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喪屍愛好者,差評君可以說是玩著《 生化危機 》長大,看著他逐漸成為一個一個風靡全球、穿越國界的文化符號。

就拿近幾年來說,韓國那邊的《 王國 》都拍上第三季了,屬於 Netflix 上的熱門劇集之一。

 

PC 端和主機端也有像是《 殭屍世界大戰 》、《 消逝的光芒 》等著名作品,連手遊也有《 明日之後 》這樣的喪屍題材末日生存遊戲,而且熱度都還不錯。

 

可是,喪屍這題材在遊戲和各種影視作品裡可真不算新鮮了,為啥喪屍到現在還能火呢?

這還得從喪屍的起源說起,其實這件事網上已經有很多人研究過了,最普遍的說法是它的英文 Zombie 源自於西非迦納地區的巫毒教。

巫毒教在那邊有個官方名稱叫伏都教,至今仍然是一個叫貝南的貧困非洲國家的國教。

說白了,一開始的喪屍只是西非偏遠地區的一種小眾宗教文化而已。

喪屍文化真正流行起來時,已經來到 20 世紀了,當時有一些文學作品裡引入了喪屍的概念,並且進行了一定的藝術加工,但喪屍在文學作品、口口相傳之中,並沒有一個非常統一的形象。

提到喪屍的形象確立,就必須要說《 活死人之夜 》這個電影。

它雖然不是第一部喪屍電影,但是其中描述的 「 由人變成的怪物 」 「 喜歡吃活人血肉 」 「 高傳染性 」 「 行動緩慢 」 等特點,卻為後來的喪屍明確地確立起了一個形象。

 

隨著《 活死人之夜 》的大熱,喪屍才算是真正地流行開來。

連流行天王麥可 · 傑克森的《 Thriller 》的 mv 中,都出現過喪屍。

 

再後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熒幕上的喪屍形象也越來越生動,喪屍也不僅僅只是單純的恐怖片題材,也可以拍成喜劇,《 殭屍肖恩 》就是個很典型的驚悚喜劇片。

 

進入 21 世紀後,遊戲行業的發展則為喪屍文化帶來了全新的突破,比如經典的《 生化危機 》系列中,加入了 「 變異 」 的概念。

在這裡,喪屍不再只是行動緩慢任人瞄準的活靶子,而是分為力大無窮的暴君、行動敏捷的 G-4、攻擊方式詭異的舔食者等各種不同類型。

 

隨著影視、遊戲各種作品的不斷流行,自然也就出現了一大批喜愛喪屍題材的 「 喪屍粉 」。

不過,我本來以為這些粉絲只是喜歡喪屍恐怖的外表與特性所帶來的刺激感,卻沒想到真的有一大堆人把這事兒給當真了!

比如在 「 末日生存 」 貼吧中,大家的假想敵幾乎都是喪屍,並且都很篤定地認為喪屍一定會出現,於是就成天在討論如何應對這樣的情況。

比如,喪屍危機爆發的時候肯定不能隨便外出,更別說點外賣了,於是囤積物資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

面對喪屍來襲,大家該如何自保也是個問題,於是乎有許多人經常在討論對付喪屍要準備哪些武器。

也有人討論什麼樣的盔甲才能防住喪屍的撕咬

也有人討論什麼樣的盔甲才能防住喪屍的撕咬。

也有人討論什麼樣的盔甲才能防住喪屍的撕咬

而且他們的行動不僅僅只存在於 「 紙上談兵 」,是真的有人去練習了,飛刀、飛斧啥的,近距離之下命中率相當可觀。

當然,這種練習肯定是有一定風險的,比如有個想練習弓箭的吧友,就給自己整出了一手淤青和兩行熱淚。

最離譜的一個哥們兒,試圖在自家樓道里做戰壕錘,結果被鄰居給 Gank 了。。。

其實這種行為都還算處在能理解的範圍之內,但是網上還有一撥人,他們甚至日思夜想,認真研究各種喪屍題材的作品,在網際網路上真誠發問 ——

探討該如何讓自己變成喪屍。。。

探討該如何讓自己變成喪屍。。

這就有點離譜了,你們一個個為什麼好好的都不想做人了?難不成你們都和某位金髮男子一樣,覺得人類的能力是有限的?

現實裡會不會爆發喪屍危機咱先放一邊,主要是,成為喪屍到底有啥好的呢??

