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就迷糊的肉,誰懂?

文 :震驚叔

美食屆的「泥石流」和那個「醜男人」回來了!

沒錯,說的就是餅叔帶著《小城夜食記》第二季又來誘惑大家了。

山東人最近的存在感很高,熱情質樸實在,又飽含幽默細胞。

而每座山東城市也都有它不一樣的味道。

山東棗莊可能名氣上不及濟南、青島、威海等旅游城市,但這裡也有著它獨有的氣息。

棗莊得名於唐宋年間,因為那時棗樹繁多,遍地結果。

但現在的棗莊盛產的水果還得屬石榴。

而要說到當地的特色菜,雞則是食材之中的重頭戲。

據說當年中國吃貨界的祖師爺,彭祖就是因為給堯進貢了一碗雞湯,而得到了封地彭國。

棗莊的辣子雞店有大大小小幾百家。但隱藏在山水之間的這一家,是很多人公認的美味。

養雞、殺雞、炒雞一條龍,就這麼經營了20多年。

端上來一看,果然名不虛傳。

色澤濃鬱鮮亮,醬料的醇香和辣椒的清香撲面而來。

雞塊剁的要比重慶辣子雞更粗獷一些。

裡面的辣椒主要是兩種,有皺巴巴的皺皮辣椒,也有豔紅的幹辣椒。

吃起來那叫一個夠味。

雞肉入口特別緊致,而且雞爪、雞冠都是比較薄的,一看就不是飼料催出來的雞,而是自然生長,平時運動很多的雞。

老板說了,這雞都是本地的小柴雞,肉質好,再加上猛火炒、慢火燉、猛火收,基本上就成功了。

這口炒雞的鍋看著其貌不揚,其實重達8斤,餅叔上去試了試,愣是沒端起來。

看來只有老板才能駕馭此種美味。

每一個步驟,甚麼時候放辣椒、甚麼時候放祕制調料,老板都熟稔於心。

雞肉和辣椒仿佛在鍋裡演奏了一曲交嚮樂,滋味高低起伏,讓人垂涎欲滴。

如果再配上這勁道的大餅,那更是一絕。

在這裡,米飯的身影比較少見,各樣的餅是餐桌上的常客。

不管是吃肉、吃菜還是喝湯,餅都是萬能的搭配。

當深夜來臨,餅的又一重任得以展現。

在燒烤攤上,餅可以當成墊盤子的布,也可以作為主食。

各樣的燒烤小串都可以放到餅裡,一擼一卷一塞,誰吃誰迷糊啊。

煎餅可以說是刻在山東人基因裡的東西。

但其中有一種菜煎餅大家可能沒那麼熟悉。

餅叔按照推薦走進了巷子裡的一家煎餅店,進去後就看到了各樣品種的小菜,向阿姨打聽了一下才知道怎麼吃。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選擇喜歡的配菜,然後卷進煎餅裡。

初來乍到的餅叔決定,全部都要!

31種配菜被切成碎丁,加入鹽、辣椒、大豆油充分攪拌。

煎餅攤好後,再把配菜全部倒上。

攤平後,上面再蓋上一層煎餅。

接下來再把菜餡平分給兩張餅。

各自卷好,再切成三段就大功告成了。

吃上一口,餅叔就感嘆,這一路走街串巷沒有白來。

用餅叔的話來說就是「吃這個餅會有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你突然覺得你不著急去任何地方」。

在山東你能感覺這裡的美食就像當地人一樣,豪爽、夠勁還管飽。

在這一季目前更新的三集裡,我們還跟隨餅叔領略了甘肅張掖和海南陵水的美食。

西北草地豐富,是養羊的天然牧場。

來張掖,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手抓羊肉。

羊肉要選擇一年兩個月的仔羊,肉質鮮嫩,沒有膻味,而是帶著一股奶味。

而到了海南,則是要感受胥家人靠海吃海的生活。

剛剛打撈上的海鮮,下一秒就成了食材。

但是常年吃海鮮,也有膩的時候,其他的肉類也時常被想念。

比如這種大鐵盤烤肉。

其實是從東北帶過來的。

眾所周知,海南有相當多的東北人,而東北齊齊哈爾的烤肉也就被帶到這裡經營了。

沒有那麼多的儀式,大口吃肉就是王道。

無論是天南還是海北,無論是海邊還是內陸,這裡的美食不盡相同,但又保有那一些相似的內涵。

因為當地人對於美食的堅守和熱愛都是一樣的。

也正是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人,才能讓我們各地的美食傳承千百年,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享受到那一口口炙熱、獨特的滋味。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