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寧可信其有」的想法,絕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一生中總會遇上那麼幾件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
但你要是非得讓他說出個所以然來,得到的多半是「當時就在我身後的的房間,出現了一些奇怪的聲音,像撕膠帶、腳步聲,涼風一陣陣吹來,而我的門怎麼都擰不開。」
正常人碰上這種事,一定立馬搬家。
這太邪門了~
但就有人不信邪,不僅不怕,他們還四處打聽這種房子,要是曾經出過命案就更好了。
畢竟只要價格足夠低,
哪怕是亂葬崗邊上的房子都有人搶著買。
惡鬼難敵窮鬼
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凶宅這個詞突然開始流行。
買凶宅這事,除了香港和台灣,在大陸還真挺少見。
香港人買凶宅,其實不難理解。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現實世界並不總是和諧統一的。
如果你曾經在新聞裡見過「劏房」、「棺材房」和「籠屋」,那麼你一定能理解,為什麼有人會瘋狂迷戀凶宅。
劏房,類似我們常說的隔斷間,只不過面積更小。人均居住面積僅為5.7平米,但租金高達4000塊人民幣一個月。
在香港,有近20萬人住在這樣的房子裡,每次轉身都得小心翼翼。
棺材房,顧名思義,就是像棺材一樣,由四塊板子組成,擠到連睡覺都伸不直腿的房子。一間70平的房子,改造成棺材房之後,最多可容納200。
如果說劏房是一間牢籠,那麼棺材房就是疊起來的牢籠。一間棺材房的面積約為1.5平米,最大不超過4平米,租金為1500-2000港幣/月。
至於籠屋,你們養過鳥嗎?見過鳥籠嗎?
那種用鐵絲網圍起來的傢伙什就是了。在香港,這也是常見的租房類型之一,租金便宜,一般給那些領救濟金生活的老人住的。
看著就覺得壓抑對吧,很多人每天進出屋子都得和動物一樣,用四肢爬行。
生命和尊嚴到底哪一個更重要,沒人說得清。
可如果有的選,誰願意住在這呢?
買房,不論是新房還是凶宅,都是一件難事。為了讓那些買不起房的人也能有住有所居,各地都推出了公租房和廉租房政策,而香港也有公屋。
和廣闊的大陸比起來,香港簡直就是塊彈丸之地,可偏偏人口密度極大。1106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上,塞進了750萬常住人口。
地小的同時,香港嚴格控制土地供應,全香港約有70%的土地仍處於未開發的狀態。
就那麼一點大的地方,要同時滿足香港的全部經濟、生產要求,還得實現居者有其屋,其難度可想而知。而房價的一次次加碼,更是讓這個願望淪為奢望。
來自小晨說財經
靠個人能力在香港買房是無望的,一些人寄希望於公屋。
2015年,香港有1200間公屋可供申請,可是申請家庭數卻高達8.8萬戶。
為了能有一席容身之地,人們開始申請那些競爭壓力相對較少的公屋,譬如凶宅。
買不起凶宅,那住凶宅好了。可即便是凶宅,仍然一房難求。8.8萬人搶凶宅,鬼看到都要嚇跑。
畢竟,窮鬼不怕惡鬼,只要有屋能住,鬼又算得了什麼。
凶宅經濟
可事實是,不只是香港的房價高,大陸的房價漲起來也同樣能要人命。
現如今,北上廣深的房價頂破天。哪怕是三四線城市,房價動不動也一兩萬,年輕人買房還得靠槓桿。
除了在互聯網大廠拼死拼活的那波人,普通打工人很少有人能掏出買房的全款,哪怕只是均價一萬的房子。
對於年輕人而言,在大城市買房難於上青天,但回老家置業,並非不可能。
雖然現在收入不夠,但年輕人起碼有未來可透支。
可如果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只有積蓄,沒有公積金,那麼買房的難度則相對大得多。
倘若他還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底層,是月入兩三千的清潔工,那麼即使只是多10萬塊,也足以壓垮一個家庭。
這個時候,售價僅為市價七八成,甚至更低的凶宅,看起來似乎就沒那麼難負擔了。
2018年的時候,曾有媒體報道過一個為了在北京安家的北漂,決定入手凶宅的故事。
文章講述了一個非常現實又悲哀的故事,那就是哪怕是凶宅,只要在北京,依然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文章主人公看中了一間凶宅,希望能以市價8折(折後7萬多每平)的價格買下,但被賣家拒絕。
儘管房子曾經發生過凶殺案,但朝陽區的凶宅,哪怕85折也不愁賣。
最終文章主人公在北京安家的願望落空了,別說新房,哪怕凶宅,也只能是個夢。
有人畏懼鬼神,有人相信自己一身正氣,邪不壓正。
市場上買凶宅的並非只有退而求其次的剛需用戶,炒房客才是最大的得益群體。
香港某凶宅投資者表示:凶宅有程度之分,一命是七折,每加一命減一折,最嚴重的四折售出。