仔細回想一下,好像這些人的想法還有那麼幾分道理。如果不幸成為喪屍,除了外貌醜一點,不怕疼不怕死不說,運氣好點來個變異,還能有各種特殊能力。

要是還能保持人類的理智,那好像還挺舒服?也難怪那麼多人想要試一試成為喪屍是什麼感覺了。

然而,對於大部分喪屍愛好者來說,成為喪屍一度只能是一種想象,因為這件事在現實中顯然是天方夜譚,甚至相對應的遊戲都是少之又少。

不過,差評君最近在 B 站熱榜上看到這樣一波視訊,看完之後,我感覺這些喪屍愛好者們的夢想可能要被實現了。。。

其實,這些視訊是手遊《 明日之後 》推出的 「 半感染者 」 新資料片 :

在這個資料片裡,《 明日之後 》創新地把喪屍的力量和人類結合了起來,創造了一個 「 半感染者 」 的概念。

大家之所以對這個設定的反應如此強烈,是因為它一下子讓這個末日世界的設定豐富起來了。

以往我們看很多像 《 行屍走肉 》 那樣的經典喪屍劇,人類和喪屍都是非黑即白的,如果不小心被咬到,就會淪為沒有情感和意識的喪屍,直接玩完。

但 「 半感染者 」 卻處於人類和喪屍之間的灰色地帶,如果不小心被咬,也可以成為半感染者,開啟新的故事。

而且,《 明日之後 》還在遊戲裡設計了一個地下城,據說靈感來源於郝景芳的《 北京摺疊 》,資料片上線後,郝景芳本人還專門轉發了一波~

雖然靈感來自小說,但遊戲結合末日和喪屍主題,把地下城元素再加以創新,作為半感染者們的聚集地,這個地下城的設定不僅擴展了生存環境,也豐富了玩家之間的衝突,簡而言之就是八個字:

弱肉強食,叢林法則。

當然,半感染者的加入也讓遊戲的戰鬥體驗更爽了,因為之前很多喪屍題材的影視作品,比如 之前特火的《 殭屍世界大戰 》,基本就突出一個割草,以量取勝。

再加上這種用這武器遠端放風箏的戰鬥模式,基本只有在子彈不夠用的時候才有點體驗到刺激感,看到最後喪屍還沒打完,觀眾先麻了。。。

但半感染者的加入就給遊戲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因為半感染者不怕病毒,可以用更直接的方式和喪屍進行戰鬥。

戰鬥方式拳拳到肉不說,每一次打擊都直截了當,那種力量感與打擊感,和遠端攻擊產生了鮮明對比。

按理說,喪屍是一種被動、強迫轉化而成的生物,沒有人會願意主動成為沒有知覺、只有本能的行屍走肉;可是為了在這種文明毀滅、禮崩樂壞的世界中,普通人作為獵物又沒有足夠的力量來保護自己身後的戰友與親人。

所以說,半感染者的強大戰力設定也給了玩家們帶來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在人性和生存之間,孰輕孰重?

因為一旦你選擇了力量,加入半感染者陣營,就要面對永遠遠離人類陣營的後果,甚至有可能失去理智,淪為完全體喪屍。

《 明日之後 》這種生存遊戲中的玩家群體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這樣的設定增加了遊戲深度,也增加了遊戲的代入感,而不只是單純地玩得 「 爽 」 而已。

它讓生存的分量變得更加沉重,也更能讓玩家們能切身體會到為了生存,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這種設定也讓我想起了《 駭客帝國 》裡的那兩顆藥丸的抉擇:吃下藍色,一切照常,卻是一種苟活;吃下紅色,要面對無數苦難,卻得到了真實。

看到這裡,其實各位也應該稍微能 get 到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喪屍這個題材了。

除了喪屍這個存在本身的恐怖所帶來的的感官刺激之外,人們更喜歡的是喪屍作品給我們帶來的思考,關於生死、關於人性。

現在的社會中,很多人終日被壓力裹挾,抑或是被 「 社會的毒打 」 教育得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情緒與本能。甚至有人覺得,日復一日地工作,甚至不如一隻喪屍來得自由。

然而,只有在遍佈喪屍的末世世界,沒有了道德與法律的約束,在那些生死攸關的時刻,我們才能看到人類為了生存要做出的不同選擇:是善良還是邪惡,是拋棄一切還是重建秩序。。。

也許每個人都想過這麼一個問題:如果身處喪屍末日世界之下,我們身體裡的善良和醜惡又會被放大成什麼樣子?又會選擇吃下哪顆藥丸呢?

《 明日之後 》新資料片 「 半感染者 」 在 8 月 6 日已經正式開始公測,如果你想親身驗證這個問題的答案,就點選 「 閱讀原文 」 下載遊戲吧!

撰文:小發 編輯:阿泰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豆瓣,《 喪屍文化起源考:我們才是真正的行屍走肉 》

Youtube,Michael Jackson

Bilibili,4500 年前的喪屍起源

Bilibili,網易明日之後

百度,生存狂吧

百度,末日生存吧

來源:差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