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相出品
城管主動給小販打電話,請求其擺地攤。
擺攤小哥一個月買寶馬,擺攤大媽月入三萬……
很多人跟風吐槽:
啥都不說了!擺地攤去!
可是,擺地攤真的能賺那麼多錢嗎?
一
擺地攤能掙錢是肯定的,而且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詩經》雲:「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木蘭辭》中說:「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鞭,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清朝末年,溥儀皇帝的妹妹愛新覺羅·韞穎,也擺過地攤。
到了現代,地攤也是很多農民工人兄弟謀生選擇的手段之一。
40年前,八百多萬下鄉知青返城,城市沒有那麼多就業崗位,無法滿足一下子湧現出來的大量勞動力。
在沒有更好辦法的前提下,只好放開地攤經濟,允許知青們單幹,做點小買賣,開個路邊攤、雜貨店、修理鋪什麼的。
這樣,最早一批的地攤主就誕生了。
發展至今,地攤的形式多種多樣。
賣烤串的,賣襪子的,賣古董的,甚至還有賣藝的!
拿北京的潘家園的攤販來說,他們就是地攤裡的翹楚。
早在清朝,潘家園就是地攤中心。
很多商販就在這裡彈棉花,賣水果。
如今 ,潘家園已經成了北京的大型地攤中心。
專門賣古董。
早些年,趙忠祥、馬未都也在這里淘寶。
而這些攤販呢,也很聰明。
看見有城管來了,趕緊包袱皮一卷,從賣家秒變買家。
關於城管和攤販的故事,真的能拍一部大型的紀錄片。
我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城管追地攤主的段子和笑話,但地攤依然屢禁不止。
這是因為地攤確實賺錢。
二
地攤為什麼能賺錢?
首先,擺地攤的成本極低。
地攤和商舖比沒有房租,只要一塊塑料布,1個馬扎子,還有極少的進貨成本,幾乎沒有投入,200~300的成本,即可當老闆。
做過生意的都知道,房租是店鋪最大的成本。
月收入5w,房租就要2w。
包租婆啥也沒做,就拿掉你半壁江山。
而且你開一個店面,還要繳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
什麼排污費,衛生費,營業執照…….
哦,最重要的,還有上交給國家的稅!
而大街上那些烤羊肉串的呢,一分錢不用花,賺多少是多少,統統進自己的口袋。
而門口烤羊肉串的,一分錢不用花,賺多少是多少,也沒有安全衛生問題。
想一想,為什麼經常有商舖看不慣攤販。
很簡單,你開燒烤店的,你門口來一個燒烤店,價格比你便宜一半,搞不好味道還比你好吃。
你試試?
不打電話舉報才怪!
其次,地攤的利潤極大。
拿街上的小夜燈,小玩具來說。
便宜的2塊、5塊,貴15、20。
看起來很便宜是吧?
但成本更便宜!
據一些小商販介紹,2元的進價5毛,20的進價不到3塊。
所以,幾乎是成倍的賣給你,利潤率極高!
不知不覺,蹲著就把錢給掙了!
最後,地攤知道靠近流量。
城市的主幹道,人民廣場,大學城,夜市,這些地方人來人往,小攤販不花一分錢,就可以佔據這廣闊的流量。
世界上的一切生意都離不開流量。
地攤實體經濟一樣,但地攤主的優勢就在於,可以在黃金地段肆無忌憚的奔走,這讓那些在黃金地段月租過萬的商舖們頭大!
所以擺地攤,確確實實是能賺到錢的。
三
地攤賺錢,但並非能賺很多錢。
抖音上,一位名叫傅傅的女子,白天在服裝公司上班,晚上出門擺地攤。
她稱自成都允許臨時佔道擺攤後,收入增加了,520那天買了一輛二手奧迪獎勵自己。
開攤一個月就有奔馳寶馬嗎?
可能有,但絕對是鳳毛麟角!
任何一個行業,都講28定律。
擺地攤也一樣,真正賺大錢的也是少數人。而且,這些少部分人,都是老手,都是地攤專家!
而且偏偏是這些少數人,容易博眼球。
很多沒有擺過地攤的,看到別人賺錢,就想進來了。
買設備,買摩托車,給攤位費,自以為晉級為高端玩家,但一個月下來算了算賬,還不如老老實實跑滴滴。
不信?
你可以問問那些長期擺攤的人,他們一個月能賺多少。
據我大學時期調研,大學城附近,那些風裡去,雨裡來,和城管鬥智斗勇的小商販,一個月也就掙個七八千。
這還是在限制地攤,攤位少的情況下。
如今,地攤放開,地攤大軍增多,也會分食流量。
在經濟稍微落後的地方,本來就是允許適度擺攤的,所以放開了,影響並不大。
有個讀者告訴我,他發現原來的地攤街,去年生意紅火,有時還禁止,但只要出攤,生意就好,現在允許了,生意卻大不如從前。
而且現在人生活方式變了,大城市裡的擺攤,很多時候是滿足人懷緬,看稀奇,找童年的存在,天天搞,獵奇效應就不強了。
而且,小販地攤解禁後,攤位費也會漲,據一些地方消息,原本800元的攤位費,暴漲到3000元,更別提那些灰色的地帶了。
如此算下來,地攤的成本又要上漲不少。
有篇文章說得非常好,「 地攤是窮人擺,窮人買」,「 地攤是窮人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總理說,要解決9億人的就業。
擺地攤,多是希望給那些底層兄弟,一條謀生的路,而不是給市場炒作的。
擺地攤,要擺,更要慎重!
因為草率經常,搞不好就和炒股一樣,進去時雄心壯志,出來時欲哭無淚。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Follow @xiaxia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