應對背後攻擊,擒拿和擊打等動作,以及討論在可能發生的性侵犯情況下如何應對。「這很艱難,我每天渾身疼痛。但她們非常鼓舞人心,所有女孩都該學習功夫。以前去市場渾身不自在,總有男生站在旁邊看我吹口哨,讓我害怕猶豫。但現在我自信多了,不再猶豫,甚至必要時還能自保。」一位學員虔誠說道。

 

 

在山上,她們修佛練功,經營日常生活。下了山,她們也有繁忙勞累的活動。功夫尼姑每年都要進行長達400多英里的徒步活動,向沿途村莊普及環保的生活方式。不管別人如何,她們以身作則實踐環保,徒步沿途清理垃圾,讓經過的地方比以前更好。

徒步旅行還有意外收穫,那些在路邊休憩的受傷動物。尼姑們照顧治療它們,帶著它們一塊徒步,並帶回加德滿都。2015年,尼泊爾發生了7.9級的地震,她們是當地第一批的救災人員。山體滑坡和餘震產生的碎石堵塞了道路,就靠徒步把援助物資送到需要的村莊裡。

 

她們花了近一年時間幫助災後重建,在這過程裡,尼姑們發現許多窮人家販賣女兒。地震後,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這時就有人販子到村裡購買女孩,許多女孩從此再無音訊。

 

為了調查人口販賣,尼姑們全程靠騎行。尼姑們分成10個小組按小組活動,一起做飯騎車。

 

從加德滿都出發到印度,單邊騎行將近2500英里,路上總要經歷未知而惡劣的天氣。往返5000英里,她們挨個走訪沿途的村莊,挨家挨戶強調女孩男孩同樣為社會做貢獻,普及販賣人口的危險性,遊說家主不要賣女兒。

 

新冠爆發期間,尼姑無法坐視,紛紛參與抗病援助。她們仍是徒步搬運大米,洗漱用品以及口罩等物資,還給山區帶去防護以及醫療建議。

 

 

最困難的事就是向貧瘠山區的人解釋新冠病毒有多厲害,畢竟那裡的人們不把新冠當回事,覺得那不過是感冒而已。沒法從電視和互聯網獲取信息,當地人排斥尼姑教授他們保持距離,洗手和戴口罩的課程。

 

參與援助的尼姑也擔憂新冠,但恐懼不能阻止她們。她們堅信,即便無法改變整個世界,但每幫助一個生命就是一種成功。功夫尼姑成為獨特的象徵存在,並不純是自發形成。

 

因為竹巴派領袖極力鼓勵尼姑學習功夫。竹巴派,意思是來自不丹的人或不丹後裔。領袖在母親的啟發下,決定倡導男女平權。後來領袖訪問越南,看見婦女在接受戰鬥訓練,當下就覺得尼泊爾需要這個。

 

於是提議讓尼姑修煉功夫,但領袖顧問們不喜歡這個想法。挑戰傳統思維,需要膽大且堅定。不僅讓尼姑練武,還得擔任領導角色,同時還要學習佛教教義以外的各式技能。2009年某天,領袖正式帶領尼姑接觸武術,他緊張害怕,擔心這個創新的設想失敗,但很快發現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從此,練武算是正式加入到尼姑日程。因為領袖打破保守傳統的努力,引發了喜馬拉雅地區較為保守的佛教教派的強烈反彈。很長一段時間,她們幾乎每天都會受到威脅,總有人想燒掉她們的尼姑庵。

 

功夫不白練,尼姑們不會再怕,更有勇氣面對這項擊潰保守傳統的挑戰。功夫尼姑名聲越傳越廣,許多地方邀請她們參與活動,表彰她們是具有變革性的團體。

 

2019年的亞洲規則改變者獎,功夫尼姑是第一個全女性獲獎團體,頒獎詞是「為增強年輕女性權益和消除陳舊的性別觀念。」如今,還有更多女性等著加入到功夫尼姑的團體中,儘管她們有著外人看來很不錯的職業。

 

從銷售到特工,更多女性關注到這個群體,願意加入其中。她們,值得叫人尊敬。

來源:beebee公園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