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叛國者:馬思聰、傅聰

傅聰

文:何三畏 

2020年12月28日,傳出傅聰在英國新冠時疫病危的消息,我就去百度了傅聰的名字。我以前清楚地記得,他是一個叛逃者。可是,百度的傅聰詞條上,沒有他如何成為英國公民的註釋。但有一句話,怪怪的,說傅聰「 為了音樂背井離鄉」。

「 為了音樂」,何以需要「 背井離鄉」,難道他的家鄉沒有音樂,他的家鄉不能弄音樂?就算為了音樂去了英國,也該叫「 去國離鄉」,怎麼連國字都要迴避。傅聰1934年生於上海,如果他去河南定居,該叫背井離鄉,但他是流亡英國。

傅聰的父親傅雷和母親朱梅馥

實際情況是,1958年下半年,傅聰在華沙演出後沒有回國,卻是飛往英國了。當時新中國才成立9年,英國是歐洲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但是,英國也沒有把傅聰遣送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麼,傅聰確實是一個「 叛國者」。

1965年,傅聰加入了英國籍。按他的說法,是因為「 拿中國護照在歐洲演出很不方便」。不過,按說在那種情況下,他手上應該已經沒有有效的中國護照,應該是一個真正的逃亡者。

整整二十年後,1978年11月,傅聰給鄧小平寫信,表示「 想回來看看」。 1978年12月28日,鄧小平在傅聰的信上批示:「 傅回國探親或回國工作都可以同意,由文化部辦理。」

看看,鄧小平開的口子比傅聰希望的還大,完全是歡迎赤子歸來的意思。這說明當時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願意全盤赦免「 特殊年代的叛國者」。

當時,文革已經結束兩年。不僅叛國的名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回來,許多1949年前後通過各種渠道逃出去的,包括逃港逃台的,普通同胞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回來,回來就是愛國僑胞,歸國僑胞。

傅聰就是這種國內氣候下,經朋友的提醒,試探地給鄧小平寫信的,而鄧小平居然大亂一揮就過了。

那麼現在還有什麼必要不好意思承認他當時是一個叛國者,非要莫名其妙地說他「 為了音樂背井離鄉」呢。作為反右鬥爭的領導者和文革的受害者,鄧小平本人也很清楚,那是他們是「 為了活命而背井離鄉」。

非常明顯,當時傅聰回來,就是兇多吉少。他為什麼要睜著眼睛去送赴難呢。子曰,危牆不倚,亂邦不入,這是傳統文化觀念。用腳投票,自由即吾鄉,這是二戰以後形成的國際政治文明。愛因斯坦從德國逃到美國,還幫著造原子彈,絕沒有人說這是他的道德污點,他有條件走,如果他守著德國不走,才是道德污點呢。

傅聰在父母的家

1957年初,傅聰的父親傅雷,響應號召,「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成為右派。這時傅聰還沒有畢業,他接到回國的「 通知」,他沒有照辦。父親傅雷做出的姿態是,同他斷絕了通信聯繫。

我們不知道傅雷這是對兒子以及對自己的一種保護策略呢,還是真的為兒子的選擇而生氣。但父子情深,他應該不會甘心讓兒子回來遭難,所以,他可能不是真生氣。但也說不定,或者傅雷真的心懷忠君愛國的文人傳統。

這個是考究不出來了。但我們可以向今天的青少年介紹一下傅雷其人。我們可以說,今天正在活躍中的中年以上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大概少有不曾受益於他的。中國當代大人物提到的外國名著書單裡,就有他譯作。傅雷是中國最卓越的翻譯家和文學家。 《傅雷家書》,已經成為「 家教經典」。傅雷還是一個音樂評論家。

但是, 1966年9月3日,傅聰的父母傅雷、朱梅馥不堪凌辱,雙雙自殺。這個沉痛的故事,非常悲慘,催人淚下。

1979年,父親「 平反」後,傅聰再次講到他當時叛逃的處境,說他當時回國,等待他的必定是父親同樣的命運,那麼,現在可能就不是給父親一個人開追悼會,很可能是開父子追悼會了。他稱當時是逼上樑山,在極度痛苦和失望中做出了出逃的選擇。

2020年12月28日晚,我在網上搜索傅聰,發現1981年傅聰回國演出的風波。雖是鄧小平允許回來的,還引起這麼大的風波,可見當時人們的思想境界。幸好這個風波有一個正面而且溫暖的結局。現概述於後。

1981年,傅聰回國演出和講學。當時的媒體感到興奮。 《人民日報》為他的音樂會發了廣告。但有中央黨校高級班一位學員給胡耀邦寫信,提出傅聰作為叛逃者,報紙廣告竟稱他為「 先生」而表示憤慨。胡耀邦也生氣了,稱演奏會搞了也就搞了,還「 大肆宣揚,真是荒唐!」。

