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愛,是依戀,我們太需要有個人可以依戀

依戀

@推拿熊:和學長學姐們聊天得出一個階段性小結論是:很多人之所以二十四五歲就結婚很快生子,就相當於早上就決定中午晚上吃甚麼準備好食材做好飯吃完飯就可以去做事情了,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趕海的趕海。他們腦子裡有個程序就是,哦,我可能需要結婚買房買車生子,反正這事早晚都是要做的,拖著還不如直接做掉,省下腦筋來去做點真正重要的事情。父母也會為自己婚姻置辦資產。是一次階段性的成人禮。

52.png

然後過了三十歲他們紛紛離婚了,離婚了也不算兩手空空。仿佛身邊很多人已經進入了一輪離婚潮。有些人婚結的早房子買的早,現在一離婚手上房子賣一賣孩子分一分,每個人手裡甚至有上百萬幾百萬現金。然後他們又開始去頻繁約會找對象,很快又能結婚或者保持戀愛關系。男的圖年輕女孩省事兒不粘人聽話,女的圖年紀大的男人知道疼人著家會尊重女性或者圖年紀小的男孩熱情陽光帶給自己生活的熱情。

我發現他們真的很容易進入一段比較穩定的關系,好像和誰都還不錯,都合得來,長相啊家庭啊收入啊職業啊,好像又到了一個大家來連連看的找對象循環裡。重點是他們相處地很快,或者又結婚了又生子了又買房買車了,總之一個個都已經青年才俊中年穩重了。

他們在和初戀或者大學時熱戀的男友女友分開後,很快就和相親認識的對象或者單位同事結婚了,他們也會在婚禮現場講著誓詞突然淚如雨下。那個後面和他們結婚的人,也會在懷孕期間陪老婆一圈一圈在公園碎石子路散步按摩腳掌,每天騎摩托車去熬中藥液帶回家,晚上和同伴吃完飯談完事回家路上遇到鴨脖店會特意停下來給老婆買鴨脖毛豆,在過年過節陪對方回老家,和不怎麼見面的老同學聚會,給彼此削水果,一邊溫溫柔柔地講話,一邊切一顆橙子。

我一直懷疑,到底是他們特別懂得愛,會去愛人,會相愛,還是他們就是需要身處一段關系之中,如此才能保持活著的平衡。需要被需要,需要去需要,這是一種動態平衡。有人予,有人取,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讀書時看張愛玲的書,她寫:「日子過得真快,對於中年以後的人來講十年八年好像是指逢間的事,可是對於年青人來說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我和世均從認識到離別,不過幾年的光景,卻遭遇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仿佛經历了一場又一場的生、離、死、別。」

以前感覺怎麼會呢,刻骨銘心地愛過一個人,又如何煎熬著度過不愛了的生活。後來發現不是的,幾乎每一個體面著的中青年人好像都有一段有些刻骨銘心的愛情,當下好像有點狗血或者情緣深重。然後他們過了幾年,還是娶妻生子嫁人上班。初中時就在談戀愛坐摩托車去桌球室打桌球和家裡鬧很兇的男同學女同學,現在有些人在賣小龍蝦,有些人在開針灸理療,有些人去跑貨運,有些人在開民宿。他們都過著還不錯很穩妥的生活,會給女兒每天去幼兒園前穿好涼鞋絲襪,塞上水壺和便當盒。

他們紛紛從愛情的暈眩裡調轉頭去,半路剎車,回到生活中了。不會再說甚麼傻話,為了愛誰要死要活,讓朋友們給失戀的自己出主意,站在誰家樓下高聲喊名字不肯離去。酗酒或者整夜失眠。坐四十幾個小時的無座綠皮火車票去問在另一個省的戀人為甚麼不愛自己了和別人在一起了。他們不會再這樣愛了。他們都去過自己的生活了。

他們和當時認真愛過的人那種噴薄而出的愛意,像是可燃冰,曾經蘊含著那麼巨大的能量,愛情破碎了海枯石爛之後,不可思議地埋在了高壓低溫的海底。

我回老家和相熟的表姐約喝奶茶,她結束了去接女兒下舞蹈課。站在玻璃門前,她對女兒一個甜甜的笑灑脫的招手,然後做了一個企鵝鞠躬的動作。感覺好像是重新認識了她,她不是我記憶裡那個因為做不出奧數題從家門口哭到院子的石榴樹下的小女孩了。那個哭起來會抽搐臉頰兩邊紅得像石榴花的靦腆的不愛說話的小女孩,文具盒裡貼滿了唐鈺小寶和趙靈兒的貼畫。她成了另一個小女孩眼裡無所不能的大人。

我有時候覺得很多人是命運的手下敗將,卻是自己幼小兒女心裡的閃亮英雄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

💰 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