也就是說凶宅便不便宜,便宜多少,得看「凶」的程度。
曾經買凶宅是個划算的買賣,市價六七成的房子大把,但隨著入局凶宅的炒房客越來越多,如今的凶宅價格也水漲船高。
早前在閒魚等二手平台上,大量的中介通過發布超低價凶宅以引流顧客至其他樓盤。被平台嚴管之後,這類引流鏈接少了不少。
要是仔細找找仍然能發現一些所謂的凶宅甩賣比如200平豪華裝修的別墅,甩賣僅需105萬。
其他諸如,業主被綠,揮淚大甩賣之類的奇葩賣房理由更比比皆是。
可你要是留言詢價,對方一定會告訴「兄弟,私聊。」言下之意即,這房沒了,哥帶你看個更好的。
在二手平台買凶宅,可能性有點低,畢竟買凶宅還得配套風水化解服務。
想買凶宅還得線下找熟人或者通過法拍網。
在阿里法拍上,蘇州某凶宅的評估價為205萬,起拍144萬,你猜最終這套房是以多少錢成交的。
283萬!!房屋面積143平,均價1.9萬/平。
而在二手房交易網站上,目前該小區的二手房約為2.2萬/平。
也就是說買下這套凶宅最少能賺43萬。
衍生職業
對於投資者而言,買凶宅是筆划算的買賣,當然這套房短時間內或許不會有人買。
但是沒關係,房子改造一下,可以用於出租。
我國法律有規定,事故房出售需要明確告知賣家緣由,否則可能會被法院判決賠償。
在裁判文書網,關於凶宅的買賣合同糾紛案高達上百起,也就是說買房被騙,有法可依,但是租房不在內。
法律沒有規定房東必須告知房客,這間房子裡曾經發生過什麼。哪怕你現在睡的床,就是凶殺現場。
所以我們在知乎【住凶宅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的問答下,才能看到那麼多玄乎的答案。
來自知乎用戶「胡藝素」
只要把凶宅重新裝修一下,改成隔斷房,風水就算是變了。這套房依然可以高價出租給那些啥都不知道的租客們,連家具都不帶換的。
等到租客換過幾輪之後,誰還會在意這間房曾經發生過什麼,想要在市場上轉手,也不再是件難事。
至於那些買凶宅自住的也不用怕,由於社會競爭壓力的進一步加大。
很多人願意去做那些沒人敢做的事,只要你願意出價。
不敢住凶宅,可以花錢請凶宅試住員幫忙暖房,旺人氣。
在閒魚上,有人標價500塊一天,即使住上一個月,也只需要花費1.5萬就能緩解心頭大患。
出了命案的凶宅得重新打掃衛生,才能重新流入市場。要是害怕,不敢去,可以聘請專門的凶宅清潔師。也有人叫他們「命案現場清理師」。
搬運大體,清理血跡、除蟲除臭。
來自那個NG
由於處理的場景過於複雜、恐怖,凶宅清理師的收費並不便宜。有人報價3000,但具體收費得視場景複雜程度而定。
要是清理過後依然覺得害怕,那就再請風水大師過來看看風水,重新布置一下。
如果想要自己動手改造凶宅,還可以參考國外的《凶宅改造計劃》,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靈感。
除此之外,淘寶還曾經發布過一則招聘啟事,以1元每分鐘的價格,招募凶宅試住主播。倘若這則招聘為真,恐怕大批人能從此走上買房自由之路。
如果本身並沒有購房的慾望,只是想要體驗一段奇異之旅,還可以去香港參加【凶殺案觀光團】。
只需50港幣,導遊會帶領你在黑夜之中重走一段1.5公里的路程,2小時內讓你重回12個凶殺案現場。
這段旅程,或許會讓你明白,生命的真諦到底是什麼。
在網上,你不止能買到凶宅,買相應的服務。還能買到其他的凶案「周邊」。
【曾經的刑案工具,今天的待拍好物】法拍網上每天都有各種刑案工具低價拍賣,譬如200塊的iPhone,3萬塊的寶馬。
只要膽子大,天天都能撿漏。
在知乎、在貼吧,我們見到的的凶宅買方通常都是法醫、殯葬行業從業者或者風水師一類,而鮮少看到普通人自爆買凶宅的故事。
或許天天和生死打交道的人,都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吧。
在各類問答下,一些人表示對凶宅興趣濃厚,如果有機會一定得入手一套。
「買到就是賺「、」反正又不自住,租出去就好了。」
對於廣大租房客而言,這簡直是個驚天噩耗,某地產中介曾推出過中國凶宅數據庫,後來因為種種原因,網站目前已停更,也停用了搜索功能。
市面上的二手房或多或少仍存在著知情不報,將凶宅當普通房出售的情況。曾有數據顯示,中國有20%凶宅閒置,55%凶宅在暗中被轉手交易。
在台灣和香港有專門的網站可供查詢凶宅信息,這種信息透明使得凶宅交易更加合理。
而大陸採用的仍是人傳人的方法,如果碰上黑心中介和房東,那麼最後免不了一場官司。
2015年時,僅北京一地就有超過3000套凶宅。這些凶宅有多少流入市場,是否信息公開,無人知曉。
凶宅可怕嗎?可怕。
可是和瘋漲房價一比,凶宅真沒那麼邪乎。
參考資料:
凶案觀光團:50港幣,從油麻地到旺角,重走12個命案現場;三嬸看電影
沒聽過劏房、棺材房、籠屋,你就不了解真實的香港 ;住邏輯世界
征服凶宅:我們窮都不怕,還怕鬼?;那個NG
香港凶宅經濟學,馬探長
來源:一本黑
傳播真相 探究歷史
支持正義 分享快樂