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知樂
各地哄搶口罩、廠家加班生產、口罩用後處置,在這場抗擊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面前,「N95口罩」已成為牽動社會神經的敏感詞。
「從1月20號起,N95口罩的訂單已經處於爆倉的狀態,庫存的一批N95口罩已經售罄,新貨的最快發貨時間是大年初六,即1月30日。」一位出售N95口罩的淘寶店家1月22日告訴出行一客記者,目前N95口罩的需求量約是平常的十倍多。1月23日,當記者再去點開淘寶鏈接時,顯示該產品已經售罄下架,不再接受新的訂單。
1月23日,在電商平臺仍有不少店家在出售N95口罩,單只N95的價格從3元至25元不等,月銷量普遍在3000以上,多則3萬。
好不容易買到口罩之後,新問題又來了:口罩怎麼戴?一次戴多久?用後怎麼處理?
人人追捧的N95口罩到底是甚麼?
N95不是特定的產品名稱,而是一種標準,通過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衞生研究所(NIOSH)審查的產品就可以稱為「N95型口罩」。「N」表示不耐油,「95」表示暴露在規定數量的專用試驗粒子下,口罩內的粒子濃度要比口罩外粒子濃度低95%以上。防護等級為N95級表示在NIOSH標準規定的檢測條件下,口罩濾料對非油性顆粒物(如粉塵、酸霧、漆霧、微生物等)的過濾效率達到95%。N95型口罩是NIOSH認證的9種顆粒物防護口罩中的一種。一般而言,N95口罩和KN95口罩的防護效果一樣,不同之處在於,KN是符合中國標準,N是符合美國標準。在中國,KN95指的是對於0.075微米以上的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大於95%。而NIOSH標準,N95對於直徑0.075微米的微粒的隔阻成功率有95%。因為冠狀病毒肺炎(非典型肺炎)病毒的直徑約0.1至0.12微米,所以佩戴N95或者KN95口罩,都是可行的預防方法。此外,醫用外科口罩也可被用於防護傳染疾病。醫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擋70%的細菌,而N95口罩可以阻擋95%的細菌,後者的阻擋效果更強。 而紙口罩、活性炭口罩、棉布口罩和海綿口罩由於材料不夠緊密,所以預防感染的效果有限。
口罩一次戴多久?
醫護防護口罩的佩戴方式很重要,不然就算購買到了正確的口罩,佩戴錯誤也會影嚮到過濾效果。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所所長梁建生介紹道具體佩戴步驟如下:1. 一手托住防護口罩,有鼻夾的一面背向外;2. 將防護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夾部位向上緊貼面部;3. 用另一只手將下方系帶拉過頭頂,放在頸後雙耳下;4. 再將上方系帶拉至頭頂中部;5. 將雙手指尖放在金屬鼻夾上,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鼻夾,並分別向兩側移動和按壓,根據鼻梁的形狀塑造鼻夾。
N95口罩的正確佩戴方法梁建生所長提醒,市民如果是去公共場所、不與病人接觸,佩戴醫用外科口罩足以,不必過度防護,但如果會接觸病人,則要佩戴防生物的N95口罩。
N95口罩防護嚴密,但是長時間佩戴後會有明顯的悶氣感。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教授王月丹提醒,佩戴N95口罩時,一次時間不能超過4個小時,如果長時間持續使用N95口罩,會造成肺部損傷,可能會引起肺氣腫之類的問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的專家宗志勇、王妍潼建議不要給7歲以下的兒童戴N95口罩,哪怕是做了特殊空氣閥設計的N95口罩,因為呼吸阻力會太大,小朋友有窒息風險。口罩可以反複使用嗎?專家宗志勇、王妍潼明確表示:「不行,不管哪種口罩,都有使用期限。一次性醫用口罩建議4小時更換一次;醫用防護口罩建議使用時限為6~8個小時。」在N95口罩被大量購買、使用的同時,用後口罩如何處理成為控制肺炎傳播的新難題。在醫院裡,醫療廢物會一般會分黑、黃、紅三色。其中,黑色塑料袋裝生活垃圾,黃色塑料袋裝醫用垃圾(包括感染性廢棄物),而紅色塑料裝放射垃圾和其它特殊醫療廢物。用後口罩會被放進幹淨、密閉的袋子裡,扔進黃色的垃圾箱。「從目前情況看,普通市民出門一趟,無法判斷是否接觸到了新型冠狀病毒。根據謹慎原則,從最大限度保護公眾的生命和健康角度,建議把用過的口罩單獨放在塑料袋等密封袋裡。在上海等實施垃圾分類的城市,把密封袋投放到「有害垃圾」桶裡。」科技日報引用的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教授杜歡政這樣說。在一些沒有較嚴格的垃圾分類處理規定的城市,威海海大醫院介入血管科主任陶曉慶建議,家裡的口罩廢棄物應放在袋子裡避免二次污染。因為高溫和醫用75%酒精能殺滅新型冠狀病毒,建議用酒精噴霧消毒後裝在袋子裡密封再丟棄。生態環境部於2020年1月21日印發了《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環境管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要求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高度重視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環境管理工作,切實做好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貯存、處置活動中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責編/楊佩謙,實習生賈茹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