此後,1月30日,《北京晚報》關於傅聰同中央樂團合作演出的報導,就把傅聰的名字刪掉了,但保留了同台演出的美國指揮家、樂團獨唱演員的名字。

當時有個年輕音樂家叫李春光的,覺得這樣對待傅聰不妥。他也給胡耀邦上書陳情。胡真是從善如流,他居然做了180度的反轉,批示說傅聰當年出逃「 情有可原」,還關心道,傅聰在國外的生活「 似不甚富裕」,現在回來演出、講學, 「 要給一點報酬」,還指示派人去「 同傅聰談一談」,以表示「 社會主義祖國的慈母心腸」。

1965年,意大利,抽煙斗的傅聰

這裡提到「 報酬」一事,可能是突破性的。我猜想此前大概根本沒有這回事,因為當時大家默認的想法是,允許他們回國來獻愛心就不錯了,應該很難想到報酬二字,何況當時國內根本沒有商演一說。由此可見,胡耀邦真是細心體貼。

當胡耀邦派遣使者代表慈母要去和傅聰「 談一談」的時候,傅聰已經轉場到上海。慈母也跟到上海,請傅聰吃飯,問他還需要什麼幫助。

傅聰還真有需要幫助的。這不是一般的事情,信使作不了主。傅聰打算把黃賓虹送給他父親的畫「 帶幾幅去英國」,需要海關放行。文化代部長周巍峙就同外事部門聯繫,辦妥了這件事。

此後,傅聰還回國演奏過兩次,自然,就是正常禮遇了。

一切復歸於平靜。直到這兩天,2020年12月28日,86歲的傅聰在英國染疫病重的消息傳回國內,第二天,29日,傳來傅聰病逝的消息。

在傅聰之前,還有一個叛逃的音樂家,他叫馬思聰。他比傅聰更有名,更有成就,他是傅聰的前輩,同時也是傅聰的恩師。

1955年,馬思聰赴波蘭,擔任第五屆國際肖邦鋼琴比賽評委。中國派出的選手傅聰同行。報導說,「 十多天相處」,馬思聰給了傅聰「 改進意見」。傅聰奪得這次比賽的最高獎。

馬思聰的叛逃更驚險,更悲壯。

從我的青少年時期到現在,我看到零丁洋三個字會想起兩個人,文天祥和馬思聰。這是因為這三個字震撼過我兩次。第一次是上中學時讀到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第二次是上大學時,讀到馬思聰的叛逃的故事,馬思聰一家是「 過零丁洋」偷渡香港而去美國的。

1966年6月16日,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馬思聰進「 集訓班」。 8月9日,隔離審查,監督勞動,反省交待。 8月14日晚,大字報貼到了馬思聰家。 16日,夫人王慕理攜子女潛逃(先後藏身於南京和廣州)。 22日,馬思聰被批鬥;8月末,抄家。

11月,馬思聰因肝病復發被准予返家。 11月22日,逃亡中的女兒馬瑞雪潛回北京,動員父親逃離中國。 12月,也就是六十四年前的現在,馬思聰穿著深藍衣服,胸前別著毛主席像章,戴上大口罩,擠上了南下的列車,開始了逃亡之旅。

到達廣東以後,馬思聰一家在丹灶、廣州、江門等地躲藏。

1967年1月15日晚,馬思聰和夫人王慕理、次女馬瑞雪和兒子馬如龍乘汽船離開黃埔港,過零丁洋,到達香港。

1967年5月,專案組對馬思聰案作出「 叛國投敵」的定性。

馬思聰出逃及在國外「 惡毒攻擊文化大革命」,使國內親友幾十人受牽連。其中,在上海的二哥跳樓自殺,岳母、侄女和廚師相繼被迫害致死。

從出逃到1987年逝世,馬思聰在美國生活在十年,他再也沒能回到中國。但是,直到今天,中國人民仍然在聽他的《思鄉曲》。

1985年,馬思聰獲得平反。

但是,其實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早就赦免他了,雖然沒有公開。 1971年7月,也就是馬思聰叛逃剛剛4年後,周恩來即托美國總統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向馬思聰轉達:「 我平生有兩件事深感遺憾,其中之一就是馬思聰50多歲離鄉背井去美國,我很難過。」

2007年,馬思聰逝世四十年後,經時任總理溫家寶批示,馬思聰骨灰回到中國,安葬在他的故鄉。

今天的青年已經不了解那個年代,網上談到傅聰不幸染疫病逝,竟以敵對思維出之,看看馬思聰和傅聰出逃以後,轉換了歷史場景,國家領導人的處理方式,你覺得你有必要現在還把他們敵人嗎,他們跟今天捲了人民的血膏逃到國外去過神仙日子的叛逃者是一回事嗎。

來源         屋權史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